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險!宴席上台州8旬老人被一塊鮑魚噎住,鄰桌女醫生出手了

2021-01-09 騰訊網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陳瀟怡 範麗嬌 王琳佳

熱鬧的宴席上,大家有說有笑吃著飯,一位老人突然倒地不起,臉色蒼白、嘴唇發紫、神志不清。

「怎麼辦怎麼辦?」賓客們慌成一團。碰巧,天台縣人民醫院檢驗科的許蘇紅醫生也在參加同一個宴席,當即出手搶救,將老人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事後許蘇紅表示,老人是在吃飯時被異物卡住了,而她用來救人的手法叫海姆立克急救法。

什麼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小時新聞特別邀請天台縣人民醫院的醫生給讀者們錄製了一段演示視頻,快來看一看,學會了或許下次就能救回一條命。

老人吃飯間突然發生危險

事情發生在11月17日晚,當時許蘇紅醫師正在參加一名同學的宴席。

席間一位80多歲的老人突然暈倒在地,許蘇紅聽到呼救聲後迅速上前查看,只見老人臉色蒼白、嘴唇發紫,頸動脈搏動微弱,呼叫拍打沒有一絲反應,老人的兒子正在使勁掐人中,其他家屬慌得不知所措。

「掐人中沒用!」許蘇紅一邊讓身邊人撥打120急救電話,一邊立即將老人放平,手腳放直,拉開外套,試著讓老人張口以查看嘴裡是否有異物,結果卻發現老人的牙齒甚至整個頭部始終僵硬著,牙齒咬得異常緊,讓人拿來筷子還是撬不開……怎麼辦?

「當時我突然想到,老人是吃飯時發生的突發狀況,會不會是吃了什麼卡住喉嚨了?」

時間就是生命!隨著老人意識的喪失,許蘇紅果斷決定先進行心肺復甦,同時由於老人的一側嘴角不停留著白沫水,她又讓家裡人一起幫忙,將老人的頭部往一側偏轉。

十幾下心肺復甦後,許蘇紅突然感覺到老人胸口有一股氣流上來了,於是她立刻讓家屬把老人扶起來,再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因為老人比較高大,操作起來很有些難度,她兩腳分開,踮起腳尖,整個人抱著大爺的腰,快速找準位置,一手握拳,一手包住拳頭,兩手抵著老人胃部向上快速、使勁地衝擊,幾乎用上了全身的力氣。

奇蹟真的出現了!在許蘇紅用盡全力衝擊了三個回合後,只見一塊滑溜溜的大鮑魚從老人的嘴中飛出,隨著大鮑魚「啪唧」落地,老人的眼睛瞬間就睜開了,大口大口喘息著。

「太好了!」周圍爆發出一陣歡呼聲!從老人倒地,到急救回來,前後不超過5分鐘。

家屬事後到醫院求教海姆立克急救法

回憶起當晚的情形,許蘇紅說,她也並不是沒有一絲慌張,雖然有學過心肺復甦和海姆立克急救法,但並沒有太多機會實踐操作。「事後想想還是有些害怕的,畢竟不確定是否就能奏效,但當時大家都六神無主,身為醫生的我根本沒有多想就往前衝了,救人第一。」

幾天後,老人的家屬特地定製了一面錦旗前來尋她。

老人家屬透露,其實家裡人吃東西噎到的情況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去年他們的一個親戚小孩,因為喉嚨被一顆蠶豆噎住不幸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次我們一家人過來,除了表達謝意,還希望向許蘇紅醫生學習這個急救方法,以備不時之需。」家人說。

新聞+

海姆立克急救法除了救人還能自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又稱海姆裡克腹部衝擊法,是美國醫生海姆裡克先生發明的。《世界名人錄》稱海姆立克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他的急救手法也被人們稱為「生命的擁抱」。

急性呼吸道異物堵塞在生活中並不少見,由於氣道堵塞後患者無法進行呼吸,故可能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海姆立克腹部衝擊法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拯救了無數患者,其中包括美國前總統裡根、紐約前任市長埃德、著名女演員伊莉莎白·泰勒等等。

此法大人小孩都適用,方法略有不同,原理相同。

針對成年人

1.施救者前腳弓,後腳蹬(這種姿勢最穩定,不至於摔倒),讓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囑其向前傾斜90°,施救者雙臂環抱患者;

