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女編審冷凍大腦 這家冷凍機構靠譜嗎?

2020-12-19 騰訊網

[摘要]科幻小說《三體》編審、重慶女作家杜虹選擇離世後被冷凍遺體,她的大腦已經存放於美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這個組織究竟靠譜嗎?

科幻小說《三體》編審、重慶女作家杜虹選擇離世後被冷凍遺體,並期待50年後的科技能令其復活。如今,她的大腦已經存放於美國專門從事人體冰凍研究的科研機構——美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Alcor)。

該基金會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人體冷凍機構之一,業內人士對它一點也不陌生。1967年,美國教授詹姆士·貝德福德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冷凍的人。他的屍體至今還被貯存在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今年4月,年僅2歲的泰國女童瑪瑟琳因腦瘤去世,其家人也選擇將她的遺體交由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冷凍起來。

據悉,杜虹目前是我國首例參與人體冷凍保存以期望「復活」的案例。然而人們對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的質疑也伴隨這一新聞捲土重來。2009年,有關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的負面消息因為一個名叫拉裡·詹森(Larry Johnson)的人達到頂峰。

質疑一:前員工揭幕風波

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手術室 BBC 資料圖

手術過程,攝於2014年。 BBC 資料圖

在2009年,曾在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工作八個月的拉裡·詹森出版了一本名叫《冷凍人體:我所知道的欺騙和死亡》(Frozen: My Journey Into the World of Cryonics, Deception and Death)的書,內容依據為拉裡在基金會一線工作時獲取的秘密資料、照片及錄音。

拉裡曾向媒體披露,這本書讓他成為基金會的眼中釘,他與家人的生命甚至因此受到威脅。

在書中,拉裡披露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對於「病患」的「處理方式」非常殘忍,哪怕是著名棒球明星泰德·威廉士(Ted Williams)的遺體,也受到了野蠻的對待。拉裡聲稱當遺體被推進基金會的手術室,「病患」的血液將被抽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將冷凍傷害降到最低的化學混合物。而當遺體的頭部和軀幹需要分開時,「我親眼看到……他們實際上用的是錘子和鑿子。」拉裡說,「我真的看到他們用鑿子和錘子完成『斷頭』。」

而讓拉裡決定揭露基金會內幕的是他從同事那得知1992年基金會曾接收一位身患愛滋的39歲病患。這名病患已奄奄一息並停止藥物治療,但始終沒有咽氣。但拉裡得知基金會裡其中一名頗有經驗的員工等得不耐煩了,乾脆向病患注射了一種令人停止呼吸、加速死亡的藥劑。

這些「內幕」被揭露時,拉裡一度成為公眾人物,而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也為此將拉裡告上法庭,指控其誹謗。到最後,兩方之間的較量以拉裡破產及妥協結束。拉裡甚至承認書中有部分錯誤內容,包括他最初有關基金會虐待泰德·威廉士遺體的指控是不實的。但這一場風波,究竟令不少人對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開始抱有懷疑的態度。

質疑二:非營利機構的高費用

相應設備 BBC 資料圖

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成立於1972年,並在1976年首次進行人體冷凍,總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根據美國亞利桑那州法律,這個基金會具有醫學科學研究性質,它被定義為提供人體冷凍技術的非營利機構。

可即便是非營利機構,它也有入會門檻。根據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的官網公示,其會員可以來自全球各地,可能產生的費用主要包括三大類:人體冷凍的費用(包括保險)、會費及緊急情況備用冷凍費用。

目前,全身冷凍的費用為20萬美元,腦神經系統冷凍費用約8萬美元。杜虹一家選擇了花費12萬美金(約75萬元人民幣)進行大腦冷凍。而會費可按年、半年、季度和月份支付,根據會員期限、年齡、是否為學生等因素費用不等。有的年費可高達770美元。但據新京報報導,該基金會行政助理馬吉·克萊瑪表示他們不會利用冷凍術掙錢,只是通過會員的會費維持運營。

截至2015年8月31日,該基金會己擁有 1027名會員,190名準會員,並有 141 名「患者」接受了人體冷凍保存技術服務。《置於寒冰》的作者克裡斯·希尼(Kris Schnee)就曾在文章中寫道,人體冷凍法似乎也不能判定為金融詐騙或是潮流時尚,它更像是一種富人的賭博。

不過據澎湃新聞此前對杜虹女兒的採訪,他們家一次性交付12萬美元(約75萬人民幣),之後不必再支付任何費用。

質疑三:遺體保存誰來負責?

