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日,貴州遵義縣西坪鎮正進行農村電網改造,按規定應由國家出資。當地村民稱,村裡把新電桿數量分攤至各家各戶,電桿搬運、安裝費用根據每家距離變壓器位置遠近收取,不交錢則無法用上電,周邊村莊亦存在此種現象。目前,當地已展開調查,一名供電所所長被停職。
農村電網改造已經進行了多年,目的就是為了更換農村地區陳舊老化的輸電設施,保障農民生產、生活用電。這些天,貴州省遵義縣的西坪鎮正在進行農村電網改造。按照規定這次改造由國家出資,農民們不用掏一分錢,這本來是件大好事,可是西坪鎮的村民們為了這件事卻很鬧心,這究竟是為了什麼呢?《焦點訪談》2011年12月21日播出《免費農網改造 憑啥農民買單》,以下為內容實錄:
演播室主持人 泉靈: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焦點訪談》。
解說:
黃興志家住在遵義縣西坪鎮大同村的一個半山腰上,這裡通電已經有20年了,可不久前家裡突然斷電了,這戶人家只好又過上了點蠟的生活。
記者:
現在家裡怎麼還點蠟呢?
黃興志 遵義縣西坪鎮大同村村民:
因為這個農網改造,舊電線幹拆了,新電線桿還沒有安。
記者:
像這種情況的話,已經有多久了?
黃興志:
今天(11月29日)正好50天了。
解說:
過去大同村裡用的都是像這樣的木電桿,安全隱患大,生產、生活用電也得不到保障。今年年初,遵義縣供電部門準備對這裡進行電網改造,木電桿要換成水泥電桿,這可是村民們一直期盼的大好事。在老黃家門前記者看到,為了立新電桿有些樹已經被砍伐了、坑洞也已經挖完了、木電桿上的線也被拆除了,可是新電桿卻遲遲立不起來。
黃興志:
因為沒有錢交,沒有交錢,他們就不給我們插電線桿。
記者:
一共要交多少錢?
黃興志:
一共要交5700多元。
解說:
據老黃介紹,村裡把新電桿的數量已經分攤各家各戶,他們家一共分到了八根電桿。由於每家距離變壓器的位置不同,每根電桿搬運、安裝的費用也就不同。老黃家門口的電桿因為距離變壓器的位置較遠,費用就高,要1000元一根,稍近一點的這個坑中的電桿要900元,其它電桿還有800、700、600、500的費用不等。可是老黃一家三口靠種糧、種辣椒,一年的收入還不到1000元,怎麼也交不上這5700多元的安裝新電桿的費用。住在對面的黃文剛家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記者到他們家時,他家剛剛用上電沒幾天。
記者:
你們家這個電是什麼時候來的?
蔡萍會 黃文剛的妻子:
十多天前,之前沒電,給我們停了。
記者:
多長時間沒電?
蔡萍會:
30多天。
記者:
30多天,停了30多天?
蔡萍會:
是的。
記者:
怎麼會停電了呢?
蔡萍會:
他們就說我們不交這個施工的電桿費,他們就不給我們亮電。
記者:
那多少錢呢你們家?
蔡萍會:
我們家4750元。
解說:
因為湊夠了四千多元錢,黃文剛家分攤到的九根新電桿才立起來,家裡也才用上電。大同村裡還有些農戶因為沒有交錢就不能進行電網改造,現在仍在使用舊電桿。在村路邊,記者隨處可見沿路堆放的水泥電線桿,村民們只有交了錢,這些電桿才能被抬到指定的地點替換舊地感。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大同村,周邊其它村也存在著農戶只有交錢才能進行電網改造的現象。
唐振山 遵義縣西坪鎮大同村村民:
我們自己一戶掏了600來塊錢。
記者:
不掏行不行,這錢?
唐振山:
不掏他就不安,你交不了錢也要想辦法。
記者:
那得想什麼樣的辦法啊?
唐振山:
不管你什麼辦法,你是借呀什麼的,反正你自己想辦法。
記者:
借錢?
唐振山:
嗯,就是這樣。
解說:
據了解,西坪鎮電網改造項目屬於2010年遵義縣農網升級改造工程的續建工程,凡是在涉及範圍內的線路都應該進行改造,不講條件,而且資金來源全部是國債資金,也就是說這次農村電網改造全部是國家投入,不需要農民掏錢。那麼西坪鎮的農戶為什麼還要自己掏錢搞農網改造呢?他們掏的又是什麼錢呢?
記者:
知道這錢是什麼錢嗎,要收的?
黃興志:
他們這個人工費。
記者:
人工費,幹什麼的人工費?
黃興志:
栽電線桿的人工費。
解說:
村民們所說的人工費是指在農村電網改造中,挖坑、運電桿、立電桿、放線等所需普遍工的費用。根據國家能源局2009年頒布的「20kv及以下配電網工程預算定額」規定,電網改造中各種人工費已經納入了工程預算,也就是說人工費全部要由施工單位來承擔,與當地農戶沒有任何關係。可為什麼大同村的農民還要承擔這麼大筆的人工費呢?據了解,大同村農網改造工程的施工單位是廣州城市電力工程有限公司,今年年初,它們經過招投標成包了遵義縣5個鄉鎮的農網改造工程,按照施工合同要求,挖坑、運電桿、立電桿、放線等工程都應該由施工單位自己完成,可是工程開始後,它們自己卻沒有幹這些活,而是找到了大同村村委會。
鄭德元 遵義縣西坪鎮大同村黨支部書記:
他就來和我們這個村裡面來談,你這裡哪些電桿要改,就是說每一根電桿補貼140元給農戶,由農戶自己來負責。
解說:
在廣州城市電力工程有限公司的要求下,大同村村委會和它們籤訂了一份勞務分包合同,把本該由施工單位承擔的挖坑、運電桿、立電桿、放線等工程交給了農民自己幹,完工後施工單位按每根電桿140元的價格給村裡結算。記者拿著這份合同勞務分包合同,找到遵義縣供電局。
記者:
那作為廣州城市電力工程公司,遵義項目部它能不能進行勞務分包呢?
