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再生稻大有可為

2021-02-12 品牌農資

華中農大教授與種糧大戶在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鎮華豐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再生稻田裡共話發展。

本報記者何紅衛樂明凱

湖北日報記者張愛虎文/圖

2月4日,農曆正月初八,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鎮還沉浸在一片喜慶祥和的年味之中。由本報湖北記者站牽線搭橋,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華中農業大學植科院教授彭少兵及其再生稻研究團隊成員黃見良、崔克輝、周廣生、聶立孝、張國忠6位教授走到天門華豐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田間地頭,與天門市相關領導、合作社的種糧大戶展開新春對話。

「圍繞再生稻這個大家共同的興趣來談,來勁兒!」一方有理論有技術有人才,一方有實踐有基地有平臺,專家和種糧大戶們紛紛表示,再生稻發展大有可為,今後合作空間非常大。

為什麼要發展機收再生稻?

再生稻是指頭季水稻收穫後,利用稻茬上存活的休眠芽,採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之萌發為再生櫱,進而抽穗、開花、結實,再收穫一季水稻的種植模式。

「合作社目前種植再生稻的經濟效益已大大超過了本地原有的早、晚稻和『中稻+小麥』的種植模式。」華豐合作社理事長吳華平介紹說,合作社2014年種了300多畝再生稻試驗示範,2015年種了800畝,2016年配合稻鰍共生模式,再生稻種了1.2萬畝連片,今年還會繼續調整種植結構,種4萬畝再生稻。

「全國十佳農民」吳華平採用全程機械化種糧,算盤打得好。在他看來,一畝稻田第一季收1200斤,再生稻第二季按500斤算,通過稻鰍共生種出的富硒再生稻米走定向銷售渠道,價格和效益是普通稻米的數倍,這還不算泥鰍的價值和節省下來的成本。

再生稻不是新鮮事物,傳統再生稻種植模式由於頭季需人工收割等原因,推廣面積漸漸萎縮。2009年以來,在農業部、湖北省的支持下,華中農業大學以千人計劃特聘專家、長江學者彭少兵教授牽頭組建創新團隊,全面系統組織再生稻關鍵技術攻關研究,創建了機收再生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體系,湖北機收再生稻推廣面積逐年攀升。

「機收再生稻與中稻和雙季稻相比,優勢在於七省二增一優,即省工、省種、省水、省肥、省藥、省秧田、省季節、增產、增收和米質優。」彭少兵介紹,該團隊在湖北綜合示範試驗證明,機收再生稻比一季中稻增產53.85%,每產1噸稻穀減少農藥用量20%,肥料利用率提高6.8%,外觀或食味均顯著提高。發展再生稻不僅能保障糧食安全,還能提供優質安全的糧食,符合國家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

發展再生稻需要注意什麼?

「再生稻種得好,跟正常水稻差不多,要蹲在地頭才看得出來。」聽了專家與華豐合作社的對話,激發了種田大戶們的興趣。

天門愛豐合作社理事長林愛華說:「合作社有3000畝田,看著華豐去年再生稻搞得很成功,很羨慕,今年也想搭技術順風船全部改種再生稻。」專家們提醒說,先試種再擴大。因為再生稻技術要求相對較高,需要注意五個關鍵口:一是選種關,品種一周之內要齊穗。二是水源關,再生稻要在大田裡生長6個月,既要灌得上,還要排得出。三是施肥關,一定要把底肥施足。四是病蟲關,前期注重防控稻瘟病、紋枯病。五是收穫關,再生稻頭季稻穀會在8月中上旬集中上市,要看機械收穫及烘乾設施能力跟不跟得上。

