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賣燒雞開數十家連鎖店 曾被質疑不務正業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提起大學教授,人們每每稱羨其優渥的待遇和體面的生活。教書育人、做科研、寫論文早已成為他們的固定標籤。當教授和燒雞扯上關係,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黃明教授在滷菜店門前。(受訪者供圖)

本報記者陳聖煒、陳席元

上午11點剛過,南京農業大學西門外的一家燒雞店門前就排起了長隊。南京人愛吃雞鴨類滷菜,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各式滷味店,不過這家滷菜店的店名稍顯另類——「南農大·黃教授」。

走近這家店,明黃色的門頭上赫然印著一位戴著眼鏡、學者模樣的卡通代言人,其原型就是黃教授熟食店的品牌創始人——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黃明。

提起大學教授,人們每每稱羨其優渥的待遇和體面的生活。教書育人、做科研、寫論文早已成為他們的固定標籤。這位教授的名字怎麼會和這家煙火氣十足的熟食店扯上關係呢?

「食品加工也有大學問」

黃明與燒雞的情緣可以追溯到30年前的那個夏天。1989年,黃明參加高考,成績超出一本線30多分,不料卻與自己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還陰差陽錯地被調劑到河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食品加工專業,這令躊躇滿志一心想成為一名軍醫的黃明大失所望。

「一開始還有牴觸情緒,考了那麼高的分卻沒進入理想的學校,專業也不好。」黃明當時認為食品加工專業就是研究如何烤麵包、做燒餅,「要什麼學問?」

然而半年的學習後,黃明的態度發生了轉變。「不同的原料、熬製條件和加糖量製成的果脯在顏色、風味、質構等方面差別顯著、十分有趣。」黃明發現食品加工專業大有門道,於是開始主動探索食品加工的科學奧秘。

當時如果自暴自棄或者草率地換了專業,就沒有今天的黃明。回憶起30年前的經歷,黃明深有感觸。他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點,就只管埋頭做事,結果一定不會差。」

本科畢業後,他選擇繼續深造,並順利獲得了山東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方向的碩士和博士學位。黃明在研究生期間,做了無數次實驗,發表了大量論文,但他明白,論文說到底只是紙上談兵,最重要的是「將成果落地」。

博士畢業的黃明選擇留校任教,從此揭開了燒雞故事的序幕。「在高校不僅可以教書育人,做科研,還能與企業合作,將科研成果應用到生產實踐中,最終惠及每一個普通老百姓。」

燒雞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一道佳餚。作為與食品密切相關的高等院校,南京農業大學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著手研究燒雞,當時南京農業大學的燒雞名聲在南京家喻戶曉。黃明留校任教後,抓住了得天獨厚的優勢,組建了一支由肉品行業專家和10餘名博士、碩士為主體的燒雞研發團隊,專注於將科研成果運用於燒雞加工。

步履維艱創業路

一輩子研究食品加工工藝的黃明仿佛在這兒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過去老百姓關心能否吃飽,現在不愁吃了,更關心如何吃得好。」在黃明看來,燒雞製作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用科技精心呵護,特別是加工環節。

「目前市面上的燒雞多以手工小作坊生產為主,存在操作不規範、產品不穩定、衛生難控制、化學添加物較多、安全隱患大等問題。」

黃明介紹,改良後的燒雞工藝在烹製的各個環節都嚴控品質安全且提高了生產效率。他領銜的科研團隊設計出全自動油水分離連續式油炸設備,「上油下水」的油鍋能利用水及時吸收有害物質,降低油脂降解對產品質量的影響,並且「一小時能炸制1500-2000隻雞」。

在滷煮階段,他們通過加水、補料、過濾等手段讓每一批燒雞的味道都保持穩定,鹹淡適中。傳統的滷菜製作需要大量鹽和味精調味,新工藝運用內源酶成熟調控技術分解出的鹹味肽,可以少放鹽;抗氧化肽可以延長保質期。這些技術突破確保了燒雞的安全,保留了原始風味。

2010年,黃明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但那時創新創業的社會風尚尚未形成,他不敢聲張,更不敢以自己的名義進行工商註冊,而是悄悄收購了一家瀕臨破產的小企業,從而開啟了以科技為支撐的創業之路。

創辦初期,大客戶嫌工廠規模較小,大多不願意合作。在一次農業嘉年華展會上,產品通過試吃受到大量顧客的青睞,黃明的產品很快在南京小有知名度。

但創業由來不易。2011年,企業剛有點起色時,一場暴雨頃刻之間淹沒了地勢低洼的工廠,廠房設備幾近報廢;同年底,剛從天災中緩過神來,銷售人員又為業績虛報訂單,造成產品積壓,企業步履維艱。

雖然創業的道路上布滿荊棘,但黃明堅信通過技術集成應用,生產綠色、健康、營養的肉製品是關係百姓福祉、關乎民生大計的事業。2013年在國家鼓勵創新創業的東風下,黃明在溧水白馬國家級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創辦了南京黃教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註冊了「黃教授」商標。

教授賣燒雞是不務正業?

