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那可恨之人呢?蘊含人性的弱點

2020-12-17 葉三說

世間之事,多是一團亂麻。如晚唐後主李煜所言:「剪不斷,理還亂」,初讀不解其意,經年之後,明白其中含義後,卻是「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事物皆有兩面性,比如說那可憐之人,佛家說「今日之因,皆是他日之果」。於是有人說道:「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何以產生如此想法?那麼「可恨之人」,又當作如何解釋?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單純從字面意思去理解「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未免有些太過「武斷」。武斷的另一種解釋就是片面,顯然此處的「可憐之人」只是一小部分人,於是乎整句話,便可理解為是揭示生活哲學問題,和對少部分人的批判。

在這句話剛剛說出口的時候,大多數人是不在意的,曾經魯迅先生在其筆下的《孔乙己》中,曾經引用了這句話,大體意思是對孔乙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近些年來,隨著網絡的發達人們的眼界愈發開闊,逐漸看到一些奇葩的人和事,不知被誰提起,「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再一次被人頻繁引用。

「同情」是人類所獨有的美德,可是當同情遇上人類的陰暗面,則更加容易被欺騙。近些年來,雖然碰瓷現象少了很多,但從未斷絕,正是因為此類事件的惡劣影響,讓大家在去同情他人時變得更加理智,或者說很難再相信他人的可憐。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可以看到這樣一些人,他們總是被動的等著別人的幫助,或許其本人「看起來」確實可憐,當他人的熱情幫助越多,他們的自力更生的意願便會越低。於是乎,可憐人就會變得更加可憐。

曾經看過一個窮人努力想要變得富有的故事,一位窮人整天幻想著自己能擁有豪宅,成為世界上頂尖的富豪,他沒有一天不這樣幻想著。

一年之後,他的所有嘗試都失敗了,但他仍然沒有停止幻想,兩年之後,他又做了少數的嘗試,但依然失敗,就這樣直到如今。窮人的腦海裡,不再去思考如何變富,因為他已經習慣了貧窮。

理智是正確的,因為很多時候也需要一些熱血和衝動,比如在面對真正的不幸之事,比如天災,地震、旱澇、先天性疾病,面對這一類群體,我們理應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從此次疫情來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顯然咱們國人,並沒有因為生活中的陰暗面而喪失同情之心,大家的「衝動和熱血」,讓整個世界為之注目。

再看這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就很好理解了。他們沒有努力擺脫可憐的意願,那麼,只能一直可憐下去。而旁觀者則會飽含著恨鐵不成鋼的意願,覺得他們非常可恨。那麼,可恨之人呢?

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處

人世間沒有誰是天生的反派,必然是其後天的經歷、或者說傷害,導致其走向了一條不歸之路。

對大秦帝國來說,胡亥與趙高是不可饒恕的罪人。但從另一方面說,胡亥與趙高也是可悲的人。胡亥的可悲,在於其帝國亡在了他的手裡,千古一帝的榮光埋藏在歷史長河中,這種歷史的負罪感是常人難以理解的。

而對胡亥本身而言,登基之日,他還僅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在趙高的引導下,一步一步將帝國與自己送上了一條通往深淵的道路。

趙高的可悲之處,在於他的經歷和所處的環境。皇宮之中,弱肉強食,弱者歸附於強者,否則就會被剷除殆盡。趙高進宮之日起,便失去了一個男人最寶貴的尊嚴,顯然他自己並不是自願的。

科學研究表明,歷史上許多人在當了太監之後,心理上會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

既然國待我不公,我為何還要這國?趙高是一個聰明人,在其大權獨攬之後,不但沒有對大廈將傾的秦帝國有任何同情之心,反而恨之入骨,於是秦帝國橫徵暴斂,百姓更加民不聊生。

從這一點來看,趙高顯然是可恨之人?但是從他最後的結局與其所處的環境及其經歷來說,他又是可悲之人。

歷史上這樣的人物很多,只不過因為史書都是勝利者書寫的,他們站在勝利者的對立面成了可恨之人,他們的種種劣跡,或只是為了歌頌勝利者的豐功偉績。如此說來,這些史書上的可恨之人,又莫不是可悲之人。

結語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可憐之人不去努力擺脫可憐,那只能一直可憐下去,對待可悲可恨之人,也不要一味強行否定,溯其本源,或許另有一番可悲。

簡而言之,世間沒有絕對之事,「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古人用最肯定的語氣告訴我們,人生在世,需要學會否定。

