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網易沸點工作室《硬核看板》欄目(公眾號:wangyih5)出品。
「1分鐘6杯奶茶快速下肚、16斤船面全吃完、1158根串串毫無壓力......」
這些讓人驚掉下巴的記錄背後,是一位來自重慶的吃播達人——大胃王浪胃仙。
因為「食」力非凡,江湖人稱「浪老師」。
他還在陳赫火鍋店當場「上一課」,看到陳老闆心痛的表情我真忍不住笑出了聲......
2018年年底,剛剛入駐抖音的「浪胃仙」,迎來了第1個百萬贊視頻。
到了2019年年底,浪胃仙的抖音粉絲量飆升至3342.3w,累計獲贊3.5億。
浪老師的真名叫李杭澤,1990年出生於雲南,大學畢業後在重慶工作,後來籤約成為了一名職業吃播。
如今,浪老師已經迅速晉升為吃播屆的頭號紅人,並且長期蟬聯抖音美食類榜單前三名。
抖音美食類榜單周榜/卡思數據
就在最近公布的「快手2019年度垂類達人」中,浪老師更是以年漲粉超千萬的成績排在了年度達人榜的第一名。
不少網友都表示,看浪胃仙的吃播,會覺得莫名舒適,並且產生了強烈的好奇:
他是不是有個256G的胃?爆火的背後又有哪些秘密呢?這篇文章我們就來揭秘浪老師以及吃播行業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01 浪胃仙憑什麼走紅?
| 不萌不美的金句王
一頭瀟灑的中長捲髮,一副黑框大眼鏡,搭配寬鬆的T恤和運動鞋。
看起來有幾分不修邊幅的浪老師,顛覆了傳統吃播博主「萌妹+大胃王」的既定形象,就像身邊普通的鄰居一般,向每個人分享著自己的尋找美食之旅。
相比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豪華餐廳,浪老師更偏愛探訪蒼蠅小館,分量大,味道足,更是一份獨特的記憶。
浪老師也非常擅長在視頻中使用金句,增加視頻的記憶點:
吃到昏天暗地,吃到老闆服氣,要問我的食量,請看向黑洞的方向。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我們大胃王能把你吃到瞌睡。
雙拳難敵四手,一胃秒殺四口,我是誰?浪某某!
除了花式造梗、抖機靈,浪老師還會和粉絲進行走心式交流,將粉絲的關注點從吃掉多少食物、刷新多少記錄,成功轉移到情感上的共鳴。
粉絲對浪胃仙的人設認知,也不再局限於「大胃王」,而更多地看到視頻背後所傳遞出的生活態度:
「浪跡天涯,胃食出發,仙聲奪人」——這就是浪老師的自我定位。
「希望每個我吃過的地方,都有我爽朗的笑聲,也希望聞聲而來的粉絲們食慾大增」——這就是浪老師拍攝視頻的初衷。
「笑著吃完每一口飯,是我的生活方式,更是我拍視頻的底線」,浪老師在視頻裡解釋說。
| 不獵奇不浮誇,性別成迷
不同於一些大胃王動輒「一口吸入兩斤紅燒肉」、「解鎖150寸超大披薩」、或者「生吞活章魚」等博眼球的獵奇視頻,簡單不浮誇是浪老師最大的優點。
他點菜的時候,只有一句話:「這些和那些我都要」。浪老師也非常注重與粉絲的互動,評論區總是保持著相當高的活躍度。
還有粉絲戲稱浪老師是「自助餐的噩夢、飯館的救星、分店的締造者、地攤提前下班的最大客戶」。
在這些評論裡,關於浪老師性別的猜測從未停歇,甚至有人將其稱為「抖音未解之謎之一」。
通過這樣的懸念設置,以及粉絲自發的UGC內容,既可以與視頻內容形成互補,也可以利用粉絲的好奇心和參與感,提高粘性。
| 總有「不怕死的店家」
浪老師的視頻裡,常常以他本人與店家的對話展開,店家面對這位「大胃王」的要求,呈現出來的錯愕表情,一定程度上使得視頻頗具趣味性。
「這個店家真的是不怕死。」這種反差感也是粉絲津津樂道的。
另外,「二博」這一人設作為浪老師的搭檔,弱小可憐又不能吃,經常等浪老師吃飯等到睡著,最後還要被坑來結帳。對於粉絲來說,看浪老師一臉享受地吃美食,而二博痛苦被虐的表情,也成為新的快樂源泉。
除此之外,浪老師也會和其他抖音紅人形成聯動,比如郭聰明、代古拉K、陳赫等等,達到1+1>2的效果。
從點讚量和互動量來看,確實為視頻帶來了更多的曝光。
| 結合話題標籤,巧用平臺流量
抖音的話題標籤,一直是抖音的重要流量入口之一。
浪老師的每期視頻必帶一個話題標籤,而且話題名稱與其視頻內容相互關聯,比如#我是戲精吃貨、#天兒冷吃點啥、#我是美食創作者等等。
哪怕與美食不相關,也會緊貼熱點和節點,選擇時下話題度較高的標籤。
比如#火炬女神、#dou是寶寶、#高考後遺症、#花式過聖誕等,從而達到視頻點讚量翻倍的效果。
02 你真的了解吃播嗎?
