重慶55歲醫生"不務正業"流浪23年發明數碼小提琴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周衛國發明的數碼小提琴底部與眾不同 周立/攝

為了音樂尋夢23年,最終發明多功能數碼小提琴

55歲的周衛國近日收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受理通知書,他發明的用於演出的多功能數碼小提琴終於得到初步認可。面對親友疑惑的眼神,周衛國無奈地笑了,只有他自己清楚,為了這把小提琴,他所付出的辛酸。

周衛國曾是個醫生,23年前,他不顧家人反對,丟下工作,丟下妻女,獨自扛著一把小提琴開始走南闖北的流浪生活。23年來,他吃盡苦頭,甚至一度淪落在街頭賣藝,但他始終沒想過放棄。

當醫生「不務正業」

周衛國是沙坪垻區磁器口人,8歲時,他常聽見鄰居家傳來一陣陣優雅的琴聲,就趴在門縫上偷看,他看到了小提琴,從此便著了魔。

1978年,結束知青生涯的周衛國分到磁器口醫院,他並不喜歡這個讓人羨慕的職業。1982年,市文化宮舉辦小提琴進修班,由當時重慶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楊寶智授課。當時,醫院正準備讓周衛國去放射科當醫生,他卻花一個月工資買了把「百靈牌」小提琴。從此,他開始了「不務正業」的日子,常常挨院領導批評。

為夢想開始流浪

1985年,周衛國不顧家人反對,放棄工作,丟下年僅3歲的女兒,到福建尋夢。

他靠賣藝為生,很快在幾個星級賓館有了立足之地,且經人介紹認識了著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曲《梁祝》的作曲者陳剛。從此,他開始苦練《梁祝》。

一次,一香港客人點了《梁祝》。看到客人狡黠的眼神,周衛國明白,客人一定是算準他不會拉。周衛國一氣呵成,長達30多分鐘的《梁祝》行雲流水般從琴弦上傾瀉而出。香港客人竟聽得流淚,畢恭畢敬問道:「你是找哪個大師學的?」周衛國驕傲地回答:「自學!」

隨後,周衛國輾轉到北京、浙江、上海、廣東等地尋夢。生意不好時,周衛國甚至走上街頭賣藝,每拉一首曲子只能得到20元左右的報酬,他自己都覺得這樣會褻瀆手中那把價值2000多元的琴:「沒法啊,那時,我連交房租的錢都拿不出。」

這樣的日子常常有,23年來,周衛國每年只在過年時回一次家,其間,醫院讓他回去上班,但周衛國寧願過這種苦並快樂著的流浪生活:「只要我有一口氣,我也要拉琴。」周衛國說,小提琴就是他的生命。在他的影響下,女兒也開始拉琴,目前已成為重慶歌劇院的小提琴手。

發明數碼小提琴

今天5月的一天,周衛國在深圳巴蜀風川菜館為客人拉琴,餐廳裡很多人,音箱裡傳出的不僅是琴聲,還有嘈雜聲,嚴重影響效果。周衛國想,有沒有辦法杜絕這個問題?

通過500多次實驗,周衛國終於發明了適合在演出場合拉的小提琴,在保證音質不變的情況下,首先將琴弦震動的模擬信號轉換成數位訊號,然後傳導給安裝在琴後蓋內側壁上的發射器,再發射給連接在功放和音箱上的接收器。

「這樣一改裝,小提琴音質不會變,又沒有麥克風擴出來的雜音。」親手做出第一把數碼小提琴後,周衛國首先想到請自己的恩師兼好友、全國小提琴教育學會會長、四川音樂學院教授楊寶智來試拉一曲。那天,在深圳的出租屋裡,楊寶智試拉這把改裝後的小提琴後,興奮地說:「即使有一萬名觀眾,也可以不要麥克風了。」

目前,已有深圳、重慶的琴行向周衛國預訂了這種小提琴,但周衛國還是決定繼續流浪。他相信,有了這把琴,他的流浪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周立)

