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
2.IT信息化的各種「快」
(1)IDE環境演變為了「快」
這個還要回到剛畢業那會用了ASP、ASP.NET開發網站的時候,最能體會的就是《應用支撐平臺的演變》中提到的,「.NET比ASP做了更多的工作,也就是說ASP很多之前需要手寫代碼的部分現在改成在用戶控制項上點擊操作了(比如之前在ASP很麻煩的連接資料庫,需要寫代碼,但在.NET裡,就成了在資料庫控制項上點擊「連接」了)。」
用戶控制項分為web控制項和數據控制項,編程的所有過程,都變成了先拖拽用戶控制項到IDE(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集成開發環境)裡,然後就是點擊選著功能項,完成程序開發過程。比如:之前ASP的時候寫個用戶登錄控制項,第一需要排列用戶名文本框、密碼文本框、生日日期格式框、電子郵件驗證框、電話號碼驗證框等前臺控制項,然後起碼還得寫個insert SQL語句,把web用戶控制項提交的信息插入到資料庫裡,在.NET的IDE裡,第一有專門的登錄控制項,不需要排列單個的用戶名、密碼、生日、電子郵件、電話號碼了,再就是資料庫也有控制項了,可以點擊insert功能項生成insert語句。
在我的印象中,在用.NET開發網站的兩年裡,大部分的時間都在web控制項和資料庫控制項上做操作。都沒有機會去微軟的MSDN(Microsoft Developer Network)看看。寫代碼的比例大大減少了。
今天正好有個同事問我「零代碼」編程的事兒,我沒有看過「零代碼」是怎麼回事兒,但也可以斷定肯定也是這個模式,當一個行業經過一段時間經歷後,完全是可以把需要做這個行業的程序代碼都封裝的,然後剩下的事兒就是用現成的控制項做操作了。
從ASP到ASP.NET IDE的演變就是為了「快」。
數據控制項(DataList)長這樣:
Web控制項(FormView):
(2)產品的賣點,拖拽「快」
後來到了一家公司做銷售,賣建網站的產品,就提到一個概念叫「拖拽建站」,看起來挺唬人,點開一開,原來是把web用戶控制項自己做了稍微的UI修改(後綴是.ascx,他們的產品也是.NET開發的),還改了個名叫建站「部件」,第一,把頁面布局的格式(比如上中下三列、中間的再分左右、還是左中右),第二是把網站的展示效果修改成了現成的,比如,文章列表、圖片滾動、文章和圖片融合等樣式。有了現成的頁面布局和控制項,拖拽就能建站。就是這種效果:
記得那會出去介紹產品就喜歡用「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這句話,能逗客戶一笑。
(3)封裝底層而變「快」的應用支撐平臺
這裡就直接引用《漏掉的展示層和一些交流總結》的圖了。
不僅是為了快,而且還「易」,不需要在作業系統上做應用開發了,有了中間件和應用支撐平臺做了隔離,可以簡單的在應用支撐平臺上操作了。如果這張圖不能表達 「在應用支撐平臺上直接操作」,可以看看這個:
應用支撐平臺為應用系統的開發提供多層次、多階段的集成組裝機制和開發運行環境,可以支持功能的組裝、選配、個性化和授權等多種方式。它通過各類集成機制中的建模、引擎和管理工具,將分解的功能逐層集成起來,以便對業務變化做出快速響應,開發出滿足用戶需求的應用系統。此外,支撐平臺提供的各類集成機制,還支持對數據的管理、對異構數據的集成,支持基於構件化、中間件的應用系統開發,避免重複開發,支持基於業務需求變化下的系統重構,支持不同機構間的業務協同,支持統一門戶建設,支持統一的安全保密體系建設等。
(4)封裝方法而「快」了的數據中臺
還是引用《漏掉的展示層和一些交流總結》:
