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在武漢的日本老人:武漢充滿愛意,想一直留在中國。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不論是困難的時候還是開心的時候,都想和武漢人民一起度過。」
在武漢疫情形勢最嚴峻的時候,日本人島田孝治拒絕回國避險邀請,選擇留在他眼中「充滿愛意的城市」的發言,感動了許多當時同處艱難時刻的武漢人。
△ 8月4日,站在武漢武昌區街頭的島田孝治。他在這裡生活、工作多年,遠近社區的居民對他都很熟悉。
帶咖喱來武漢的「島爺爺」:
這是一座充滿愛意的城市
「你好,謝謝!」武漢「解封」後,位於武昌區東湖村社區的「頂屋咖喱武大店」也恢復了營業,島田孝治面帶笑容,熱情地用中文和大家打招呼。
整個社區,乃至武漢大學所有師生,沒有不熟悉島田孝治的。街坊們常說,他是整個街區的吉祥物,大家一見到他,就很開心。
△ 8月10日,島田孝治候車時,和路邊經過的社區大媽熟稔地打招呼。
「如果沒有對武漢和在武漢遇到的人產生愛意,或者武漢是一個讓我感覺不到愛的冰冷的城市的話,我會把疫情當作回國的理由,果斷地回到福岡。但這不是。」島田孝治說,這是他當時拒絕日本政府回國避難邀請的理由。
2010年5月,剛退休一年的島田孝治來到武漢,教授對他咖喱手藝念念不忘的武漢留日學生咖喱製作技術。出於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他產生了長期定居於此的想法。同年11月,他在武昌區街道口開了第一間「頂屋咖喱店」,憑著「好吃不貴」的餐食受到了大家的歡迎,便在武漢大學附近又開了家分店,並僱傭日語專業畢業的當地人丹子做店長,由她分擔日常經營,自己把控咖喱出品。
△ 8月3日,頂屋咖喱武大店,分頭忙活的島田孝治和丹子。
△ 8月3日,丹子在頂屋咖喱武大店幫島爺爺辦理相關生活手續。島爺爺不用智慧型手機,很多事情都需要丹子來代理。
島田孝治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咖喱製作方法。丹子說,因為他很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吃到好吃的咖喱,所以前來請教的不管是普通家庭主婦還是咖喱店經營者,他都會熱心地進行教授。如果是武漢當地的,島田孝治就在店裡進行現場教學,如果是國內其他地方的,他就網絡在線指導配方和做法。
與此同時,因為常有喜歡日本文化、想要學日語的年輕人慕名前來,島田孝治索性在店內開設了免費的日語培訓班。由於為人親和,又樂於助人,武漢大學的學生都喜歡喊他「島爺爺」,漸漸的,這個稱呼也就被叫開了。
△ 8月4日,頂屋咖喱武大店,島爺爺熱情地迎送客人。
「武漢人很善良、親切、有活力,我很快喜歡上了這裡。」島爺爺說,「在我的家鄉福岡,人們也是這樣的,武漢的氛圍更濃厚,所以我沒有任何不適應,即便不會說漢語,也迅速融入了這裡的生活。」
「而且我所居住的武昌區聚集了來自中國各地的大學生,在咖喱店的日語培訓班和中日交流會上,我接觸到了很多年輕人,他們真誠、學習努力、還很善良,這也是我喜歡這兒的原因之一。」島爺爺解釋道。
△ 8月10日,頂屋咖喱武大店內,學生們和島爺爺的合影。
續籤苦惱之際,收穫「綠卡」驚喜
有一次,島爺爺在黃鶴樓上俯瞰長江時,曾動情地表示希望自己能夠一直留在中國,留在武漢,如果實現不了的話,就把他的骨灰撒進長江。
丹子說,島爺爺最忌諱別人說他是老人。他會和尊稱他「爺爺」的學生裝出生氣的樣子說:「你可以叫我島爺爺,不能叫我爺爺,我還沒有老。」但這兩年,他也會因為擔心年紀大了,沒精力來回倒騰續籤籤證而感到憂慮。
8月4日一早,丹子陪還有4天籤證就到期的島爺爺去辦理延期,此前,因為疫情,武漢市出入境管理局已經給他延期了2個多月。一路上,島爺爺顯得悶悶不樂。丹子說,每次到辦理籤證的時候,他都會這樣。
△ 8月4日8點,丹子帶島爺爺到武漢市民之家裡的武漢市出入境管理局辦理籤證延期手續。
