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大腦讓意識「永生」?麻省理工和這家公司合作受批

2021-01-09 中國數字科技館

冷凍大腦以期在未來獲得永生並不新鮮。不過美國初創公司Nectome目前在探索另一條新的途徑,他們提倡對人實施安樂死,並通過「上傳大腦」將思想實現永久的數位化保存。

頂級科技評論期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在3月份曾對這家公司做了詳細的報導。但這篇報導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惹來了不小的麻煩,外界開始討論MIT和這家另類公司的真實關係,並指責MIT在為其「出借」公信力。《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由MIT於1899年創刊。

MIT媒體實驗室(The MIT Media Lab)日前在其官網發表聲明,宣布正式和Nectome公司終止研究合同。MIT媒體實驗室教授、頂級神經科學家Edward Boyden團隊曾和Nectome公司之間有研究合同。此前,Nectome公司因開發了一種大腦保存的方法而獲得了來自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NIMH)96萬美元的聯邦資助按照分包合同,MIT接受了其中的30萬美元。

聲明中提到,Boyden表示,他在Nectome公司沒有股權,也沒有其他任何形式的個人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研究合同被終止,但MIT似乎並沒有反駁「上傳大腦」的概念。 「我們不能說目前這套大腦保存技術是否有效,但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基礎科學問題,我們希望MIT也可以為此做出貢獻。」聲明中強調。

2名MIT畢業生創立公司

官網顯示,Nectome公司的2名創始人分別為Michael McCanna和Robert Mclntyre,2人均畢業於MIT。

Nectome公司目前使用的冷凍保存方法是醛穩定化冷凍保存法(Aldehyde-Stabilized Cryopreservation),也被稱為ASC冷凍法,將防腐和低溫結合。該方法由Mclntyre和低溫生物學家Grey Fahy共同研發,兩人曾在一家名為21st Century Medicine的公司工作。

ASC冷凍法的第一步就是把速效固色劑戊二醛(目前常被用作極強的消毒劑)快速注入大腦組織,凝固突觸、防止腐爛,這一步也是區別於其他保存方法的關鍵一步。第二步則注入高濃度的乙二醇防凍液,以防止大腦結成冰晶。Mclntyre等人認為,ASC冷凍法後,大腦可以在零下135攝氏度的條件下成功保存幾個世紀。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導中曾提到,事實證明,這種技術對保存全腦相當有效,保存精細到納米級別,包括連接組,即由眾多神經元突觸所構成的網絡。

有些人猜測,這樣一個「神經連接體」可以留住一個人的記憶信息。

然而,這種保存法面臨的第一道難題是他們的這項工作是「100%致命」的。也就是說,Nectome公司啟動大腦保存工序前,需要首先獲得一個新鮮大腦,因此他們提倡對患者實施「安樂死」,並在患者仍然存活的情況下將防腐混合液從頸動脈泵入患者體內。

McIntyre之前就曾表示,大腦保存應該在那些一息尚存的臨終病人中去啟動,這樣可以確保大腦足夠新鮮。

MIT被質疑「出借」公信力

目前來看,不僅2名創始人畢業於MIT,這家初創公司和MIT確實還有合作上的關聯。

上述聲明中提到,MIT媒體實驗室教授、頂級神經科學家Edward Boyden團隊和Nectome公司之間此前確實存在研究合同。

這要追溯到2年以前。2016年7月,Nature Methods在線發表了Boyden團隊開發的新技術,及擴張顯微技術(expansion microscopy)。他們通過化學方法在成像之前讓組織增殖,使得組織樣品擴大10-20倍,然後就能夠利用普通顯微鏡對它進行非常高解析度地成像。

Nectome公司正是看中了這一方法。聲明中提到,「用該方法更好地觀察小鼠的腦迴路,目的是進行基礎科學研究。」這種新的化學方法,會有助於腦部疾病新藥研發、推動基本腦科學神經迴路的繪製,有利於未來對健康和疾病問題的研究。

前述提到,McIntyre等人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大腦保存方法。Nectome公司因此獲得了來自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NIMH)96萬美元的聯邦資助。按照分包合同,MIT接受了其中的30萬美元。

不過,MIT媒體實驗室在聲明中強調,Boyden和Nectome公司沒有個人牽連,包括股權、運營,或其他契約等。

MIT和Nectome公司之間的合作一經曝光,即受到了諸多指責。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Sten Linnarsson表示,「從根本上來說,這家公司是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命題上的,這是不可能會發生的事。」

