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績效工資」這塊蛋糕如何分?考驗智慧,折射人心

2021-01-07 輕風侃教育

小黃和張老都是一所農村初中的語文老師。本學期一開學,兩人都在為自己上學期的績效工資鬧心。為此兩人一開學就不約而同地找了校長並在校長辦公室相遇。可是雖然校長給了解釋和安慰,但仍然不能消除兩人內心滿滿的迷惑和不解。而這兩人的故事,卻正是當前學校績效工資分配中面臨的最大矛盾之一。

01

不到30歲的小黃走上工作崗位5年,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而小黃也對工作充滿熱情,深受同事的信任和學生的愛戴,因此小黃每年都會成為其他班主任老師爭相聘任的對象,自走上工作崗位後,一直任兩個班級的語文學科教學。

老張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張老,剛過了55歲,已經到了搬著指頭數退休的年齡。其實早在幾年前,由於沒有班主任願意聘任張老帶語文,張老不帶語文很多年了,每年總是由學校補缺地安排了少量課程,每周一二節日,也落得個輕鬆。幾年裡張老帶過歷史、生物、地理等學科,仿佛已成為了一個全科教師。有一年學校實在缺語文老師,沒辦法學校安排張老帶了一個班的語文課。開始作為語文老師的老張還很高興,欣然接受了安排,但一年後班主任說什麼也不讓張老帶了,張老也經此一事才突然發現,自己真的老了。

02

此時兩位老師不約而同在校長辦公室相遇,為的是同一件事,都認為自己的績效工資少了,只是理由不同。不過有一個觀念一致,那就是「績效工資」應該是自己的。

小黃認為,自己每年都帶兩個班的語文,而且教學效果都很好,績效工資怎麼也不應該連自己本身的份額也拿不回來。

張老卻認為,雖然現在自己帶的課不多,但自己年輕時,別說兩個班的語文,三個班的語文都帶過,那個時代可沒有什麼課時費、績效工資。現在自己老了,學校就「卸磨殺驢」,拿自己這樣的老教師的績效工資份額去發給別的教師,自己怎麼也想不通。

小黃上學期實發的績效工資4000多,比平均數少了一千多元,而張老上一學期的績效工資剛好差不多是小黃的一半。

03

其實,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實施已經近10年了,自績效工資制度實施以來,對30%獎勵性績效應該如何發放的爭論一直都沒有斷過。但小黃和老張都選擇了今年找校長,卻都有他們內心不可說的原因。

小黃自走上工作崗位以來,同事們對學校績效工資分配的議論就一直不斷。開始由於自己是新人,只想著儘早站穩腳跟,不以為意,但隨著與同事們漸漸熟悉,近年來總有同事在自己耳邊嘀咕:「小黃,你再怎麼努力,只帶兩個班的語文都是不可以拿到績效工資平均數的,帶一個班和兩個班有什麼區別?你看學校帶兩個班的語文、數學等學科的老師都是班主任之間聘任的相互交換,不做班主任,單純帶兩個班的語文,不值得。」

小黃本就是一個負責心較強的人,原本他認為自己還應該多歷練幾年,成熟了再做班主任。但經不住總有人「教育」自己,於是他也心動了,本學期向學校提交了班主任申請。可偏偏小黃所在的學校願意做班主任的人不少,班主任的競爭有點激烈,可不像有的農村學校班主任沒老師願意做,有一個新教師上崗,校長就兩眼放光,總算多了一個班主任了。因此小黃今年的班主任競聘沒能成功。

老張選擇在今年「發難」原因也很簡單,由於本地有一個上級不允許,但不少學校卻長期存在的好像是約定俗成的做法,多年來這些學校的教師一到55周歲就不授課,不上班,還享受基本的待遇,甚至有的學校這些不上課的老教師可以拿績效工資的平均數。而老張今年剛好喜添孫子,也想像其他學校老教師那樣,不用上班,外出給兒子帶孫子。可是偏偏學校教師人手緊,一直以來並沒有加入約定俗成的學校隊伍,加上這些年上級對教師在編不在崗抓得越來越緊,學校校長就更不敢放任老張不上班了。

這樣分就沒有問題?

