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糖尿病盯上年輕人:18-29歲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達2%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瞭望

◆ 以全國31個省區市共計75880名參與者為樣本的調查研顯示,目前我國18~29歲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達2%,30~39歲之間是6.3%

◆熬夜、缺乏運動、高油高糖高熱量的飲食等,是年輕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每次看到街上年輕人喝奶茶,我都想和他們說,怎麼還喝奶茶呢?你知道這裡面有多少糖嗎?」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梁姊張宇琪

放下電話,穿著白大褂的張晨一直在等。時間分分秒秒流過,他的雙胞胎弟弟終於拿著化驗單出現了。張晨從弟弟的表情裡讀出了結果——一直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是的,張晨的弟弟張星在24歲這年確診了糖尿病——那是在一次同學聚餐後,張星敏銳發現自己多飲多尿,吃了好多東西還是很餓。和哥哥簡單溝通後,張星趕去醫院。很快,被確診。

對11歲即確診糖尿病的張晨來說,弟弟罹患糖尿病並不意外,也沒有太多焦慮:「就像一個已經在路上的壞消息終於到達一樣。我們基因一樣,我有這個病,弟弟百分之八九十也會得。雖然殘酷,但就是早晚的事。」

這對孿生兄弟遭遇糖尿病的故事,只是我國糖尿病年輕患病群體的一個縮影。今年4月,《醫學雜誌》刊發了中國醫科大學、鄭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單位合作的研究成果。這一

在某種意義上,糖尿病年輕化的態勢,已開始逐步顛覆其「老年病」的傳統印象。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張秋梅的臨床診療感受是:在20世紀90年代,40歲的糖尿病患者都很少見,絕大多數患者年紀在50歲以上。現在年輕的面孔幾乎每隔幾天就會在診室出現。

而在糖尿病患病群體趨於年輕的背後,一個更醒目的事實是:自2011年以來,我國一直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1億多糖尿病患者的需求及其帶來的疾病負擔,需要引起更多關注。

「我的身體像是被人安上了一個水龍頭」

在張晨考上大學之前,幾乎沒有人知道他已經有近10年的糖尿病史。

2001年的鄭州,原河南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來了一位11歲的糖尿病人。張晨告訴記者,他是被父親背著衝進醫院的。當時的他昏迷不醒,四肢乏力,呼吸困難。「從活蹦亂跳到人事不省,只隔了一天多的時間。」張晨說。

那是張晨和一場病毒性感冒遭遇後的第五天。張晨記得,在這五天裡,他打噴嚏、咳嗽、發熱,並像每一個得了感冒的孩子一樣,被要求喝下一杯杯熱水。因為持續高燒,他還打了點滴來補液。

不過原本尋常的感冒這次卻有些不尋常——張晨的母親在看護他時發現,無論喝了多少水,張晨依舊會不停喊口渴。「我的身體像是被人安上了一個水龍頭,水喝進去很快就要去廁所,排尿量還很大。」張晨說。

母親留下張晨的小便樣本在鎮衛生所做篩查。

在從發現症狀到等待結果的兩三天裡,張晨母親不知道的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異常,張晨的血糖已經飆升到正常人水平的好幾倍。由此引發的酮症酸中毒,讓張晨的血液pH急速下降,這也是他被緊急送到醫院的原因。

很快,張晨被確診為1型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分為1型、2型、妊娠和特殊類型糖尿病四種。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僅佔比5%至10%,2型糖尿病約佔90%。

據張秋梅介紹,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雖然都是糖尿病的一種,但成因並不一樣。

張秋梅解釋說,1型糖尿病的發病往往基於感染之後產生的自身免疫損傷。感染的病毒進入人體後,人體會產生抗體攻擊病毒,但不巧的是,抗體誤將胰腺中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也一起加以攻擊,導致1型糖尿病患者失去了分泌胰島素的細胞,需要終生注射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的成因則是胰島素抵抗,主要和日常飲食和生活環境有關。「出現胰島素抵抗的患者,每代謝一個葡萄糖會比正常人多分泌一些胰島素,胰腺處於長期『加班』的狀態,時間久了,功能就會下降。就像一個人,高強度工作12個小時以上,工作效率變低是一樣的。」