Linnarsson補充道,MIT和這家公司的合作是在出借MIT的公信力,為「一部分確認願意殺死自己來捐出他們的腦袋」增加機會。「這是不道德的,我甚至無法描述出究竟有多不道德。這就不是意見我們醫學研究應該做的事情。」Linnarsson表示。

大多數神經學家也認為,從腦組織裡重新獲取記憶並在一臺電腦裡重新產生意識,這最多也是幾十年以後才會發生的事情,或者根本不會發生。

MIT並不反對保存大腦

或是迫於輿論壓力,MIT目前已經宣布切斷和Nectome公司的關聯。MIT媒體實驗室在聲明中表示,終止合同是「考慮到這家公司的商業計劃,以及該公司的一些公開陳述。」

值得一提的是,MIT在聲明也同時明確表明了自己對大腦保存的支持。

聲明中表示,神經科學目前還沒有到足夠先進的程度,也不能確定是否有大腦保存方法可以強大到能保存所有和記憶以及思維相關的生物分子。一個人的意識是都能重建也是未解之謎。

詳細來說就是,第一點,哪些生物分子是必須要保存以保存記憶、思維相關信息目前還不未知。基於這一點,我們不能說目前這套大腦保存技術是否有效。但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基礎科學問題,我們也希望MIT可以為此做出貢獻。

聲明中展望,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測量整個神經元迴路中所有生物分子類型的位置和身份,那時發現模擬這一迴路足夠可以複製一個人的腦功能,那肯定是一件令人激動的事情。

但目前這尚未完成,就像很多其他的基礎科學問題,並不能保證它是有可能的。

詳細提到的第二點則是,我們目前還不能直接測量或創造意識。或許有一天,我們可以在足夠的生物分子圖譜的基礎上,電腦可以高精準度地模擬神經迴路。但目前我們還不知道如何決定這樣一種模擬,即使尺寸放大到人腦這樣的級別,是「感覺」像的。要理解這些,需要一個新的科學出現,一些人將這視為「無法解決的問題」。

已有近25人願意買單

針對MIT的最新決定,McIntyre並沒有在媒體的置評郵件中第一時間回復。但隨後通過郵件表態,「我們感謝MIT曾經給予的幫助,理解他們的選擇,祝他們好運。」

McIntyre指出,目前Nectome公司還沒有提供臨床大腦保存,因為技術還處於研究階段。他還說,那些加入Nectome公司等候名單的客戶可以拿回退款。

儘管反對聲音很大,但類似於「永生」的話題總是會吸引一部分人願意為之打賭。

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此前報導,目前至少有25人加入了Nectome公司「保存大腦」的等候名單。名單中的每個人需提前交納1萬美元作為美金。

這份名單中最知名的是32歲的Sam Altman,這名矽谷著名Y Combinator創業孵化器的創始人同時也投資了Nectome公司。他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表示,相信有生之年,人們能成功將思想數位化。「我的腦子也許能被上傳到雲端。」Altman提到。

值得一提的是,Nectome公司從今年開始考慮將大腦保存實施在人身上。公司官網顯示,團隊此前已成功保存了豬腦、兔腦等其他哺乳動物的大腦。

今年2月,Nectome公司獲得了一名老年女性的遺體,並在死亡2.5小時後開始保存她的大腦,這是團隊第一次在人腦上使用該ACS冷凍技術。研究人員在停屍間裡用長達6小時走完了保存流程。

