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陝西省榆林市針對村級財務、村幹部作風等問題開展一場大整改,僅靖邊縣就立案52件82人,結案18件,黨紀政務處分26人。此次大整改的起源就是靖邊縣楊橋畔鎮九裡灘村的143張白條。(中國紀檢監察報9月27日)
榆林市在問題整改上,沒有就事論事,而是抓住機會、一隅三反,這才是治標更治本。問題整改固然要把當事的問題處理好、解決好,但更重要的還是要「舉一反三」,要以此為契機把同類問題都解決了,把同樣的現象都禁絕了。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抓住了問題的癥結,徹底把問題根除。整改問題不能光看表面現象,不能只從表現下手,還必須要看問題的根源所在,要深入進行整治整改,標本兼治才是根本之法,根除源頭才能管得寬、管得久。
若在問題整改上單純就事論事,雖也能表面上讓問題得到處理,對出現此類問題的幹部有短暫的警示、威懾作用,卻管不了長久,是治標不治本。一些幹部的紀律規矩意識不牢靠,一時的警示、威懾對其作用不大、管不長久,他們雖不敢頂風違紀,但只要風頭過了、風平浪靜了,又會犯同樣的問題;還有一些幹部甚至認為問題整治就是一陣風,根本不當回事,只要沒抓到自己,依然還是我行我素。同樣的舊問題之所以得到不根除,這些幹部敢在同樣的事情上犯錯,其根本原因就是問題整改不徹底,只管住了表面,沒抓住根源。
很多工作中的問題,很多幹部身上的問題,並不是個人的、孤立的、獨特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規律性,甚至有些問題是舊問題、老毛病,或是舊問題的新形式,老毛病的新症狀。針對這些普遍性的問題,光就事論事、就人論人是不行的,還必須要找到其中的癥結、摸清其中的規律,必須要多問一句為什麼總是出現這些舊問題,要多想一下為什麼總有幹部出現這些老毛病。
制度是管總的、管長久的,根治舊問題、清除老毛病,還需要從制度上下功夫,要紮緊制度的牢籠,讓問題無處生根,讓幹部無從下手。制度不完善,事情就沒有合理的遵循,制度有空子,就總有人喜歡鑽空子,不把制度真正建立起來、健全完整,是管不好事、管不好人的。問題整改若是就事論事,抱著事情過了就算了的態度,那麼這樣的問題還是會層見迭出、層出不窮,始終難以根除。
讓制度來管人才管的住,讓制度來管事才管的好。問題整改不能只是解決這一個問題,還必須要以微知著、舉一反三,要發現其中規律、找準問題癥結,從制度上進行完善,對同樣的、類似的、普遍性的問題進行深層次、大面積的整改,惟其如此,才能治其要害、治其根本,才能把這類問題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