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羅得島州通過更名公投,此前全稱被認為涉及種族主義

2020-12-13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羅得島與普羅維登斯莊園州——這一美國目前最長的州名,即將成為歷史。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當地時間5日報導,該州選民以52.9%的投票通過一項法案,將正式名稱「羅得島與普羅維登斯莊園州」縮為「羅得島州」,刪掉州名中的「普羅維登斯莊園」部分。

《普羅維登斯日報》報導:現在,我們只叫羅得島州

長期以來,羅得島州由於州名中的「莊園」涉及奴隸制的含義而備受爭議。尤其在今年5月「弗洛伊德之死」事件發生後,全美各地相繼爆發反種族主義示威遊行,美國民眾對該州更名的呼聲愈發強烈。

今年6月,羅島州州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曾籤署行政命令,將「羅得島與普羅維登斯莊園州」縮為「羅得島州」,並將該名字用在州長辦公室的官方文件、行政命令、政府信件等。但這項行政命令並未永久徹底更改該州名字。此後,羅得島州參議院通過一項議案,要求選民在11月投票決定是否修改羅得島州的憲法,然後該州的官方名稱才能被永久更改。

儘管該州多數選民已投票同意對名稱進行修改,但這一舉動仍在該州產生了不少分歧。據當地媒體《普羅維登斯日報》4日分析,一些人反對更名,不是因為更名對他們個人意義重大,而是因為這一舉動冒犯了羅得島州的其他民眾。而在那些贊成更名的人看來,羅得島州「是時候擺脫這個充滿種族主義意味的名稱了」。

羅得島地理位置 來源:維基百科

「我的反對完全是出於歷史原因。」羅得島州歷史學家派屈克·康利(Patrick Conley)堅稱自己的反對並不代表支持種族主義。康利認為,在歷史上普羅維登斯莊園建立的時候,「莊園」一詞指的只是一塊土地或一個農場,而「普羅維登斯」(Providence)表示的是「上帝的神聖旨意」。

「這(更名)有什麼用呢?能改善美國的種族現狀嗎?」康利說,「歷史就是這樣,你們不能粉飾歷史。坦白講,這就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沒有人試圖消滅歷史,」羅得島州民主黨眾議員阿納斯塔婭·威廉士(Anastasia Williams)反駁道,「但如果你不相信這個詞(指州名中的莊園一詞)有生命、象徵著一種黑暗和痛苦的生活,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威廉士的觀點得到了該州黑人參議員哈羅德·梅茨(Harold M. Metts)的贊同,「我們不再逃避過去」,「我們是時候作出彌補了,我們如今也這樣做了。」

該州居民多納爾·法伊(Donal Fahey)對《普羅維斯登日報》表示,自己理解爭議雙方的觀點,「但反種族主義是一個很大的議題,不容忽視。」

實際上,早在10年前,該州就進行過關於是否更名的全民投票。在2010年11月2日舉行的公投中,更名法案以78%反對比22%贊成未獲通過。

據美聯社(AP)介紹,1790年,羅得島州正式被命名為羅得島與普羅維登斯莊園州。該州與以前奴隸貿易的關係深厚,羅得島商人在跨大西洋奴隸貿易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為了從非洲購買和運輸奴隸到美洲,他們發起了1000多次航行。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稱,從北美出發的奴隸貿易航行中,大約有60%是從羅得島出發的。