隨隊來天門考察學習的荊門市沙洋縣拾回橋鎮張新村種糧大戶張書海就再生稻產量、播種、肥水管理方面向專家提問。

「只要管理技術都達標了,大面積種植產量達到600斤左右沒問題。」華中農大植科院副院長黃見良教授解答,沙洋地區再生稻適宜種植豐兩優香1號等品種,3月15日播種,不超過3月20日。施好促芽肥和促櫱肥,促芽肥在頭季收割前10天左右,促櫱肥在頭季收後2-3天內早施。兩次肥都施了和沒施對比,第二季會有150斤產量的差別。

天門豐收合作社理事長楊社軍說,他們合作社種了3000多畝蝦稻田,問低洼田怎麼種再生稻,用撒播的方式種產量有沒有變化,再生稻的穩產性怎麼樣。

專家回答,低洼田種再生稻,頭季不方便機械收割。在沒有倒伏的前提下,直播和移栽的產量區別不大。種再生稻也要看天氣,受極端氣候影響,也會減產,但如果頭季情況不好,靠第二季還能再挽回一點損失。

吳華平說:「現在要把再生稻做好,農機仍需提檔升級,尤其是在插秧機和收割機的問題上,還有很大的制約瓶頸。」

華中農大工學院教授張國忠說,農業要上水平,農機農藝結合是個趨勢,再生稻大苗栽插的技術改進、頭季收穫的機械化都是種植產業鏈中很關鍵的問題,目前在再生稻栽插、收穫裝備的理論和田間試驗方面已經做了一些探索,但生產效率還不太能滿足大規模應用,將盡其所能繼續開發研究,爭取早日突破這些難題。

圍繞再生稻及產業鏈可以開展哪些合作?

「希望專家們把電話留下來,把心留下來,不僅全面支持華豐合作社發展再生稻及稻田綜合種養模式,還能關注整個天門市的農業農村工作,多開展一些雙方互相走動的活動。」天門市副市長張華忠說。

「華豐合作社是湖北乃至全國現代農業的一張名片,服務社會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擔當。」華中農大科發院常務副院長關桓達表示,學校有多年的農業科技人才、成果積累,再生稻方面有國際著名水稻專家彭少兵教授團隊較成熟的推廣示範經驗。天門及華豐的需求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將繼續選派種植、養殖、加工類的相關教授,通過組建院士專家工作站等方式,支持天門、支持華豐合作社,為「三農」發展作貢獻。

華中農大老師開展社會服務化工作重在務實。彭少兵認為,根據華豐合作社的發展情況,今年,該團隊將為合作社推薦更合適的再生稻品種,提供再生稻專用肥配方,把合作社再生稻米納入團隊食品安全監測體系,在社員及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甚至想得更遠一點,可以利用我在國際水稻所近20年的工作經歷,把華豐合作社的好產品、好技術往國際上推。」彭少兵說,希望今後能為華豐、為農民真正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湖北天門素有棉鄉、僑鄉、文化之鄉「三鄉寶地」的美譽,華豐合作社所在的石家河鎮就有石家河新石器時代遺址,在研究長江中遊地區史前文化上佔有重要地位,還可以開展農業文化方面的合作。華中農大黨委宣傳部部長程華東表示,學校在沙洋縣指導建設了體現國際水平的油菜博物館,今後在與天門的合作中,視野可以更廣闊一點,發掘宣傳天門的再生稻與文化農業、書香農業,從科技服務拓展到文化服務,同樣非常有前景。

天門市委書記吳錦、市長莊光明表示,發展綠色、生態的再生稻是天門大力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的重要措施,希望華中農大能加大對天門「三農」全面發展的創新科技驅動支撐,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相關焦點

