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雞娃」的媽媽,反而帶出了英語強娃!Amy媽媽都做了什麼?

2021-02-08 曉華親子英語

點擊上方藍字 曉華親子英語  關注我

海量繪本音頻、英語啟蒙資源免費領

——————————————

每個家庭都能勝任的英語啟蒙


曉華寫在前面:經常有媽媽在後臺有些焦灼地留言,「你們公號上,用文章曬出來的孩子都那麼厲害,媽媽們也都足智多謀,太有方法了,望而生畏啊!」她們表示,「真的好難做到!」


Amy媽媽也覺得,娃在啟蒙陪伴營裡並沒有什麼突出表現,課程打卡,在第二階只有四分之一,她們還一直處於「潛水」狀態。和大多數媽媽一樣,在按部就班地跟著課程走的同時,她也曾懷疑過這種家庭式陪伴的啟蒙效果。


但從啟蒙陪伴營一階到三階,從最初的不情願打卡,也不情願重複看書,到第三階能輕鬆順利地打卡,連平時的繪本閱讀和日常交流也都有了很大進步。


Amy 自己讀繪本


現在的Amy竟然能裸聽《神奇校車》《青蛙和蟾蜍》《蒼蠅小子》等有一定難度的初章書,還能自己讀一些繪本了,Amy 媽媽真是有些喜出望外。


下面是Amy媽媽的啟蒙經驗總結,在曉華看來,適合每一位「覺得自己做不到」的普通媽媽,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文/Amy 媽媽


想不到黃子媽邀我做分享,amy在啟蒙營並沒有什麼突出表現,而且在剛結束的二階課程裡amy的打卡只有四分之一,我們幾乎一直在潛水狀態。


amy是從去年11月份開始英語啟蒙的,剛過完四歲生日,截止到現在,已經啟蒙8個多月了。


剛開始思路很亂,抓著什麼書就給amy讀,後來七拐八拐地找到了曉華的啟蒙陪伴營,英語啟蒙才走上正軌。現在想來好慶幸自己遇到了曉華親子英語。


到第二階的時候,amy不願意打卡,也不願意重複,喜歡不停地看新書。雖然新書刷得很快,但輸出很少,我很想以打卡引導amy跟讀和複述繪本,但事與願違。


每次好不容易讓姥姥把弟弟帶出去,拿出玩偶和繪本想陪她打卡,她都不願意,威逼利誘不成,搞得心情還很差,amy也開始鬧情緒。


後來我就想,既然打卡這麼擰巴,影響到兩個人都不能開心地閱讀了,乾脆就放棄打卡吧。


還算熱衷於做手工的Amy


但是,我們堅持跟著啟蒙營每天讀繪本、做手工、聽音頻、看別的小朋友打卡,還讀了《fly guy》(蒼蠅小子)、《韻文大師》和部分廖彩杏書單,牛津樹也讀到了6階。


我們沒有及時輸出,Amy只是享受聽故事,讀完一本又一本,真是讀得我嗓子冒煙兒!這種不問花開的心態能保持下來,不焦慮不動搖,是因為堅信曉華老師說的「習得英語就是要大量聽,大量聽!」



最開始不知道該給amy讀什麼書,我就想都買一點來試試。


給Amy買的書


那時候amy也是「來者不拒」,什麼書都喜歡看,amy的閱讀習慣比較好,只要給她讀繪本她都很開心。


後來又入了牛津閱讀樹(家庭版),amy就主要看牛津樹了,這套書的故事對她的吸引力太大了,每天晚上讀幾本都要提前跟她說好,不然沒完沒了地要讀下去。


讀完牛津樹5的故事後,我又入了佩奇的第1季、第3季的繪本,主要是想跟她一起過一遍文本,amy非常喜歡聽佩奇的音頻,經常1-4季的音頻循環播放,聽音頻的時候她跟我說話也喜歡說英語,可能是在這個音頻的環境中特別樂於使用英語。


我們每天晚上讀的繪本隨機性很大,amy有時候想看《小豬小象》系列;有時候又拿出來牛津閱讀樹(家庭版)Level9的故事,看得很入迷。


我也曾擔心,不集中不系列地泛讀,效果不會太好,但管它呢,amy開心就好。一直覺得,孩子這麼愛看書又肯學英語,我已經很感恩了!



amy對繪本和動畫片有明顯的偏好。比如:Meg and Mog女巫系列她就不喜歡,她喜歡暖萌系和搞笑的;小公主系列和蒼蠅小子她就非常喜歡。


隨後,我們又加入了《神奇校車》,內容偏難,但她也聽得很開心。有段時間Amy感冒咳嗽去醫院就診,候診的時候我們帶一兩本神奇校車看,讀有關發燒、病毒感染的一些內容,書裡那些紅細胞白細胞和細菌的單詞,她記得很清楚。