或許是來辦籤證的次數多了,也或許是聽說過島爺爺的咖喱店,負責辦理籤證的女警官一眼就認出了他。在將護照信息輸入電腦後,她突然一頓,叫來另一名警銜更高的警官,兩人交流了一番,告訴丹子,島爺爺的籤證不用辦理了,系統顯示他的「綠卡」正在辦理中。
「什麼?」丹子沒有反應過來,這時男警官補充道,「你告訴島爺爺,他已經獲得中國永久居留權,我們此前已經在走流程了,你們回去等通知就可以。」
丹子壓抑著興奮,感謝過警官後,把島爺爺攙扶出辦事大廳,把警官的話用日語複述給了他。島爺爺倦怠的眼睛突然放出異彩,像個孩子一樣拍起了手,對著丹子說:「太高興了!太高興了!」接著,他緊緊握住丹子的手,說:「丹子,謝謝你,謝謝你!」
△ 8月4日,聽到自己獲得中國永久居留權消息的島爺爺激動不已。
△ 8月4日,島爺爺握著丹子的手,連連道謝。他認為自己能順利獲得「綠卡」,丹子一家人給他的幫助非常大。
午餐時,丹子給母親撥通了視頻電話,告訴她這個好消息。電話那頭的武漢市江夏區法泗鎮,是疫情期間島爺爺生活一百多天的地方。他請丹子安排出時間,一起回那裡看看,他要當面感謝丹子一家,以及當地政府對自己的關照。
△ 8月4日,丹子撥通家人的視頻電話,島爺爺看到他們就像看到家人一樣高興。
「疫情期間,曾有武漢的警官帶著日語翻譯,在政府工作人員陪同下來我家拜訪過島爺爺。可能那時候就是為他辦理綠卡而來的。」丹子說,島爺爺為武漢和日本之間的文化交流做了很多事,每月還拿出三分之一的工資做公益。疫情期間,他說的很多話感動了武漢人,日本媒體多次報導了他在武漢的生活,也感動了很多日本人。「也許,這些綜合因素是他獲得『綠卡』的原因。」
△ 8月4日,武漢市民之家大廳,島爺爺看到宣傳欄上展出的武漢榮譽市民風採裡有個兩個日本人,要求與他們留影。島爺爺說,回去要收集他們的素材,寫文章介紹給日本人看。
△ 8月4日,島爺爺帶著禮品走訪了一家自閉症家庭互助中心。丹子說,島爺爺一直參與各種扶貧濟困行動。
△ 8月4日,在一家自閉症家庭互助中心的島爺爺。他每月會拿出工資的三分之一用來做公益。
返鄉的快樂和憂傷
8月10日是島爺爺和丹子約定回法泗鎮老家的日子。上午8時許,島爺爺在丹子的極力勸阻下,執意要在小區門口的超市買兩瓶酒,和此前囑託丹子買來的水果一起,分成兩份,打算送給疫情期間對他百般照顧的丹子父母與法泗鎮政府工作人員。
島爺爺告訴丹子,禮品不在於貴重,在於心意,這是他們日本人的禮節,是不能拒絕的。
△ 8月10日,回丹子老家前,島爺爺特意給當地鄉政府和丹子家人各準備了一份禮物。
回鄉的路單程大約50多公裡,擺脫城裡的擁堵後,走一段高速,然後進入鄉道,沿途都是綠油油的,湖泊也是一個連一個。
△ 8月10日,回法泗鎮的路上,島爺爺看著沿途熟悉的風景。
一個多小時後,島爺爺和丹子到達了位於法泗鎮中心的油坊,這是丹子父母開的。在向丹子家人表達完自己的謝意後,他們一同拎著另一份禮物進了油坊對面的法泗鎮政府。丹子向接待人員解釋了島爺爺此行的目的,請他們一定要接受島爺爺的心意。島爺爺對著他們深深地鞠了一個躬,用中文說道:「謝謝你們!」
△ 8月10日,島爺爺和丹子帶著禮品來到鎮政府,感謝工作人員在疫情期間為自己提供的免費生活用品。
△ 8月10日,丹子的父親在自己經營的油坊裡工作。
△ 8月10日,島爺爺對油坊古老的生產方式非常好奇。
回到丹子家後,島爺爺一放下背包,就直奔後院,用臉盆接上半盆自來水,給客廳地面灑水。丹子父親說,島爺爺住在這兒的一百多天裡,學會了很多當地人的生活習慣,還經常和他們一起下地做農活。
△ 8月10日,航拍丹子老家及周邊環境。丹子的家是磚混結構的兩層樓,周邊是成片的田地、樹林,一些池塘點綴其中,稍遠處是一片湖泊。
△ 8月10日,島爺爺回到疫情期間居住的單間,丹子父母還保留著房間原來的模樣,讓島爺爺有回家的感覺。
△ 8月10日,看見丹子家門前的雜草叢生,島爺爺拿起割草的刀子清理。
△ 8月10日,島爺爺對油坊榨油的原材料芝麻非常感興趣,他請丹子帶他到芝麻地裡看芝麻的模樣。
△ 8月10日,丹子帶著島爺爺去疫情期間勞動過的田裡,他惦記著地裡農作物的生長情況。
△ 8月10日,島爺爺和丹子的兒子果果,在常去的附近的荷花池散步。丹子說他們一個是小小孩,一個是老小孩。