相關焦點

  • 推雕像還不夠,美國羅得島州乾脆準備改名
    (觀察者網訊)弗洛伊德事件掀起一輪雕像「清算潮」的同時,還讓美國面積最小、名字最長的州——北美的羅得島與普羅維登斯莊園州的更名議程再次成為焦點。該州常被簡稱為羅德島州,其曾在北美奴隸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
  • 因包含奴隸制含義,美國羅得島州將修改其正式名稱
    據美國CBS新聞報導,美國羅德島州將更改其官方正式名稱「羅德島與普羅維登斯種植園州」,因為那與奴隸制有關。羅得島州州長吉娜·雷蒙多周一籤署了一項行政命令,修改了政府文件上的名字。該州立法機構正在推進一項徹底更改名字的法案。
  • 臺灣中山大學這次公投孫中山雕像去留問題,下次是不是要公投更名了?
    昨天(4月16日),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中山大學發起全校網絡「公投」,由教職員及在校學生投票決定孫中山及蔣介石銅像的去留。此次投票內容為分別對孫中山蔣介石銅像進行單項選擇,選項包括留置原地、搬到校內其它位置、搬到校外等。
  • 美國民調:多數非裔英國人認為保守黨存在「制度化種族主義」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據一項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非裔英國人認為執政黨保守黨存在「制度化種族主義」。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2日報導,在其最近開展的一項調查中,58%的非裔英國人表示,他們認為首相詹森領導的保守黨存在「制度化種族主義」,而有39%的白人表示他們也這麼認為。 本月早些時候,詹森通過其發言人表示,他「不同意這是一個種族主義國家」,為此,有人指責他不了解英國種族主義的嚴重程度。
  • 日本石垣市通過釣魚島更名議案,臺灣宜蘭此前搶先通過更名動議案
    【環球網快訊】據日本共同社剛剛消息,日本衝繩縣石垣市議會22日以多數贊成票通過了把該市行政區劃所含的釣魚島(日稱尖閣列島)的名字從「登野城」變更為「登野城尖閣」的議案。中方此前已多次強調,無論日方玩什麼把戲,也改變不了釣魚島屬於中國的事實。
  • 應允許德克薩斯州舉行獨立公投?美國議員公開宣布,他將進行提案
    當前,美國社會正面臨2個關鍵性難題,首先是新冠疫情。美國內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了1500萬,並且還在以每天20多萬例的數量快速增長,而美國政府卻此卻是束手無策,只能坐視新冠疫情變得更加惡化。新冠疫情給美國經濟和社會造成了巨大影響,美國很多實體產業目前都已處於破產的邊緣。
  • 土修憲公投通過 內外矛盾難平
    共和人民黨領導人克勒奇達若奧盧表示,此次公投中,憲法修正案遭到近一半選民反對,這意味著新憲法難以成為社會共識。 從投票結果看,兩派勢力幾乎勢均力敵,有近一半民眾未能實現其政治訴求。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公投雖然獲得通過,但也顯示出嚴重的民意分歧,如果不採取措施彌合這種分歧,土耳其社會可能進一步撕裂,正發黨未來執政可能遭遇更多掣肘。
  • ...川普|加拿大_時政|種族主義|皮埃爾·特魯多|美國_時政
    結合此前威脅向示威者開槍以及派出軍隊,對於他們來說,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並不是去關注問題本身,而是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在2020年11月,川普即將迎來美國選民對他的再一次考核,或許他的團隊已經選擇孤注一擲,將自己的連任競選押寶在了自家的鐵盤選民當中。但川普團隊的行為或多或少會為人帶來一種錯覺:面對種族主義,政府能夠做到的事情並不多。
  • 示威抗議活動涉及美國10個軍事基地,川普大怒:我不允許這麼做!
    根據多家美國媒體的報導,美國國內的10個軍事基地,已經成為了正在席捲全美國的反種族主義抗爭浪潮的新靶子。因為這些基地是以曾經支持蓄黑奴的美國前「南方邦聯」的將領而命名的,在反種族主義的抗議人群看來,這些名字應該被移除。然而,美國總統川普卻公開反對這麼做。