何德鵬 遵義縣供電局計劃建設部主任:
不允許分包。
記者:
不允許進行勞務分包,那也就是說只能自己來僱傭勞動力?
何德鵬:
對。
解說:
那麼作為施工單位的廣州城市電力工程有限公司,為什麼自己不幹而要將勞務違規分包給大同村村委會呢?記者找到籤署合同的施工方代表張和平。
張和平 廣州城市電力工程有限公司遵義地區項目部連絡人:
我們主要是考慮到直接和老百姓面對面談價不容易談攏,老百姓很可能就是漫天要價。
記者:
那你們是不是也有節約成本方面的考慮呢?
張和平:
反正至於這個,有那一層意思。
解說:
看來,廣州城市電力工程有限公司是為了降低工程的成本支出,獲得更大的利潤,採用了向村委會進行勞務分包的辦法,並提出了每根電桿支付140元的費用,那麼給出這樣的費用又是否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呢?記者又找到大同村的村幹部。
記者:
這項工作能不能幹的下來?
劉弟勇 遵義縣西坪鎮大同村委會副主任:
幹不下來。
記者:
為什麼幹不下來?
劉弟勇:
因為我們這裡山區遠。
記者:
幹不下來為什麼要跟施工單位要籤這麼一個合同呢?
劉弟勇:
整個西坪鎮團溪鎮(施工單位)都是補貼140元,因為到處都改了,因為我們村沒有改,一直動員村民儘量改了。
解說:
大同村地處山區,農戶們居住比較分散。在這裡運電桿、立電桿,平均人工費也要每根電桿五六百元錢,顯然140元的價格遠遠不夠。由此看來,廣州城市電力工程有限公司不僅違規進行勞務分包,還壓低了本應由自己全部承擔的人工費,讓當地群眾不得不自己想辦法完成挖坑、抬杆、立杆、放線等工程。由於當地很多農戶家外出打工的人較多,缺少勞動力,因此農戶們不得不出錢僱人幹這些活,據統計,大同村每家每戶至少要出四五百元,有的甚至高達七八千元的人工費用,不掏這筆錢的農戶自然也就無法進行農網改造。
記者:
交這筆你們願意交嗎?
黃文剛 遵義縣西坪鎮大同村村民
不願意交,不願意。
記者:
為什麼?
黃文剛:
誰家不都願意,因為國家有這個政策,什麼都不要我們農民負責,在下面樣樣都是我們農民的,讓我們這些農民掏錢,這樣太不合理了。
解說:
在農村電網改造過程中,以任何方式向群眾收費都是不正確的。那麼對這種亂收費的做法該由誰來監管呢?據了解,負責西坪鎮農網改造工程的是業主單位遵義縣供電局下屬的團溪供電所。
吳延剛 遵義縣供電局團溪供電所所長:
這個我們肯定不可能管,作為供電所今年幾千萬的工程量,你說這些我都管,我肯定管不了。
解說:
按照職責要求,供電所在負責農網改造工程施工安全質量的同時,也要監管施工單位向群眾亂收費的問題,但當地供電所卻沒有旅行職責。那麼遵義縣供電局又是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的呢?據施工單位介紹,它們曾將這份勞務分包合同上報遵義縣供電局,儘管遵義縣供電局認定籤署這樣的勞務分包合同是違規的,但它們在知曉這一做法後並沒有制止這一行為。
記者:
對於施工單位和村裡面籤約這樣的協議,那你們認可嗎?
何德鵬:
實際上就是一個默認的狀態。
解說:
正是由於遵義縣供電局默許了這一做法,使得廣州城市電力工程公司順利與西坪鎮多個村違規籤署勞務分包合同,造成本該由施工單位全部承擔的農網改造的人工費,大部分被分攤到了農戶的身上,最終出現讓農戶自己出錢搞農網改造的現象。
記者:
讓農民們自己掏錢來進行這個農網改造,您覺得這裡是不是存在著監管不到位的問題?
何德鵬: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當中,確實有存在不到位的情況。
演播室主持人 泉靈:
國家投入巨資進行農網改造是為了惠農、利農,然後由於中間環節監管不利,好事到了下邊卻走了樣。國家的好政策想要落在實處必須層層落實到位,執行有力百姓才能夠真正地受益。目前,遵義縣已經採取了相關的措施進行整改,要求全縣電網改造當中有集資行為的立即清退、有投勞行為的立即結算工錢,並且成立聯合工作組展開調查,對負有責任的團溪供電所所長吳延剛做出停職、檢查處理。遵義縣供電局也要求各供電所做好轄區農網改造施工單位的監管工作,發現無償用工和緝私攤派現象堅決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