目前,黃明燒雞店的滷菜品類已經擴大到鴨、牛、豬、拌菜等系列50餘種,在南京及周邊城市已開設數十家連鎖門店,並在天貓、京東等各大電商平臺開設了旗艦店。但在創業初期,質疑聲曾鋪天蓋地。

「剛開始很多同事不理解,他們覺得一個教授的本職工作是教學科研,創業做燒雞完全是不務正業,鑽到錢眼子裡了。」黃明創業賣燒雞的消息很快在校內外傳開,輿論迅速發酵,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黃明雖然壓力很大,但創業的決心從未動搖,他堅信自己做的是一件有開創性意義的事。

經歷了兩年的蟄伏期,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春風終於吹來。南京積極鼓勵高校教師在保留身份的前提下創業。各大高校迅速響應,紛紛出臺具體實施細則,為高校教師創新創業站臺、正名。

「科研成果束之高閣,終會淪為空談,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黃明說,「任何科研成果一定要著眼於技術的應用轉化,服務於社會實踐和生產」。

最令黃明驕傲的是:當通過技術創新研製的「燒雞、鹽水鴨等系列產品登上了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的餐桌」時,那一刻感覺「一切都值得了」。

如今,黃明獲得了廣泛的社會讚譽和嘉獎。他入選了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榮譽等身的黃明並未放棄自己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他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60餘篇,還每年招收5名碩士研究生和1至2名博士研究生。同時,他還在南京農業大學設立企業獎學金,每年資助25位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完成學業。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相關焦點