相關焦點

  • 重慶17歲小提琴選手奪維也納國際賽冠軍
    重慶17歲小提琴選手奪維也納國際賽冠軍 2017-08-16 17受訪者 供圖   中新網重慶8月16日電 (蔣青琳)重慶男孩李青倬日前在2017年第七屆維也納國際藝術公開賽一舉奪魁,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和讚譽。李青倬是本屆中國參賽隊中唯一獲得最高榮譽獎的選手,曾在國際上多次獲得小提琴比賽獎項。  「5歲那年,在偶然一次去親戚家玩的時候接觸到小提琴,發現小提琴很有趣。」
  • 平均年齡23歲,東南大學學生創業團隊發明「橋梁醫生」
    新華網南京12月24日電(記者陳席元)在東南大學,一個平均年齡只有23歲的學生創業團隊,研發了一套名為「橋梁醫生」的檢測系統,今年斬獲2項全國性大學生創業比賽金獎。  據團隊負責人、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何至立介紹,「橋梁醫生」系統包括微波幹涉雷達和多模式機器人兩部分,「我們調研了30家檢測單位的128個檢測項目,現行檢測方法以人工為主,存在盲區多、成本高等缺點,且有一定安全風險
  • 短跑、小提琴樣樣在行,13歲球員成重慶首位世界盃開幕式球童
    在這群小球員中,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找到了本次採訪的對象——在球場上跑得汗流浹背的廣益中學13歲初中生程奇,通過參加蒙牛《踢球吧!少年強》活動,他成了重慶唯一一名參加俄羅斯世界盃開幕式的球童,同時也是重慶首位參加世界盃開幕式的球童。
  • 蝌蚪電臺|小提琴的發明靈感竟來源於烏龜殼
    小提琴的發明靈感來源於烏龜殼小提琴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中最主要的樂器。不少青少年朋友都愛拉小提琴,可是卻很少人知道它的由來,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小提琴的發明。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小提琴的琴箱像什麼?有人說像扁酒壺,也有人說像扁葫蘆,其實,它最像的還是烏龜殼,因為它本來就是依照烏龜殼製成的。
  • 英國教授發明雷射式電子小提琴
    小提琴演奏的音樂很讓人陶醉,但是擁有一手不錯的拉小提琴本領則需要長年累月的練習。現在,國外有人發明了一款雷射電子小提琴,旨在讓小提起變得更容易學習和演奏。  據悉,這款雷射小提琴是由英國德蒙福特大學一位名為 Dylan Menzies 的教授在業餘時間製作而成。
  • 重慶17歲小提琴選手獲維也納國際賽最高榮譽獎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8月20日20時訊(記者 馮司宇)李青倬,17歲,1.72米,重慶八中讀高二,性格慢熱,一份看似很普通的高中生信息。近日,這個名字出現在維也納國際藝術公開賽獲獎名單上,並擁有雙重大獎:小提琴青年組一等獎與最高榮譽獎。由此,李青倬也成為本屆中國參賽隊中唯一獲得最高榮譽獎的選手。
  • 18歲失去手臂,23歲流浪街頭,靠一把梳子翻身,以5億身家躋身富豪榜
    18歲,意外失去手臂,23歲,在街頭賣畫為生流浪了大半個中國,最窮的時候睡過橋洞、翻垃圾。誰知,最後竟靠著一把梳子翻身,成為木梳大王,千家店鋪開遍全國各地,以5億身家躋身富豪榜,他就是譚木匠集團的創始人——譚傳華。
  • 地方AMC渝康公司首秀 擬砸23.55億當重慶燃氣第三大股東
    摘要 【地方AMC渝康公司首秀 擬砸23.55億當重慶燃氣第三大股東】作為重慶新設立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地方AMC),重慶渝康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渝康公司)成立僅1月,其首秀就擬投23.55億元成為重慶燃氣(600917,SH)第三大股東
  • 重慶68歲老人收養了1300隻流浪動物,網友熱議: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
    虎撲11月8日訊 近日,據媒體報導,重慶68歲老人收養了1300隻流浪動物。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重慶#68歲老人收養了1300隻流浪動物# 外人笑她瘋女兒卻賣房支持】11月7日,重慶。
  • 英國53歲女小提琴家邊拉小提琴邊接受開顱手術,成功切除了腦瘤
    美劇《周一清晨》中曾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小提琴家一邊進行小提琴演奏一邊接受開顱手術。如今,這個情節在英國國王學院醫院,已經變成了現實。據英國《鏡報》2月18日報導,現年53歲的英國小提琴家達格瑪·特納(Dagmar Turner)在接受腦部腫瘤切除手術時不間斷演奏小提琴,以為醫生作出精確判斷和操作提供依據,這在英國尚屬首例,也在英國的醫學史上添上獨具特色的一筆。
