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解讀中國經濟,要「看了又看」

2020-12-15 中國政府網

10月19日,中國三季度相關經濟數據出爐,最引人注目的是,GDP同比增幅為6.9%,破7。

這個結果其實並不意外。一方面,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有增無減,結構調整依然處於爬坡過坎階段,舊動能乏力,新動能還未「扛起大梁」;另一方面,世界經濟復甦不及預期、美國加息預期進一步強化等因素,造成中國出口下行壓力加大。內外交困之下,這個成績單並不差。

但人們還是對這個6.9%有了別樣的情緒,尤其是一些媒體「09年以來最低」「創6年來新低」的說法,更是讓很多人心生忐忑。中國經濟還好嗎?

我們能分析一些經濟現象,做出一些經濟判斷,給出一些經濟預期,卻不能單純以「好」或「不好」來斷言。我們對一段時期內的中國經濟數據進行解讀,也不是為了給它貼個標籤,而是通過對相關數據的分析、研判,更準確地預測、把控當前及長遠的經濟形勢。所以,我們對經濟指標的波動無須過度反應。

在看到眼前數字的同時,看看長遠。經濟社會發展都是有具體語境的,是漫長歷史進程中的一段,任何政策措施的制定推行都要立足眼前、著眼長遠。中國經濟運行追求的不是爆發力,而是持久性,不能寅吃卯糧,更不能飲鴆止渴。所以雖然「我們『工具箱』裡的工具還比較多」,但這幾年一直沒有採取短期強刺激政策。在漂亮的數字與穩定的提升之間,我們選擇後者。

在看到發展速度的同時,看看質量。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在於改善民生,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來自民生改善。對處於「三期疊加」特殊時期的中國經濟來說,依靠資源要素投入實現高增長的老路不能再走了,以速度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下一步發展的動力要轉向擴大內需,打造以居民消費需求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今年經濟運行中的一個很大亮點,就是居民收入「跑贏GDP」,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加大。

在看到總量增減的同時,看看結構。從數字運算的角度來說,7%與6.9%帶來的實際經濟增量是不一樣的,肯定是越高越好。但經濟發展不是簡單的數學計算,且不論其與社會其它方面千絲萬縷的聯繫,不論其體量不斷增長的現實,單就數據來說,也不只一個GDP。比如,第一產業同比增長3.8%,第二產業增長6.0%,第三產業增長8.4%,從這三個數據上,我們就能讀到增速之外的信息——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發展方式轉變。

中國經濟確實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下行壓力,但中國經濟不是瓷娃娃,不是壓一壓就垮的獨木橋,除了本身的抗衝擊能力和韌性外,我們也還有足夠的政策空間來應對。隨著相關改革的持續推進,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的逐步形成,中國經濟的發展基礎會越來越堅實,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安傳香)