  • 可「再生」的再生稻,你了解嗎?
    上世紀90年代,安徽省再生稻的發展勢頭先後因糧食豐收、糧食賣難、種糧效益底下而受挫,另一方面,機收對稻穀造成的碾壓也一再影響再生稻的發展。進入新世紀以後,在雙季稻種植面積持續縮減、傳統稻-油種植逐漸被稻-麥種植取代的大背景下,因小麥的抗災穩產栽培技術欠缺,土地生產效益難以滿足需求,再生稻得以再次發展。
  • 福建再生稻連續5年實現「噸糧田」目標
    連續5年實現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生產「噸糧田」目標!位於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和平村的再生稻示範田,測產專家組組長、河南師範大學李春喜教授宣布,示範片再生季平均畝產435.08公斤,與同片全程機械化再生稻傳統栽培法種植的田塊相比,全程機械化再生稻「三保兩促一攻」高產高效栽培法比傳統栽培法增產25.56%,居國內領先水平,加上頭季稻平均畝產可達到1185.08公斤。
  • 再生稻無補助 引爆嘉義縣藍綠戰火
    民進黨縣黨部及議會黨團隨後召開記者會痛批國民黨抹黑,縣黨部主委蔡易餘說,再生稻不納公糧收購是臺當局政策,翁重鈞應向臺當局抗議。    據報導,臺「農委會」去年11月決定再生稻不再納入公糧收購,部分種植再生稻農民,對此深表不滿,日前向「立委」翁重鈞上訪,引發國民黨、民進黨互斥對方不是。
  • 江蘇大學:新型收割機助力越光再生稻增收
    新華網南京8月16日電(記者陳席元)15日,在江蘇省句容市天王鎮戴莊村越光米種植基地裡,一臺「嘴」更寬、「腳」更細、體重更輕的新型智能化再生稻聯合收穫機爬溝、過坎、收割、脫粒,完成了下地「首秀」。  據介紹,再生稻是一種新的水稻種植模式,在一季稻成熟之後,只割下稻株上約2/3的稻穗,留下1/3的植株和根系,繼續施肥和培育,讓其再長出一季稻子。因為再生稻是在原有根系上繼續生長,所以大約2個月後便可成熟收割,實現「一季水稻、兩次收穫」。
  • 我縣組織召開2019年萬畝再生稻(頭季)現場觀摩培訓會
    8月21日,我縣組織召開2019年萬畝再生稻(頭季)現場觀摩培訓會。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鄧輝平、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興華、副縣長蒲必華到場觀摩指導。與會人員參觀文昌閣鄉文昌新村再生稻種植生產示範基地  上午,與會代表現場觀摩了文昌閣文昌新村再生稻種植生產示範基地,該示範片為全程機械化千畝再生稻試驗示範基地,交通便利,水源條件好,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基地種植品種為
  • 電商助農發展大有可為 未來發展還需形成合力
    電商助農發展大有可為 未來發展還需形成合力 2020-05-04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樂的發展將大有可為
    民樂的發展將來是大有可為的,發展空間非常廣闊,應該走正確的道路。  高久林坦言,自己作為這次民族音樂會的領隊,最引以為傲的就是有這樣一批人為民族音樂的發展堅守、奉獻,默默地為民族音樂的發展在做著努力。
  • 廣安發展大有可為!李建勤在渝與知名企業家座談並發出誠摯邀請
    廣安發展大有可為!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廣安發展大有可為
  • 蔣惠玲:大有可為,有所作為,事在人為
    對於我將要從事的政協工作,我認為可以用『大有可為』四個字來形容。」蔣惠玲說,團結和民主是政協工作的兩大主題。在如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發動各方,凝聚力量,上下同心,目標同向,將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描繪的桐鄉發展藍圖變為現實上,政協大有可為;在如何廣泛發揚民主,匯聚各界智慧,為桐鄉發展出謀劃策上,政協大有可為。「政協工作有職能優勢,平臺優勢,人才優勢,只要盡心盡責,完全大有可為。」蔣惠玲說。
  • 羅馬尼亞與中國合作大有可為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厄勒—欣卡伊用羅中兩國的GDP作對比,證實了中國的發展模式值得借鑑。她說,上世紀80年代,羅馬尼亞與中國的GDP比例是1:6.6,現在是1:56。「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中國的發展模式非常健康,羅馬尼亞則遇到了很多困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走了很多彎路。」當前,羅馬尼亞正在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 大有可為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大有可為,事情很值得做;很有開拓或發展有前途。出自: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地方雖一千餘裡,仙民成俗,大有可為。」近義詞有:大有作為前程似錦,反義詞有:無所作為、不堪造就,大有可為是中性成語,動賓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與大有作為相對。
