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神筆馬良》上海盛大首映 「神來之筆,夢回初心」
60年前,上影廠出品的木偶電影《神筆》承載了幾代人的共同回憶。如今,「神筆馬良」這個在上世紀溫暖了多少中國孩子心靈的經典動畫形象,將以全新的姿態回歸。今天(7月25日)3D動畫電影《神筆馬良》開始登陸各大影院。
相隔一個甲子,《神筆馬良》再次走上銀幕,採用3D技術,邀請張學友唱主題曲,而更重要的,對原有故事進行了擴展和改編,讓觀眾看到一個和以往不一樣的馬良。
《神筆馬良》從原先20分鐘木偶電影,擴展到85分鐘的3D動畫電影,增加了不少新看點。原來單打獨鬥的馬良,有了並肩作戰的小夥伴,原來吃苦耐勞的老黃牛,變身為一隻不肯耕田的大肥牛,搖錢樹上的銅板,只是包著銅板外殼的巧克力。影片許多幽默細節,讓人忍俊不住,從中折射出導演的意圖,賦予馬良兒童身邊小夥伴的特徵,努力貼合普通小朋友的形象,在保持馬良除暴安良、懲惡揚善主題的同時,為這個經典傳統故事引入新的意義。
馬良從一個小英雄,變成一個普通少年,這部影片所表達的主題,人要敢於追求自己的夢想,心中要有敢於想像敢於創造的神筆。馬良的夢想就是改變身邊的種種不美好,讓一切都美好起來。影片一系列的創新舉措,在讓影片更新銳更好看的背後,融進了傳統價值觀的元素,體現中國原創動漫升級換代的追求內涵。
《神筆馬良》的全新回歸,啟示中國動漫電影,一定要著眼於中國元素的深入挖掘,賦予傳統故事的時代意義。作為文化產品的動畫電影,在帶給青少年娛樂和趣味的同時,藝術化的融會貫通中國文化基本道理,讓世世代代流傳至今永恆不變的道理,陪伴兒童的成長過程和娛樂生活中去,進而影響他們的思維方式、性格特徵,這種融合核心價值觀的創新改編,講述青少年觀眾感興趣的美好故事,是經典電影的成功關鍵和永恆魅力所在。
動畫電影消費的不只是畫面、故事和3D技術,還有導演和觀眾的感情和價值觀共鳴。在奧特曼、阿童木、變形金剛、鋼鐵俠、蜘蛛俠等國外題材風靡青少年,且充斥和引領國內影視市場的當下,如何運用中國傳統故事和神話傳說,拍攝更多包含「團隊精神」「助人為樂」「樂觀向上」關鍵詞的兒童動畫片?抑或用當代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沈石溪作品中的人物賈裡賈梅、動物故事形象來詮釋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吸引青少年和普通觀眾,考量中國電影機構的責任和使命追求,新版《神筆馬良》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借鑑範例。
期盼今後有更多創新改編版的動畫電影登陸國內影院,同時要努力推動國產動畫片大踏步走向海外,用中國故事和中國製作,彰顯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