責任編輯: 劉楊

相關焦點

  • 新華網評:人民意願的充分表達
    確立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把「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寫入憲法第一章《總綱》第一條,修改國家主席任職方面的有關規定,為了貫徹和體現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精神增加有關監察委員會的各項規定……憲法修正案中的每一條修改都字字千鈞、意蘊深遠,體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是對新時代所需和人民呼聲的及時回應。
  • 新華網評:高起點開局 高質量推進
    「開好局 起好步」系列網評之二:  李 介  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並發布公報。這些舉措,聚焦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不但要確保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還要實現社會、生態、文化、國家治理體系的高質量發展,這對於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重塑競爭新優勢,確保在「十四五」期間我國繼續沿著高質量之路闊步前進具有重大意義。  銳始者必圖其終,成功者先計於始。
  • 新華網評:小小一張紙曾經也是小樹苗
    「要節約不要浪費」系列網評之五:  除了隨處可見的餐飲浪費,一些平時未受關注的浪費危害也不小紙業是木材消耗的「大戶」,生產紙張要耗費大量木材,同時造紙排汙、廢紙處理等產生的廢水和垃圾還會使環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汙染。從這個角度看,浪費紙張其實就是在浪費資源。或許我們並沒有直接參與砍伐樹木森林,沒有直接將汙水潑向江河湖海,但是因為紙張的浪費,在不自覺中已經給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增加了更多負擔。  珍惜環境就是珍惜生命。
  • 思力網評:中國是世界經濟的重要貢獻者
    思力網評:中國是世界經濟的重要貢獻者 2020-12-20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華網評:辭舊迎新接續奮鬥
    過去的一年,我國經濟穩中有進,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譜寫新篇,同時,我們也跨過了許多溝溝坎坎,越過了不少激流險灘,但每一次應對挑戰的磨礪都是成長,每一次經受考驗的過程都是為未來在積蓄力量。新的徵程上,會有新的發展機遇,也會面臨新的風險挑戰,對此,我們有信心有勇氣面對,有決心有能力把握。
  • 新華網評:「功夫」到位,方能立德樹人
    聚焦全國教育大會系列網評之二  李 介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
  • 新華網評:高鐵時代的「慢火車」滿載為民情懷
    新華網評:高鐵時代的「慢火車」滿載為民情懷新華網  作者:斯涵涵  2020-01-12 跨過艱難險阻,一定能凝聚共同圓夢的磅礴力量,一起奔向美好的未來
  • 新華網評:念好網信事業發展的「人才經」
    成事之要,關鍵在人。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很多鼓勵引進人才的政策,培養了一大批網際網路領域傑出的科研人員和企業家,但是,高端人才匱乏、網絡空間安全人才缺口大等問題,仍然是網信事業「發展中的煩惱」。要消除這些「煩惱」,就要念好「人才經」,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要不拘一格引進人才。
  • 新華網評:海綿城市如何巧做生態大文章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裡子」,就是要統籌解決內澇、城市面源汙染、合流制溢流汙染,水生態破壞等問題。  海綿城市的建設就要注重巧做生態大文章,實現更多的效益。  第一,海綿城市的建設,是發展理念的轉變。海綿城市是一種理念,是城市發展的模式,從水出發,但不是就水論水。
  • 國是論壇解讀:2021年中國經濟怎麼看怎麼幹?
    中國網12月19日訊 由中新社主辦的「國是論壇:中央經濟工作會解讀——2021年中國經濟怎麼看怎麼幹?」於19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認為,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明年中國經濟從內部看不確定性很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擴大內需等將成為中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經濟安全的重點。
  • 新華網評:官員「脫口秀」述職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新華網評:官員「脫口秀」述職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2015-02-17 13:18:11從網絡上反饋的聲音看,人們對這些新舉措褒貶不一。有認為這些是會議召開的創新之舉,並認為它靈活了會議的固定套路,讓人眼前一亮。也有些人認為這些新奇的形式,只不過是形式大於內容的譁眾取寵,有華而不實之感。  雖然兩種聲音截然不同,但都反映了人們對於平日會議召開的高度關注。黨政機關的會到底應該怎麼開,是一直維持老樣子,還是可以有所創新,相信這個答案不言而喻。
  • 新華網評:推進綠色發展 降低生態足跡
    《新華網評》推出系列評論——「市委書記眼中的『十三五』」,請全國部分市委書記當「評論員」,撰寫評論文章,發表自己的見解。「市委書記眼中的『十三五』」系列評論之七推進綠色發展 降低生態足跡湖北荊門市委書記 別必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 海外網評:形勢越複雜,越要加強兩岸經濟合作
    這種特點是在中國大陸國際摩擦阻力增大、國內發展勢頭良好的背景下出現的。去年國際背景的熱點是中美貿易摩擦,今年是新冠疫情肆虐。從中國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國際環境看,摩擦阻力在增大,這是中國在國際格局發展演變過程中「成長的煩惱」。同時,中國大陸的內部發展勢頭良好,控制疫情得力,經濟率先復甦,展現出卓越的國家治理能力。
  • 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看十位司長如何解讀當下的中國經濟走勢~
    7月16日,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發布  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  經濟復甦,成效顯著  這來之不易的「轉正」如何看?  國家統計局10位司長帶你讀懂  上半年經濟數據~  1  關鍵詞:GDP  解讀人:趙同錄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  核心提示: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整體經濟穩步復甦
  • 思力網評: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2020年11月15日,東協十國和中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這標誌著歷經8年談判後,世界上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
  • 思力網評: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
    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的歷史性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洞察歷史規律、把握時代潮流、著眼全球未來,提出一系列世界經濟怎麼看、怎麼辦的中國主張、中國方案,凝聚起經濟全球化的新共識,深刻回答了「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世界之問、時代之問。
  • 2021年,中國經濟還是世界「火車頭」!_新華報業網
    多國人士表示,中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中國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的全球經濟帶來更多信心。  多國人士表示,今年中國經濟的出色表現得益於中國政府科學的戰略部署和決策。從會議釋放的信號看,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繼續發揮「火車頭」作用,助力全球經濟復甦。
  • 新華網評:久久為功守住綠水青山
    「守護美麗中國」系列網評之二:坐山養山,才能靠山吃山;蓄水養水,才有源頭活水。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必須呵護自然。自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家發展總體布局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駛向快車道,從部署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到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從開展垃圾分類,到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從雲南洱海治理,到青海三江源保護……中國人「綠色發展」的思想認識程度之深、汙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臺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前所未有,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多彩畫卷在中華大地徐徐展開。
  • 海外網評:「十四五」規劃,中國未來五年發展的密碼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為「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近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十四五」時期的重要性,並在多個方面進行規劃和部署。
  • 網評習近平圈點經濟關鍵詞:改革 轉型 創新 民生
    在闡述經濟主張時,習主席妙語連連,語言豐富生動。他不拔「調子」,不繞「彎子」,展示了大國領導人沉著堅定、睿智自信的形象。從他口中透露出的重要信息,讓關心中國的人們獲得了信心,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期待。在習主席履新之後,「改革」一詞就一直掛在他的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