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科學家拿著資助,試圖通過冷凍大腦讓富豪們永生

2020-12-23 虎嗅APP

在科幻作品中常常能看到一個橋段,探險家們誤入南極/北極的冰窟,發現了一具在幾千年前被意外冷凍起來的人體冰雕,把冰雕扛回實驗室進行「高科技解凍」之後,這位來自千萬年前的人類奇蹟般的醒來,開始一部長達幾十集的穿越題材科幻劇。

當然,理論上來講這樣因為自然發生的人體冷凍是無法讓人在解凍後復活的——冰晶形成時會刺破細胞壁,導致細胞直接壞死,這時解凍人體,只能拍出一部血腥的恐怖片。

可這樣冰凍之後的死而復生明明在自然界有過先例,每年冬季來臨,阿拉斯加林蛙都會凍成一塊冰塊,停止全身循環系統的運轉,等到第二年春天再解凍復活。原因是林蛙自己有種族天賦,在天氣漸冷時會提高體液中血糖等溶質的濃度,降低體內組織液的凝固點,從而限制體內組織液的結冰數量,實現對林蛙的保護作用。而且在林蛙的體液溶質中,還有一種未知溶質,或許和林蛙的凍而不死有著密切關聯。

所以,冷凍人體並非無法實現,只是我們的科技水平還沒有達到那個高度。但我們目前已經可以實現對少量的生物細胞、組織進行冷凍,比如卵子、精子、臍帶血等等。

但比起冷凍精子卵子這類延續我們基因的東西,更誘人的方案顯然是冷凍起自己的腦細胞——只冷凍大腦顯然要比冷凍起整個人體容易的多,而大腦中包含了我們的意識和記憶,等到科技發達的年代再解凍開來,或許就能通過大腦移植或意識上傳實現永生。

看到這裡,是不是已經有了一些非常扯淡的陰謀論意味?但如果告訴你,這個世界上有個基金會專門為保存大腦而設立,你是不是會在一瞬間想到共濟會、九頭蛇一系列都市傳說裡的名字?

一項專為保存大腦設立的基金,究竟給了誰?

世界上還真有這麼一個基金會,名字就叫The Brain Preservation Foundation(大腦保存基金會),簡稱為BPF。

這個基金會非常低調,除了一個主頁之外很少能看到相關資料,但幾乎任何一項和大腦保存相關的技術背後都有他們的獎勵和贊助。

BPF聲稱自己是個非盈利性的研究機構,目的是促進大腦保存的科學研究以及應用發展。其主要成員也多來自學界,總裁Kenneth Hayworth是哈佛分子細胞生物系博士後研究員,機構中其他的研究員和顧問也都來自高校和醫療研究機構。

BPF通常只做兩件事,一件是讓旗下顧問們發布各種期刊研究,探討大腦保存的技術理論和應用道德,另一件是以舉辦競賽等方式記錄各種科研機構參與對大腦保存技術的研究,並對相關企業進行贊助。

比如BPF每年都有大型哺乳動物和小型哺乳動物大腦保存競賽,邀請各個醫療研究所的研究員們對兔子、豬等等一類動物的大腦進行保存。在最新的競賽結果中,一夥來自21世紀醫學組織的科學家們獲得了全新的突破,通過在冷凍前在豬腦中灌注防凍劑,讓豬進入理論上的死亡狀態,但經過前期處理,即使在-135°的低溫之下,豬腦的細胞也不會被破壞,在3D電子顯微鏡之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細胞組織和突觸連接。

但科學家們並沒有辦法讓豬腦「復活」:經過注入防凍劑、防腐劑等等溶劑之後,細胞雖然能保持住原來的樣子,可卻無法再恢復生物活性,無法用於「移植」一類的作用。

但這一突破依然有極大的意義,因為已經有人試圖把這項技術應用在人類身上了。

先安樂死,然後等待永生的可能

在今年新一批入選Y Combinator加速器的創業企業中,有一家名為Nectome的企業聲稱向人類提供「大腦備份」服務,但這項服務「百分之百致命」。

而Nectome的聯合創始人Robert McIntyre就是在此前的豬腦保存項目中主要研究員之一,Nectome提供的大腦備份服務百分百致命的原因,自然也是因為需要向人體中注入大量防腐防凍的溶劑——所謂的大腦備份,僅僅是把之前豬腦保存的技術複製了一下。

即使如此,Nectome在YC加速器中的亮相還是吸引了大量科技界人士的注意,Nectome像特斯拉一樣採用「等待名單」的銷售模式,只要支付一萬美元,就可以在臨終前讓Nectome來保存起自己的大腦了。

但在我們看來,Nectome所提供的服務,噱頭遠遠大於實際意義,甚至這家公司的建立都充滿了疑點。

疑點一:為什麼會進入YC孵化器?

