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潁河南裡,解鎖一段老鄭州人的回憶.

2021-02-19 我和鄭州

The falling leaf is indicative of the coming of autumn.

轉眼,夏天過去了。秋天的到來,一下給這座城市也降了溫,昏昏欲睡的不止味蕾,還有那顆疲憊的心。

心情不好的時候,我會去家門口的潁河南裡,看大爺們打牌,看野貓在樹上玩耍,看夕陽伴著飯菜的熱氣緩緩沉下,感受鄭州市內已經為數不多的市井煙火氣。

看著這些知命之年的人對待人生態度,心情就會舒暢很多。他們給我煮了一鍋「少壯無須過分努力,老大無須過分傷悲」的雞湯,讓經常抱怨人生的我竟然有點暖。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排解自己心情的方式。有的人是打一通宵遊戲,有的人是去逛街買東西,有的人則是找朋友一起聊聊天。而我的方式則是在我家門口的小巷子裡,逛逛看看,買一些街邊小吃,看大爺下棋。

而這條幫助我排解心情的小巷子,就是和穎河路平行,與工人路相交的、不到千米的小胡同——潁河南裡

大約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於砦就搬遷了。作為離我最近的城中村,於砦是我小時候和小夥伴們玩耍時必會去的一個地方。

四層的城中村小樓,還開著天井,網格把天井上方的天空劃分的整齊劃一,每一戶住宅雖小,但鄰裡之間的氛圍很好。一家做飯,好幾家一起吃,這是常事兒。

潁河南裡是條小胡同,這裡的房子都是上世紀70年代左右蓋的。胡同雖小,房子卻錯落有致,不到千米的小巷子,居然有6個家屬院。夕陽的餘暉下,紅牆灰瓦下的小巷子,別有一番味道。

因為城中村改造,於砦已經全部改造完畢了,記憶中的樓房雖然沒了,但當初熱鬧的氣氛,卻在於砦對面的潁河南裡保存了下來:

每當我看到這些的時候,都會感慨,雖然於砦不在了,可是潁河南裡還在。

沒事兒就去小巷子裡看看這些人吧,看看他們,你才明白你生活的城市就是這麼接地氣。

最喜歡的就是飯後和小夥伴們去小胡同裡、家屬院的後花園裡爬樹摘樹膠。對,你沒聽錯,是個小花園。

小時候學習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面寫道: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就像百草園是魯迅先生兒時的樂園一樣,我兒時的樂園,就是這個家屬院後面的小花園。

走進這個小花園,先看到的是一個老式便利店。推拉式的玻璃櫥窗,裡面還在販賣醬油、鹽等廚房用品,還有擺放整齊的菸酒、紙巾。

這麼多年過去了,記憶裡的便利店還是原來的樣子,在這個飛速發展的城市裡顯得格外不真實,卻又像極了生活的樣子。

小花園經過一番重新整修,已經是周圍家屬院人們散步、健身的首選之地了,完備的健身器材、成排的樹林、錯落有致的小道,小花園煥然一新,卻又保留著當年的童趣。

附近的阿姨,時而坐在健身器材上聊天,時而在小花園裡散步鍛鍊身體。

園林裡還被改造了一番,舊輪胎再利用做成的景觀,別有一番風味,旁邊還寫著「鄭州加油」。

細心的話,還能發現一些「寶物」。比如我就見到了一顆槐花豆,小時候奶奶老是拿這個給我泡水喝,說是清熱去火,讓多喝。

最「神秘」的要算是小花園角落裡的小房子了。老舊瓦片和能遮雨的蓑衣搭建的小房子,看起來很有年代感。

這個房子,在我小的時候它就存在了,至今十幾年了,它還在,就像是童年的標誌一樣。看到它,就想起在小花園裡無憂無慮的生活,爬樹摘樹膠、逮蛐蛐、逗野貓,這些景象,歷歷在目。

潁河南裡的小吃,算不上鄭州出名的小吃,但要按年頭來算,個個都是貨真價實的老店。

早餐的油條、麻團,自然是少不了的,附近的居民下樓幾步路就到了。

很多人會說,胡辣湯油條這種店哪裡都有,確實是的,但是大家喝的最習慣的,不還是家樓下的胡辣湯店嗎?

