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沽船塢遺址部分文物「搬家」了
工作人員在對大沽船廠文物「青磚」進行拍照 記者 何沛霖 攝
文物類別
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內可移動文物一共約60件,包括清朝時期到民國初期的木器、石器、工具、碑刻等文物文物移交
昨日啟動遺址紀念館館藏首批文物保護性移交工作,將在本月完成移交,運送至新區文保所(新區博物館)文物展陳
在保存期間,新區博物館會將部分文物用於即將開展的展陳充實提升工程,讓這些珍貴的工業遺產與觀眾見面
10月9日,天津濱海新區文物保護所(以下簡稱「新區文保所」)工作人員走進天津市船廠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啟動遺址紀念館館藏首批文物保護性移交工作。
「單頭插口扳子,民國初期,長85cm,寬22cm,高2cm,口徑11cm,重10kg;吊索,民國初期,長463cm,寬11cm,高6cm,重12kg;印有『盛軍督造』青磚,清末曹錕重修大沽船塢時留下的,算是館內最早的文物……」現場,新區文保所工作人員詳細地對清朝時期到民國初期的木器、石器、工具、碑刻等小型文物進行編號、測量、拍照、打包、裝箱。歷經三個小時,18件小型文物被一一移交,運送至新區文保所(新區博物館)。
據了解,大沽船塢至今已有138年歷史,是民族工業誕生及發展歷史的縮影,更是中華民族抗擊外侮、保家衛國歷史的見證。2013年,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經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新區為數不多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遺址現存甲塢、輪機廠房、大沽海神廟遺址和未發掘船塢遺址等。目前,遺址內甲塢保存狀況較好。但是,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已出現屋頂漏水、牆面脫落、館內隔斷倒塌、消防用水系統全部損壞、供電系統因進水和線路老化不能再用等諸多問題,導致部分可移動文物受潮黴變,保護狀況堪憂。近三年該紀念館已經閉館,不再接待遊客參觀。鑑於天津市船廠人力匱乏等原因,2017年7月至8月,新區文保所多次組織工作人員對紀念館、廠房內的可移動文物進行梳理、登記,幫助建立文物登記冊,以防止文物流失。今年6月,經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天津市船廠與新區文保所商定館內展出文物在遺址得到整體保護開發前移交至新區文保所(新區博物館)保管,以便加強對新區工業文化遺產的保護。
據了解,該紀念館內可移動文物一共約60件,將在本月完成移交工作。「我們後續將陸續辦理館內剩餘文物移交工作,暫存新區博物館文物庫房。在保存期間,新區博物館將踐行讓文物活起來的精神,將部分文物用於即將開展的展陳充實提升工程,讓這些珍貴的工業遺產與觀眾見面。」新區文保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區博物館展陳充實提升工作即將實施,預計明年年初完成。(記者 杜紅梅)
(責編:唐心怡、王浩)
天津濱海新區打造高質量發展升級版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四年多來,天津濱海新區搶抓歷史性發展機遇,認真落實體現新作為。不僅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成為三地協同創新新地標,而且在「請進來」「走出去」之間,濱海新區敞開胸懷,主動服務,高質量發展結下累累碩果。【詳細】
天津這兩村入選2018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經地方推薦和專家審核,農業農村部擬將北京市房山區東村村、河北省遵化市何家峪村、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奇乾村等150個村落推介為2018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現予以公示。天津這兩個村落入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