相關焦點

  •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那什麼是可恨之人?
    魯迅與孔乙己那些「可憐可恨」之事說起俗語,我最先想到的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這句話出自哪卻無從考證,不過魯迅在《孔乙己》中有說過這句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魯迅借孔乙己諷刺了那些四肢不勤的「封建遺老」,如果孔乙己生活在今天,那就是個手高眼低的人,總覺得自己很在行,實則幹啥啥不行,出不起飯的時候,還看不起身邊「碌碌無為」的人。這樣的人什麼時候都有,可能出身和自身條件都不錯,但因為過於孤高自傲,總覺得別人不如自己。所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憐與可恨,既是事物的一體兩面,又有著前因後果的關係。
  •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那什麼是可恨之人?看看魯迅怎麼說
    魯迅與孔乙己那些「可憐可恨」之事說起俗語,我最先想到的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這句話出自哪卻無從考證,不過魯迅在《孔乙己》中有說過這句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確實如魯迅所言,孔乙己是個可憐之人,他的可憐有環境的原因,也有個人原因導致的。
  •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其實還有下一句
    比如孔子曾經說過一句話「以德報怨」,很多人就以為這話的意思是別人對你不好,你要對別人更好,以此來感化別人。這其實是後人理解錯了,因為都忽視了下一句,其實孔子的原話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意思就是,你對對你不好的人更好,那又拿什麼來報答對你好的人呢?所以了解後大家是不就明白了,以後不要用這句話勸人向善了,孔子的意思是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別人怎麼對你,你就怎麼對別人。
  • 可憐之人真的必有可恨之處?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事實真的如此嗎?何為可憐之人,無家可歸之人,孤寡殘疾之人,生活貧苦之人,眾叛親離之人,身傷苦病之人,這些人都是可憐之人。這些人都有可恨之處?萬事沒有絕對,相信他們之中絕對有一部分人是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不斷地作,才把自己作到可憐地步的。可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卻給天下所有的可憐人都定了性,讓他們都成了可恨之人。而且還有許多人視這句話為真理。
  •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有一個老師曾經做過一個很有名的測試:在白紙上用鋼筆點了一個點,然後問學生看到了什麼。所有的學生異口同聲地說:黑點。老師的臉變嚴肅了:「只是一個黑點嗎?你們沒看到這麼大的一張白紙?」
  •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下一句,十人九不知,更是直戳人性
    有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用過,就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看起來十分可憐的人,他肯定會有令人痛恨的地方。這句話是出自《增廣賢文》一書。出自《增廣賢文》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其實後半句更為經典,但是幾乎十人九不知,這後半句更是直戳人性,更加令人深思。關於「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有一個典故:在春秋時期,鄭莊公有一個弟弟十分狂妄、膽大妄為,經常做一些不合規矩的事情。但是鄭莊公卻一直驕縱他,對弟弟的這種行為視而不見。
  •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一句是精華,不妨反省一下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一句是精華,不妨自我反省一下最能體現一個千年大國的自我修養便是關於其傳統文化的延續,中華上下五千年之久到了咱們這代,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又有多少人還願意去學?這些經驗或許對於現在代人來說有些落後,但卻有值得翻新的價值,尤其是一些關於為人處世的做法,不管時代怎樣變遷總有其存在的意義。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作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名句其實還有下半句,你知道嗎?
  • 俗語:「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半句揭示了人性,問世間多悲憫
    這句俗語揭示了人性,問世間多悲憫!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所謂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出自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已」,喝過「墨水」四肢健全,卻堂而皇之的講著「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魯迅先生的「怒其不爭」,是斥責「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孔乙已身上所攜帶的愚昧與無知。最簡單的意思就是。可憐的人本身也是有著可恨的地方存在,也有一些是說,正是因為有這些可恨的地方,才成了一個可憐的人。