還有就是炸雞了,這家炸雞店的老闆,就住在潁河南裡,在這兒開店也十多年了。

各式炸物,炸雞腿、炸蝦米、炸雞爪、炸鴨脖,各種各樣的東西,這裡都能炸,這也是最吸引我的一點。

再來個一塊錢一個的手工燒餅,小刀劃開燒餅,夾著炸雞吃,味道別提多棒了!

還有每天都會吹著口哨來賣生牛奶的老大爺。雖然是個流動攤點,但是他每天都會來這裡,這裡的人也都喝慣了他家的奶。

一聲口哨,從童年吹到現在,牛奶還是和從前一樣好喝,我還是和從前一樣最喜歡上面薄薄的一層奶皮。

只是不知道這種快樂能持續多久,不知道什麼時候,它就會沒了,所以,且喝且珍惜吧。

每次路過這裡,都能看到7、8歲的孩子,無憂無慮的玩耍,樹上掉落的一片葉子,都足以讓他們開心,拿著葉子假裝芭蕉扇,和小夥伴們玩扮演西遊記的遊戲。

童年的西遊記早已扮演完,天真的故事情節逐漸模糊,兒時的夥伴都已蛻變成渴望成為的大人,只剩下少許美好的畫面,變成值得珍藏的永恆經典。

感覺也許曾騙人,但回憶不會,味道也不會,它們恆久綿長,像一把開啟塵封回憶的鑰匙,一打開,就能讓在外遊蕩多久的人都不曾忘。 

在這裡,忘卻冒險和遊戲,也忘卻爭執和委屈,遺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味。


穎河南裡有你的回憶嗎?

你是西郊了耍家兒麼?