| 吃播是怎麼火起來的?
吃播之所以能流行起來,除了源自對美食本身的關注外,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人們對人類飲食極限的獵奇心理。
看到這些播主把各種自己擔心高熱量而不敢吃,還饞得要命的食物一股腦塞進胃裡,再配上他們心滿意足的表情,這種代入感會使人非常興奮。
而關於大胃網紅的起源,還要從日本的木下佑香說起。
創下「連續吃20斤西瓜/8斤牛排飯/100個漢堡」等驚人戰績後,木下被網友戲稱是「喉嚨以下全是胃」。
木下的視頻有多受歡迎呢?單單是YouTube個人頻道上,就有430多萬來自世界各地的訂閱者,累積觀看有14多億次
全球的粉絲們還義務成立字幕組,製作英語、日語、法語、阿拉伯語、韓語和中文等多國的視頻字幕。
2016年,中國第一位「美女大胃王」密子君,以《速食10桶火雞面用時16分20秒》的視頻一戰成名。
首部視頻就獲得了數百萬的點擊量。
縱觀大部分的吃播視頻,標題命名常常以「食物+量級+價格/時間」來組合,「挑戰」、「PK」、「掃蕩」、「吃垮」等字眼成為高頻詞,比如:
《速食挑戰30顆葡式蛋撻,10分25秒》
《20分鐘挑戰8人份蟹黃面》
《大胃王掃蕩50斤羊棒骨,免單獎2000》
抖音@大胃阿倫
觀看吃播,滿足了人們的味蕾需求:烤肉表面的滋滋作響、炸雞咬起來的酥脆質感、芝士拉絲的視覺衝擊......就算沒吃到也會覺得過癮。
另外有些探店式的吃播,相當於是美食打卡風向標,這也是瘋狂吸粉的一大原因。
| 吃播怎麼賺錢?
目前抖音上最常見的吃播變現模式是品牌露出,通過視頻創意植入廣告。
比如浪胃仙為萌優米麵包做的廣告,通過開腦洞的方式,吸引粉絲觀看到最後,並在留言區引導粉絲購買。
從留言的點讚量來看,整體呈現並不違和,粉絲接受度很高。
第二種是通過抖音POI功能,用達人的線上流量,為線下店鋪導流。
比如抖音@紅雨老師(多肉)的很多探店視頻左下方,都會帶有店鋪定位,點擊即可查看店鋪地址、電話、推薦菜等信息。
通過結合探店和吃播,獲得更多線上曝光機會的同時,也可以為商家導流。
第三種是通過把微信號寫在簡介裡,將粉絲導流到微信,在微信裡做美食電商。
另外,隨著平臺對美食類視頻的扶植力度不斷加大,不少播主也在試水直播帶貨。
10月21日,浪胃仙開啟了他的快手直播首秀,主題是「大胃人生,品味百態」。
通過聊天的方式,以「苦、酸、甜、辣」四味為線索,向粉絲推薦了鹽津鋪子、三隻松鼠、百草味等20多個品牌的超高性價比產品。
快手官方數據表示,這場活動高峰時同時在線人數超過了30萬,累計引導成交額達1015萬。
03 催吐、假吃......吃播的未來在哪裡?
