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與周瑜有哪些事跡流傳?對今後有何影響?

2020-12-24 百家號

孫策,字伯符,吳郡富春人,孫堅之子,孫權長兄。在《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為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之一。

孫策自幼性格大度,十餘歲時已廣交朋友,頗有名聲。與孫策同歲的周瑜就是此時與孫策結為兄弟的,二人關係密切。孫策能夠佔據江東,為日後東吳建國打下良好的基礎,除了驍勇善戰和謀略出眾外,還與他禮賢下土,善於重用人オ有極大關係。

孫策的父親孫堅,在東漢末年出任長沙太守,後戰死沙場,孫策當時年僅17歲,他接過父親的基業,禮賢下士,積蓄力量。為了建立一番事業,勢單力薄的孫策先是投奔袁術,袁術被孫策的氣度所震驚,料定孫策日後一旦發達,必不甘心屈居人下,故沒有授他一官半職,而是令他投奔丹陽太守吳景。在吳景處,孫策憑藉自己的能力招募了數百部眾,但不幸的是,招兵不久,孫策就遭到了涇縣大帥祖郎的偷襲,孫策損失慘重,部眾也散失殆盡。孫策無奈只得再次求助於袁術,袁術這才將原屬孫堅的1000餘名土兵歸還給孫策,靠著這支隊伍,孫策開始了稱雄爭霸的大業。

袁術為人反覆無常,往往言而無信,他兩次許諾要授予孫策官職,但均食言,這使得孫策對袁術大為失望,知道在袁術帳下必無出頭之日,故韜光養晦,以圖自立。

孫策嶄露頭角是在擊敗劉繇之時,當時袁術攻佔了壽春,派吳景等進攻駐守江東的劉繇軍隊,但吳景軍連年徵戰無果。孫策見狀便請求袁術準許自己帶兵助吳景一臂之力,以平定江東。袁術以為孫策無力擊敗劉繇,便同意了他的請求。孫策率領1000餘人渡江而去,一路上招兵買馬,至歷陽時,其部眾已增至五六千人。孫策渡江後,一路所向披靡,接連取勝,最終趕走劉繇。

經過這次戰爭,孫策的兵力得到進一步充實,人馬至2萬餘,威震江東。而孫策平素為人大度,善於聽取部屬的意見,因此贏得了士人和百姓的擁戴,再加上他一表人オ,當地人都親切地稱他為孫郎。在江東站穩腳跟後,孫策又進一步攻下會稽、吳郡、丹陽、像章、廬江、廬陵六郡,將江東之地全部納入囊中。之後孫策乘勝設官分職,以自己的親屬分任各地太守,其身邊除了張昭、張紘等一批謀士外,還聚集了一大批能徵善戰的武將,如周瑜、太史慈、黃蓋、程普等人。袁術公開稱帝後,孫策就向朝廷上書反對袁術,脫離袁術系統。曹操眼見孫策已成為江東一股不可輕視的力量,不得不感「川難與爭鋒也」。為了拉攏孫策,他特意上書朝廷,封孫策為討逆將軍、吳侯,孫策正式成為漢末割據一方的霸主。

孫策霸業初成之際,與周瑜分別迎娶了有傾城傾國之貌的江東喬公之女大喬和小喬,成為史上留名的佳話。孫策臨死之前,鑑於自己的獨子孫紹年幼,無力統領江東,便選擇了二弟孫權作為繼承人,並囑咐張昭等大臣共同輔佐孫權統治江東。儘管孫策英年早逝,但他親自選定的繼承人孫權鞏固了父兄的基業,並使東吳成為與曹魏、蜀漢並立的三大割據政權之一。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人,出身土族,其祖上皆為兩漢高官。其本人性格寬宏大度,容貌俊美,精通的律,自幼與孫策交好。早年孫策的父親孫堅起兵討伐董卓時曾遷家至舒縣,周瑜騰出自家的一所宅院讓給孫策居住,故兩人交情十分深厚。

孫堅死後,孫策繼承父志,於漢獻帝興平二年脫離袁術回歸江東時,時年21歲的周瑜由丹陽率兵相迎。此後,二人協同作戰,擊敗了當時的揚州刺史劉繇,為孫策平定江東起了重要作用。

幫助孫策擊敗劉繇後,周瑜回到壽春,盤踞此地的袁術看中了周瑜的才能,任命周瑜為部將,周瑜認為袁術不會有大作為,便藉故離開壽春,於建安三年回到吳郡孫策身邊。孫策親自前往迎接,並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位,這個官職是孫策私自設置的其地位僅次於將軍,周瑜時年24歲,吳郡人稱其為周郎。