最近給amy裸聽青蛙和蟾蜍的故事,聽完後問幾個細節的問題,她也能說出來。按照曉華的方法——裸聽後再讀繪本會理解得更好。讀繪本基本上不怎麼翻譯,遇到幾個生詞amy通過上下文能猜到其大概意思。


培生英語預備級和基礎級

海尼曼gk和g1

《韻文大師》

廖彩杏書單

牛津閱讀樹(家庭版)

《神奇校車》Magic School

《小公主系列》Little Princess

《小豬佩奇》

《蒼蠅小子》Fly Guy

《青蛙和蟾蜍》Frog and Toad


用手工做道具,與Amy英語對話


我們倆在一起時經常說英語聊得很開心,不會說的就夾雜一些普通話,但是不耽誤,我們總體上說的算是英語就行,哈哈!


啟蒙問答


1、每天讀繪本,做手工,聽音頻的時間比例怎麼分配?每天堅持聽音頻的時長是多少?

早上洗漱早餐的時間聽音頻一個小時,晚飯前後聽音頻或做手工,晚上中英文閱讀各有一個小時。平時的零碎時間主要聽動畫片的音頻,她玩的時候會自己打開音箱,晚上邊聽音頻邊刷牙洗澡,這些時間加起來不少於兩個小時。


2、孩子不喜歡打卡,只喜歡不斷刷新書時,可以通過哪幾個點去判斷孩子對繪本和動畫片的偏好?


多買書、多找動畫音頻資料,多嘗試,看孩子的反應,如果讀繪本和互動提問不太專注,基本就是不怎麼喜歡。她喜歡的繪本,讀的時候很專注,讀完樂於討論,會要求再讀一遍,還會繼續翻看。Amy不喜歡的繪本,她會說她害怕或討厭裡面的某些人物和情景。


3、如果要給其他家長關於英語啟蒙的建議,你最想說的三點,是什麼?


三個關鍵詞:堅持、耐心、嘗試。每個用心給孩子做英語啟蒙的媽媽都很不容易!每天陪伴孩子閱讀,需要媽媽克服各種困難和持久的堅持,特別是二胎家庭,到了晚上通常很難兼顧兩個孩子,所以特別感謝我的媽媽願意幫我帶孩子,沒有她的支持我們根本沒辦法堅持英語啟蒙和家庭閱讀。                         

4、作為家長,對於孩子的英語啟蒙,你做得最對的三件事是什麼?


答:一是興趣引導,二是大量聽讀,三是堅持持續輸入。


5、曉華啟蒙陪伴營的課程,有哪三點是最吸引你和孩子的?


答:趣味性、互動性、親子關係。啟蒙陪伴營的課程,有視頻,有手工,還有膩歪的母女倆,都是孩子喜歡的。

關注曉華親子英語,回復「啟蒙案例」收看更多啟蒙文章:



曉華暑期主題閱讀課

7月15日開課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僅需98元,加入閱讀打卡

適合3-8歲孩子


相關焦點

  • 佛系媽媽育兒記:不「雞娃」,英語同樣頂呱呱
    「雞娃」。像《鵝媽媽的童謠》、《I am a Mouse》、《SCHOLASTIC READER》、《Little Peggy》這些都是必備的,平時會在一些育兒公眾號上找找推薦讀物,自己看到好的故事也會買,小朋友都挺喜歡聽的
  • 焦慮的家長在培養「雞娃」,太拼的背後需要資源,也需要全職媽媽
    ,在討論給孩子選擇英語啟蒙書的聊天,突然感覺自己真是太out,因為她們聊的我都沒聽過。隨後她們又聊到了要給孩子報什麼幼兒園,看哪位媽媽了解過。有媽媽說到時候還是得搖號……有媽媽說自己太過焦慮了,天天緊張的不行,其實她家孩子明年才上幼兒園呢!另一波孩子上幼兒園的北京媽媽們在聊,要給孩子報什麼英語課,市面上的課感覺大同小異。有個媽媽推薦了國外的一個課,另個媽媽搜都沒搜到……真是太高級了。
  • 說客英語:不「雞娃」,英語同樣頂呱呱
    其實,教育不是只有一種方式,也不是每位孩子都適合被「雞娃」。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說客英語的優秀小學員Anson,來自浙江麗水,沒有「程序化」的成長路徑,也沒有密密麻麻的興趣班安排,更多時候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從容自在地學英語、見萬物、探索世界。以下是來自Anson媽媽的自述。
  • 不雞娃的爸爸,被雞娃的媽媽氣哭了?
    說起報班和雞娃,媽媽們似乎都是飛奔在一線,忙的熱火朝天;而爸爸們基本持反對的聲音,持觀望的態度。之前有篇很火的文章《報班問老公,一問全劇終》,也是戳中了這個現實。為啥多半爸爸都反對雞娃,反對報班呢?是爸爸更慈愛,媽媽更心狠?我想大概率是爸爸參與教育太少了,體驗不到焦慮感。大部分的家庭,媽媽們都是家長群、興趣班裡活躍的人群,對於大環境裡的教育情況了解的比較多,知道的多了,當然就會更焦慮了。
  • 中產父母誰不焦慮?這個5歲女孩一句話,卻把雞娃媽媽嚇出眼淚
    她和很多城市中產家庭的孩子一樣,有一個富足的家庭,有一個雞娃的媽媽。她的生活,被學習、作業和各種興趣班佔滿,每一堂課,媽媽都鎮守一旁密切關注。她的朋友圈要經過媽媽的嚴格篩選,參加自己生日會的小夥伴,都必須是媽媽所認為的「優質」小孩。每時每刻,媽媽都有可能過來給她「查崗」。
  • 什麼是「雞娃」的自我修養?來看看這份典型「雞娃」簡歷吧!
    陪同的家長,則也跟著學習,有時還會斥責孩子,不認真聽課,甚至跟身邊的陪讀家長,分享育兒經驗。什麼是「雞娃」?如果你對「雞娃」這個詞彙還有些陌生,不妨從「鼓勵」和「引導」這兩個關鍵詞入手,好來一窺究竟。斥巨資上口碑最好的幼兒園,騰出專門的房間用來陪孩子完成作業,每天固定時間學習簡單的英語詞彙,預習複習簡單的數學常識,背誦古詩更不在話下。上小學後更是吹響了戰爭的號角,父母每周都給小燦制定新的學習計劃,每天考核所學知識點是否完全掌握,奧數訓練,英文積累更是一刻也不放鬆。
  • Angelababy自曝是「雞血媽媽」引爭議:別讓盲目的「雞娃」害了孩子
    不少網友指出:這位媽媽也太拼了吧!你可不僅僅是打雞血,是妥妥的「雞娃」啊!(所謂「雞娃」,是近幾年熱門的一種教育方式,意為「給孩子打雞血」,不停的讓孩子去學習、拼搏) 如今我們處於教育競爭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各國都普遍出現了「雞娃」式育兒,孩子們面臨著素質與能力的更高要求,爸爸媽媽們對孩子進行更為全面的教育培養也是一種必然的驅使。
  • 與其做個焦慮的「雞娃」媽媽,不如培養孩子養成這三個學習習慣
    「雞娃」在初次聽到雞娃這個詞的時候還不明所以,後來了解後,發現這個詞用來描述那些陷於焦慮中的媽媽們還是很形象的。話說,在現實中,這樣的媽媽還真的很不少。據小編的了解,周圍的媽媽中讓孩子上5-7個興趣班的人還真的是挺多的,讓孩子上兩到三個興趣班的媽媽們也更是常見。可以說,幾乎沒有不讓孩子上輔導班或者是興趣班的媽媽們。這其實反映了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媽媽們的焦慮。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上興趣班,自己家的孩子卻啥也沒上,似乎就覺得自己的孩子落後了很大,自己也不是個稱職的媽媽。
  • 兩年時間,帶倆娃從「學」到「用」英語,這位媽媽都做了什麼?
    姐姐可以聽《哈利波特》,可以說帶從句的複雜句子,還開始糾正媽媽的發音。妹妹可以跟姐姐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Taimi媽媽用日記的方式,記錄了兩個娃的學習點滴,一起來看看。姐姐講述Mr Cloud時間進入2020年,隨著二寶越來越多參與日常交流之後,我家的英語定位走向從「學」到「用」。習得英語之路,不再像以前不斷升級打怪,而是平平淡淡,自然純真。
  • 80後必須明白的殘酷真相:1990年代,你的農民媽媽在種地,城市裡的媽媽在雞娃!