目前人們還沒有找到徹底治癒糖尿病的方法,只能採取控制血糖的方式延緩併發症的發生。但通常認為,熬夜、缺乏運動、高油高糖高熱量的飲食等,是年輕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每次看到街上年輕人喝奶茶,我都想和他們說,怎麼還喝奶茶呢?你知道這裡面有多少糖嗎?」張秋梅很是無奈。

病恥感下的撕裂生活

張晨說,剛發病時他只不過覺得每天打針太麻煩,也不能吃甜食。比起病情,他關注更多的是家人沉甸甸的愛。「幾乎每個人都認為我可以痊癒,哪怕專家已經說這個病會伴隨我一輩子。當時家人給我討來各種偏方,老家的親戚覺得是風水問題,甚至重修了祖墳。」

張晨自言,他極其順利、幾乎沒有一點掙扎就接受了自己年幼患病這件事。「偶爾的情緒,也因為怕父母擔心被消解在幾滴無人發現的淚裡。」

像每個懂事的孩子一樣,張晨努力完成父親的要求——無論教學質量如何,他和孿生弟弟都只能在步行可達的距離上學,因為這樣便於他按時注射胰島素;為了控制血糖,他每天6點起床出門晨跑,困到人都險些栽到地上。

為了照顧張晨的感受,父母要求兄弟倆的生活飲食完全一致——絕對不允許吃甜食。於是哥倆出去玩的時候,張晨說自己會偷偷把攢下來的零花錢塞到弟弟手裡:「去吧,買個冰淇淋吃。」

隨著年歲漸長,張晨說他越來越被一種撕裂的生活狀態困擾——他需要在自己是個病人和「與常人無異」之間來回切換。

與張晨坦然接受患病不同,他的父母擔心人們的有色眼鏡,也害怕兒子交不到朋友,將張晨的病視作痛苦的秘密,要求他不得說出去。這讓張晨很費解:這是能瞞一輩子的事情嗎?

儘管如此,張晨還是努力按照父母的要求,保守自己患病的秘密,甚至不得不想各種理由搪塞生活中的善意。張晨說他會拒絕同學遞來的零食,為了能夠按時吃飯和注射胰島素,也沒法參加放學後的球賽。「尤其是關係親密的朋友,更讓我感到無比為難。」

從業26年的張秋梅對此早已見怪不怪。「很多得了糖尿病的患兒家長,包括孩子本人,都會選擇隱瞞病情。可能是害怕別人不理解,也可能是對自己的病有一種恥感。我記得一個十幾歲的女孩為了把胰島素泵藏好,她丟掉了自己所有的裙子。」

一次次刺入身體的針頭

在糖尿病「終身病」的標籤下,是一次次刺入身體注射胰島素的針頭。

「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無法分泌胰島素,需要終生且每日多次通過注射的方式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可根據血糖控制注射量,控制得好,甚至不用打針,只要吃藥控糖就行。」張秋梅說。

在被問及糖尿病給他帶來的最大困擾時,張晨只說了一個字:痛。

張秋梅特別理解這種痛。她說,糖尿病患者每天取指尖血測血糖、注射胰島素,都需要使用針頭。根據血糖水平,患者可能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2至4次,而注射針頭一個約3元錢,一些患者負擔不起針頭隨用隨拋,就會把使用過的針頭用酒精擦拭後反覆使用。

據了解,糖尿病屬門診特殊病種,注射針頭的費用可報銷約90%。但就全國而言,重複使用注射針頭的情況依舊存在。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江霞說,除花費的因素外,也有患者嫌每次更換針頭比較麻煩,對過度重複使用針頭帶來的危害認識不夠。

從患病開始,因為經濟原因,很長一段時間,張晨的針頭以5天為一個周期更換。張晨說,開始的兩天還好,之後由於多次穿刺的針頭變鈍,每一次注射都會給他帶來難以承受的疼痛。也就是從那時開始,皮下硬結、皮下脂肪萎縮找上了他。以至於現在,張晨小腹位置的皮下脂肪非常非常薄,胰島素泵僅4.5毫米的皮下針都會穿刺到肌肉。