Nectome的創始人都來自於學界,所做項目也更像神經科學、醫學方面的研究,和YC的科技創投並不相符。Nectome所做業務的核心矛盾是如何保存起人類大腦,並提取出人類的記憶和意識,很難想像YC能夠為這些問題提供哪些幫助。倒是YC創始人Sam Altman自己交了一萬美元,準備接受Nectome的致命服務。

疑點二:致命服務的倫理問題

致命服務是Nectome的一大噱頭,同樣也是Nectome的一大爭論點。想要注射藥劑幫助大腦保存,一個前提就是在活著的時候進行注射——這一舉動與自殺無疑。

目前Nectome已經取得了類似安樂死的「醫生協助自殺」執照,這一行為目前只在美國的5個州合法。可從理論上講,人類大腦的狀態在年輕時是最好的,想要「保存」最好的自己意味著要在壯年時死去。反對者認為,Nectome用如此低廉的價格向人們提出這種誘人的保證,很容易引起年輕人的自殺傾向。

疑點三:保存大腦就能保存起意識嗎?

整件事裡最大的疑點是,從BPF的哺乳動物腦部保存比賽再到Nectome提供的致命服務,從來沒有實驗證明保存大腦就能保存記憶和意識。

其實我們一直都沒把意識和記憶研究清楚過,我們只是通過神經元與感受、腦容量與智力這些觀念中得知大腦是記憶和意識的關鍵。但意識究竟儲存在大腦中的那一部分,冷凍後能否被提取,這些都是未知。

目前BPF的研究只停留在發現大腦突觸可能和記憶有關,Nectome的大腦保存也僅僅是給出了一種理論上的可能:通過完整的保存大腦,實現對每一個突觸的數位化重現,從而創造一個數位化的大腦,生存在雲端或機械中。

實際上如何對大腦進行數位化、數位化之後是否具有意識和感受等等一切都是未知。Nectome只是簡單粗暴的像凍豬腦一樣把人腦也凍了起來。

在眾多未知下,有關大腦保存技術的可靠程度大大降低。這些相關的爭議,最終讓麻省理工停止了和Nectome的合作,讓更多人認為Nectome是一場鬧劇。

但如果換個角度理解,BPF寫在主頁裡的一句話或許可以更好的解釋保存大腦這一行為:

「死亡是一件非常感性和私人化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接受死亡。」

或許我們可以暫時收起陰謀論和嚴肅的學術道德討論,單純把大腦保存看成一種選擇:人們可以選擇相信死後會來到天堂,自然也可以選擇相信自己未來有一天會在雲端復活。這種選擇的權力,可能會讓那些不幸罹患疾病可在大好年華就離開世界的人,心懷希望地接受命運。

還有更多……

如果僅僅以心靈雞湯作為結尾,總覺得好像有哪裡不對。為了更加了解大腦保存和大腦保存基金會,我們繼續深挖了一下BPF和Nectome背後的金主。

我們發現BPF背後的金主相當神秘,經常出現在公眾視野的總裁Kenneth Hayworth是聯合創始人,真正的創始人幾乎沒有公布任何消息。而BPF資金的來源也很神秘,按理說一邊做大腦相關的醫學研究,一邊向其他研究機構提供獎金,背後應該有不俗的財力支持。

但BPF的公開贊助人寥寥無幾,比如其中有一位以色列裔美國創投家Saar Wilf,向哺乳大腦保存競賽提供了至少數十萬美元的獎金。同時Saar Wilf還是一位有關機器學習物聯網科技企業的股東,以及知名的德撲玩家。

而Nectome的投資者和贊助者就清晰多了,除了拿了BPF的獎金和YC的加速器投資,還拿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96萬美金,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本該是以普世化消滅疾病、提升壽命為研究目的,這一次卻對Nectome這種很可能只能服務少數人的項目這麼大方……

