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字伯符,吳郡富春人,孫堅之子,孫權長兄。在《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為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之一。
孫策自幼性格大度,十餘歲時已廣交朋友,頗有名聲。與孫策同歲的周瑜就是此時與孫策結為兄弟的,二人關係密切。孫策能夠佔據江東,為日後東吳建國打下良好的基礎,除了驍勇善戰和謀略出眾外,還與他禮賢下土,善於重用人オ有極大關係。
孫策的父親孫堅,在東漢末年出任長沙太守,後戰死沙場,孫策當時年僅17歲,他接過父親的基業,禮賢下士,積蓄力量。為了建立一番事業,勢單力薄的孫策先是投奔袁術,袁術被孫策的氣度所震驚,料定孫策日後一旦發達,必不甘心屈居人下,故沒有授他一官半職,而是令他投奔丹陽太守吳景。在吳景處,孫策憑藉自己的能力招募了數百部眾,但不幸的是,招兵不久,孫策就遭到了涇縣大帥祖郎的偷襲,孫策損失慘重,部眾也散失殆盡。孫策無奈只得再次求助於袁術,袁術這才將原屬孫堅的1000餘名土兵歸還給孫策,靠著這支隊伍,孫策開始了稱雄爭霸的大業。
袁術為人反覆無常,往往言而無信,他兩次許諾要授予孫策官職,但均食言,這使得孫策對袁術大為失望,知道在袁術帳下必無出頭之日,故韜光養晦,以圖自立。
孫策嶄露頭角是在擊敗劉繇之時,當時袁術攻佔了壽春,派吳景等進攻駐守江東的劉繇軍隊,但吳景軍連年徵戰無果。孫策見狀便請求袁術準許自己帶兵助吳景一臂之力,以平定江東。袁術以為孫策無力擊敗劉繇,便同意了他的請求。孫策率領1000餘人渡江而去,一路上招兵買馬,至歷陽時,其部眾已增至五六千人。孫策渡江後,一路所向披靡,接連取勝,最終趕走劉繇。
經過這次戰爭,孫策的兵力得到進一步充實,人馬至2萬餘,威震江東。而孫策平素為人大度,善於聽取部屬的意見,因此贏得了士人和百姓的擁戴,再加上他一表人オ,當地人都親切地稱他為孫郎。在江東站穩腳跟後,孫策又進一步攻下會稽、吳郡、丹陽、像章、廬江、廬陵六郡,將江東之地全部納入囊中。之後孫策乘勝設官分職,以自己的親屬分任各地太守,其身邊除了張昭、張紘等一批謀士外,還聚集了一大批能徵善戰的武將,如周瑜、太史慈、黃蓋、程普等人。袁術公開稱帝後,孫策就向朝廷上書反對袁術,脫離袁術系統。曹操眼見孫策已成為江東一股不可輕視的力量,不得不感「川難與爭鋒也」。為了拉攏孫策,他特意上書朝廷,封孫策為討逆將軍、吳侯,孫策正式成為漢末割據一方的霸主。
孫策霸業初成之際,與周瑜分別迎娶了有傾城傾國之貌的江東喬公之女大喬和小喬,成為史上留名的佳話。孫策臨死之前,鑑於自己的獨子孫紹年幼,無力統領江東,便選擇了二弟孫權作為繼承人,並囑咐張昭等大臣共同輔佐孫權統治江東。儘管孫策英年早逝,但他親自選定的繼承人孫權鞏固了父兄的基業,並使東吳成為與曹魏、蜀漢並立的三大割據政權之一。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人,出身土族,其祖上皆為兩漢高官。其本人性格寬宏大度,容貌俊美,精通的律,自幼與孫策交好。早年孫策的父親孫堅起兵討伐董卓時曾遷家至舒縣,周瑜騰出自家的一所宅院讓給孫策居住,故兩人交情十分深厚。
孫堅死後,孫策繼承父志,於漢獻帝興平二年脫離袁術回歸江東時,時年21歲的周瑜由丹陽率兵相迎。此後,二人協同作戰,擊敗了當時的揚州刺史劉繇,為孫策平定江東起了重要作用。
幫助孫策擊敗劉繇後,周瑜回到壽春,盤踞此地的袁術看中了周瑜的才能,任命周瑜為部將,周瑜認為袁術不會有大作為,便藉故離開壽春,於建安三年回到吳郡孫策身邊。孫策親自前往迎接,並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位,這個官職是孫策私自設置的其地位僅次於將軍,周瑜時年24歲,吳郡人稱其為周郎。
孫策因為周瑜是廬江郡人,在當地很有威望,就派他駐守長江下遊的重要渡口牛渚,後又兼任春谷縣長。從漢獻帝興平二年到建安五年孫策被刺身亡前,周瑜成了幫助孫策奠定江東基業的第一功臣。孫策臨終前遺命弟弟孫權為繼承人,並囑託弟弟「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充分肯定了周瑜在軍事上的重要性。
建安七年,曹操要求孫權送自己的兒子來做人質,面對勢力強大的曹操,眾臣皆不知如何是好,只有周瑜堅決反對輸送人質,他給孫權分析了輸送人質的利害關係,堅定了孫權拒絕曹操的決心,避免了以後受制於人。
曹操統一北方後,率領數十萬大軍揮師南下,輕取荊州後,寫信給孫權,揚言要順流而下,席捲江東。後來周瑜採用部將黃蓋火攻計,大敗曹操於赤壁,曹軍人馬損失慘重,曹操被迫退回北方,再也無力南下。赤壁之戰,沉重打擊了曹操,形成了天下三分的錐形,周瑜也因此而名滿天下。此後,周瑜又繼續進攻留守江陵的曹軍曹仁部身受重傷亦堅持督戰,終於取得江陵。
周瑜一生輔佐東吳,為東吳基業的開創立下了汗馬功勞,又為東吳的發展壯大鞠躬盡瘁。他死後,孫權穿上喪服為他舉哀,並向左右痛哭道:「周瑜一死,叫我以後依靠誰呢?」周瑜雖英年早逝,但他的膽略過人、雍容大雅的氣度早已贏得了世人的仰慕。
簡單說,周瑜對孫策而言,就是一位同志加兄弟,非常信得過的好哥們,又有能力,又大方,值得託付。不過,兩人這種關係,對於周瑜未來在孫策時代到底是禍是福,卻也不能太斷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