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十九首》之《回車駕言邁》

2021-02-23 古詩詞文欣賞

 

 這是一首通過對客觀景物榮枯更替的描寫,來抒發因人生短暫,所以人應「立身」宜早,應以「榮名」為寶的說理詩;同時也是一首抒寫仕宦雖有建樹但又並不十分得意的士子對人生的感悟和自勵自警的詩。全詩共十二句,可分作兩層。前六句為笫一層,寫詩人由敘事寫景引發出對人生的聯想和感慨;後六句為第二層,寫詩人繼續抒發自己對人生的議論和感慨。此詩情文並茂,富含哲理,其藝術風格質樸自然,行文如行雲流水,但又不淺露,而是餘味曲包,耐人尋味。

  「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這兩句是說,調轉車頭我駕著車子開始遠行,路途遙遠不知何時才能到達。

  「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這兩句是說,抬頭四顧,但見原野茫茫,春風吹拂搖動著原野上無邊的青草。

  「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這兩句是說,一路上我所見的不再是我認識的舊物,不能不使人感到歲月催人老。

  首起兩句敘事,寫詩人要駕車遠行。是出門離家遊宦,還是衣錦還鄉省親,詩人並沒有言說。不過結合全詩來說,詩中的主人公應是遊宦京都多年,在功名事業上略有建樹,雖不是一帆風順,但也並非完全失意潦倒。從首起「回車」二字來看,他應該是準備動身離開京師返回自己的故鄉。從詩人筆下的描繪來看,此時應該是一年中景致最為美好的春天。但現在眼下美好的春光,並沒有個詩人帶來美好的心情。詩句中一個「何」字,一個「搖」字就隱隱地帶有滄桑感。緊接著詩人由眼前景物引發出對人生的聯想和感慨,一路上,昔日來時的景物都不見了,當然這裡的故物,不僅僅局限於物,也應指人,如親朋古舊。正如曹植詩言:「不睹舊耆老,但見新少年。」「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 」這兩句詩是全詩的紐帶,既是對前四句敘事寫景發出來的聯想和感慨,又是開啟後六句議論感慨的由頭所在。

  「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這兩句是說,人生和草木的興盛和衰敗都有各自的時限,苦惱的是自己沒有很早地建立起自己的功名。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這兩句是說,人沒有像金石那樣堅固,怎麼能長壽無盡期?

  這兩句用來比喻人的生命短暫和短促。

  「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古今注本於榮名有二解。一說榮名即美名;有一說榮名則謂榮祿和聲名。許多人把這兩種說法對立起來,認為前者認為人生易盡,還是珍惜聲名為要追求的是永恆的東西;後者認為人生短暫,不如早取榮祿聲名,及時行樂顯身。這兩種境界有高下之別。事實上,在封建社會,儒家正統知識分子都以搏取功名,建樹事業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所以不能說追求榮祿和聲名,就是庸俗的,就只是為了行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儒家正統知識分子追求的目標。因此詩人把「榮祿和聲名」作為人生之寶,是無可非議的事。從全詩來看,詩人還是認真地對生命進行了思考,立足於追求永恆的美名,是希望自己有所作為的,對人生的態度還是積極進取的,並以此自警自勵。

  顯然,這是一首哲理性的雜詩,但讀來卻非但不覺枯索,反感到富於情韻。這一方面固然因為他的思索切近生活,自然可親,與後來玄言詩之過度抽象異趣,由四個層次的思索中,能感到詩人由抑而揚,由揚又以抑,再抑而再揚的感情節奏變化。另一方面,也許更重要的是,這位詩人已開始自覺不自覺地接觸到了詩歌之境主於美的道理,在景物的營構,情景的交融上,達到了前人所未有的新境地。詩的前四句,歷來為人們稱道,不妨以之與《詩經》中相近的寫法作一比較。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這首《王風·黍離》是《詩經》的名篇。如果不囿於先儒附會的周大夫宗國之思的教化說,不難看出亦為行人所作。以此詩與之相比,雖然由景物起興而抒內心憂苦的機杼略近,但構景狀情的筆法則有異。《王風·黍離》三用疊詞「離離」、「靡靡」、「搖搖」,以自然的音聲來傳達情思,加強氣氛,是《詩經》作為上古詩歌的典型的樸素而有效的手法。而此詩則顯得較多匠心的營造。「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邁」、「悠悠」、「茫茫」、「搖」,疊詞與單字交疊使用,同樣渲染了蒼茫悽清的氣氛,然而不但音聲歷落,且由一點——「車」,衍為一線——「長道」,更衍為整個的面——「四顧」曠野。然後再由蒼茫曠遠之景中落到一物「草」上,一個「搖」字,不僅生動地狀現了風動百草之形,且傳達了風中春草之神,而細味之,更蘊含了詩人那思神搖曳的心態。比起《黍離》之「中心搖搖」來,此詩之「搖」字已頗具鍛鍊之功,無怪乎前人評論這個搖字為「初見崢嶸」。這種構景與鍊字的進展與前折「所遇」二句的布局上的樞紐作用,已微逗文人詩的特徵。唐皎然《詩式·十九首》云:「《十九首》辭精義炳,婉而成章,始見作用之功。」(作用即藝術構思),可稱慧眼別具;而此詩,對於讀者理解皎然這一詩史論析,正是一個好例。