2.一手握拳(石頭),拳頭的拇指側朝內,置於患者肚臍上方兩指(剪刀)。另一首手抱住拳頭(布),快速用力向後上方衝擊,使得腹腔內容上移,迫使膈肌上升而擠壓肺及支氣管,導致肺內壓力瞬間提高。重複操作,直至異物排出。

針對1歲以上兒童

1、家長在孩子背後,雙手放於孩子肚臍和胸骨之間,一手握拳,另一隻手包住拳頭;

2、雙臂用力收緊,瞬間按壓孩子胸部;持續幾次擠按,直到氣管阻塞解除。

針對1歲以下嬰幼兒

1、家長需屈膝跪坐地上,抱起寶寶,將寶寶臉部朝下,使其身體依靠在大人膝蓋上,以單手用力拍寶寶兩肩胛骨,拍背5次;

2、再將嬰兒翻正,在嬰兒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壓胸5次。重複以上動作,以壓力幫助寶寶咳出堵塞氣管的異物,一直做到東西吐出來為止。

切記將嬰兒雙腳抓起倒吊從背部拍打,不僅無法取出,還會造成脊椎受傷。

針對極度肥胖及懷孕後期人群

應當採用胸部衝擊法。姿勢不變,只是將左手的虎口貼在患者胸骨下端即可,注意不要偏離胸骨,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針對清醒者現場自救

彎腰靠在一個固定的水平物體上(如桌子邊緣、椅背、扶手欄杆等),以物體邊緣壓迫上腹部,快速向上衝擊。不斷重複操作,直至異物排出。

如果實在找不到可以倚靠壓迫的物體,也可以自己找準位置,按照「石頭、剪刀、布」的手法衝擊上腹部。

針對無意識者

如果遇到患者失去意識無法配合,在場的人又無法搬動時,不要慌,施救者可使患者仰臥,面對患者,騎跨在病人髖部,用你的一手置於另一手上,將下面一手的掌根放在胸廓下臍上的腹部,用你的身體重量,快速衝擊壓迫患者腹部。衝腹操作,直至異物排出。

不過醫生也提醒,海姆立克急救法雖然有用,但也並不是萬試萬靈的,而且它不能用於食道異物的緊急處理——因為肺內的氣體壓力再強也不會經過食管。

同時,它還存在一定風險,目前已經報導的使用該技術導致的併發症包括脾臟破裂、胃破裂、胰腺斷裂、多發肋骨骨折、廣泛性肺氣腫等。

在氣道異物無法自行通過咳嗽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排出時,持續有嗆咳和呼吸困難表現時,應當立即到醫院急診就醫。

「如果是異物堵塞引起窒息、意識喪失,則在嘗試過海姆立克手法無效時應該立即就地開始心肺復甦,並撥打120急救電話。當你一時慌張,忘記怎麼做時,120電話那頭的醫務人員也會指導你下一步怎麼做。」醫生說道。