美國國立機構、以色列企業家、矽谷投資人……這些身份再加上大腦保存、意識上傳、數位化永生這些關鍵詞,好像真能勾勒出一本科幻大片的劇本了。

沒準在我們寫這篇文章時,早就有人依靠這種方式活在雲端,正看著我們發笑呢。

相關焦點

  • 富豪們的永生方式有多狠?
    在當代科學發展的大環境下,科學除了解決人類日常的問題以外,也有人試圖用科學解決永生的難題。矽谷的科學家們正在以科學手段追求不死21世紀,永生這個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非常複雜的話題,早已從土法研究飛躍到最前沿的科技研究中,如何不死的門檻,越來越高。
  • 億萬富翁資助永生實驗,將人的意識存入電腦第一個永生人將出現
    關於永生這個話題,可以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雖然自古以來都有人想通過煉製「仙丹妙藥」的方式來獲得長久不衰的壽命,但是基本上都以失敗告終,然而隨著現如今我們科技的不斷發展,現在人類全智能時代已經來臨,那麼科學家能否實現人類能夠長生不死呢?
  • 「超低溫冷凍大腦」了解一下
    金錢已經使得社會精英們獲得他們任何想要的東西——除了逃避死亡。超級富豪們被這樣的問題所深深的困擾:積累了無盡的財富,卻只有有限的時間來享用。這使得他們痴迷於努力尋找永生的方法。另一些超級富豪則更加極端,他們試圖新興的低溫科技來延續他們的生命:通過將整個身體或頭部冷凍,他們期望能夠在未來的200年內獲得重生。相關的低溫系統將把身體深度冷凍至-196°C,以期未來的復活。但相關的服務並不便宜:冷凍大腦的代價是8萬美元。
  • 「永生人」已經實現了?科學家新思路,或能通過人工智慧實現!
    「永生人」已經實現了?科學家新思路,或能通過人工智慧實現!很多的科學家並不甘心,希望通過其他的方式實現人類的永生。實際上地球上早就已經有「永生人」出現了,那麼他們是如何實現的呢?是否可以把這樣的方式因為在全人類的身上,實現人類的長生不老呢?
  • 冷凍大腦求「復活」 當科幻照進現實人類離永生還有多遠?
    那麼為什麼大腦或身體不能冷凍,等待技術成熟的那一天「復活」?據媒體此前報導,這次幫助杜虹冷凍大腦的美國阿爾科基金會表示,自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經有100多人接受了人體冷凍或大腦冷凍。公開資料顯示,一家俄羅斯人體冷凍公司數年前也宣布可以實現人類永生。這家公司稱,大腦的運作類似於計算機的硬碟驅動,它的內容是可以被冷凍和儲存的。「人性保存在大腦,因此當人的身體衰老了就應該更新替換」。
  • 冷凍技術出現後,我國有10人接受冷凍,未來「復活」有希望嗎?
    我國山東有個生命科學研究機構,它存在的目的是將人類冷凍起來,迄今為止我國已經有10名冷凍人,他們將自己的軀體冷凍起來,未來他們還有希望復活嗎?冷凍技術出現據科學家們統計,冷凍者的年齡最小年紀僅僅只有13歲,只不過他們在冷凍之前籤訂了保密協議,至於他們的信息小編在此不方便向大家透露,不過中國冷凍第1人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她的名字叫展文蓮,展文蓮當年在醫院查出自己身患癌症,為了和自己的丈夫能永遠在一起,於是她選擇向自己冷凍起來,時間一久會復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讓自己實現了永生。
  • 科學家復活4.2萬年蠕蟲,首位冷凍人本應3年前甦醒,結果怎樣
    我們在很多科幻片中看到了冷凍技術,他們將人冷凍,然後在某個時間段醒來,雖然是科幻片,但是看起來很酷。那麼現實中有人這樣做嗎?答案是有的。美國富豪貝德福德就是世界上實行冷凍的第一人,他於1967年冷凍,原定於50年後甦醒,也就是2017年,那麼現在他怎樣了呢?
  • 冷凍大腦讓意識「永生」?麻省理工和這家公司合作受批
    冷凍大腦以期在未來獲得永生並不新鮮。不過美國初創公司Nectome目前在探索另一條新的途徑,他們提倡對人實施安樂死,並通過「上傳大腦」將思想實現永久的數位化保存。頂級科技評論期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在3月份曾對這家公司做了詳細的報導。
  • 這家創企研發大腦冷凍記憶技術,但需在生前開始保存
    一家初創公司試圖通過大腦冷凍技術讓這個如同《黑鏡》般的劇情在現實中上演。Y Combinator孵化器資助的初創公司Nectome致力於把人類大腦進行化學冷凍以保存神經元和突觸,理論上來講,記憶也被存儲在其中。
  • 你的肉體已死,但大腦可以永生
    看來不久之後,人類有望在電腦上實現永生了。外星來的馬斯克,又爆出了一個大新聞。腦機接口通過藍牙接入實驗小豬,已獲成功。
  • 人類現在永生有幾種腦洞方案呢?
    永生是人類偉大的夢想。從古至今都有無數的人去嘗試。當然也總結了很多方法。青黴素的發現讓人類的壽命增加了最少15年,也可以說藥物對人體是有幫助的,如果我們能製成一種藥物延緩機體的衰老那麼人類的壽命就得到巨大的提升,就像抗生素一樣,那有沒有一種物質可以阻斷我們身體氧化和衰老的過程呢?