  皎然所說「初見作用之功」很有意思,這又指出了《古詩十九首》之藝術構思尚屬於草創階段。此詩前四句的景象營構與鍛鍊,其實仍與《黍離》較近,而與後來六朝唐代詩人比較起來,是要簡單得多,也自然得多。如陸雲《答張博士然》:「行邁越長川,飄搖冒風塵。通波激枉渚,悲風薄丘榛。」機杼亦近,但刻煉更甚,而流暢不若。如果說《十首詩》是「秀才說家常話」(謝榛《四溟詩話》),那末陸雲則顯為秀才本色了。由《黍離》到此詩,再到陸雲上詩,可以明顯看出中國古典詩歌的演進足跡,而此詩適為中介。所以陸時雍《古詩鏡·總論》說「《十九首》謂之《風》餘,謂之詩母」。

  對於人生目的意義之初步的朦朧的哲理思考,對於詩歌之文學本質的初步的朦朧的覺醒。這兩個「初步」,也許就是此詩乃至《古詩十九首》整組詩歌,那永久的藝術魅力之所在。

相關焦點

  • 古詩詞推薦 | 佚名《回車駕言邁》
    「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這兩句是說,調轉車頭我駕著車子開始遠行,路途遙遠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這兩句是說,抬頭四顧,但見原野茫茫,春風吹拂搖動著原野上無邊的青草。「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這兩句是說,一路上我所見的不再是我認識的舊物,不能不使人感到歲月催人老。
  • 古詩十九首、文章雖是無名氏、情感卻是最動人
    《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 文選》而成。這十九首詩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 行行重行行》、《 青青河畔草》、《 青青陵上柏》、《 今日良宴會》、《 西北有高樓》、《 涉江採芙蓉》、《 明月皎夜光》、《 冉冉孤生竹》、《 庭中有奇樹》、《 迢迢牽牛星》、《 回車駕言邁》、《 東城高且長》、《 驅車上東門》、《 去者日以疏》、《 生年不滿百》、《 凜凜歲雲暮》、《 孟冬寒氣至》、《 客從遠方來》和《 明月何皎皎》。
  • 古詩詞賞析:[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是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這十九首詩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採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雲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和《明月何皎皎》。
  • 《古詩十九首》人生如寄,多憂何為
    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這樣一組詩歌,上承《詩經》、《楚辭》,下啟魏晉五、七言詩;詩論家稱它「一字千金」、「五言之冠冕」;美學家贊它「深衷淺貌,短語長情」;而其情感之低回往復,更是「人人讀之皆若傷我心」。千百年過去了,它的作者始終是個謎。後來南朝「昭明太子」蕭統擇錄十九首詩歌編入《文選》中,這便是《古詩十九首》。
  • 《古詩十九首》:大地上的詩意與悲憫
    馬茂元先生在《古詩十九首初探》中說:「它圍繞著一個共同的時代主題,所寫的無非是,生活上的牢騷和不平,時代的哀愁與苦悶,並無任何神秘之處。」「在《十九首》裡,表現這種羈旅愁懷的不是遊子之歌,便是思婦之詞,綜括起來,有這兩種不同題材的分別,但實質上是一個問題的兩面。」(馬茂元編著:《古詩十九首初探》,陝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第17頁,第18頁。)
  • 這兩首詩,一首說行樂要及時,一首說出名要趁早,都好有道理!
    《古詩十九首》是我非常喜歡的詩集。相傳南朝梁代蕭統從散落民間的無名氏古詩中選錄了十九首編在一起,這些古詩才能流傳至今。恨只恨蕭統摘錄的太少,因為這十九首古詩在中國詩詞史上的地位非常之高——它上承《詩經》《楚辭》,下開建安、六朝,啟迪唐宋。
  • 漢朝最著名的詩歌集,一個特點最為驚豔,全部19首中有11首運用
    說到漢朝的詩歌,必然會提到古詩十九首。這19首古詩是漢朝最著名的詩歌集,雖然直到現在都不知道作者是誰,而且每一首古詩也都沒有各自的題目,但是並不妨礙它們在古典詩詞史上的地位。我們今天看這些古詩,可以發現其中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這個特點就是運用疊字。我們學習古典詩詞都能夠得到很大的一個感觸就是。由於詩詞篇幅,本身的限制。很多詩詞都極少的採用疊字。畢竟字數很有限,在使用重複的字眼,難免會給人帶來繁冗之感,影響了詩詞本身的美感。
  • 高中古詩詞第四彈 | 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最全考點整理
    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這十九首詩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採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雲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和《明月何皎皎》。
  • 古詩十九首,一組被現代人忽視的作品,卻開啟了詩歌發展的新時代
    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一組非常重要的作品,堪稱詩歌發展史上的裡程碑,開啟了詩歌發展的新時代,卻常常被現在的人們所忽略,它就是《古詩十九首》。那麼這到底是一組怎樣的作品呢?今天,悅讀君就為大家來詳細介紹一下。一、何為《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顧名思義,就是十九首古詩。