歡迎推薦美食

也可加入「西郊耍家兒」微信群

和附近的朋友嘮嘮嗑

相關焦點

  • 河南人的早晨和回憶都從一碗胡辣湯開始
    河南商報記者熊卓甜    西瓜裡藏著整個暑假,乾脆麵上撒的是童年;人們從食物中攫取幸福,也在食物中保存記憶;筷子的一夾一動,勺子的一舀一放,都挑起了生活的點滴。而作為河南人的早餐標配,每一碗胡辣湯背後,也都有一些感情的事兒。
  • 鄭州老字號麵館,30多年的老味道,每到飯點,店裡人多得像菜市場
    鄭州美食眾多,多以麵食為主,河南燴麵,燜餅,油饃頭,炒涼粉等等,在這眾多的美味的麵食中,楊記拉麵館裡的拉麵脫穎而出,30多年一直是鄭州人喜歡的老味道,他家的生意特別好,每到飯點,店裡人多得就像菜市場一樣。
  • 一代老鄭州人的記憶 耳熟能詳老蔡記美味開張
    編者按:合記燴麵、葛記燜餅還有老蔡記,是老鄭州耳熟能詳的「老三記」,而在這三記中,老蔡記以其近百年的歷史位列三記之首。
  • 走進河南,鄭州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鄭州的菜餚當然以豫菜為主、但給人印象最深的卻是麵食。鄭州號稱燴麵之城、燴麵館遍布全市的大街小巷,比較著名的麵食有合記羊肉燴麵、蕭記三鮮燴麵、蔡記蒸餃、葛記燜餅等。鯉魚剖面、桶子雞、套四寶等,都是當地有名的菜餚,也不可不嘗。
  • 非遺美食鄭州站——走進鄭州味道
    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使得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遷都或建都於河南。各種飲食文化在這裡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原美食。 鄭州作為河南的省會城市,發揚了河南長遠的飲食文化,是河南飲食文化的一個縮影體現。河南人喜歡吃麵,與這裡一望無垠的平原相關,土地肥沃,生產的糧食很多,是我國的糧食與人口大省,鄭州的飲食文化在長久的吸收與改良後,形成了一種一種有自己的特色的鄭州菜系。
  • 鄭州大學,河南人的驕傲
    鄭州大學,坐落於我們的河南鄭州。河南排名第一的名校。雖然在別人眼裡它在全國的排名並不靠前,可在我們河南人眼裡,它就是河南人的驕傲。毋庸置疑!這些年來,鄭州大學正在崛起,相信它的未來一定是一片光明!論校區佔地面積,在全國鄭州大學也能排進前十的位置。論美景,鄭州也有春夏秋冬四季鮮明的景色。鄭州大學的校園風景也是美不勝收,很值得我們去看一看。鄭州大學在外人的眼裡,是一所211大學,全國排名也拍不了多少。你們河南人把它說得那麼神,為什麼成為不了985大學呢?什麼學校什麼名次,在其他人眼裡的位置也會不一樣。
  • 河南省會為何要從開封遷到鄭州
    當時在河南省委辦公廳機要處工作的李振華回憶,「建築委員會」在鄭州市劃定的建設區域為:燕莊以西、京漢鐵路以東、金水河以北、現在的黃河路以南。這個區域後來被人稱作「行政區」。李振華說,1954年,時任河南省委第一書記的潘復生到鄭州檢查建築工作。看了施工現場和聽了工作匯報後,潘復生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提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三個問題:速度慢、布局不合理、管理跟不上。
  • 鄭州街邊的4家老式炒麵館,每一家都充滿老鄭州味道,滿滿的回憶
    大家都知道河南人嗜面,且面的花樣繁多,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燴麵還有炒麵。製作炒麵時,先將面放入油鍋一炸,再佐以蔥花、蒜苗、香菇、青菜炒制,最後再加高湯焐一下燜一下即可,其色澤金黃,芳香美味,深受人們喜愛。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找出了四家鄭州街邊的炒麵館,正宗的河南味道,來看看你都吃過哪家吧!
  • 河南鄭州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的探索與實踐:老小區改出新面貌 老住戶...
    路面乾淨、路燈明亮、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傳來朗朗笑聲……在河南省會鄭州,一條條老巷、一座座老樓正在「舊貌換新顏」。隨著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不斷推進,老住戶同步迎來了新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
  • 鄭莊公時期的大臣——「黃泉見母」的潁考叔
    潁考叔是春秋鄭莊公時期(姬寤生)的鄭國大夫,執掌潁谷(今河南登封西),故稱潁考叔。為人正直無私,素有孝友之譽。考叔生活的年代,大概在前750-前710左右,史上沒有記載。潁考叔一向勤政愛民,他很愛潁水邊的田園,在那裡建造了一處宅院。