  • 臺灣最新研究力證小提琴為模仿人聲而發明
    【環球網綜合報導】小提琴婉轉悠揚的音色讓人沉醉不已,你是否好奇如此奇妙的樂器當初是如何被發明出來的?據法蘭西24電視臺5月21日援引法新社報導,長期以來,音樂學家們一直「懷疑」小提琴的發明者試圖通過琴聲模仿人類的聲音。
  • 重慶援鄂專家醫院跨過55歲 生日禮物是一隻口罩
    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供圖        人民網重慶1月29日電 「李教授生日快樂,口罩就是給你的生日禮物!」 今日中午,剛剛搶救完患者從病房退出汙染區的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專家李琦教授結果同事遞上的口罩,然後向他道賀。原來,今天是李琦教授55歲的生日。   26日下午16時左右,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在金銀潭醫院開始收治確診患者。
  • 科技發展:鋼琴和小提琴是如何被人類發明製造出來的
    而那演奏美妙樂曲的鋼琴是怎樣發明的呢?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一個叫克裡斯朵夫裡的撥弦古鋼琴製造商,於1709年古鋼琴年發表了最早的鋼琴圖解和說明。在他的鋼琴裝置裡,還有一個擒縱器。在音錘打擊鋼琴的琴弦,琴弦就會發生振動,而擒縱器的作用是控制振動,使琴弦恢復到原來的位置,準備下一次的受擊振動。演奏者可以用它控制音量,現在則是用按鍵的輕重來控制音量。
  • 英國醫生手術中喚醒病人拉小提琴以防喪失技能,醫生也是鋼琴家
    英國一名患者的高能經歷就非常令人不可思議,在醫生的配合下,竟然在手術過程中拉了一段小提琴,而她接受的還是腦瘤切除手術。據美聯社報導,近日,倫敦國王學院醫院的外科醫生成功為一名女性患者摘除了腦瘤,而為了保證大腦關鍵區域未受手術影響,在醫生的同意下,這名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就開始了她的演奏。
  • 23歲重慶小夥工作5年後重返校園讀本科
    在眾多略顯稚嫩的臉龐中,一位23歲的大一新生格外引人注目。305名「00後」入學本科生最大23歲最小16歲3日上午,西政大學生活動中心熙熙攘攘,稚嫩的面孔來回絡繹不絕,甚至有從吉林、海南等地全家驅車來重慶送孩子報到的。
  • 初一小提琴過10級 "小提琴女生"一曲進清華(圖)
    6歲緣定小提琴  用張天慈自己的話來說,她和小提琴之間有著天生的緣分。在她6歲之前,說不清楚小提琴長什麼樣,但6歲時第一次接觸小提琴之後,她對小提琴的喜愛便一發不可收拾。此後的12年,小提琴伴著她走過了每一天,見證了她走向每一個成功。  張天慈6歲的時候,當警察的媽媽覺得該讓她學一點什麼。
  • 重慶首屆管弦樂獨奏、重奏比賽落幕,最小特等獎得主才7歲
    獲獎選手、師生及頒獎嘉賓 「向祖國獻禮」2019年重慶首屆西洋管弦樂獨奏、重奏比賽8月23日晚在市文聯劇場舉行頒獎晚會。值得一提的是,7歲的韋思成、張沛麟以精彩表現並列榮獲獨奏兒童組特等獎,成為整個大賽6位特等獎得主中年紀最小的兩位。
  • 求精故事——陳慶的短跑與小提琴
    你能在學校校運會上看到一個近60歲的老人和學生並肩馳騁的身影,感受到生命的熱誠;你還能在幽靜的重慶求精中學青槓校區親臨他的獨奏音樂會,這是他為高三學子加油鼓勁的獨特的方式。春來秋往,寒暑更替,生命在平凡中現出真實,在閃耀中現出絢爛。陳慶老師在過去四十個春夏秋冬的季節裡不間斷地奔馳在百米衝刺的跑道上。
  • 17歲小提琴選手奪維也納國際賽冠軍 李青倬資料照片
    ­  重慶男孩李青倬日前在2017年第七屆維也納國際藝術公開賽一舉奪魁,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和讚譽。李青倬是本屆中國參賽隊中唯一獲得最高榮譽獎的選手,曾在國際上多次獲得小提琴比賽獎項。­  圖為2017年第七屆維也納國際藝術公開賽現場。
  • 23歲女孩3年交往15個男友,確診宮頸癌!醫生:自己「作」的
    以前,這個癌症的原發癌高發年齡在30~35歲之間,浸潤癌為45~55歲,而近年來,隨著社會風氣的改變,這個癌症有年輕化趨勢,甚至一些20多歲的女孩都會患上宮頸癌。23歲女孩3年交往15個男友,確診宮頸癌小琳今年23歲,在一家私企中從事銷售員這個職業,由於面容姣好,身材婀娜,再加上工作性質特殊,所以身邊一直都不缺乏男性的追求。在和初戀男友分手後,小琳決定破罐子破摔,開始「遊戲人生」。往後,在面對男性的追求時,小琳幾乎都來者不拒,3年便交往了15個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