  • 冷凍第一人:富豪貝德福德,原定4年前就該醒來,現在怎麼樣了?
    從古至今,長生不老一直是人類夢寐以求的事情,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逐漸明白,長生在目前來說是一個難以實現的事情,所以他們就想到了一種方法,就是將自己冷凍起來,等到合適的時機,再解凍復活,從而實現長生。世界上第一個被冷凍的人是富豪貝德福德,他在54年前被冷凍,按照原定的計劃,2017年他就應該解凍了,如今過去了四年,怎麼還有任何消息?
  • 53年前把自己冷凍,計劃2017年被復活的美國富商,如今現狀如何?
    ——《雜詩》 生老病死是這個世界最基本的規律,古往今來,有著無數人試圖想要跳出這個規律,但毫無疑問他們都失敗了。這些人的嘗試,在客觀上驗證了死亡是誰也無法避免的,慢慢的也就沒有人再去想著永生了。時代在發展,科學技術也在不停的進步,人們試圖在科學裡尋找到達永生的辦法。可是科學雖然奧妙無比,可依然沒有給出解決的辦法。
  • 人體冷凍:是起死回生的永生希望,還是被商業包裝的葬禮?
    幾千年以來,人類在追求永生的道路上從未停下過腳步。無論是千古帝王,還是平民百姓,只要有機會,永生都是人類最大的終極夢想。可以說,古往今來,在渴望永生的道路上,無數的人投入了數不盡的精力。那麼,永生真的可以實現嗎?幾千年前,古埃及文明認為,人的所有精華匯聚於肉體,只要能儘可能葬於接近天空的地方,就有機會復生。於是,埃及人留下了兩大奇蹟——木乃伊與金字塔。
  • 美國富豪患癌症,參與人體冷凍計劃,本該2017年復活的他怎樣了?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對於人類來說死亡是必經的結局,永生對於某些人來說成為了甩不掉的局面。在很多人看來,永生只不過是神話故事中的橋段,在現實世界中人類無法突破自然界的鐵律,無法實現永生,事實真的如此嗎?
  • 人類如何才能實現「永生」?科學家:做到以下4點就可以
    科學家認為,從生理學的角度分析,其實「永生」對於人類來說,或許在未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當然,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人類的大腦未開發的潛能要遠比我們想像的多,科學家認為,人類的大腦所能存儲的數據要比世界上幾所最大圖書館的中藏書量還要多,人腦可以建立的檔案系統,所以,從生理學的角度分析,人類的大腦開發程度越高,人類的發達程度也就越高,相對應的,人類的壽命也就越高。
  • 人類能實現永生嗎?科學家提出2045計劃,真有這麼簡單?
    地球上任何物種的進化都是由生命更迭完成的,對於人類來說,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規律,但從古至今,都有很多人渴望長生不老,秦始皇就為了能夠繼續享受權利的欲望,命道士研製長生不老的藥丸來延續生命,當然,他的野心沒有實現。
  • 人類永生計劃提出8年了!4個階段已完成幾個,能實現永生嗎?
    第一階段、目標是在2020年結束之前,實現人腦遠程控制機器人,就是能夠通過自己的意識來控制機器人的手臂,似乎如今我們都還沒有做到,並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報導出來實現過,我們如今最多是將「冷冰冰」的工具放在身上,但是它們依然是大腦在控制而不是「意識」。
  • 科學家們研究揭示了大腦中5-羥色胺的作用
    宮崎駿博士說:「換句話說,為了提高血清素的耐性,老鼠們必須對獎勵的到來充滿信心,但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到來。」 在先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集中在大腦的一個叫做中縫背核的區域--血清素釋放神經元的中央中樞。中縫背核的神經元延伸到前腦的其他區域,在他們最近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專門探索了哪些其他腦區有助於調節耐心。
  • 把思維與機器融合我們就可以永生啦!
    導讀 知名未來學家伊恩·皮爾森博士近日表示,未來幾十年內,人類或許可以通過思維與機器的融合來實現某種永生。 他警告稱,向「電子永生」的轉變需要非常細緻的計劃,否則我們「雲連接」的大腦可能會被用於我們無法控制的目的。 皮爾森在近期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到2050年,人類的智力、記憶或感官都將可以與外部技術連接起來。這並不是說要創建一個思維備份,而是說你的大部分思維將會在物質大腦以外的地方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