這名老年女性的大腦在保存之前已死亡,因此產生了一定的破壞,最後她的大腦被切分為紙片薄的腦片在電鏡下觀察。

McIntyre表示,這次進行的保存工作是一次試驗,探索今後公司業務的雛形。未來不久他們將嘗試在計劃實行醫生協助自殺的絕症患者身上進行該工作。

相關焦點

  • 有科學家拿著資助,試圖通過冷凍大腦讓富豪們永生
    但比起冷凍精子卵子這類延續我們基因的東西,更誘人的方案顯然是冷凍起自己的腦細胞——只冷凍大腦顯然要比冷凍起整個人體容易的多,而大腦中包含了我們的意識和記憶,等到科技發達的年代再解凍開來,或許就能通過大腦移植或意識上傳實現永生。
  • 冷凍大腦求「復活」 當科幻照進現實人類離永生還有多遠?
    1962年,擁有物理、數學雙碩士學位的羅伯特·艾丁格出版了《永生不死的前景》一書,首次提出人體冷凍術。他在書中預言:「我猜,我們中的大多數將被用無損的方式冷凍起來。」一時間,艾丁格成為媒體的寵兒,在電視和廣播中宣揚人體冷凍術。  五年後的1967年1月12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73歲的心理學教授貝德福德博士因癌症去世。根據其遺願,加州人體冷凍協會將他的遺體冷凍。
  • MIT背景初創公司推出「意識上傳」服務,矽谷富豪排隊「求永生」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他希望 MIT 的畢業生們可以加入他們,進一步將這項業務發揚光大。「這項業務是『100% 致命』的( 要將你的意識上傳必須先進行安樂死),」Mclntyre 說,「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 Y Conbinator 支持的眾多公司中獨一無二的原因。」
  • 這家創企研發大腦冷凍記憶技術,但需在生前開始保存
    3月15日消息,據《財富》網站報導,你是否夢想著讓自己的意識擺脫死亡束縛、並保存在雲端?一家初創公司試圖通過大腦冷凍技術讓這個如同《黑鏡》般的劇情在現實中上演。Y Combinator孵化器資助的初創公司Nectome致力於把人類大腦進行化學冷凍以保存神經元和突觸,理論上來講,記憶也被存儲在其中。
  • 致麻省理工社區的信:關於麻省理工與南科大的合作關係和陳剛教授的幾點澄清
    致麻省理工社區的信關於麻省理工與南科大的合作關係和陳剛教授的幾點澄清2021年1月22日致麻省理工人, 自上周陳剛教授被捕以來,我們的社區一直非常關心陳剛及其家人,深切關注與此案有關的更大問題。但是,由於政府的指控以及隨之而來的媒體報導都提到了麻省理工與南方科技大學的合作,因此,我想就這一合作的性質作出澄清。 正如《麻省理工新聞》當時所報導的,麻省理工學院於2018年與南科大建立了合作關係,在兩所高校創建了機械工程教學科研中心。雖然陳剛教授是麻省理工方的首任主任,但這一合作並不是他個人的合作,而是院系的合作,並得到了校方的支持。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讀書
    每個父母對孩子都在很高的憧憬,希望孩子未來能夠有出息,所以,在父母普遍的認知中,只有多讀書才是開發大腦最佳的方法。但是閱讀真的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嗎?關於孩子智商的問題,不全是靠著父母遺傳因素決定的,更多的是家庭教育與生活環境。麻省理工最新的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讀書,更多的來自於親子遊戲!
  • 加州理工 VS 麻省理工,誰才是理工屆的扛把子?
    麻省理工的校園就在波士頓地鐵紅線上的肯德爾站旁邊,周圍有各種美食、娛樂、甚至是其他社交場所。學生們可以很容易地乘坐火車去薩默維爾、波士頓市中心、牙買加平原、羅克斯伯裡等地旅行。 和加州理工一樣,麻省理工也為本科生提供11棟宿舍樓。每個宿舍都配備專門的宿舍管理團隊,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生活需求。
  • 富豪們的永生方式有多狠?
    納稅還有規避的方法,但對富人來說,或許只有通過研究永生,才能避免死亡。所以如何長生不老,青春永駐?於是,有許多富人看準了一家名為Ambrosia的美國初創公司,這家公司在2016年的時候開始提供昂貴的血漿注射服務。
  • 這本書帶你尋找永生的階梯!
    超人類主義的思想基於兩個核心理念:第一,通過科技進步,生命的永生是可以實現的;第二,未來人類的意識可以被數據化,能夠存於計算機中或者機器人體內,讓生命體擺脫機體退化的限制,這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定義。超人類主義者還相信人體冷凍技術,在死亡後將屍體冷凍,希望在遙遠的將來能夠復活。
  • 人體冷凍:是起死回生的永生希望,還是被商業包裝的葬禮?
    幾千年以來,人類在追求永生的道路上從未停下過腳步。無論是千古帝王,還是平民百姓,只要有機會,永生都是人類最大的終極夢想。可以說,古往今來,在渴望永生的道路上,無數的人投入了數不盡的精力。那麼,永生真的可以實現嗎?幾千年前,古埃及文明認為,人的所有精華匯聚於肉體,只要能儘可能葬於接近天空的地方,就有機會復生。於是,埃及人留下了兩大奇蹟——木乃伊與金字塔。