  • 大有可為!高峰論壇嘉賓點讚衡陽大數據產業發展
    12月14日,「百年變局.數勝未來」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的嘉賓代表深入衡陽高新電商產業園、湘南湘西高新軟體產業園、企業上市輔導中心、創新中心、祝融學院等參觀考察,為衡陽大數據產業磅礴發展點讚。
  • 柯文哲6名子弟兵將大有可為?港媒分析未來將大有可為!
    柯文哲6名子弟兵將大有可為?港媒分析未來將大有可為!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出爐。柯文哲領導的臺灣民眾黨在臺灣立法機構的選舉當中拿下5席,一躍成為臺灣第三大黨,可以說剛剛臺灣民眾黨剛剛成立半年首戰告捷。
  • 褚君浩院士:大數據時代︐衡陽發展大有可為
    衡陽日報12月14日訊(記者胡建軍) 「衡陽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城市,這裡山清水秀,也出了許多歷史名人,還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在又被湖南省十四五規劃列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未來發展大有可為」12月13日,在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間隙,今年75歲的半導體物理和器件專家
  • 金融衍生品在資產配置領域大有可為
    原標題:金融衍生品在資產配置領域大有可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日趨多元化,金融衍生品市場已初具規模,金融衍生品有哪些新的表現形式?如何利用好它來管理風險?德盛期貨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沈眾輝認為,隨著國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金融衍生品在資產配置領域大有可為。與會嘉賓認為,作為財富管理和風險對衝的有效工具,科學合理運用金融衍生品,對企業緩釋風險、增厚收益等都有重要的意義。
  • 觀鳥 大有可為
    李強發現,就在寶山村的山上竟然有好幾百種鳥類,在看到本報報導後,李強更是堅定了信心:觀鳥,大有可為!在公司安排下,李強去到雲南、樂山等地參觀考察,收穫頗豐:「別人把自然稟賦簡直用到了極致,產業發展已有了國際影響,真正地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 隆平高科引入婁底 加快現代農業一體化發展
    近日,婁底供銷色香味股份來到長沙市隆平高科總部,與隆平高科亞華種業正式合作籤約,將隆平科技引入婁底,加快現代農業一體化發展會上,與會人員分別就增產增效、排鎘阻鎘、服務三農、再生稻試點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同時婁底供銷色香味股份也表達了此次專程到隆平高科學習,希望把隆平高科引入婁底,在婁底生根結果的良好願望。(方丹)
  • 商城縣首屆優質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給出答案
    12月22下午,參加商城縣首屆優質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賽米大會的專家學者們,在按照評選標準,先後對送選的多個米樣和現場煮出的米飯,進行眼觀、手試、鼻測、口嘗等多環節細細品鑑後,無不為商城縣的優質稻米品質點讚、喝彩。「中國飯,商城米,這可真不是吹的。
  • 河南商城首屆優質稻米發展論壇舉行 現場籤約6500萬元
    核心提示:12月22日至23日,河南省商城縣舉辦首屆優質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據悉,在一個縣裡舉行稻米發展論壇,在大別山地區尚屬首次。
  • 人民日報: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
    習近平總書記1月5日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鮮明指出,當前,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苦幹實幹中創造機遇,在把握機遇中續寫歷史,一步步靠近無限風光的頂峰,迎來了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   這是中國歷史演進的必然。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曾有過很多機遇,但真正抓住機遇、開創盛世的屈指可數。特別是近代以後,國家命運跌入谷底,民族危亡懸於一線,振興中華成為全民族的呼號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