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皇帝們關於長生的探索一直不斷,偉大如秦皇漢武也不例外,秦始皇派徐福海外求藥,漢武帝派人登蓬萊尋仙。那麼在醫學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人們能完成當年秦皇漢武的夢想嗎?
經過科學家們長時間的研究發現體溫是影響一個人壽命的重要因素,如果人類的體溫可以降低2度,那麼一個人的壽命便可延長120-150年。在得出這個結論之後,一門新興的科學——人體冷凍學興起了。
世界上第一個冷凍人是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貝德福,他是1967年1月19日被冷凍的,現在距離他冷凍50年的時間早已過去,那麼他真的復活了嗎?
一、世界冷凍第一人詹姆斯·貝德福他復活了嗎?
在了解世界冷凍第一人詹姆斯·貝德福之前,有必要先對冷凍學的原理有所了解。
所謂的人體冷凍是指將人類的身體在超低溫的環境下保存起來,留待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復活,這一設想最早出現在科幻小說家尼爾瓊斯發表於1931的科幻小說《奇異的故事》。
那麼人在死亡之後可以直接進行冷凍手術嗎?當然不是,關於人體冷凍是有嚴格要求的。
首先人的身體必須在死亡的第一時刻被送入冷凍室,這時的人心跳和呼吸都停止了。
但是從醫學的角度來說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死亡,因為人的腦子還是處於醫學上活著的狀態。
接下來就可以進行操作,既然降溫可以人類的壽命延長,那麼冷凍手術的第一步自然就是人體降溫,為了與後面的降溫有所區別,先將這裡的降溫稱作物理降溫。
醫生會先選擇往人體裡注入一系列抗氧化中樞神經營養物質,再輔助冰鹽水將人體的溫度降至18度以下,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必須保證人類的供血和供養。
第二步便是將類似於甘油一樣的防凍劑注入人體內,隨著人體溫度的逐漸降低,這些防凍劑可以很好地起到代替血液的作用。
最後一步就是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冷凍手術了,使用裝有液態氮的特殊儀器將人體的溫度降至零下180度以下,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冷凍手術了。
世界上第一個冷凍人是詹姆斯·貝德福,在1967年因肺癌去世的他選擇進行了冷凍手術,期待自己將在50年後復活。
現在距離詹姆斯·貝德福解凍時間已過去了近三年的時間,那麼他是真的復活了嗎?
但是時至今日並沒有任何詹姆斯·貝德福解凍復活的消息傳來,詹姆斯·貝德福解是生是死無人得知。
但是若是詹姆斯·貝德福復活了,首先要面對的問題便是他的肺癌晚期,要知道現今的醫學技術,並沒有辦法完全治癒肺癌。
二、中國冷凍第一人:作為《三體》編審的杜虹進行《三體》中的冷凍手術是一種巧合嗎?
重慶女作家杜虹在2015年進行了人體冷凍手術,作為中國冷凍手術的第一人的她一瞬間成為各大新聞的焦點。
在了解到杜虹曾今作為《三體》這部科幻小說的編審後,杜虹的冷凍手術變得更加具有傳奇色彩了。
因為《三體》中的角色章北海便是利用了這種類似於冷凍的技術復活在兩百年以後,為人類保存最後的文明火種。
作為《三體》編審的杜虹當年進行與書中角色同樣的選擇,更多地被看作是對理想的一種堅定。
2015年5月處於彌留之際的杜虹對女兒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不去嘗試,誰去嘗試」。在很多人認為她們上當受騙之後,杜虹的這句話無疑是對質疑者的最好反駁。
事實上,並非所有人都對杜虹的這種行為持懷疑態度。有著中國冷凍學狂人之稱鄭奎飛就對杜虹的這種行為非常讚賞,雖然現在鄭奎飛已經不再進行人體冷凍研究了。
在鄭奎飛的眼中,杜虹的這種行為顛覆了傳統科學的思維方式,具備了研究科學所應有的想像力,是一種科學思想進步的表現。
此外,對於鄭奎飛對於杜虹的家人同樣表達了敬佩之情,認為他們並非是富貴之家卻傾盡所有去完成家人的夢想,一種值得肯定的行為。
杜虹的女兒張思瑤在面對一些質疑聲時,坦言道沒有什麼比家人在一起更重要了,自己的母親若是沒有復活,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很有可能會繼續選擇冷凍下去。
三、人體冷凍是富人專屬的遊戲?解凍就一定能復活?
關於人體冷凍手術的質疑聲不斷,但是人體冷凍手術的案例卻在不斷出現。截止今日世界上已經有超過百人選擇了人體冷凍手術,這些人中年紀最大的已經超過了99歲,年紀最小的只有21歲。
不過在這些質疑聲中,有一些問題的確是人們需要考慮的。
1. 人體冷凍手術費用化昂貴,選擇冷凍的多是富人
女作家杜虹的家庭湊夠75萬元才使得杜虹順利地進行了人體冷凍手術,再往前詹姆斯·貝德福也是花費了巨大的代價進行了人體冷凍手術。
現在擺在面前的問題可能是人體冷凍技術只是一項針對於少數富人的遊戲,而對於窮人來說人體冷凍手術更多的是一種奢望。
在未來如何將人體冷動手術的費用降低是一個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人體可以選擇冷凍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是未來這些冷凍公司又是否還存在呢?
2. 安全凍結是理論上存在,還是真的確實可行?
人的身體在長時間低溫的環境下可以保存下來,這是大家都承認的一個事實,但是在長時間低溫的環境下,人的身體內部細胞是否會遭到損壞呢?
人體冷凍手術的操作是將人冷凍住,但是解凍就一定能讓人復活嗎?
恐怕沒有那麼簡單。理論上在低溫環境下,氧化分解作用會變慢,到一定程度甚至會停止。但是人體是否能夠經受得起如此的溫度,至今仍是一個未解的謎題。
科學家曾做過一些實驗,在這些實驗中貽貝、牡蠣等一些軟體動物在成為冰雕之後再次甦醒過來了,但是更多的動物和植物在冷凍之後永遠地失去了生命的跡象。
冷凍50年甚至是上百年時間,復活的是人類本人還是一具沒有任何意識的軀體?
3、「未來復活術」是科學還是一場商業作秀?
國際低溫生物學會前任主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低溫生物研究中心主任約翰鮑斯特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人體冷凍組織的大多數成員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也沒有具有職業資格的醫生。
在人體復活的案例報導中也沒有一篇是真實存在的,在更多的科學家看來未來復活術只是一個商業機遇,因為其需要一筆不菲的費用。
無獨有偶,上海理工大學低溫醫學研究所所長華澤釗與約翰鮑斯特也持有類似的觀點,在華澤釗的觀點中,低溫冷凍人體的實現是非常困難或者說是完全不可能的。
對待不同的人體器官需要不同的冷凍條件,不能一概而論,事實上能夠成功冷凍一個器官就已經是萬幸了。
結語
借用鄭奎飛在2017年接受錢江晚報採訪時所說的一段話:不過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會有一個奇點,比如人工智慧,一旦奇點來臨,那麼一切都不一樣了。也許明天,也許明年,但是,人類對於生命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古今中外,歷來如此。活著,是最簡單的需求,而一直活著,或許是終極的追求。
作者:空境勿語
參考文獻:《人體冷凍技術中的潛在風險及其倫理應對》、《冷凍復活狂人鄭奎飛談中國首例冷凍人 》、《鄭奎飛:研究人體冷凍10年後,我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