對於遺體,該基金會會要求患者籤署人壽保險協議。據杜虹女兒透露,若今後發生地震、戰爭、(美國)法律禁止等「不可抗力因素」,基金會會提前通知家屬,但只對「患者」本人負責。「這是必須要承擔的風險。」

但基金會的貯存地點建在遠離地震帶又遠離大海的內陸地區,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現事故,甚至是恐怖襲擊、戰爭等。

而若是人為操作造成的問題,則需要由基金會來負責。「我在網上也看到說假如基金會倒閉什麼的,但是這個基金會會想辦法不讓自己倒閉,假如真的沒辦法了,這也是我們要承擔的風險。」

質疑四:「冷凍人」能否復活?

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 官網圖片

英國廣播公司記者艾弗萊斯曾參觀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的總部。那裡的人體保存室亮著白色的燈,裝著一個個銀白色的不鏽鋼儲藏罐,儲藏罐上連接著數不清的管線,每個罐子上還有藍色的「阿爾科」英文字樣。大的罐子有兩人多高,小的儲藏罐也有多半人高。

而這些儲藏罐,便是「患者」的「臨時住所」。大的儲藏罐用於冷凍保存整個身體,小的則用於冷凍腦部及神經系統。

當時艾弗萊斯問:「這些人真的還能復活嗎?」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的董事長兼執行長曼克斯·莫爾如此回應:「我們不能說他們『復活』,因為這些人雖然在法律上被宣告死亡,但在這裡我們會用醫學上尚未核准的標準來判斷,他們只是暫時休眠,就和睡覺一樣,等未來有人把他們喚醒。」

但從1967年首例人體冷凍至今,還沒有出現「被喚醒」的案例。因此有社會評論家們認為該基金會只是為了詐騙人們的錢財,而無法兌現永生的承諾。

這項被認為先鋒的技術,或許還需要時間來檢驗。(文/羅昕 綜合整理)