  • 大學生創業賣烤紅薯,開出9家連鎖店
    大學畢業的李鏗鏘發現:不少人喜歡吃烤地瓜,傳統的烤地瓜都是用煤炭烤出來的地瓜都是「灰頭土臉」,不衛生又不健康。萌發了開一家健康衛生的烤地瓜店的想法。他把地瓜洗乾淨,用烤箱把地瓜烤熟後皮不焦,通體金黃,可帶皮吃。
  • 男子創業賣烤紅薯,如今開10家連鎖店,年利潤高達300萬
    5年前他考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就讀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升入大四後,李鏗鏘開始感受到就業的巨大壓力。一個矛盾是工資待遇問題。李鏗鏘原本期望實習期月工資1500元,轉正後月工資3000元。因為家中為了4個兄弟姐妹讀大學已經借了8萬元的外債,除了大哥參加工作有了微薄的薪水外,弟妹們的學習生活費用仍然是個巨大的缺口。但很多單位給的工資都很低。
  • 天津大哥烤地瓜也開連鎖店 一天能賣500斤
    天津網訊 連鎖店已經不算什麼新鮮的名詞,可是您聽說過烤地瓜也開連鎖店嗎?一位31歲的大哥,在5個月的時間裡開了4家連鎖店,     專賣烤地瓜。   31歲的王輝與烤地瓜結緣還是在天津師大上大學那幾年。「我有一個同學,每年寒假回來都會給我們帶烤地瓜。他帶來的那種地瓜味道特別甘甜,與眾不同。」王輝說,當時只知道好吃,也沒想太多。  去年有一次他瀏覽網頁,無意中發現烤地瓜在臺北特別流行。「臺北市賣烤地瓜都是店鋪銷售,沒有咱天津這種推著三輪車當街叫賣的。成系統的銷售,既可以打品牌,使用電烤箱還保證衛生、安全。」
  • 北大才子賣豬肉,研究生當保姆,網友:讀大學有什麼用?
    2008年,安徽省有一位高考生叫徐孟南,當年高考故意交白卷,以此表達對教育制度的不滿,當然也沒能進得了大學。在隨後的10來年,他一直以打工為生,先後去過很多家公司上班,但主要從事很多沒有技術性的工種,比如安裝廣告牌、工地施工、產品包裝等等。他也曾想換一份更好的工作,但因為自己只有高中學歷,在很多時候連面試都通不過。
  • 南京老品牌:「南農燒雞」鮮為人知的發展之路
    ,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的陳伯祥教授。於是,陳伯祥教授主持搜集我國「三大名雞」德州扒雞、道口燒雞、符離集燒雞的相關資料,想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提出新的工藝要求。在陳伯祥教授的主持下,團隊開始在學校實驗食品廠做南農燒雞,1988年轉讓給牧場,牧場也是學校專門提供實習場所的實習牧場。南京農業大學食品院教研組的第一個產品便是燒雞。這一產品對傳統燒雞的配方進行改進,工藝上做了提高,強調燒雞的營養和衛生。
  • 兩位大學教授,一個開燒雞店,一個捐款8千萬,真有天坑專業嗎?
    一王澤霖教授,住在河南農業大學家屬院39號樓的一個老房子裡,衣著樸素,年逾古稀,身價上億。就是這樣一位老教授,把畢生科研轉化結餘的8208萬元全部捐給河南農業大學。王澤霖和其創辦的禽病研究所累計獲成果轉化費近億元,目前還有兩家上市公司因為使用王澤霖專利技術,需要將每年8%市場銷售額作為專利使用費,連續12年支付給王澤霖和河南農業大學。二南京農業大學西門外有一家燒雞店門。
  • 星巴克長沙半年開8家店 將開高端果汁連鎖店、茶館
    上周五,星巴克(需求面積:150-350平方米)宣布將新開3家以上新鮮果汁連鎖店,同時還打算開設第一家茶館,提供超過80種的茶飲、甜點。  星巴克的茶館和果汁店開到長沙,可能還很遙遠。但這個消息,在長沙的生意人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波瀾。記者走訪發現,如今長沙幾乎沒有高端鮮榨果汁連鎖店,茶館生意也不盡如人意。有些空白,需要搶在星巴克之前填補起來。
  • 買不到愛吃的糖果 英6歲女童連開三家連鎖店
    圖為:莫莉在她的糖果店中  據《中國日報》報導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2日報導,6歲的英國小女孩莫莉·普賴斯日前慶祝自己的第3家糖果連鎖店正式開業  現年6歲的莫莉是英國威爾希普爾市布汀頓小學的一名學生,她非常喜歡吃糖果,但當地市場上賣的糖果好多都不合她的口味。莫莉於是告訴母親,她想開一家自己的糖果店,專門賣她喜歡吃的各種糖果。  在母親的幫助下,莫莉在威爾希普爾市大街上開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糖果店,店中銷售的所有糖果,幾乎都由莫莉親自挑選。
  • 網紅食品「黃教授」燒雞不合格 亞馬遜停止提供平臺服務
    通告顯示,在對食品的抽樣檢驗中,發現亞馬遜上出售的一款「黃教授」燒雞不合格,要求相關部門責令網絡食品交易平臺對不合格產品立即採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風險。  據了解,這款不合格產品為亞馬遜中國特產南京館(經營者為南京固城湖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亞馬遜(網站)銷售的標稱南京農大肉類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黃教授」燒雞(生產日期:2017-07-22),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次檢出值中有2次為檢出,國家標準規定為5次檢測結果均不得檢出。
  • 天津排隊人很多的燒雞店,2斤多的燒雞賣70元,網友評價褒貶不一