    先看一個成功的雞娃故事,再看一個失敗的。1990年代初,坐標廣州市區。一位80後男孩(和你我同齡),剛上一年級,他的媽媽便拉著他的小手,在廣州最大的書店裡的某個旮旯頭裡找出了一年級《華羅庚學校數學課本》。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這位媽媽帶著男孩走上了奧數之旅。
  • 做海澱媽媽、順義媽媽,還是朝陽媽媽,我在糾結什麼?
    果爸說,當時他們剛參加工作,收入中等,雙方父母也是普通職工,能幫他們出的首付有限。前前後後看了將近一年,才終於咬牙買了一套學區房。「不到60平的房子,首付就把我們倆的存款都榨乾了。裝修的時候,連牆紙木地板都沒錢買了,就刷了大白牆,鋪了地磚,家具也不敢買太好的。」果爸感慨道,「不然還能咋辦呢,都是為了孩子上學呀!
  • 從快樂教育到「發狠」培養:這位媽媽為什麼放棄佛系選擇雞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雞娃」這個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了。意思是「給孩子打雞血」,從而讓孩子不停的去拼搏。今天京譽君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位陪讀媽媽的故事,她從最初的崇尚快樂教育到後來「發狠」開始全職雞娃,在她身上到底經歷了什麼?一起和京譽君了解下(以下內容為這位媽媽的投稿,以下簡稱為鄭媽媽)。
  • 「佛系」也能養出英語牛娃,這位媽媽的養娃思想,驚豔了!
    雖然今年的Kevin只有6歲,但在美國小學的求學經歷,卻讓他成長迅速,甚至獲得了年級最佳進步獎,回國後,媽媽幫他選擇了鯨魚外教培優學習經典原版閱讀課。採訪中我們發現,和大部分「雞娃」的媽媽不一樣,Kevin的媽媽顯得有點兒「佛系」,仿佛大多數時候,孩子取得的成績都是靠自己,但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她只是「幫Kevin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 有些事情,不做比做更難,例如雞娃
    2、小Z媽的教育理念和丸子媽完全不一樣。雖然丸子和小Z都讀的公立幼兒園。但是,相比於丸子媽的佛系雞娃,小Z媽媽是真正的所謂「佛系家長」。第一節英語課,老師做了一個小的統計,班裡有多少孩子是有英語基礎的?這個所謂的英語基礎,不僅僅只是接觸英語而是認識26個字母並且會書寫班裡40多個孩子,2/3的孩子都舉起了手。
  • 海澱家長和順義媽媽的雞娃史,一場父母的集體焦慮,如何破解困局
    特點:1、財力雄厚據說,5000萬隻是順義媽媽的財富基準線。達到這個標準的家庭,媽媽基本都會全職帶娃。據說還有已經徹底實現財務自由的家庭,爸爸媽媽都不需要上班,全力照顧孩子。這種家庭在順義大概也有30%。
  • 90分做不到,沒關係,做個60分媽媽就行
    自己帶娃後,發現特別容易焦慮。這份焦慮來自生活中的任何方面,比如看到公號分享的別人家媽媽怎麼帶娃,群友裡別人家媽媽怎麼雞娃,學校裡別人家孩子怎麼優秀……焦慮的事情無孔不入。地這個焦慮並不集中在孩子身上,而是集中在自己身上。
  • 學渣媽媽給小朋友啟蒙英語之:媽媽掉「坑」裡了
    ,語音不標準做不了啟蒙,不敢開口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家長願意開口,給孩子營造說英文的環境,戳連結一個學渣媽媽如何開始給小朋友英語啟蒙?,只要是日常會用到的吃到的玩到的,都和孩子用那種普通話夾著英語單詞的方式說(為了孩子算是把厚臉皮給練出來了)。
  • 人生本苦何必加碼,我決定退出雞娃媽媽群,並接受女兒自然的樣子
    瞬間女兒感覺不認識我似的,紅著眼圈說:「媽媽,我一定會努力的。」我起身擁抱了女兒,輕拍她的後背說:「媽媽相信你,努力就好。」女兒小學時候,我比較注重學習態度和習慣,但是我根本不去輔導,只給她報了英語培訓班在跟著,因為女兒學校是外國語學校,對英語的要求很高,我那點英語水平早就輔導不了了。我本以為上初中,還可以繼續這樣。但沒想到第一次月考,女兒就給我個晴天霹靂般的刺激,幾門功課成績都下滑,再加上我本身有睡眠障礙和輕度抑鬱,心情也是不太平和,因此爆發母女戰爭。
  • 別人都在用的12款「雞娃」神器,一次性推薦給你
    讀什麼繪本才能學好英語?想了解分級讀物如何使用,可以參考:只看繪本的英語啟蒙是不完整的!「雞娃」圈的熱門神器,可以插擴展卡儲存海量中英文音頻資源,外放聲音大,適合帶出門使用。缺點就是顏值實在不扛打,因為本身這個牌子就是做老人機的,只是被「雞娃」家長們開發出了磨耳朵的功能。目前新款已經有了倍速功能,家長們也可以按需選購。
  • 雞娃被氣到火冒三丈!這些課外班是我們家兩倍的娃,媽媽們都是如何安排時間的?
    她雞娃效率超高,一個雙休日,兒子的校內作業樣樣不落下,課外興趣班、輔導班是別人的兩倍。畫畫、音樂考級,體育比賽場場少不了他的身影,但樣樣都學出了很好的成效。去年年底,我曾跟大家扒過一波「少年頂流!」,那個罕見地集演技、才華、情商、素養於一身的大明星易烊千璽,讓我的好友們不禁感嘆「生兒當如四字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