哪怕被噎到的機率是萬分之一,一旦發生,它的危險係數就是100%。「學會這套手法,就相當於多了一個救人的技能,受用一生。」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老人吃​鮑魚噎著昏倒,現場亂了套
    掃一掃,了解更多詳情在宴席上吃著吃著,老人突然從椅子上溜下去,倒地昏厥,現場亂作一團。一名女子衝了上去,心肺復甦加海姆立克急救,一個大鮑魚從老人嘴裡飛出後,他睜開眼睛醒了。就在去年,老人3歲多的外孫女,被一顆蠶豆噎住不幸離世。老人流下了感激的眼淚,連說命大碰到好心人。這位救人的女子名叫許蘇紅,是天台縣人民醫院檢驗科醫生。她教科書般的救人方式,收穫無數點讚。宴席上老人突然倒地昏厥事情發生在11月17日,天台縣洪疇鄉一個村子有點熱鬧,村裡一位老人出殯,按照民間說法,是「白喜」,村裡在家的老老少少都來送別。
  • 6個月大嬰兒在火鍋店噎住,快沒意識了…鄰桌護士40秒救人,這個技能...
    6個月大嬰兒在火鍋店噎住,快沒意識了…鄰桌護士40秒救人,這個技能真的要學!,鄰桌護士40秒救人!近日,在貴州一火鍋店,一名約6個月大的嬰兒吃東西被噎住。在鄰桌用餐的護士周京清發現孩子嘴唇發烏,立即對孩子使用海姆立克法急救。40秒後,孩子的嘴唇逐漸紅潤起來。周京清說,「這40秒真煎熬」,直到孩子清醒,她才放心。
  • 火鍋店裡,一名嬰兒被噎住!鄰桌貴州護士40秒救人,這個...
    火鍋店裡,一名嬰兒被噎住!鄰桌貴州護士40秒救人,這個技能真的要學! 7月4日晚,@央視新聞 發了條微博,視頻中顯示:在貴州一火鍋店,一名約6個月大的嬰兒吃東西被噎住
  • 貴州一火鍋店內,6月大嬰兒被噎住嘴唇發烏!鄰桌護士40秒救人
    6月4日,@央視新聞 微博發了條視頻,讓很多人揪心:嬰兒在火鍋店噎住,鄰桌護士 40 秒救人!近日,在貴州一火鍋店,一名約 6 個月大的嬰兒吃東西被噎住。在鄰桌用餐的護士周京清發現孩子嘴唇發烏,立即對孩子使用海姆立克法急救。
  • 嬰兒被噎住,鄰桌用的這個方法40秒救人,不同年齡段方法也不同
    近日,一火鍋店內,一名約6個月大的嬰兒被食物卡喉,嘴唇發烏,快沒有哭聲和意識了,正當緊急時刻,鄰桌用餐的護士周京清發現後立即對孩子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40秒後,孩子的嘴唇逐漸紅潤起來。 孩子被噎住案例裡每年都有發生,可是做家長的心怎麼就那麼大呢,什麼東西都往寶寶嘴裡喂。家長們千萬要記住了,下列5種食物最容易引起孩子噎嗆,要引起重視!1..
  • 6個月寶寶火鍋店被噎住,鄰桌護士40秒急救,這種方法趕緊學
    近期在貴州安順的一家飯店,一個6個月大的嬰兒在吃東西的時候不小心被噎住。幸好鄰桌有一位護士,她僅僅用很短的時間就成功的搶救了嬰兒,得到了網友的點讚。事發的當天,貴州醫院的護士長周京清一家正在火鍋店用餐,發現鄰座一位嬰兒突然被噎住
  • 半歲寶寶吃饅頭噎住,鄰桌護士40秒救回,噎食急救方法父母注意學
    近日,在貴州的一個火鍋店裡,一位6個月大的寶寶,在吃飯的時候不小心被食物噎住了,一旁的家長在發現以後,趕忙抱著孩子走出來。這時在鄰桌用餐周京清,發現孩子的嘴唇都已經烏黑了,趕忙對孩子使用海姆立克法急救。
  • 半歲寶寶噎住失去意識,偶遇「天使」40秒獲救!
    本文轉自【中國經濟網】;如果吃東西被噎住你知道正確的急救方法嗎?近日,貴州安順 一嬰兒吃東西被噎住 鄰桌護士用40秒搶救成功 引發全網點讚 「這40秒太漫長」事發當天 貴航三〇二醫院門診部護士長周京清 和家人在火鍋店吃飯 突然隔壁桌一個約六個月大的嬰兒 吃東西被噎住 周京清立刻接過孩子 用海姆立克法急救
  • 熊孩子強要鄰桌牛排,寶媽強勢護犢子,鄰桌女孩的反應大快人心
    熊孩子強要鄰桌牛排,寶媽強勢護犢子,鄰桌女孩的反應大快人心正逢周末時間,約著許久不見的麗麗一起去一家牛排店吃飯,因為是周末又是中午,所以吃飯的人特別多,但麗麗和我還是非常秩序的排起了隊,等待近一個小時後,終於進到餐廳,但剛坐下,就看到但看到鄰座一對母子吸引著餐廳裡面所有人的目光
  • 八旬老人突然倒地 天台女醫生「教科書」式救命
    忽然倒地的老人事情發生在11月17日晚,當時許蘇紅醫師正在參加洪疇同學的一場宴席。席間一位80多歲的老人突然暈倒在地,許蘇紅聽到呼救聲後迅速上前查看,只見老人臉色蒼白、嘴唇發紫,頸動脈搏動微弱,呼叫拍打沒有一絲反應,老人的兒子正在使勁掐他人中。