孫策因為周瑜是廬江郡人,在當地很有威望,就派他駐守長江下遊的重要渡口牛渚,後又兼任春谷縣長。從漢獻帝興平二年到建安五年孫策被刺身亡前,周瑜成了幫助孫策奠定江東基業的第一功臣。孫策臨終前遺命弟弟孫權為繼承人,並囑託弟弟「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充分肯定了周瑜在軍事上的重要性。

建安七年,曹操要求孫權送自己的兒子來做人質,面對勢力強大的曹操,眾臣皆不知如何是好,只有周瑜堅決反對輸送人質,他給孫權分析了輸送人質的利害關係,堅定了孫權拒絕曹操的決心,避免了以後受制於人。

曹操統一北方後,率領數十萬大軍揮師南下,輕取荊州後,寫信給孫權,揚言要順流而下,席捲江東。後來周瑜採用部將黃蓋火攻計,大敗曹操於赤壁,曹軍人馬損失慘重,曹操被迫退回北方,再也無力南下。赤壁之戰,沉重打擊了曹操,形成了天下三分的錐形,周瑜也因此而名滿天下。此後,周瑜又繼續進攻留守江陵的曹軍曹仁部身受重傷亦堅持督戰,終於取得江陵。

周瑜一生輔佐東吳,為東吳基業的開創立下了汗馬功勞,又為東吳的發展壯大鞠躬盡瘁。他死後,孫權穿上喪服為他舉哀,並向左右痛哭道:「周瑜一死,叫我以後依靠誰呢?」周瑜雖英年早逝,但他的膽略過人、雍容大雅的氣度早已贏得了世人的仰慕。

簡單說,周瑜對孫策而言,就是一位同志加兄弟,非常信得過的好哥們,又有能力,又大方,值得託付。不過,兩人這種關係,對於周瑜未來在孫策時代到底是禍是福,卻也不能太斷言了……