04

站在小黃或老張的角度,卻無法說他們無理取鬧。

雖然到目前沒有一份正常文件規定教師要授多少節課滿工作量,但相信不管是主管部門還是學校,都會默認初中帶兩個班的語文應該算滿工作量的。滿工作量,教堂效果又很好,績效工資卻拿不到平均數,有意見的可不只有小黃一個人。

而張老的理由就更直接,其他有的學校像他這個年齡的教師,可以能拿績效工資平均數的,即使有的學校會打一些折,但也會比自己拿得多。

當然即使是本地區也不是所有學校都這麼照顧老教師,但人不就這樣,只會看對自己有利的現象。

而且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度的加快,很多農村學校學生大量流失,現如今不同鄉鎮學校師生比存在很大差距,而績效工資卻是按教師數核定總額的,這也就使得在學生數少的學校教師帶一個班的語文可以得到的績效工資比學生數多的學校兩個班語文還要多,在這個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老師們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後,對自己的績效工資不滿的大有人在。而小黃和老張所在的學校偏偏卻是當地辦得比較好的,學生數較多的大規模學校,績效工資的核定方式讓這類學校教師對績效工資的意見更大。

由於小黃和老張在校長室相遇,小黃聽了老張的訴求,忍不住說了一句,「讓我每周也只帶2節課,績效工資學校願給多少是多少」。

張老聽了小黃的話,氣不大一出來,「後生,當初在我年青時,幾十塊錢的工資,別說兩個班的語文,我三個班的語文都帶過,我們什麼時候會想到要向學校要說法?」說完揚長而去,小黃也只得訕訕而回,留下無可奈何的校長低頭沉思……