  • 蔥燒焗石斑、香茅焗蝦...這桌宴席太太太鮮了!
    蔥燒焗石斑、香茅焗蝦......這桌宴席太太太鮮了!今年中秋節,劉雄偉帶著他的廚師團隊來到高明碧桂園鳳凰酒店,研製出一桌別有風味的宴席,以高明食材為原料,採用傳統的粵菜做法,烹調出新的高明味道。
  • 包500塊紅包參加婚禮,看到宴席卻很尷尬,桌上的菜讓我懷疑人生
    前些天班裡文藝委員舉辦婚禮,叫了不少老同學過去,咱們商量了一下,最後決定每人隨500塊錢,在現在來說,500塊紅包其實算是比較正常的,不高但也不算低,本以為這樣已經是足夠了,但是看到宴席後卻很尷尬,桌上的菜讓我懷疑人生。
  • 在德國餐廳吃飯,看到鄰桌點的菜,有點想走,這是西餐廳嗎
    在德國餐廳吃飯,看到鄰桌點的菜,有點想走,這是西餐廳嗎?德國人非常嚴謹,德國雖然是二戰的發起國,但是德國總理的一跪,讓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原諒了德國人。其實我們和德國還是非常有緣的,這一點如果你到德國的餐廳去吃上一次你就能發現。
  • 聊城在行動|為抗擊疫情 東昌府區一飯店取消191桌宴席
    大眾網·海報新聞聊城1月29日訊(記者 趙志鵬 通訊員 杜春燕)「李大哥,現在疫情形勢嚴峻,今天在我店裡預訂的宴席取消了吧,我把訂金全數退給你。」1月26日(正月初二)上午10點,東昌府區閆寺街道駐地三才飯店的老闆嶽海敏打電話取消了全部預訂的191桌宴席,主動退還訂金,並將原準備用於宴席的肉食、菜品等免費分發給附近村莊的群眾。「我也是一名黨員,損失一點錢財算什麼,不能給政府和群眾添麻煩。」問起這次取消宴席帶來的損失,嶽海敏說道。
  • 八旬老人吃饅頭噎住暈厥 交警緊急護送化險為夷
    近日,一輛上海至諸暨的旅遊大巴車上,有位86歲的上海老人因被食物噎得失去知覺,正在家人焦急萬分不知所措時,附近執勤交警及時出手相助,用警車開道,護送大巴車將患者送至就近醫院。經過有效救治,老人脫離危險。
  • 奶奶的話,卻惹怒了鄰桌客人
    奶奶的話,卻惹怒了鄰桌客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雪糕過期了,吃完會拉肚子的!」奶奶的話,卻惹怒了鄰桌客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冰淇淋到期了,進食後會腹瀉!」
  • 鄰桌
    小說,必須承認是假的  我在偷聽鄰桌談話 編輯半天沒回復,於是我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到鄰桌。 兩個女人,或者用潮頭的詞彙,兩個乘風破浪的姐姐。一個短直發,極幹練,戴白金鑲鑽耳釘,妝容一絲不苟;一個長捲髮,超溫柔,戴大粒珍珠耳釘,妝容雲淡風輕。 根據之前的談話我大致捋了捋她們倆的關係,應是多年網友成閨蜜。
  • 5歲男孩向鄰桌火鍋內吐口水,父母還為其開脫,鄰桌的反擊太解氣
    一家人都圍在桌邊其樂融融地涮肥美的羊肉,而鄰桌來得稍晚了一些,羊肉還沒上。這時,鄰桌看起來5歲的小男孩率先坐不住了,拿著筷子過來便要夾張女士一桌的羊肉,而二寶很排斥這個沒禮貌的小男孩,擋住了鄰桌熊孩子的筷子。
  • 真小氣」,媽媽極力護短,反被鄰桌教訓
    熊孩子明搶鄰桌的牛排,被拒絕後嚎啕大哭,寶媽極力護短:吃你牛排怎麼了?這時候碰巧鄰桌的牛排做好了,小男孩兒看到後伸手就抓牛排吃。鄰桌的客人看到後,趕緊制止了他,一方面擔心小男孩被牛排燙到,另一方面,那畢竟是自己花錢點的牛排,自然不應該讓給小男孩吃。被拒絕的小男孩隨即嚎啕大哭起來,躺到地上撒潑打滾一番。
  •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數十年,獨居風水寶地,如今現狀如何?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數十年,獨居風水寶地,如今現狀如何?易經也曾被無數人認為是封建迷信,但卻還是依舊有不少人痴迷於易經中的文化和智慧,山西就有這樣一位老人。老人名叫名叫張宏錄,他家住山西省萬榮縣一個叫西埝的農村,張大爺今年88歲,現在身體健康,腿腳靈活,如同6旬人,被當地村民稱為「奇人」。老人家是當地的一名「風水先生」,最擅長的就是相面和看風水,早些年前是五臺山廟裡的師傅,後來回到老家幫著鄉親們解決遺留在頭腦中的「舊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