「衍生話題,雖然還沒有實際經驗看到數據中臺是啥樣子,我想的是,肯定也是「為了方便使用數據開發應用」的目的,就是在數據治理的基礎上,封裝了很多能夠直接使用數據的方法或存儲過程,不用再現寫SQL了。也作為《盡力說明「數據」》一篇的一個補充。」
圖中的「全域數據體系、萃取數據體系、基礎數據體系」,在技術層面的實現就是封裝能夠直接使用數據的方法或存儲過程。
(5)雲計算的「快」
這個就直接參詳《概念引申1(大鍋飯與雲計算)》,雲計算是公共基礎服務,當然是為了快速的、簡易的給大家提供服務。
總結一下,IT信息化的發展在「快」的同時也到達了「易」,需要做的事兒越來越少,也越來越簡單。同樣的道理是借鑑於社會各方面的發展。
3.社會的進步就表現在「快」
水電的發展就參詳《概念引申1(大鍋飯與雲計算)》吧,我想就自己的經歷說明下社會發展的快。
作為80後,小時候喜歡玩的莫過於街機了(我們老家叫大型遊戲機,成年人那麼高),只要有空閒,就喜歡鑽在裡面,有錢買幣了也得等,圍著圈的一層一層往裡擠,沒錢玩也喜歡看,看看人家是怎麼通關的。那時候的夢想就是將來長大掙錢了,要把家裡擺一圈這樣的街機,往死了玩。但上了高中,尤其是上大學自己有了電腦之後,自己可以買個盤把街機遊戲裝在電腦裡,小時候玩的類型基本都有,直接悠閒的玩著,滿足了小時候的心願,但成本卻低了好多,想想一屋子圍著圈的街機得花多少錢啊!
接著就是手機了,那時候最炫酷的手機莫過於摩託羅拉那款全金屬,外型超酷,信號也好,而且視頻質量也高清晰,就是這款:
那時候就能隱約的感覺到,手機也可能變成電腦的樣子(因為那時手機也可以上QQ了),果然沒幾年,智慧型手機就成了現在的樣子。
伴隨著電腦和手機的發展,就是各種軟體、程序,由於也算是程式設計師出身吧,在上學到微博(應該是09/10年吧)出現之前,出了什麼新軟體、程序就想點開了開開,同時也看各種說明,看看這個軟體想幹什麼;但現在都懶得用手機了,每天被強迫著使用各種軟體,工作的、生活的、出行遊玩的,煩不勝煩。
所以,大家都在感嘆這個世界變化真快,花錢也越來越容易!
4.不能因為「快」而躺著不動
和很多同齡人聊天,他們都覺得這個社會太快了,而躺著不動或者湊活著被社會拉著走,雖然我們確實已經要奔四了,但還是時刻勉勵自己「正值壯年」,努力奮進(很多朋友過了30就說自己中年了,我覺得是對自己不負責任)。
其實變化哪有那麼快,更何況所謂的快也是有積累的,不是憑空而來,就像是我在《漏掉的展示層和一些交流總結》描述區塊鏈一樣,區塊鏈的主要技術來源是P2P網絡技術、非對稱加密算法、資料庫技術及數字貨幣,那一樣是快速創造出來的。不要被表面迷惑,從當下開始每天努力在自己認定的方向上前進,最多半年的時間,你就會發現你也是領域的高手了。說一些佐證:
(1)拿我熟悉的.NET平臺(我用的C#語言,工具是visual studio),我不用這個工具的時候是09年的9月份(中間以為自己很有才華,瞎幹了一通別的事兒,也沒成),再次碰到這個平臺已經是上面說的賣建站產品11年4月的時候了, 我發現那些產品開發人員比我開發的時候沒有多少高明;下一次接觸這個平臺已經是14年的11月了,我當時在職的單位還有國企背景,也是用.NET開發產品,那時候已經開始嚷嚷政府的項目要用JAVA了,我就懷疑這個世界哪有那麼快。
(2)再就是在18年,在一個公司有幸看了他們的後臺(他們是做「情報」業務的,說來還挺神秘),他們在判斷人物的時候就是簡單的and、or語句,一下就把我拉回了學生時代剛學資料庫那會的場景。哦,這就是所謂的「社會發展很快」?
(3)再說說政府信息化行業,早在2006年的時候就提出了建「主題庫」的這個概念,去年我在做數據共享項目的時候,還是發現這個概念不錯,客戶很喜歡(我也是在做項目的時候發現了2006年關於主題庫建設的期刊),有很快嗎?
引申3結束,如果覺得還有點意思,請分享或點擊「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