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咖啡
膠囊式咖啡是一種新型的咖啡產品,在最近30年裡得到迅速發展,並因其優越的品質及便利性佔據了咖啡消費市場中的重要地位。將經過研磨、烘焙後的咖啡粉密封於特製膠囊裡製成的膠囊式咖啡具有特殊的風味、 持久的品質,配合膠囊咖啡機的衝泡,使衝泡過程簡單快捷。然而,膠囊式咖啡特殊的製備工藝和包裝材料在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安全隱患,廢棄膠囊的不當處理更是為環境保護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膠囊咖啡的發展
1970 年,雀巢研發部門發明了第一個膠囊式咖啡,並於1976年獲得專利;膠囊式咖啡的概念第一次出現並進入研發階段。1986 年,市場上第一次出現膠囊式咖啡產品。近幾年,膠囊式咖啡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目前膠囊式咖啡的品牌主要有:雀巢的Nespesso(瑞士)、星巴克的 K-cup(美國)、Lavazza(義大利)、Monodor(瑞士)等,根據The star的報導膠囊咖啡在美國銷量正以每年100%的速度在增長。
膠囊咖啡特點
膠囊咖啡的特點簡單歸納主要有幾個:風味獨特,品質持久,穩定,衝泡簡單,攜帶方便。
膠囊咖啡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目前反饋的情況來看,膠囊咖啡的出現,並不是一項負責任的發明,隨著銷量的增長,環保問題越來越沉重。
膠囊咖啡廣受歡迎的代價,卻是令人難以想像的。不同種類的膠囊式咖啡選擇的包裝材料不盡相同,不過主要由塑料與鋁製成。例如:雀巢公司生產的膠囊式咖啡,其杯狀耐熱膠囊殼通常是用鋁、鋁-聚丙烯複合物、聚丙烯、聚乙烯、聚醯胺以及其複合物製備的,膠囊封口的材料通常是塑料和/或鋁,並通過高溫密封於膠囊殼上,膜是用多孔塑料、纖維、鋁基板製備的;太×洋咖啡公司(香港)生產的K-fee膠囊式咖啡的過濾膜通常是用熱塑性材料(如聚丙烯)制的。
隨著數十億的膠囊咖啡用完後,一旦落入垃圾掩埋場,那麼分解可能需要長達500年時間,另外,要解決這龐大的垃圾,回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法。
雀巢旗下Nespresso 奈斯派索前執行官吉拉德表示:是消費者該想想方便代價的時候了,他警告這些膠囊咖啡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是個"大災難",就連當初發明膠囊咖啡發明人----希爾文也表示:發明它是可怕的錯誤。
在雀巢集團網站上,雀巢集團致力承擔膠囊咖啡鋁莢問題責任,做了諸多工作,但問題是有多少的鋁莢被回收了,雀巢也不會公布這些數據,相反是把焦點放在了回收能力上。
而綠山咖啡(膠囊咖啡又一巨頭)則表示:到2020年前會推出可回收膠囊咖啡,但目前綠山咖啡公司的塑膠混合的膠囊咖啡還是無法完全回收。
膠囊咖啡
藍瓶咖啡執行官在他的著作《藍瓶子咖啡》中著重強調了他對膠囊咖啡的抗拒,怒斥到:"膠囊咖啡是地獄的特別保留席",引人深思啊!
他向膠囊咖啡的售賣者和消費者發問到:要怎樣才能了解並相信膠囊咖啡裡裝的咖啡粉產自哪裡?什麼成份?由誰烘焙的?什麼時間烘焙的?萃取時間不是一份鐘的一杯咖啡也能做到好喝嗎?他還悲觀地指出: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費功夫就得到一件美好得東西。
藍瓶咖啡執行官以一位咖啡人的姿態這樣說法情有可原的,但站在一家公司角度來講,需要為消費者負責,也要為人類生存環境負責。真正的問題不在消費者,一家尊重消費者,為生存環境的負責企業,應該為消費者提供正確,安全的產品的同時也需要考量產品給消費者的生存環境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