  • 老鄭州:「鄭州土著」30年前回憶錄,別說你資格老
    文/孫喆您是30多年以上的「鄭州土著」老鄭州嗎?是啥意思的,建四橋一路捐過10塊錢的,晚上逮過爬叉的,在軍區禮堂看過《山本五十六》的,在經八路吃過夜市的,在老墳崗吃過八一八燴麵的,參與或目睹治理金水河的,喝過鄭州牌啤 酒的,知道什麼叫「邙山炮、上下飛、天女散花」的,用過福樂爾香皂和中州肥皂的,在鄭州花園路三八銀行小四角樓上跳過舞的,知道「水上漂、西工房、廣酒、西花園、老合記……」在什麼地方的,在碧沙崗看過老虎的
  • 鄭州大學,擔得起河南高等教育排面嗎?
    說起河南的高等教育,我想大多數河南人都會嘆一口氣,作為一個人口一億左右的省份,能拿得出手的大學卻不多。老河南大學在拆分中實力大減,在211工程建設期間更是連211工程都沒有進入,如今雖然搭上了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列車,但卻已不復往日的輝煌。鄭州大學雖然是河南省唯一一所211工程大學,並且也入選了B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但似乎也是差點意思,這不得不從鄭州大學的歷史說起了。
  • 鄭州路名背後藏著大秘密,90%的老鄭州都不知道!-大河報網
    東西向,有淮河路、伊河路、潁河路、洛河路、沁河路等。南北向,有嵩山路、桐柏路、伏牛路、華山路等。這種命名方式,在整個鄭州也都很常見,比如大河路、黃河路、長江路、紫荊山路等。「鳳」字路名背後:還有一段傳說在金水區,有不少「鳳」字路名,比如:鳳凰路、鳳鳴路、玉鳳路......這是因為毗鄰鳳凰臺村而得名。鄭州鳳凰臺位於鄭州舊城城東偏南處一地,是古鄭州八景之一鳳臺荷香的主景。
  • 外鄉人談眼中的河南:說河南人狡猾是以訛傳訛
    「1983年,我去北京打工,因為是河南人,不少工地都不收我。」鄒令冬回憶,當時他不服氣,就對工頭說,「我先幹一段你看看,工資給不給無所謂,你看看我們河南人究竟能不能幹。」  因為勤奮,幹活肯出力,從不偷懶,他得到了工頭的認可,一幹就是八年。  前些年,他離開北京去江蘇崑山打工,也是因為幹活紮實出色,公司捨不得放人,還提前籤了兩年合同。
  • 河南大學該不該遷往鄭州?聽聽河大學子的聲音
    鄭州大學,位於省會鄭州。河南大學,至今有三個校區。明倫校區,河南大學發源地,位置在開封的主城區。金明校區,河南大學新校區,位置在開封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龍子湖校區,河南大學國際學院,位置在鄭東新區龍子湖高校區。
  • 「數」讀2018 人民日報裡的河南
    同樣,在潁淮大地,農民埋頭割麥的場景基本也看不到。豐收的小麥順利歸倉……七月河南許昌市中央公園內,霧氣逐漸散去,粉色的荷花綻放,湖面上微波輕漾,人漸漸多了起來。有人騎著自行車,從紅色的自行車道上倏然而過。有人正在吊嗓子……賈站順 陪伴山村孩子33年一次意外,讓他在高考前失去了右臂;一次應聘,讓他在山村裡堅守了33年。他叫賈站順,是河南省靈寶市一名代課教師。<詳細...>
  • 鄭州膨脹,吸乾河南?
    因此,不少河南人十分激動,「鄭州這次真的要升格成副省級城市了嗎?」但是,周邊市縣對於鄭州或會升格「副省級城市」這事心情複雜,惶惶不安。這些年,河南跟其他中西部地區省份都在實施強省會戰略,省會鄭州對省內其他市縣的虹吸逐步顯現。隨著鄭州得到更多的經濟社會管轄權,鄭州對河南其他市縣的虹吸恐怕會加劇。
  • 老鄭州收藏各年代戲票,這些你可能都沒見過
    核心提示 鄭州市二七區建中街巡防中隊隊員王懷民,是名老鄭州。他的系列收藏,大河報·大河客戶端一直跟蹤報導。這次,他展示的是老戲票。東方紅影劇院、群眾劇院、河南省工人文化宮、河南人民劇院、鄭州劇院……一張張老戲票,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鄭州模樣。
  • 河南老字號:百年文化 京都老蔡記餛鈍館
    鄭州聲名遠播的百年老三記,是老蔡記的蒸餃餛飩、老京都的葛記燜餅以及合記的燴麵,這裡面京都老蔡記餛飩館為第一家。   1928年的京都老蔡記餛鈍店  老蔡記在鄭州有著悠久的歷史,由位於德化街的老蔡記餛飩館經營,是鄭州為數不多的百年老店之一。  「老三記」裡的一個「老」字,蘊涵有說不盡的傳奇故事。
  • 老鄭州人都會推薦的老三記,首位就是這家的蒸餃,一份只賣12元錢
    關於鄭州的美食,有很多的推薦,方中山胡辣湯、四廠燴麵、合記燴麵、風味羊肉燴麵館、京都老蔡記、葛記燜餅等等,其中推薦最多的便是鄭州「老三記」,所謂老三記,就是鄭州的三個老字號美食,合記燴麵、葛記燜餅和蔡記蒸餃。老三記之中,老蔡記又居首位。而我乘坐火車來到鄭州,便先去了距離最近的德化路上的老蔡記。初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路況不熟悉,公共運輸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