  • 加州理工 VS 麻省理工,誰才是理工界的扛把子?
    麻省理工的校園就在波士頓地鐵紅線上的肯德爾站旁邊,周圍有各種美食、娛樂、甚至是其他社交場所。學生們可以很容易地乘坐火車去薩默維爾、波士頓市中心、牙買加平原、羅克斯伯裡等地旅行。 和加州理工一樣,麻省理工也為本科生提供11棟宿舍樓。每個宿舍都配備專門的宿舍管理團隊,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生活需求。
  • 《三體》女編審冷凍大腦 這家冷凍機構靠譜嗎?
    [摘要]科幻小說《三體》編審、重慶女作家杜虹選擇離世後被冷凍遺體,她的大腦已經存放於美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這個組織究竟靠譜嗎?科幻小說《三體》編審、重慶女作家杜虹選擇離世後被冷凍遺體,並期待50年後的科技能令其復活。
  • 大腦意識上傳雲端得永生?你可能想多了
    雖然長生不老這種美好的願景幾乎不可能實現,但如今,隨著網際網路、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的發展,圍繞思維永生的相關研究不斷引得眾多科學家關注。比如在身體死亡後,講人的大腦意識上傳到雲端,進入一個虛擬的世界,是否能像一個真實存在的人,能夠通過電話或視頻通話與現實世界中的親人保持聯繫?這種未來的可能性就稱為思維上傳,也就是在「數字來世」中繼續維持一個人的思想意識。
  • 上傳意識到雲端?把思維與機器融合我們就可以永生啦!
    他警告稱,向「電子永生」的轉變需要非常細緻的計劃,否則我們「雲連接」的大腦可能會被用於我們無法控制的目的。 皮爾森在近期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到2050年,人類的智力、記憶或感官都將可以與外部技術連接起來。這並不是說要創建一個思維備份,而是說你的大部分思維將會在物質大腦以外的地方運行。
  • 將大腦意識上傳雲端,實現思維永生,你願意嗎?
    宋代文學家蘇軾以這樣的悲詞表達對已逝妻子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雖然長生不老這種美好的願景幾乎不可能實現,但如今,隨著網際網路、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的發展,圍繞思維永生的相關研究不斷引得眾多科學家關注。也許就在不久的某天,我們真的可以將自己的思維上傳至雲端,而獲得永生。
  • 麻省理工-清華大學未來城市創新網絡杭州行成功舉辦
    杭州網訊 7月8日,「麻省理工-清華大學未來城市創新網絡」(FCIC)2018杭州行活動在杭州舉行。活動中,麻省理工和清華大學的創新項目團隊,帶著傳感和計算、汙水成分檢測、智能建築和能源系統等技術方案和產品,與政府部門以及投資、科技、地產企業進行對接。
  • 麻省理工研究表明: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
    導讀:麻省理工研究表明: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加州理工 VS 麻省理工,到底誰才是美國理工大學屆的扛把子?
    麻省理工的校園就在波士頓地鐵紅線上的肯德爾站旁邊,周圍有各種美食、娛樂、甚至是其他社交場所。學生們可以很容易地乘坐火車去薩默維爾、波士頓市中心、牙買加平原、羅克斯伯裡等地旅行。 和加州理工一樣,麻省理工也為本科生提供11棟宿舍樓。
  • 加州理工VS 麻省理工,到底誰才是美國理工大學屆的扛把子?
    加州理工學院位於西海岸加州洛杉磯附近的帕薩迪納市,而麻省理工學院位於東海岸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郊外的劍橋市,兩校相距甚遠。 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還是教授數量,麻省理工都比加州理工要多得多。儘管兩所大學的師生比一樣,但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可以接觸到的教授人數是加州理工的三倍多。 那麼,這裡就涉及到兩個因素:班級規模和校園人口。
  • 斯坦福、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拒絕中國學生?美國名校藏有貓膩嗎?
    麻省理工的招生錄取公告這份內容的核心意思就是,麻省理工基於三大標準「學術能力、人格特質、全球願景」來挑選學生。按照麻省理工的說法,我國內地高中生都不具備這樣的三項要求。眾所周知,麻省理工學院這家以學術嚴謹著稱的高校,向來發布公告都是嚴謹而科學,都是用數據說話,以理服人,這樣的公告顯得極其模糊,讓人摸不透這所著名的高校到底想說啥。難道真的是中國內地高中生的素質大不如前了嗎?這是真實的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