  • 羅得島州出動軍隊,「挨家挨戶」查紐約旅居史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隨著紐約地區的疫情不斷惡化,美國各州凸顯「聯邦本色」,紛紛開始重點篩查有過紐約旅居史的人員。其中,和紐約州共享海岸線,有大量紐約居民的羅得島州的舉措最為嚴厲:羅得島州長要求該州州警衛隊「挨家挨戶」徹查當地居民有無「紐約旅居史」,並要求紐約居民在羅得島州「自我隔離14天」。如果紐約州居民不服從命令,那麼將面臨最高90天監禁。
  • 「天生的標籤」:美國種族主義思想為何難以根除?
    他們認為麥可·布朗是一個可怕兇險的小偷,所以達倫·威爾遜(Darren Wilson)有理由感到害怕並向他開槍。反種族主義者指責警察可怕的種族主義行為,認為達倫·威爾遜不在乎這位18歲黑人的生命。主張社會同化者則試著指責雙方,他們認為威爾遜和布朗都是不負責任的罪犯。起草《獨立宣言》的美國開國元勳託馬斯·傑斐遜,後擔任第三任美國總統。
  • 日本石垣市通過釣魚島更名議案,臺灣省宜蘭縣此前已搶先通過...
    【環球網快訊】據日本共同社剛剛消息,日本衝繩縣石垣市議會22日以多數贊成票通過了把該市行政區劃所含的釣魚島(日稱尖閣列島)的名字從「登野城」變更為「登野城尖閣」的議案。中方此前已多次強調,無論日方玩什麼把戲,也改變不了釣魚島屬於中國的事實。
  • AIT稱不支持「臺獨公投」 臺當局的回應耐人尋味
    原標題:美在臺協會:不支持「臺獨公投」  深綠企圖推動「臺獨公投」遭打臉,美國臺海問題專家和美國在臺協會(AIT)都表示不支持。
  • ...黑人的命也是命」也一直是反種族主義抗議者們的標誌性口號...
    【紐約市長:各行政區都有一條街將被命名為「黑人的命也是命」】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9日消息,當天,美國紐約市市長白思豪表示,該市將在每一個行政區的「關鍵」地段選擇一條街道並將其命名為「黑人的命也是命」(街)。
  • 美媒:美國棒球隊克利夫蘭印第安人將更名
    《紐約時報》12月13日消息,知情人士透露,經過球迷和美國原住民團體的多年抗議,美國棒球大聯盟(MLB)球隊克利夫蘭印第安人已決定更改隊名,可能最快於本周宣布更名計劃。克利夫蘭印第安人的隊名始於1915年,但美國原住民團體和其他組織幾十年來一直反對使用原住民名字、吉祥物和圖像的職業體育隊伍,堅持認為這具有貶低和種族主義色彩。今年7月,美國橄欖球大聯盟(NFL)球隊華盛頓紅皮宣布新賽季將正式更名。
  • 美國反對「臺獨公投」 川普這次幹的漂亮!
    「美國在臺協會」(AIT)發言人於13日表示美國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作為,長期政策是不支持「臺獨公投」,以回應臺灣地區「臺獨」組織「喜樂島聯盟」召集人郭倍宏鼓譟「立法院」再修「公投法」以鬆綁「臺獨公投」的舉動,與11日「美國在臺協會」前任理事主席、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研究主任卜睿哲致函郭倍宏以警告有異曲同工的意涵。
  • 美國南部的種族主義為何根深蒂固
    而在7月17日,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魯日市再度發生針對警察的槍擊事件,造成三名警察死亡,被擊斃的槍手是一位退役的黑人海軍陸戰隊士兵。  美國內戰已過去150多年,但是內戰的「遺產」仍存。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仍然深刻影響著當今的美國社會,尤其是美國南方。因為種植園經濟和奴隸制度的原因,相比北方,美國南方白人和非裔具有更為緊密的關係,那麼美國南方白人是如何看非裔美國人的呢?
  • 逆向種族主義!美國白人終於喊出這個詞
    很多保守派的白人就認為這場「革命」是偏激和粗暴的,是在通過樹立種種「政治正確」的言論牢籠,逼迫人們去接受「革命者」的觀念。而倘若拒不服從,就遭到網絡暴力的攻擊,被「批爛鬥臭」,甚至會失去工作和前途。近日,英國的右翼小報《每日郵報》就刊登了這樣一篇為白人群體宣洩這種不滿的文章,在美國和英國的白人群體裡引起了不少共鳴。
  • 美國種族主義躁動:民主黨「向左」,共和黨「向右」
    2019年美國的一份全國民調顯示,51%的美國人認為川普是個種族主義者。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學教授丹·霍普金斯向《中國新聞周刊》提供的數據則顯示,65%的人認為川普上任後種族主義觀念變得更為流行。在喬治城大學政治學家、《新共和》雜誌專欄作家布魯斯·巴特利特看來,川普及其背後的「逆向種族主義」思潮已呈蔓延之勢,在共和黨及白人選民中有很深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