| 爆紅後引發的爭議
「吃播」會成為一條網紅晉升的道路,根本原因還是門檻低、成名快,對著電腦屏幕吃飯也能掙錢。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以量取勝」變成了衡量吃播夠不夠精彩的標準。
一位大胃王播主在接受採訪時,道出了吃播行業不為人知的心酸:
吃播吃的未必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必須選擇觀眾喜歡的烤肉、炸雞、火鍋等油膩食物;
吃播要吃得快,還要吃單一的食物,吃不同的食物,觀眾就不知道你吃了多少;
吃播是場表演,觀眾期待你必須又能吃,又好看。
為了保持身材的同時,還能無限享用美食,很多大胃王都在「以吃謀生,以吐存活」。
在催吐吧裡有大量的扒皮文章,正在揭露吃播行業的「潛規則」:邊吃邊吐,通過剪接與快進的方式,使用鏡頭切換造假。
上一秒大快朵頤地吃東西,而下一秒就將食物吐在桌下早已準備好的垃圾桶裡。
因而某些大胃網紅也被諷刺為「兔子」(「兔」與「吐」同音),他們每天用手摳、插管等辦法催吐。
長期下去會使咬肌更加發達,胃酸倒流也很容易腐蝕聲道,使聲音變得沙啞。
紅極一時的浪老師,也經常受到關於「催吐」、「假吃」的質疑。
對此,他的做法是找素人陪她一起吃飯,視頻裡還有「秒表」出鏡計時,證實自己完成挑戰花費的時間。
從浪胃仙的簡介更改中不難看出,對於很多播主而言,全程直播耗時過長,壓縮剪輯很容易引發爭議,如何證實視頻的真實性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 吃播怎麼才能吃出花來
隨著越來越多的吃播紅人入局,視頻創作的套路化也越發嚴重:
探店後先點自己要吃的食物,報出10人份、20人份的量,店家一臉驚訝,播主可能還會自帶超大容量的餐具。
等飯菜上桌後開吃,時長可能超過半小時,接著食物被一掃而空結束,最後剪輯成一條不到一分鐘的短視頻。
那麼,該如何避免同質化,持續帶給粉絲新鮮感呢?
近幾年,B站上出現了很多搬運主打聲控福利的ASMR類吃播視頻,比如韓國吃播播主boki、Jae Yeol、Dorothy、UDT小哥等等。
強烈建議大家去康康這位韓國UDT小哥的經典視頻(溫馨提示:切勿在深夜時點開!)
當雞腿被暴風吸入小哥嘴裡時,B站的彈幕上齊刷刷地出現了「無情鐵嘴」、「轉筆刀」、「人工絞肉機」等評價,場面一度非常滑稽、熱鬧。
也有很多短視頻創作者,將吃播對象從「真人」轉變成了「寵物」:
比如抖音@一隻豬MOJI,就是以一隻可愛的小香豬被主人各種愛心投餵為主題。
每期搭配固定標籤#vlog日常 + 固定的BGM + 一句「我有你吃xxx的視頻」的形式,吸引了一大波粉絲。
(靈魂拷問:豬都吃上鮑魚了,你呢?)
「萌寵」和「美食」,本就是兩個流量高度集中的垂類,而寵物吃播相當於將二者完美結合。在視頻裡觀看小香豬、哈士奇、小奶貓、小倉鼠等等動物吃東西,對粉絲而
言不僅減壓,也容易心生憐愛之情,忍不住想要點讚。
蕭伯納說:「任何一種愛,都不比對美食的熱愛真切。」對美食的嚮往,是人類永恆不變的追求。
吃播之所以成為一種流行現象,就是源自人們對美食的本能欲望、挑戰不可能的獵奇刺激、以及生活缺少陪伴感等等。當然也少不了動畫片《中華小當家》、日劇《孤
獨的美食家》、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人生一串》等各類美食節目的助推作用。
日劇《孤獨的美食家》
吃播行業繁榮的背後,是幾千萬空巢青年的孤獨。但吃播的初衷,本不是為了獵奇,而是尋求一份治癒。
對於想入局吃播賽道的創作者來說,僅僅靠著譁眾取寵的噱頭營銷,很容易被用戶厭倦。
這就要求播主本身,首先必須對美食保持足夠的熱愛和敏感,其次在視頻中賦予食物更多樂趣與溫情化的故事,才能使整體的表達效果更加豐滿立體。
此外,保持穩定的更新,用長久的陪伴與粉絲建立情感聯繫,也是必不可少的。
搜索關注硬核看板微信公眾號(ID:wangyih5),讓硬核的知識先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