相關焦點

  • 孫策跟著他父親討伐董卓,當時周瑜比他大,為何孫策說有總角之好
    三國之事,總角都有哪些呢,三國周瑜出身於士族,他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經做過太尉。他的父親周異,曾經擔任過洛陽令。初平元年(190),16歲的孫策跟著父親孫堅北上徵討董卓,到了壽春,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壽縣。周瑜就將自己家裡的屋子騰出來,讓他們父子二人居住。
  • 《三國演義》中周瑜的這些事跡,你知道嗎?
    大家好,今天又到了跟大家分享歷史的時間了,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下三國時期周瑜的事跡吧。東漢末年的名將,相貌堂堂、精通音律,在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的說法。周瑜在年少時與孫策交好,在21歲的時候便追隨孫策奔赴戰場來平定江東。在後期孫策遇刺不幸身亡,孫權繼任大位,周瑜帶領將兵前去赴喪。在建安十三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抵抗曹操,並且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在建安十四年,周瑜被封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的職位。在建安十五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 孫策和周瑜關係如何?孫策死前為什麼沒將孫權託孤給周瑜?
    周瑜是個帥哥,而且和孫策關係很鐵,升堂拜母的那種關係。【瑜長壯有姿貌······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孫策進攻江東時,周瑜作為袁術的部將去幫忙,基本就是跟著孫策刷經驗,沒什麼特殊的。【會策將東渡,到歷陽,馳書報瑜,瑜將兵迎策。
  • 周瑜與孫策的關係如何,孫策發布了一份公告,進行詳細說明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相關人物分別為孫策和周瑜。策令曰:「周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楊,發眾及船糧以濟大事,論德酬功,此未足以報者也。」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孫策又送給周瑜軍樂隊,為他建造了府第,對他的賞賜之多,在自己的所有文武當中是最多的。孫策還頒布了一道公告說:「周公瑾才智出眾,從小時候就是我的好朋友,情同手足。以前在丹楊郡的時候,周公瑾招募軍隊、徵集糧草,幫我我成就大業。
  • 為何孫策娶大喬周瑜娶小喬?得到二喬之後,他們為何都英年早逝
    況且除了周瑜想要恪守的禮法,二人的年紀也是影響誰娶大喬,誰娶小喬的重要原因。雖然孫策與周瑜都是出生於公元175年,但是畢竟孫策比周瑜要年長。 其次二喬姐妹十分貌美,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或許孫策周瑜兩人也是如此。 上文也曾經提到了,在當時的天下英雄中,二喬的美已經廣為流傳了。
  • 孫策、周瑜英年早逝,郭嘉和諸葛亮分別是他們生命終結的最後推手
    孫策與周瑜是三國時期東吳最為傑出的人士,孫策乃是漢末割據江東的一方諸侯,周瑜是江東水軍大都督。孫策與周瑜幼年相知,周瑜文武具備、風流雅致,孫策少年英豪,胸懷天下。孫策少年之時為完成父親孫堅的遺願,用玉璽換得袁術的三千兵馬,帶領父親的幾個老將經過多年徵伐,終於統一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奠定了孫吳鼎立中原的基礎。周瑜容姿俊雅,精通音律,有曲有誤周郎顧美談。周瑜少年與孫策交好,官拜丹陽太守。孫策起兵過江東後,周瑜率領人馬跟隨孫策徵伐江東,平定東吳。
  • 他和周瑜哥倆好,分別搶大喬、小喬,細數小霸王孫策的人格魅力
    一、和周瑜「總角之好」孫策十幾歲的時候,孫堅攻打黃巾軍,孫策和母親幼弟留在壽春居住。孫策容貌俊美,性格闊達,喜歡說笑話,十幾歲的孫策就善於在壽春結交名士,名聲漸漸傳播開了,舒縣人周瑜慕孫策之名,專程到壽春拜訪。周、孫兩人同歲,且均少年有志,英達夙成。因而於壽春一見如故,便推誠相待。後來孫堅前去討董卓。周瑜便勸孫策攜母親弟弟移居廬江舒縣,孫策應允。
  • 孫策臨死時將孫權託付給張昭,為何不是周瑜?
    演義中提到,孫策臨死前囑咐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乍一看,這兩人都是孫策託付輔佐孫權的柱石人物、然而,這句話壓根就沒再歷史上發生過,孫策當時託孤之人只有張昭一人而已。這就奇怪了,論周瑜和孫策的關係,那可是「總角之好」,更何況周瑜還是自己的妹夫,為何偏偏在這種節骨眼上,對周瑜隻字不提呢?看過《大秦帝國》的朋友可能注意過一個細節,當年嬴渠梁割讓函谷關給魏國,在函谷關有封地的老士族不幹了,逼得嬴渠梁提出了以贏氏封地兌換老士族秦東封地的決定。
  • 那是因為他們感情沒有周瑜孫策那樣好
    當時的周瑜跟孫策同年,兩個人年齡一樣大,很快就熟悉起來,周瑜跑去孫策家串門的時候,孫策的媽媽看了周瑜就非常喜歡,覺得他長相俊朗,才智過人。把他當作自己半個兒子看待,時常對孫策說:「周瑜是個好孩子,你要多和他玩,聽他的話」就這樣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孫策有多恐怖?曹操:不敢與之為敵!