    天津排隊人很多的燒雞店,2斤多的燒雞賣70元,網友評價褒貶不一!對於很多喜歡吃美食的人來說,各個地方的美食都逃不過自己的眼睛,在天津就有很多神奇的小店,雖然它們賣的東西價格上比較昂貴,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卻讓人深深的喜歡著。
  • 天天都排隊,消失16年的康橋燒雞又回來啦
    於是,供銷社的領導就想著開個燒雞廠,把雞做成滷味,就請了兩位能人,一位是有祖傳秘方的上海燒雞師傅,另一位就是後來燒雞廠的老廠長,他家可是有清宮的中藥秘方。有了厲害的技術,燒雞廠在1983年順利成立了,丈夫王建國每天開著三卡送貨,李麗芬當時34歲,每天負責殺雞,她從嚇得手發抖變成幹活的一把好手。
  • 博士放棄百萬年薪賣包子 「腦殘包」賣到澳洲
    打工皇帝棄百萬年薪創業欲在麵食行業打造百億企業剛過而立之年的向忠誠,老家在張家界的鄉下,目前仍是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博士後。大學畢業後下海,堪稱學霸的向忠誠曾在國內外大型零售連鎖企業沃爾瑪、北京華聯集團、大商集團、國美電器、新大興集團擔任副總裁及總裁等職務,一度被大家譽為「打工皇帝」。
  • 大媽用祖傳配方做燒雞,每天800隻都不夠賣,客人心急跑到鍋裡搶
    雞肉是我國餐桌上極為常見的食材,很多地方都有比較獨特的做法與口味,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一種用雞製作的美食,大媽用祖傳配方做燒雞,每天800隻都不夠賣,客人心急跑到鍋裡搶,每天很多熟食店都會來這裡進貨,生意真的是好到不行。
  • 留學生回國創業,開起了糕點坊,已擁有3家連鎖店
    彭毅,櫻花糕坊老闆,擁有3家連鎖店。2001年,彭毅到日本攻讀商業管理專業。為賺生活費,端盤子洗碗的事他經常做。當得知日本福岡一家大型連鎖餅屋願意聘請自己做兼職時,他覺得天上掉下了餡餅。彭毅進入的是生產部門,專門學習西點的製作,幾年時間下來,他也儼然成為一個糕點大師傅,對糕點的原料和製作方法如數家珍。留學第4年,彭毅積累了一筆存款,開始著手準備回國就業。這時,他發現海歸的行情已看跌,「海待」開始成為一個新名詞。
  • 沒想到,這些「不務正業」的浙大教師,副業也做得這麼出色!
    而在浙大校園裡,也有很多「不務正業」「身懷絕技」的高人:拒絕了歌手籤約的郭國驥教授郭國驥教授的正業是從事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研究。郭教授團隊還在今年3月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發布了首個人類細胞圖譜!郭教授在浙江大學青春歌會等多個場合都曾一展歌喉、驚豔眾人,被同學們戲稱為被科研「耽誤」的「歌神」
  • 小區攤擺賣水果,靠這個思路,一年開了3家連鎖店(值得收藏)
    今天跟大家聊的是一個水果商販的營銷思路,我們在小區門口都見過那種擺攤賣水果的,有的是通過三輪板車,你能相信這樣的水果攤老闆,可以一年開3家連鎖店嗎,我們來看下店老闆是怎麼賣水果的?「成交率,客戶數,終身價值」是利潤翻倍增長的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我們把這三個因素帶入到賣貨的場景中去,給王老闆一個行之有效的銷售和盈利方法。
  • 貴州特色:滷牛肉,燒雞
    曾三興家滷牛肉享有盛譽的畢節曾三興家滷牛肉,味美獨特,新鮮,七夭內不變色,二不變味。滷牛肉的顏色保持了原牛肉本色。在四十米內,巴可以聞到香味,假如賣了一天的滷牛肉,回家後那濃鬱的美味還依身不肯褪去。曾三興,已年近八十。肉牛肉是他用祖傳秘方製作的,迄今已經營七十來年。曾三興家滷牛肉,是自家買牛來殺,然後順刀路劃為佗,按部位分成塊,『再按天時配滷料,把生牛肉醃三天,就下水煮得不熟不硬的,洗刮淨後,再滷一個多鐘頭,就成了點牛肉.用風吹乾後,用刀把筋筋剔去,割成塊,塗上椒油,裝壇封閉十五分鐘。
  • 從賣冰棒賺學費到開6家連鎖店!80後熊小波成功逆襲之路
    (記者 王子瑤)10歲開始賣冰棒賺學費;讀完初一後輟學謀生;14歲到餐廳當學徒……苦難人生讓80後熊小波一輩子都感覺缺少文化知識。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熊小波開始賣冰棒賺錢、交學費。1994年,熊小波初中輟學到餐廳學廚師。2000年,他又開始擺地攤、做燒烤,學做美食等。2001年,在福州,熊小波與朋友合夥開辦他人生中的第一個餐館。剛開始生意不行,朋友退出了。熊小波閉店反思後,重新開門迎賓,推出顧客自己打飯菜的新形式,吸引了很多人來看熱鬧,受到外來打工者的追捧。
  • 手機貼膜也能開成連鎖店!這家公司開了3000多家
    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14日電 手機貼膜也能開成連鎖店,你說厲不厲害?9月13日,被稱為「中國手機美容行業的開創者」的大秦手機美容連鎖總部迎來第15個生日,大秦不僅在全球135個國家有3000多家手機美容店面,還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 大學生賣烤紅薯一年開10家店 月收入超1.5萬
    生意好時,要排半小時隊才買得到 他的目標:開百家店,做「烤紅薯CEO」「賣紅薯沒有什麼不好的。」2010年的最後一天,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校門商鋪內,戴著眼鏡的李鏗鏘直言不諱地說出了自己的大學生身份,這天是25歲的他在大學賣紅薯的第235天。「早晨8點開門,晚上9點關門,工作不累,生活挺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