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播報欄目
iSpread
international & inspiration spread
國際化傳播&靈感傳播
如果你喜歡iSpread,請你spread;如果iSpread激發了你的inspiration,也請spread~
不知道你們的英文名都叫什麼,
反正我的英文名叫Amy,
小學英語老師給取的。
哈哈,聽一個外教朋友說,他在中國教課,幾乎每個班都有那麼幾個Amy。
那麼,如何給自己取一個好聽的英文名呢?
♡小編搜集到了以下幾招♡
中文拼音
最簡單的莫過於直接拿中文名的拼音來作英文名啦。
這既保留了自己父母給起的名字,還直接代表了你的民族文化群體。另外,由於很多英語國家人取名部分是來源聖經和基督或猶太的宗教文化,所以我們自己隨手取的一個名字很可能就會讓人會誤以為也是因為宗教背景特意為之的。 其實很多國際名人或者在英語國家的外國人們都會保留自己本族語的名字,比如章子怡:Zhang Ziyi,姚明:Yao Ming,湯唯:Tang Wei。
建議大家也可以在威氏拼音1表或者國語羅馬字2表上查好自己的中文名拼音的對應讀音,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幫助外國人發對自己的名字。
然而,有的同學會覺得自己的名字用拼音寫出來太長或者複雜了,建議可以縮略成短詞或者單詞。這裡可以參照谷歌總裁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他的印度全名是Pichai Sundararajan,或者微軟現任總裁賽特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將原名Satya Narayana Nadella中的一個詞省去。
但是呢,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外國友人不能正確發音我們的名字,或者壓根就記不住的情況。比如:
那麼,為了避免一直教人發音的窘境,也為了讓自己的名字更加容易為人記住,很多人認為一個英文名還是很有必要的。
2
英文諧音
找一個跟自己中文名字相似的英文名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比如:
嗯,說正經的。
這樣的例子有比如愛麗(Ally),梅(May),莉(Lily),凱文(Kevin),文生(Vincent),方寧(Fanny)等。
美國政府會把美國新生兒的新生兒的名字統計下來,並呈現在美國社保局官網(https://www.ssa.gov/OACT/babynames/limits.html)上。
在這個網站上,最多可以查詢到某年的前一千個最流行的名字。
也可以查詢某個名字在某年的流行排名。
如果不想自己的英文名爛大街的話,建議可以依據這些統計,選擇排名100以後的。注意選擇名字的時候,儘量依據自己的出生年間的統計數據,以免選擇的名字太過時或太新潮。
另外還有兩個給新生兒取名的網站可供大家參考:
http://www.nymbler.com/
http://www.babynames.com/
許多人為了追求特立獨行,
喜歡取一些奇怪的名字。
那麼除了以上的建議,
還有一些坑請繞道而行:
用中文起名字,基本不要用含有貶義語義或讓人產生不好的聯想的詞即可,但是英文名卻不同,不是任何詞都可以拿來當名字的。也正因這樣才會有那麼多英文名一樣的人。所以,建議不要隨便拿一個單詞來作名字,比如Sugar,Honey……(聽過一個叫自己OK的孩子……)
當然,那些具有不好語義層面的,能讓人浮想聯翩的詞咱就也儘量不要拿來作名字了……
比如:
有的人說像Candy,Cherry這樣的總行了吧?
Well……它們聽起來很甜,但這也是為什麼性工作者經常會取這樣的名字的原因。所以用這些名字會讓人產生不好的聯想。
當然,像Saddam(薩達姆),Hitler(希特勒)這樣的名字也別……
可以取像Coco,Apple,Kitty這樣的名字,但它們就像中文中的「小蘋果」,「小土豆」,「小蘑菇」一樣,讓人覺得稍不正式,沒氣場。
建議儘量不要用別國的人名,這樣會有點讓人反感。比如日語名Yoko,Sakura。首先英語國家的人大多時候並不懂日語,就算懂,對方也會覺得一臉懵逼,明明你不是日本人,這個名字難道有什麼含義嗎。
影視作品和現實生活中當中確實有些好名字,而且有時候從中吸取靈感,取與自己性格相似的影視人物或名人的名字確實是個好辦法。但如果有人用那些大紅人物的名字,而他們的名字又比較獨特的話,就好像中文中直接拿「李小龍」,「範冰冰」當名字一樣……可以是可以,但是不是有點.
還有,答應我,Batman,Pepsi,Chanel,Addidas這麼直白的詞就不要拿來當名字了好嗎?
你喜歡就好
做人嘛,最重要的是開心
嘻嘻
meow~
要不你叫UCASer1號,他叫UCASer2號,她叫UCASer3號吧
腳註(出自維基百科):
1. 威妥瑪拼音
威妥瑪拼音(Wade–Giles system),習慣稱作威妥碼或威式拼音、威式拼音、韋氏拼音、威翟式拼音,是一套在英文中用羅馬拼音於拼寫中文官話(現代標準漢語)讀音的音譯系統。此系統由19世紀中葉時英國人威妥瑪建立,在翟理斯的漢英字典(1892年)完成。
威妥瑪拼音系統為20世紀翻譯中文主要的英文音譯系統。1979年以前,威妥瑪拼音廣泛運用於英文標準參考資料與所有有關中國的書籍當中。至今,絕大多數的威妥瑪拼音應用都已被漢語拼音所取代,但仍有部分區域(尤其是中華民國直轄市、縣市級行政區的地名),以威妥瑪拼音拼寫。
縱然漢語拼音已躍升為國際中文交流的通用標準,但許多過去已廣泛使用並成為英文外來語的華語詞彙,仍以威妥瑪拼音的方式出現,例如:功夫(Kungfu)、太極(Taichi)、道教(Taoism)、易經(I Ching)、清明節(Chingming Festival)、宮保雞丁(Kungpao Chicken)等等。
2. 國語羅馬字
國語羅馬字是一套漢字拉丁化方案,曾是中華民國國家標準。它和通字方案一樣使用複雜的拼寫規則來標示聲調,不像其他方案要用到調號或數字。
因為以拼寫來標調,國語羅馬字的拼音中不少字母也用來標示聲調,而不代表實際的音節。例如漢語拼音和威瑪拼法的ai,在國語羅馬字可寫成ai、air、ae,或ay(分別表示國語的四聲)。這裡的r不發聲,僅標示陽平聲。但陽平聲不一定以r代表,就像國語羅馬字的iou、you、yeou,或yow,對應漢語拼音和威瑪拼法的you。繁瑣的規則使國語羅馬字不便學習與運用,因而一直無法普及於社會大眾。但國語羅馬字不需特殊符號或數字便可標調,使以國語羅馬字做拼音的文字相對來說可讀性高出許多。
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大家可以留言告訴小編你們的英文名哦!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國科大外語系更多精彩內容。
劉文彬,杜朋,古祥玥,夏惠敏(國科大外語系)
看官可有什麼想與果果分享的?
投個稿告訴我吧~
投稿郵箱:wechat@ucas.ac.cn
圖文:iSpread團隊
美編:王 恩
校對:馬智燁
責任主編:李 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