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追求富裕是廣大民眾最大的目標,目前在國人心目中達到小康已經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比較滿意的生活追球了。小坑這個詞最早出現在1979年,當時的口號是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達到小康水平,然後再帶領其他人共同富裕。
以當時的水平來看,人均月收入達到1200塊錢就可以稱為小康了。但是1200塊錢在當時這個收入水平來說還是比較高的,很多人月收入是達不到的。普通民眾的收入只有一二百塊錢,距離1200塊錢每個月相差比較遙遠。在那個年代還有一個詞叫做萬元戶,真的年收入達到1萬元的人,在當時來說是非常牛的,如果當時能成為萬元戶肯定就是達到了小康水平了。
隨著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萬元戶對現在來說已經是貧窮的代名詞了,畢竟一個家庭只有1萬元在當下這個物價高漲的年代,生活是非常難的,畢竟豬肉都漲到三十幾塊錢一斤了,是此一時彼一時,不禁讓人感慨良多。
目前小康水平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房、有車、有存款,吃穿不愁,偶爾還可以出去自駕遊一下,這肯定就是目前的小康水平了。
當然了小康因人而異,畢竟每個地區的發展水平不一樣,消費力也不一樣,物價也不一樣。我覺得小康是一種感受,只要沒有各種貸款的 憂慮,生活質量過得非常好,就一定達到了小康,相反那些月薪上萬、幾萬的人,不一定達到小康,因為他每個月還房貸和車貸之後剩下的錢也沒有多少了,你說他達到了小康嗎?我覺得不是,他們僅僅是為了活著活著罷了,有的人月薪兩三千,但他沒有房的車貸,生活過得倒挺愜意的,你心目中的小康是怎樣定義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感謝大家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