血糖就像是一隻詭譎多變的獸

不少糖尿病患者還會對控制血糖產生「執念」。

對很多「糖友」來說,血糖就像是一隻詭譎多變的獸,叫人摸不準脾氣。除了飲食、休息、運動量,哪怕是心情、天氣,都能破壞他們精心維持的平衡。

在今年27歲、有4年糖尿病史的李雙眼中,血糖儀那小小屏幕上出現的數字,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她一整天的心情。「血糖控制得好就會很開心,要是數字飆上去,就會一遍一遍回憶都吃了什麼東西,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控糖4年,已基本掌握自己升糖食譜的李雙很無奈地說:「吃完烤雞架測血糖沒啥事,喝一碗粥就躥到17、18。」

在張晨看來,控糖無異於一場長期的心理戰:越控制不好就會越著急,越急血糖狀況越差。「我在青春期時甚至產生過類似自我放棄的情緒,會因為一直努力控制的血糖依舊忽上忽下哭一會兒,然後吃進去許多平時根本不準吃的東西,因為感覺反正再控制也沒用。」

然而不控糖的後果更嚴重。張秋梅記得多年前的一位患者——男孩,15歲,胖乎乎的,因為沒有好好控制血糖,不到十年時間,糖尿病的併發症讓這個孩子永遠失去了光明。

控糖是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需要用餘生鑽研的問題。遠離甜食、碳水化合物等含糖量高的食物,似乎是必須要付的代價。但人又很難抵抗甜食的誘惑。於是一些患者會在吃甜食前,先給自己多注射幾個單位的胰島素。

這種提前注射胰島素的辦法看似機智,實有隱憂:一旦失手,低血糖就會隨之而來,導致人出現心悸、大汗、面色蒼白等症狀,嚴重時還會暈厥。

最可怕的是深夜熟睡時的低血糖造訪。張晨始終記得14歲時的一個夏夜,由於注射胰島素過量,睡著了的他完全沒有感覺到低血糖的發作。弟弟起夜時,感受到被汗溼的床鋪,伸出手在他額頭上一摸,那時的張晨已經休克,他沒有醒,弟弟卻摸到滿手的冷汗。

好在這幾年,張秋梅感覺雖然糖尿病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但年輕患者普遍依從度較高,病友群裡也經常有人把測量血糖的記錄——一個水滴形狀的氣泡裡標著大大的數字——截圖發給她看。「年輕人看病之前知道在網上做功課,我說的他們都懂,也不會忘,怕的是他們做不到。」

沒必要在意血糖一時的起伏

更讓張秋梅欣慰的是,現在許多糖尿病的藥品和耗材醫保報銷比例已經超過90%。

此外,據張秋梅介紹,國家醫保目錄準入談判藥品名單也覆蓋了如二甲雙胍、立普妥、安達唐等多種糖尿病患者常用的特效藥。「就拿安達唐為例,之前一片是17元錢,談判後現在每片4.36元,患者負擔減輕了不少。」

李雙曾經算過一筆帳,她每個月注射胰島素和口服藥的費用在400元左右,新農合報銷後,加上測試血糖的試紙等無法報銷的耗材,她自己的花費僅在300元上下。

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運行。

張晨也是這樣。2017年6月,經過8年學習,張晨從國內某知名高校醫學院畢業,成為一名疼痛科醫生。2018年10月,他結婚了,妻子是一名護士。他們還養了兩隻貓,一隻狸花,一隻美短。

作為患者,又是醫生,從配藥、取藥、飲食控制,張晨悉心處理有關弟弟病情的一切。「他自己什麼都不管的。」張晨說。

自從上大學起,張晨就自發幫助一些患有糖尿病的年輕患者。他在知乎上回答糖尿病相關問題,主動加入一些糖尿病病友群,為他們解答一些病情相關問題。

張晨還學會了把眼下的困擾放在足夠長的時間裡去化解。比如他會經常說沒必要在意血糖一時的起伏,就算是最讓人恐懼的糖尿病併發症他也並不擔憂。他的想法是:「雖然糖尿病現在還是終身病,但誰知道十年、二十年之後是不是就可以治癒了呢?現在醫學發展太快,美國已經投入使用那種不需要人為幹預的胰島素泵,可以根據人體血糖變化自動給藥。這麼好的東西,我們國家將來也一定會有。」