灑完水,島爺爺到院裡轉了一圈,似乎在找什麼,然後又轉到大門前,站在路上四處張望,用日語問丹子,他們收養的流浪狗去哪兒了?丹子只得說出此前怕島爺爺傷心而隱瞞的實情——那隻流浪狗死了,它生的6隻小狗被其他一些村民收養了。島爺爺聽後,頓時情緒失控,轉頭順著路往村裡走去。
△ 8月10日,聽說疫情期間收養的流浪狗「咖喱」病死了,島爺爺一時情緒失控。
丹子帶著兒子,跟在島爺爺後面,讓島爺爺獨自在前面走了一段,然後悄悄跟兒子說「果果,去拉著爺爺的手,路不好走,別讓爺爺摔倒。」聽罷媽媽的話,果果奔跑著趕上島爺爺,用小手牽住了他的手,島爺爺摸了摸果果的頭,看上去心情緩解了很多。
這條路島爺爺此前每天都要走好幾趟,而今沿途幾乎每戶人家都開著大門。島爺爺每到一戶,就在門前喊道:「你好,有人嗎?」。村民們常常人還沒走出來,就先招呼他進門:「是島爺爺吧,進來坐!」
△ 8月10日,島爺爺和熟悉的鄉親打招呼。
△ 8月10日,疫情期間,島爺爺和村裡每戶人家都交往頗深,他的回訪,讓鄉親們感到很高興。
△ 8月10日,丹子的家人們請島爺爺到鎮裡的餐館吃當地特色菜。
丹子說,島爺爺記憶力特別好,每戶人家幾口人,什麼輩分,島爺爺一清二楚。前段時間,村裡人活動範圍有限,又大都在家,所以,沒有不認識島爺爺的。島爺爺雖然不會講幾句中文,但長時間地接觸下來,他能聽懂的越來越多,包括當地方言。
△ 8月10日,為期半天的探訪結束後,島爺爺依依不捨地離開,他說自己會常來看看的。
極簡生活,晴耕雨讀
島爺爺在武漢的住處,位於一所學校家屬樓的底層,由一間二十多平方米的車庫改造而成,隔有一個獨立衛生間。
即便擁有兩間咖喱店,島爺爺的生活卻極為簡樸。
△ 8月10日,島爺爺在武漢的住處。
△ 8月23日,住處門前的葡萄藤,島爺爺種下有好幾年了。
△ 8月4日,島爺爺經常讀書、寫作到凌晨三四點,早餐是一杯咖啡。
△ 8月10日,島爺爺的屋子裡除了一張床、一個書桌外,大部分面積都被書佔據了,書櫃裡裝滿了書,地上也堆滿了書。床上、書桌上、凳子上,還放著一摞摞用日文工整書寫著的書稿和摘錄的文字。
身上穿的幾件衣服,大都跟了他二三十年。夏天,他大部分時間就是穿著一雙破舊的拖鞋。襪子前後張著口子也不在乎,覺得腳沒有不舒服就行。
島爺爺每個月給自己定的工資是3300元,無論店裡的效益多好,他從不多拿一分錢,將利潤都投入到店的發展上。丹子說,島爺爺除了千元左右的房租水電費外,最大的開銷是煙。因為抽菸,他的每條褲子上幾乎都布滿了煙燒的洞,有的還打了補丁。餘下的三分之一工資,則淨數捐助給貧困學生。
△ 8月4日,島爺爺一天一頓的主餐在店裡解決。他從不剩飯,特別討厭浪費食物。
隨著年紀漸長,島爺爺越來越少過問店裡的事,轉而將自己的時間更多地花在寫作上。他最近剛完成了一本隨筆,書名叫 《晴耕雨讀》。大意是對年輕人說,其實你所在乎的名利都不是成功,要像那種天晴的時候出去農耕,下雨的時候在家裡看書,這種狀態才叫成功。
△ 8月10日,島爺爺在住處寫作。
△ 8月10日,島爺爺房間晾著不小心打溼的稿紙。
另外,因為島爺爺在年輕的時候,到過中國大部分歷史文化名城,一直對中國歷史充滿興趣。而在這些年與日本朋友的交流中,他發現很多日本人跟他之前一樣,基本不了解武漢的歷史,對武漢和日本過去的聯繫更是知之甚少。他決定先從武漢開始,寫一本與此有關的書,並用自己的親身體驗告訴日本人武漢的美好。
在給日本朋友和日媒的一封公開信中,島田如此寫道:「無論中國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都能懷著溫暖的心忍受苦難,一步步地前進。這次中國人應對新冠肺炎的態度是漫長的中國社會歷史孕育的結果,從中可以看到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實力。」
「這就是我看到的中國和武漢的樣子。」
△ 8月10日,島爺爺正在寫文章。他會把完成的作品發回到日本,請朋友幫忙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