  •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的」你怎麼看?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的」對此你怎麼看?個人贊同這個觀點。「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出自魯迅先生筆下,是說來評價所著小說人物孔乙己的,孔乙己受封建理教荼毒至深,在讓人同情可憐的同時又讓人憤恨!社會是現實的,一個可憐人的諸多不如意,確實有些是自己咎由自取造成的,有些人明知自己錯了卻不知道悔改,再次遇到同樣的事還會犯同樣的錯,這確實是無法讓人同情憐憫的!
  •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其背後是權威暗示效應下的逃避行為
    一、 未必有可恨之處許多人在只是習慣性的說出這句話,是一種不經思考片面的看法表達,那些可憐之人,並非一定有可恨之處。同時,在這句俗語後面還有一句話「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處」;如果我們用通俗的語言進行轉化,則成為了:「可憐的人,因為他們的可恨之處導致了可憐結果,而他們的可恨之處卻是由於可悲之苦導致的結果」。這樣看起來似乎邏輯通順了許多,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你會可憐馬保國這樣一個老人麼
    70多歲的人了,真的是不容易啊,還蠻讓人可憐的!小編覺得:馬保國這一路走來,還真心的不容易,有太多太多讓人可憐又可恨的地方。。。你說,馬保國一個馬上70歲的老人了,搏擊賽上被打倒、昏迷,怎麼能不讓人去可憐他?不過,也真的讓人覺得挺可恨的,武術大師的臉面算是讓他丟盡了!(二)異國他鄉授藝:馬保國自己說,2002年,他兒子出國借了十多萬,為了幫兒子還帳,馬保國從2002年到2007年,在英國呆了五年。
  • 可恨之人也有可憐之處,你對哪個角色恨得咬牙切齒
    每出一個劇情大火的劇必少不了反派角色,(當然了理智追劇沒不要上升到演員本身),反派人物更能推動劇情發展,當然了這些反派讓我們恨得咬牙切齒,可是細想下來這些角色也很可憐。今天一起看看這些可恨之人的可憐之處。1.
  • 聽聽她怎麼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這期間,狗蛋兒經常被丈夫暴打,身上各處都留下了傷痕,怎奈捨不得孩子,不希望孩子在一個單親家庭裡生活,所以一直選擇隱忍,這些年來警方也多次介入,但就像有人說的那樣,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是狗改不了吃那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 古怪的糖果國國王是大反派渦輪,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無敵破壞王》中糖果國國王也是一個很讓人意想不到的反派角色。本來以為雲妮洛普的劇情主線是在拉爾夫的幫助下從一個系統故障的賽車手贏得金牌,實現自己的賽車夢。糖果國國王也只是一個死板守規矩的國王,沒有想到後面還有這麼大的陰謀。
  •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十年婚姻的煎熬,怎能只怪女人現實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十年婚姻的煎熬,怎能只怪女人現實!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女人都現實了,特別是農村裡的女孩,對於物質生活追求與崇拜,早已忘卻了曾經的純樸,在瞿櫻沒說她的故事之前,我也曾天真的這麼想過,當聽了瞿櫻的故事,不禁反省中對著現實,有多少男人正在走同樣的路。
  • 曾春亮: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他到底有什麼苦?
    案件公開後,舉國之眾,無不被犯罪分子的殘暴而震驚,一片譴責之聲。然而,除了譴責聲外,還有一種不協調的聲音,那就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並且有這樣觀點的人還有很多。「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實際上是在為可恨之人開脫的一句話,意思是說可恨之人之所以做了令人痛恨的事,一定是有原因的,你不了解別人所經歷的苦楚,就不要去評價別人的可恨。
  •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維特效應」仿佛在夢時代廣場不斷上演,並且只發生在一個具體位置——正對著周黑鴨所在的那棟樓樓頂。也許是自殺模仿現象吧。14日上午,又有一名年輕女子在同樣的位置一躍而下,所幸落入安全氣墊,並無生命危險。此外,這短短幾天內,爬到空中花園,跳樓未果的人還有兩個。
  • 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劇場版中的可憐的人將會有可恨之處
    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劇場版中的可憐的人將會有可恨之處。 看到《鬼滅之刃》10天的日本票房飆破100億日元,我逐漸開始想要知道鬼滅的故事魔力,用兩天的時間補上動畫,再用兩天的時間補上漫畫,事實證明我是直接愛上了它!
  •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聽起來很刺耳,但還是很有道理的。我是在昨天的微博熱搜前幾名看到關於「散裝衛生巾」這個話題的,就像絕大多數人一樣,我也是在看到這個熱搜才知道衛生巾還能散裝出售。在對這個事進行一番詳細的了解後,我心裡有一種很無奈的感覺。
  • 安徽淮北一男子為騙保指使好友撞死父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本以為是一起普通車禍,然而讓人難以想像的是,這起車禍居然是淮北男子徐某某為了騙保,指使他人開車故意撞死自己的父親。 根據事故現場的專業分析,並且了解到在今年8月,徐某某給父親買了價值200萬元的人身意外保險,這起車禍的重重疑點引起了警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