說完,張晨嘿嘿一笑:「但一定很貴,要是能納入醫保就更好了。」(文中糖尿病患者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糖尿病瞄上年輕人 20-30歲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顯著升高
    近日,號稱「全中國最好經紀人」的楊天真為治療糖尿病而進行切胃手術,她今年僅35歲;電競傳奇人物Uzi在事業巔峰期退役,只因糖尿病嚴重到無法繼續支撐職業生涯,他今年才23歲……據悉,2020年我國20-30歲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已達1996年的4倍之多,全國糖尿病患者總人數約1.21億,佔全球總患者數的1/4!
  • 瞭望|當糖尿病盯上年輕人
    糖尿病年輕化的態勢,已開始逐步顛覆其「老年病」的傳統印象目前人們還沒有找到徹底治癒糖尿病的方法,只能採取控制血糖的方式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對很多「糖友」來說,控糖儼然一種執念——血糖儀那小小屏幕上出現的數字,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一整天的心情文 |《
  • 瞭望丨當糖尿病盯上年輕人
    這對孿生兄弟遭遇糖尿病的故事,只是我國糖尿病年輕患病群體的一個縮影。今年4月,《醫學雜誌》刊發了中國醫科大學、鄭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單位合作的研究成果。這一以全國31個省區市共計75880名參與者為樣本的調查研究顯示,目前我國18~29歲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達2%,30~39歲之間是6.3%。
  • 上海已篩查24萬名糖尿病高危人群,35歲以上患病率近兩成
    專項調查顯示,上海市糖尿病知曉率不斷上升,達到68%。視覺中國 資料  近年來,上海糖尿病患病率快速上升,知曉率也不斷提高。  8月16日,記者從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獲悉,市政府將「糖尿病的預防和診治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重點項目全面實施。如今已在16個區24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糖尿病無縫化管理模式和防治體系。  截至今年8月中旬,該項目已篩查糖尿病高危人群24.6萬人。
  • 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得2型糖尿病的風險可能更高
    但目前關於不同職業對糖尿病風險影響的研究相對較少,針對這一證據空白點,最近在Diabetologia雜誌上發布了一項研究,探討哪些職業是2型糖尿病的高風險職業。 研究結果 基線情況(表1): 共納入450多萬人群,將基線年齡分為3組,35-44歲的人群佔45.4%,45-54歲佔23.3%,≥55歲佔31.2%。
  • 【有理有據】為什麼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得糖尿病?
    聲明:文章中出現的所有數據都可以在文章末尾的參考文獻中找到,引用順序從上到下。 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得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不光如此,以前我們認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可是最近年輕人得糖尿病也在增多,糖尿病的發病率一直在上升.那麼糖尿病年輕化的原因是什麼呢?
  • 中國糖尿病患病率略有上升,老年男性患病率高
    中國糖尿病患病率略有上升,老年男性患病率高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30 22:57:40 中國醫科大學滕衛平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進展。他們採用2018美國糖尿病協會診斷標準,對中國糖尿病患病率進行了分析。
  • 年輕人得糖尿病怎麼辦?看看自己是不是這個原因
    2型糖尿病,曾經被稱為"富貴病",一般是人到中年,由於年輕時不良的飲食習慣,產生胰島素抵抗造成的。但由於現在夥食越來越好,生活習慣越來越不健康。曾經常見於中年人群的"富貴病",居然也在年輕人群中猖狂了起來。
  • 我國糖尿病發病群體年輕化趨勢明顯
    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發病群體年輕化趨勢明顯。今年4月,由中國醫科大學、鄭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單位合作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的一組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在我國,18至29歲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達2%,30至39歲人群達6.3%。
  • ...糖尿病?《自然》重磅發現:東亞人群中與2型糖尿病相關的新遺傳...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最新發布第9版的《IDF Diabetes Atlas》顯示,中國糖尿病患者已達1.164億,居世界第一。雖然同樣吃著不健康食品,同樣是胖子,為什麼我們的糖尿病患病率如此之高?北京時間5月7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一個由100多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433540個東亞人中確定了與2型糖尿病相關的新遺傳聯繫。這將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在體重指數(BMI)或腰圍相似的人群中,東亞人群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要高於歐洲人群。該研究結果為2型糖尿病的生物學基礎提供了更充分的見解。