相關焦點

  • 《三體》中的「冷凍復活」照進現實,我們離永生還有多遠?
    前段時間,《三體》編審之一的女作家將自己的大腦冷凍起來,期待50年後的科學進步可以把自己復活的新聞,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這一問題的討論。那麼,我們離復活,到底還有多遠?此次事件中的女作家杜虹是剛拿下雨果獎的大熱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之一,也是《三體》的讀者。
  • 人體冷凍靠不靠譜?待我3020年醒來就告訴你
    3●中國作家杜虹杜虹是著名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之一,也是一名兒童文學作家,在確診胰腺癌後,杜虹及其家人聯繫了Alcor公司,選擇將其大腦進行冷凍保存。2015年,兩名來自美國的外科醫生將61歲的杜虹進行了灌輸保護處理,隨後將其大腦運送到了Alcor公司,儲存在液氮中。
  • 有了人體冷凍技術,「起死回生」還會遠嗎?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臨床專家採用人體冷凍技術,實施了中國首例人體冷凍手術。那麼什麼是人體冷凍技術呢?這種技術真的可以令人起死回生嗎?發展這一技術有何意義?目前最大型的人體冷藏公司為美國的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和美國人體冷凍機構。   我國首例本土冷凍病例   繼科幻小說《三體》編審之一的杜虹在美國接受人體冷凍手術之後,49歲的山東普通義工展文蓮今年5月因肺癌在濟南去世。
  • 三體的冷凍技術成真?首例人體低溫保存者已被「冷藏」3個月
    三體的冷凍技術成真?「儘管我們能夠利用技術來冷凍人的身體,但沒有人成功地復活了一個人。」他說,「換句話說,低溫冷凍的成功是無法保證的。」他補充說,但是,可能從冷凍的人中提取DNA或其他細胞,這一過程對死者家屬有潛在的益處。
  • 屍體冷凍50年後重生?起底國內首家人體冷凍中心-虎嗅網
    日前,《南華早報》的一篇報導說,這家叫做濟南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是中國唯一的人體冷凍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四個此類研究機構之一。除了像其他三家機構一樣為志願「冷凍人」提供冷凍懸架,即將屍體保存在極低溫度下等待「復活」外,它的研究範圍更廣,並且「具有徹底改變器官移植、重新安裝身體器官和其他醫學療法的潛力」。
  • 揭秘中國第一家人體冷凍中心:最小冷凍者13歲
    中國首家人體冷凍中心,山東濟南12月初,一條探訪了中國唯一的人體冷凍中心,採訪到了第一位冷凍人的家屬,以及三位參與了中國第一次頭部冷凍的志願者。他們親歷了重慶女作家、小說《三體》編審杜虹被冷凍的全程,並首次將杜虹手術的視頻資料曝光。
  • 人體冷凍,何時能讓生者希望長存?
    而截止到2015年,美國的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已經冷凍了139名客戶。也是在那一年,科幻小說《三體》的一位編審、中國重慶女作家杜虹,在離世後也選擇了以人體冷凍的方式保存自己的大腦。她的女兒在朋友圈,發出了「未來見」的約定。除了這些勇敢的先行者,普通大眾對於人體冷凍技術也並不陌生。
  • 人體冷凍真的能復活嗎?大腦和全身冷凍分別要花多少錢?
    人體冷凍,是指在人死亡後,以適當的方式迅速把屍體通過冷凍處理,在將來某個時刻就有希望「復活」。這一設想最早出現在科幻小說家尼爾·瓊斯發表於 1931年的科幻小說《奇異的故事》中。日前,牛津大學三位哲學教授選擇「死後」冷凍人體。人體冷凍,真能讓人在未來復活嗎?
  • 人體冷凍:是起死回生的永生希望,還是被商業包裝的葬禮?
    那麼,永生真的可以實現嗎?幾千年前,古埃及文明認為,人的所有精華匯聚於肉體,只要能儘可能葬於接近天空的地方,就有機會復生。於是,埃及人留下了兩大奇蹟——木乃伊與金字塔。古人的探索雖然沒有成功,但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看似不可能的結論,也慢慢產生了變化。從科學技術而言,於永生相關的技術一共有三種技術:克隆:克隆技術是把人備份,其在動物身上已經得到了實現。
  • 通過人體冷凍來暫停時間,跨越世紀活到未來,以此延續生命可行嗎
    大腦雖然各種活動也變得不太正常,但是並不是不可逆轉,沒有完全損壞。這種情況下的病人,是有可能會「復活」的。但是心跳時間不能過長,一旦超過8分鐘,大腦長時間得不到供血,會對腦神經產生不可逆的危害,造成腦死亡,就無法再醒過來了。生物學死亡是死亡過程中的最後階段。臨床死亡期繼續發展就會變成生物學死亡。
  • 75萬元、20萬美元,人體冷凍是生命的延續,還是富豪的遊戲?