這將是另一個故事

相關焦點

  • 教師績效工資,是塊「燙手的山芋」,如何發放,考驗著領導智慧
    【平湖一柱 第1298期】 【核心提示】績效工資發放,說起來容易,落實起來難,「吃大鍋飯」,不能激發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按工作量」發放,會導致出工不出力;「按成績」發放,會重蹈應試教育的舊轍…… 績效工資,顧名思義就是看成績和效果。
  • 教師的績效工資要如何發放才能更合理?才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教師的績效工資要如何發放才能更合理?績效工資的分配,其初衷主要是希望能夠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績效工資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成為矛盾的集中爆發點。有人認為,績效分配就應該看中考或高考的結果,誰的成績好,誰的績效就多;也有人認為,不要總盯著成績看,難道那些不中高考科目的教師平時上課就偷懶了嗎;還有人認為,平時語數英改試卷實在太辛苦了,績效裡應該要反映出來;而體育老師也認為天天在操場日曬雨淋,是不是也應該多發點績效呢?
  • 學校中層的績效工資該不該比一線教師的高
    學校中層的績效工資該不該比一線教師的高又一件讓一線教師上火的事在我們這裡發生了,我們這裡小學又有了大動靜,績效工資要重新再分配,具體的做法是這樣的,從每一位教師的工資裡拿出數千元作為學校績效工資總額,然後先確定一定的比例作為環節幹部的專項績效工資
  • 績效工資的背景是什麼?又是根據什麼發放的呢?
    據了解,績效工資的設立還是國家出於對教育的重視和關心,通過績效工資確保教師的平均工資不低於公務員的平均工資。績效工資是從2019年開始實施的,最早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實際上不屬於義務教育的高中學校也同步實施了。
  • 教師績效工資改革 好事如何辦好
    原標題:教師績效工資改革 好事如何辦好 績效工資體制的激勵效果在實際操作中未能發揮出來,薪酬發放的平均主義傾向普遍存在 改革使公辦教師與公務員之間以及公辦教師群體內部的工資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優質師資收入明顯下降 改革後學校的經費支配自主權普遍下降
  • 再問績效工資:績效工資是「割肉貼他人」嗎
    對於教師的工資收入,人事、財政及教育行政部門執行的是總量控制。人頭費是根據一個學校的在編教職工人數固定的。但因為教職工的基本工資和基礎性績效工資是固定的,所以這部分爭議不大。而獎勵性績效總額由學校根據本校具體情況進行靈活分配,這部分就成為教職工們關注的焦點和議論的核心。
  • 2017年教師績效工資最新標準
    商城連結:https://shop202714994.taobao.com/2017年教師績效工資最新標準職稱績效工資標準高級2180中級1850初級1400員級1400  2017年教師績效工資發放計數
  • 南京首家民辦校實行「績效工資」 教師工資過萬
    東方網5月7日消息:南京首家民辦校開始實施教師績效工資了!記者昨天從南京玄武外國語學校獲悉,該校已正式實施教師績效工資,算下來,人均年薪比過去增加了近2萬,收入最高的老師月薪已經過萬。而為了應對「漲工資」,玄外的學費也將跟著上漲,每學期漲1000—1500元,本月底物價局就將給出明確說法。
  • 又到一年「績效」時,能說說你們學校是怎樣分配績效工資嗎?
    每個人的績效工資由三大部分組成:基礎性績效+工作量+獲獎獎勵。基礎性績效全校都是一樣的,只要你正常上班就能拿到。工作量則有較大的差別,按課時量的多少、是否帶班主任、是否有加班等來統計工作量。這裡有一個廣受我校一線教師詬病的規定:每周上相同節數的課,副科老師的工作量要比主科老師少算一點。
  • 教師績效工資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一、目前實施的總體情況(一)績效工資總量的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按學校工作人員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資額度和公務員規範後的津貼補貼水平核定。教師績效工資水平,按照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原則確定。義務教育學校和非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水平相當。
  • 說說教師績效工資這點事兒!
    圖源網絡教師工資一直以來是大家比較關注的話題,今天不想說教師的工資到底是多還是少,只想說說績效工資這一塊。教師的績效工資制度是在2009年開始施行的,當時推行這項政策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也為了彰顯國家對於教育事業、對於教師行業的重視,政策制定時的要求是教師的績效工資以縣為主,經費由省級統籌,但是現在實施下來,大部分地區都變成了績效工資這部分經費由教師自己買單。圖源網絡什麼意思?
  • 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獎勵性績效如何分配?
    《意見》出臺後,又將如何落地落實?10月以來,區域周刊陸續推出了地方案例和學者觀點,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編者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基礎教育發展,尤其是國務院關於「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要求在各地逐步落實,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
  • 教師「績效工資」,拿自己的錢「獎勵」自己
    對於一線教師而言最關心的是職稱怎麼改、績效工資怎麼改,以及教育改革的最終走向。「績效工資」是指績效工資是以對員工績效的有效考核為基礎,實現將工資與考核結果相掛鈎的工資制度,它的理論基礎就是「以績取酬」。
  • 改進教師績效工資分配考核的若干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隨著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師傾斜,不斷提高教師待遇,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自2009年績效工資政策實施以來,包括非義務教育階段各地中小學校陸續實施績效工資,在提高教師工資、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 教師工資待遇如何落實?增加教齡津貼和績效工資標準即可
    據悉,2020對中小學教師來說是加薪年,理由是在去年年底到今年3月,國務院連發三文件,全部跟教師工資待遇掛鈎,文件中明確落實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對落實不到的省份進行約談問責等多措施整改,因此2020中小學教師工資待遇增長是必然。
  • 有人說教師甘於清貧,教師是否應該拿年終績效工資
    教師甘於清貧,是對這個職業人群的的收入寫照,寓示這個職業無油水,只有工資收入。教師其實要分類別的,分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教育教師,和高中、職業教育類的教師,還有各院校的教師(教授)。我們更多的教師都是做基礎教育的,對於教師拿績效工資,目前大學老師也是沒有這個年終績效工資,說明國家的政策也是傾斜基層教師的。教師該不該拿績效,教師職業的定位專業技術崗位,也就是社會的技術工種,但目前教師拿到的工資和其他行業的技術工種拿到的工資是有一定差距的。
  • 相比於關注薪級工資,教師更應該關注獎勵性績效工資。你咋看?
    再者、教師薪級工資實際上佔據的比重還是相對較低的,佔據比重更多的是崗位工資和獎勵性績效工資。崗位工資即職稱工資上面已經說過了,並且隨著教師工資改革的深入展開,這塊的比重將會逐漸下調,而獎勵性績效工資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其比重勢必大幅上揚。
  • 重慶啟動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改革
    相關報導:重慶啟動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 14項收入不納入總量管理  重慶日報訊 (記者 黃喬)11月27日,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聯合召開視頻會議,部署全市事業單位啟動績效工資制度改革。
  • 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弊端凸顯,2019年績效工資能否實現新突破?
    近些年,教育事業備受相關部門重視,教師們也如願各方面福利待遇都得到有效提升,但教師工資水平依然普遍偏低的情況還是沒有得到緩解,再加上教師職稱競聘不透明、公平性差等等負面影響已經影響到了教師隊伍建設,於是績效工資改革被提出,職稱評定那麼難,那麼通過工作量提高績效工資水平,實現「多勞多得
  • 用一部分教師的績效工資,去獎勵其他教師,合理嗎
    目前,有不少學校,存在一種考核制度,那就是扣掉一部分教師的績效工資,獎勵給其他教師。對於這種考核制度,老師們心裡是不滿的。先來議一議什麼是績效工資吧?教師的工資,是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教齡工資構成的。而績效工資,就是把你自己的工資,拿出一定的百分比,放在那裡,學期結束時,進行量化考核,高於平均線,獎勵;低於平均線,扣錢。也就是說,是用自己的錢來實行獎罰。各省市地區的學校,績效工資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不過,許多地區目前是按照30%來執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