  • 「聯合國糖尿病日」再說糖尿病——早發現早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WHO)有關糖尿病的資料表明,糖尿病的患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以及對總體健康的危害程度,已居於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第三位。據流行病學數據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達11.6%,2017年我國約有1.14億名糖尿病患者。 據國際糖尿病聯盟2019年的估計,全球11.3%的死亡與糖尿病相關;全球用於糖尿病的開支多達7600億美元/年。
  • 非空腹血液檢查可以幫助篩查年輕人是否患有糖尿病和糖尿病
    ,可以識別年輕人日後是否有患2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 結果提示,單純的血液試驗血紅蛋白A1c(HbA1c)應更頻繁地用於篩查青年糖尿病及相關健康風險。HbA1c試驗在年輕患者中是準確和易於使用的。 關於這項研究,發表在8月10日的網上兒科學研究人員分析了超過14,000名10至19歲的年輕人的全國調查和醫學檢查數據。
  • 美國2型糖尿病成人晚期肝纖維化患病率分析
    美國2型糖尿病成人晚期肝纖維化患病率分析 2020-12-14 1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年輕人不會得糖尿病?糖尿病誤區知多少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數據,全球患糖尿病的人數從1980年代的近1億人已經增加到2014年的4億多人,相應的成人患病率約8.5%。但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曾介紹過,中國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差不多有10%,超過1億人,趨勢不容忽視。年輕人和兒童、青少年患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
  • 為什麼說糖尿病不再是富貴病,而是貧困病?原因值得每個人深思
    30歲的小王在查出糖尿病後就非常不解,一直追問醫生,不是說糖尿病是有錢人才會有的嗎?不是說糖尿病都是老年人才會有的嗎?為什麼我一沒錢二沒腦,怎麼就攤上了這個問題?說實話和小王一樣的人不在少數,原先在達官貴人以及老年人中才更容易出現的糖尿病,已經逐漸轉變了趨勢,變得平民化,在年輕人中也更為多見。在我國有這方面問題的年輕人,也在逐漸增多。截止2013年的統計數據就已經顯示出,我國18歲以上的人群的患病率已經高達10.4%,當時全國就已經有了1.39億這樣的人群。
  •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得了糖尿病|百家故事
    一年後,2020年8月11日,她通過一則視頻表示,因為無法很好地控制血糖,她決定去做切胃手術,在隨後發布的長文中,她寫道:我糖尿病已經6年了。6年前,楊天真29歲。Uzi(簡自豪)的電競職業生涯從巔峰到退役,只有兩年。
  • 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達11.6%!廣州塔亮藍光希望公眾重視糖尿病
    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達 11.6%,如果長期血糖得不到良好的控制,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大下降,最終將會導致失明、心梗、腎衰等致命性的多器官損壞。每年的聯合國糖尿病日,世界各地標誌性建築將亮起藍光,促使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加強對糖尿病的控制,減少糖尿病的危害。薛耀明介紹,2020 年 " 藍光行動 " 形式豐富多樣,廣東省各個城市均於 10-11 月間開展糖尿病篩查、糖尿病患者宣教等公益活動,同時鑑於疫情原因,展開微頭條、科普徵文和攝影展等形式新穎的線上科普宣傳活動,旨在提高公眾對糖尿病危害性的認識。
  •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糖尿病患病率上升 防控需要「全家總動員」
    央廣網北京11月14日消息(記者車麗)今天(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日前在北京舉辦聯合國糖尿病日主題宣傳活動,主題為「防控糖尿病,保護你的家庭」,發布了《全家動員糖尿病防治倡議》,呼籲公眾以家庭和個人健康為中心,以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檢測為重點,提倡知曉個人及家庭成員血糖水平
  • 糖尿病的治療方式-幹細胞療法
    據國際糖尿病聯盟(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統計,截至2015年,全球已有4.15億糖尿病患者,另有3.18億成年人處於糖耐量異常狀態,而糖耐量異常的人群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很高。
  • 七成妊娠期糖尿病 十年後變2型糖尿病
    其中,與女性密切相關的糖尿病類型——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也日益增高,我國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約12%~18%。糖尿病已成為導致女性死亡的第九大原因。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題為:「女性與糖尿病——我們擁有健康未來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