    關於三國時期的歷史,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孫策是誰?孫策人稱小霸王,是孫權的哥哥,孫堅的大兒子。當初孫堅被劉表手下黃祖殺死,手下將領群龍無首,孫策只能帶著孫堅舊部投奔了袁術。但是孫策是一位很有魄力的人,他不甘心屈居人下,找機會帶著孫堅的舊將脫離了袁術,獨自在江都地區打下一番基業,也就是東吳。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孫策有多恐怖?曹操:不敢與之為敵。從孫策的綽號小霸王就可以看出孫策的強悍,霸王可是項羽,而孫策被稱為小霸王,說明他的實力堪比楚霸王項羽。
  • 22號正式服6英雄調整,達摩變長了,周瑜變快了,孫策變猛了!
    王者榮耀經常會調整英雄的各項數據,以保證遊戲的公平性,平衡各位英雄的數據,才可以讓玩家更加有動力遊戲。這不正式服在22號的時候,迎來一大波的英雄大改變,6位英雄被調整,達摩變長了,周瑜變快了,孫策變猛了!
  • 王者榮耀:孫策寵妻,周瑜愛妻,孫悟空是妻奴,只有他是霸道總裁
    王者榮耀:孫策寵妻,周瑜愛妻,孫悟空成妻奴,只有他是霸道總裁!孫策本是海上航行者,他很熱愛這種無拘無束乘風破浪的感覺,可是海上大霧天氣,即使他時常浪跡海上,還是迷失了航道。就在這時,他觀望到遠處有瑩瑩藍光,他循光航行,最終到達海岸線,看到了那個身著橙色輕紗的曼妙少女。兩人一見鍾情,從此孫策感受到了歸宿,收了那顆孤寂的心。孫策真的很愛大喬,原皮中手拿大喬的項鍊,身邊掛著大喬手握的提燈。情侶皮膚貓狗日記更是貼滿了大喬的照片,太齁甜了。論起恩愛,就不得不說一說周瑜與小喬,他們兩人之間的互動真的超級甜。
  • 孫策明明有兒子,為何執意傳位給弟弟孫權?
    不過孫策有點兒特殊,他臨死時把自己的位子傳給了弟弟孫權,而不是留給獨生子孫紹。 孫策為什麼要這麼做?不把位子交給孫紹? 其一,孫紹年齡太小。當時江東雖然被孫策打下來了,但孫策亡故時才25歲,其子孫紹的肩膀稚嫩,未必能扛得起統治和發展江東這大片地盤的重任,畢竟自古以來,守江山遠遠比打江山更難。
  • 周瑜孫策上榜,只有圖4才是大贏家!
    說起峽谷中的暖男,大家就議論紛紛了,支持的CP不盡相同,今天小編票選出了幾對峽谷裡的暖男,會不會有小夥伴問暖男是什麼意思,暖男在百度裡的解釋是,像旭日陽光一樣,能給人溫暖感覺的男子,這個解釋很官方,其實就是高冷的反義詞,剛才小編問辦公室的姐們,你覺得王者榮耀裡,男性角色裡誰最像暖男,結果她說——亞瑟,哈哈哈,行了不扯皮了今天我們就來PK一下!
  • 古今第一接近完美的儒將——周瑜(為周瑜正名)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周瑜出生在世家大族中,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做過東漢的太尉,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少年的周瑜,相貌英俊,體格健壯,飽讀詩書,精通兵法,年紀輕輕便有雄才大略、直至東漢傾頹,群雄逐鹿孫堅在江東,起兵討伐董卓,孫堅的兒子小霸王孫策,周瑜同年,兩人志趣相投,情同手足,後來,周瑜與孫策並肩作戰所向披靡,稱霸江東。
  • 周瑜之死背後的玄機:劉備一句話讓孫權忐忑,有一事周瑜並不知情
    歷史永遠都是平靜表面下,暗藏漩渦,周瑜的英年早逝,也的確並不如小說《三國演義》裡,羅貫中先生寫的那樣簡單,因為諸葛亮三氣而金瘡復發,一如周瑜與孫策之間的感情,也並不是只有人們所看到的總角之交那麼一面,事實上,孫策以及東吳,都是周瑜選擇的結果。何出此言?
  • 周瑜 魯肅 友誼,周瑜和魯肅的關係
    在東吳,周瑜和魯肅有著特殊的友誼。還記得這樣一個故事,周瑜用兵,有一次軍中乏糧,他見到魯肅,魯肅立刻把自己家中的兩倉米送了一倉給周瑜,解決了周瑜軍中糧草的問題。自從那件事之後,周瑜和魯肅就成了好朋友。  那麼說當時周瑜怎麼會求到魯肅頭上呢?
  • 大家都知道周瑜是三國時期有名的謀士,但是周瑜的另一面你知道嗎
    周瑜出生於廬江舒縣(就是現在的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他的家境又非常好,父親是做官的,祖上還在朝廷做過不小的官,可以說周瑜是一個官二代,同時也是一個富二代。那麼周瑜張什麼樣呢,《三國志》吳國篇裡有這樣一句話「身體長壯有姿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周瑜身高很高而且身體健壯而且他的容貌十分俊美,就是帥。
  • 江東小霸王孫策被殺:是弟弟孫權還是曹操所為,背後有什麼陰謀?
    孫策的死,小編認為有三個最大的嫌疑人,這三人分別是:曹操、孫權和江東士族。我們如果要分析孫策之死的背後陰謀,就先來說一下孫策是怎麼死的。一、孫策是怎麼死的?為什麼要說是孫權謀害,證據有以下幾點:1.當時的孫策已經是東吳的一把手,行程自然會是高度機密,並且出行之時肯定會前呼後擁,但是所謂的「許貢門客」怎會知道如此機密的事情,能提前埋伏在孫策經過之處,並且孫策獨自一人出行,這很不合常理,所以必定是有內鬼走漏風聲。
  • 孫權和周瑜誰厲害?周瑜和孫權的關係好嗎?
    在三國演義中,東吳孫權繼承的兄長孫策的基業。而在同時,孫權也不得不面對孫策留下來的一大堆文臣武將。孫策臨終時曾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張昭也就罷了,也就是一個文臣,必須依附君主。可周瑜就不同了,他可是統兵的大將。  三國是亂世,幾乎每個諸侯起家都是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