  • 《古詩十九首》:五言詩的頂峰,李白杜甫也點讚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文選》,作者和名稱已不可考,所以,每首詩歌都以句首為標題。這十九首詩歌內容多寫離愁別恨和彷徨失意,情調低沉,這是因為東漢末年,社會動蕩,政治混亂,下層文士漂泊蹉跎,仕宦無門,《古詩十九首》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
  • 葉嘉瑩先生講《古詩十九首》附:古詩十九首全文
    >在《古詩十九首》中,有些詩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表達了一種不十分正當的感情。比如杜甫,他眼看著肅宗朝廷的腐敗和唐朝國力的衰落,自己不但無可奈何而且不久也就被貶出京,他怎能不產生失望的情緒《曲江二首》實在是表現了詩人那時心中十分複雜的感情。如果大家想更詳細地了解這兩首詩,可以參考我寫的《迦陵論詩叢稿》一書中的《談杜甫七律之演進及其承先啟後之成就》。《古詩十九首》中有的詩也是如此。
  • 《古詩十九首》究竟是哪19首,你知道嗎?
    《古詩十九首》最早就見於蕭統所編的《文選》卷二十九「雜詩」類,也因《文選》的選錄結撰而名垂詩史。可以說,「蕭統《文選》不僅使《古詩十九首》有了集體的名字,並進入了教科書和官方傳播的主渠道。」(《朱自清、馬茂元說古詩十九首》)△ 「古典名著普及文庫」《文選》,嶽麓書社出版點擊圖片即可購買《古詩十九首》上承《詩經》《楚辭》,下啟魏晉的五言、七言詩,在中國五言詩的發展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是文人五言抒情詩歌的典範性作品,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其為「五言之冠冕」。
  • 辛德勇:「古詩」何以「十九首」
    按照他們的看法,在傳世文獻所見五言詩的源流脈絡中,《古詩十九首》處於一個很靠前的位置,現代學者隋樹森用「五言新體詩的星宿海」來形象地表述這一地位(隋樹森《古詩十九首集釋》卷首隋氏自序)。因此,從總體發展形勢來看,《古詩十九首》這組詩的產生年代,也就可以說是五言詩的興起時期。乾嘉時期的史學考據第一高手錢大昕即明確闡釋說:「此體之興,必不在景武之世。」
  • 《古詩十九首》的人生主題
    比如解「浮雲蔽白日」一句,李善就認為這是「以喻邪佞之毀忠良」,後人沿著這個視角繼續發揮,認為這是遠在的逐臣思念君主之辭。又如《冉冉孤生竹》一詩,陳祚明《採菽堂古詩選》說它是「望錄於君之辭」。這些都緣於中國古代詩學「言志」傳統的強大闡釋力。近代以來,朱自清、馬茂元等學者對《古詩十九首》做了大量的解釋工作,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看法,對詩歌的藝術性研究進行了有益探索。
  • 「古詩新裁」夢也無聲:《古詩十九首》之三十七
    137《古詩十九首》之三十七——從《古詩》向「後」看從文學史的高度,站在詩歌史的角度來看《古詩十九首》這個特定的歷史現象,會有一個一點也不意外的「發現」,只有站在這個高度,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那「言人所共有之情」背後的悽涼和落魄。
  • 詩詞鑑賞:《古詩十九首》藝術成就全集鑑賞,詩詞愛好者必讀
    《古詩十九首》經歷了不知多少時間的淘洗,今天讀之,依然清純,動人,這些詩,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文人五言詩,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這19首詩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也。《古詩十九首》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
  • 葉嘉瑩先生談《古詩十九首》
    對這樣的詩,你要掌握它真正的精神、感情和生命之所在,而不要摘取一字一句去分析它的好處。除了渾成之外,《古詩十九首》另一個特點是引人產生自由聯想。我實在要說,《古詩十九首》在這一點上與《紅樓夢》頗有相似之處。第一,它們對讀者的感動都是事實而且是多方面的;第二,《紅樓夢》後四十回究竟是誰所作?
  • 「古詩新裁」夢也無聲:《古詩十九首》之 三十五
    135《古詩十九首》之三十五——真正的「言人所共有之情」《樂府》古題的《猛虎行》所描述的思想感情,《古詩十九首》也沒有涉及,著實是一件很值得玩味的事情。《猛虎行》只有兩行:「飢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
  • 古 詩 十 九 首
    採菽堂古詩選陳祚明:遠而不相知,不若近而不相得之悲更切也。人惟有情而不能語,故詠嘆以傳之。近矣可以傳矣而不能傳,於是籲嗟嘆息,宛轉而陳其詞,乃愈哀也。「脈脈」者,有條有緒,若呼吸相通,尋之有端,而即之殊遠,二字含蓄無盡,「心有靈犀一點通」即此意,而雅俗霄壤。其一十一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
  • 古詩十九首:九首相思詩,所思在遠道
    在這種情況下,一首又一首離別思念詩湧現,道出被迫分離的無奈以及兩地相思之苦。《古詩十九首》便由此誕生。《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古詩十九首》為「五言之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