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人類史上波及最廣的一次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三個法西斯軸心國的推波助瀾下全面展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最總導致了9000萬餘人傷亡,5萬億美元付諸東流,好在最後的結果是令人欣慰的。在這場巨大的戰爭中,幾乎所有士兵手上都沾染了鮮血,而有一個特殊的兵種更是如此,很有可能可以完成一個人幹掉一個營的「壯舉」,這個兵種就是狙擊手。
熟悉這段戰爭歷史的朋友們可能都知道,在那時候,幾乎所有國家都非常重視狙擊手的培養,畢竟這種以一當十甚至以一當百的「高殺傷力人物」,絕對是戰爭中的財富。不過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每個國家都或多或少的有幾個王牌狙擊手,可以挑起大梁,但日本這個國家卻一個都沒有,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一位退伍的美國老兵說出了實話:這屬於智商問題。
據這位老兵回憶,當時美國和日本之間的戰爭一度陷入了膠著,那時候的美國老兵也沒少和日本士兵打交道,他可以很負責任地說,日本人的槍法真的相當不錯,幾乎每2-3發子彈就可以帶走一個對手的性命,本來這些都是被培育成狙擊手的好苗子,但是錯就錯在日本人犯了一個智商上的錯誤,實在是令人非常不理解。
一開始的日本其實也是有狙擊手的,只不過因為一些原因,最後放棄了這個兵種。主要就是因為日本狙擊手的腦子不會變通,不像是其他國家的狙擊手一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而是永遠都藏在一個地方,動也不動。這位老兵說,日本最初的狙擊手,最喜歡的地方就是高高的椰子樹上,他們認為足夠高的高地,可以有效地提供良好的作戰視野,殊不知,此時的他們早就已經是一個不會動的「活靶子」。
在美軍眼裡,只要己方被日軍狙擊手擊中,幾乎就可以瞬間找到這個狙擊手所在的地方,而他的最終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日本人最後才放棄了這個軍種。事實上,日軍的槍法的確是比較準的,但是其作戰理念卻十分落後,並不懂得靈活作戰,也不懂得和己方的其他軍種打配合,這才導致日本最後失去了這柄「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