    世界上第一個冷凍人是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貝德福,他是1967年1月19日被冷凍的,現在距離他冷凍50年的時間早已過去,那麼他真的復活了嗎?一、世界冷凍第一人詹姆斯·貝德福他復活了嗎?在了解世界冷凍第一人詹姆斯·貝德福之前,有必要先對冷凍學的原理有所了解。
  • 冷凍遺體作家之女:如媽媽醒來會照顧老去的我們
    受訪者供圖  對話人物  張思遙  28歲,冷凍遺體的重慶女作家杜虹之女。今年5月30日,杜虹因胰腺癌逝世,張思遙聯繫到美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英文名稱Alcor),花費12萬美元(約75萬元人民幣)為母親做了大腦冷凍手術,以期50年或者更久之後,母親能夠「復活」。
  • 冷凍第一人:富豪貝德福德,原定4年前就該醒來,現在怎麼樣了?
    答案就是,他還在冷凍,而且目前的冷凍機構,更多地是騙人的噱頭。地球上第一個冷凍人早在100多年前,探險者就發現了北極蛙的假死現象。為躲避嚴寒,它們能自行吸收身體多餘的水分,將自己變得如乾柴一樣,看似沒有一- 點生命的跡象。但只要環境變暖,用不了多久,它們便可恢復鮮活生命的本色。
  • 冷凍卵子和冷凍胚胎哪一個更靠譜?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對於生殖這一塊也有很大的提升,特別是採用試管輔助生育的家庭,不同的情況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的女性選擇凍卵有的選擇凍胚胎,那麼對於成功率而言冷凍卵子和冷凍胚胎哪一個更加靠譜?▲胚胎冷凍卵子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已及女性更加獨立與對生活工作的追求,少數女性會選擇在可生育年紀冷凍卵子,以此來延長自己的生育能力,還有少部分女性因為疾病和其他原因,選擇冷凍卵子來保存自己的能力,在現代社會這個做法是被人們所接受的。那麼冷凍卵子的弊端在哪裡?
  • 「人體冷凍」引爭議,第一個冷凍人復活了嗎?
    文|科學蟲洞 "人體冷凍"並不是新興的詞彙,你可以在很多科幻小說中看到它的身影,但這項技術卻在近段時間引發了非常大的關注。據了解,從1967年到現在,全世界參與冷凍的人已經超過300,那麼第一個冷凍人復活了嗎?長生不老是否真的能實現?
  • 冷凍食品解凍後可以再次冷凍嗎?
    冰箱延緩了食物腐敗變質的速度,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並不是所有儲存在冰箱裡的食物都可以「高枕無憂」,那些被反覆解凍的食物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靠譜。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冷凍食品大多是通過急速低溫(-18℃以下)加工出來的食品。這種儲存加工手段一方面有效地保留了食物組織中的水分、汁液,另一方面低溫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微生物的繁殖,保障了食品安全。
  • 揭秘:中國首例人體冷凍實驗背後的故事
    他們此行的目的,是等待這一刻的到來——阿爾科基金會是一家美國的非營利機構:他們致力於將死去的人冷凍起來,然後等待未來某一個時刻,科技將允許這些死去的人復活。  這聽起來有些天方夜譚。杜虹的女兒卻為此賣掉了房子。換來的,是阿爾科的冷凍小組,如今就等在病房外。作為中國農科院一名基因工程與細胞工程方向的在讀博士生,魏景亮是他們的中間人。
  • 冷凍大腦求「復活」 當科幻照進現實人類離永生還有多遠?
    在治療期間,一對泰國夫婦因無法挽救患腦瘤的女兒,把女兒送到美國一科研機構冷凍的新聞引起杜虹興趣。  隨後,杜虹的女兒張思遙、女婿魯辰通過網絡志願者以及在美國的同學,輾轉聯繫到了一個專門從事人體冰凍研究的科研機構——美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英文名稱Alcor)。  據報導,該基金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體冷凍機構之一。
  • 曝40歲林志玲冷凍9顆卵子 「冷藏」寶寶靠譜嗎?
    近日,媒體爆料40歲的林志玲去醫院冷凍9顆卵子。目前,冷凍卵子成為很多人的選擇,也有明星紛紛作出此舉。冷凍卵子靠譜嗎?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盤點想冷凍卵子的明星近年有很多明星採用冷凍卵子技術,冷凍卵子被越來越多的女性關注。我們來看看還有哪些明星也想冷凍卵子吧!
  • 有科學家拿著資助,試圖通過冷凍大腦讓富豪們永生
    但比起冷凍精子卵子這類延續我們基因的東西,更誘人的方案顯然是冷凍起自己的腦細胞——只冷凍大腦顯然要比冷凍起整個人體容易的多,而大腦中包含了我們的意識和記憶,等到科技發達的年代再解凍開來,或許就能通過大腦移植或意識上傳實現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