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商業#模式?
作者對商業模式的定義是:描述一個組織創造、傳遞以及獲得價值的基本原理。個人的理解這裡的組織其實大多數情況下就是一個公司,商業模式就是講一個公司如何通過自己的產品或服務來與自己的消費者進行多次重複博弈,獲取公司持續運營的運作模式。
2.什麼是商業模式畫布?
商業模式畫布就是一套經過時間檢驗,總結出來的可以高效創造、分析、改進一套商業模式的系統化的方法論。這裡多說一句,每個領域優秀的人就是善於總結出各種各樣的方法論/思維模型,並且運用這些方法論/模型來解決問題。作為一名普通人,我們應該有所借鑑,勤於思考總結。但是不需要去事事重新造「輪子」,如果有現成的方法論/思維模型,「拿來主義」,學會、運用、掌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可。能否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型or方法論,看自己的用心程度咯。
3.商業模式畫布有哪些模塊?
在本書中,作者把商業模式畫布一共劃分了9個模塊,分別是客戶細分(customer segments-CS)、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s-VP)、渠道通路(channels-CH)、客戶關係(customer relationship-CR)、核心資源(key resources)、關鍵業務(key activities-KA)、重要合作(key partnerships)、成本結構(cost structure-CS)、收入來源(reven-ue streams)。
下面對以上幾個概念進行一一解釋說明:
1.客戶細分。描述了一家公司想要獲得和期望服務的不同目標人群和組織(2C /2B或兩者皆有)。什麼時候我們需要進行客戶細分呢?1)他們的需求催生了一項新的供給。如漢服熱、寵物熱、短視頻熱、直播熱;2)需要建立一個新的分銷渠道。如線上渠道、私域流量出現;3)需要建立一套新的客戶關係類型;4)他們產生的利潤率顯著不同。也就是客戶利潤貢獻分級管理;5)他們願意為某方面的特殊改進買單。如付費會員制,消費升級。常見的客戶劃分方式有:1.大眾市場(mass market)。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基本不對他們進行區分,客戶需求相似且廣泛,如消費電子公司、平臺型公司;2.小眾市場(niche market)。服務於一個具體的專門的客戶群體。如服務同性戀的app、淘寶上的小眾專營店鋪(代寫、寵物骨灰盒、漢服、jk服)等等;3.求同存異的客戶群體(segmented)。有著些許區別的需求和問題的多個細分市場。書中舉例的是瑞士信貸集團針對資產10萬美元以下的群體和50萬資產以上的客戶群體劃分出來進行不同的服務。4.多元化的客戶群體(diversified)。服務2個需求和問題迥異的客戶群體。個人的理解是2B&2C都做,書中的舉例是亞馬遜的零售業務和雲業務;5.多邊市場(multi-sided markets)。服務的是2個或者多個相互獨立的客戶群體。這裡個人的理解是連接多個客戶群體的商業模式服務的客戶群體劃分,如書中舉例的信用卡公司連接商戶和持卡人、報紙發行商連接廣告商和讀者。
2.價值主張。描述的是為某一客戶群體提供的能為其創造價值的產品或服務。簡而言之,一個公司能滿足消費者什麼樣的需求。這個價值主張能提供的公司越少,消費者反饋給公司的經濟價值越大嗎?消費者會因為什麼而選擇一家公司呢?書中羅列了以下一些有益於客戶價值創造的因素:如創新、性能、定製、保姆式服務、設計、品牌/地位、價格、縮減成本、風險控制、可獲得性、便利性/實用性。
3.渠道通路。描述一家企業如何如客戶溝通並建立聯繫,並向對方傳遞自身價值主張的途徑。這裡的渠道定義更像是一個廣義的渠道定義,狹義的渠道一般是指銷售終端,這裡更包含了各種和消費者進行直接間接溝通的渠道之意。渠道通路的作用主要有:傳遞企業的價值主張、使客戶得以了解公司提供何種產品或服務、為客戶購買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提供途徑、幫助客戶評估公司的價值主張、向客戶提供售後支持。一個常見的渠道應該包括以下全部或者幾個階段:知名度、評價、購買、傳遞、售後。
4.客戶關係。描述一家企業與某一客戶群體建立的何種服務聯繫。一般情況下,一個企業裡可能會出現以下一種或者多種客戶關係:私人服務,這裡可以理解為多對多的服務類型,多個客服對應多個客戶;專屬私人服務,這裡可以認為是一對一(多)的服務類,參考私人銀行服務;自助服務,無需人工;自動化服務,將服務流程化自動化,如當下熱門的自動化推薦,千人千面;社區,顧名思義,提供平臺供品牌與客戶,客戶與客戶之間的溝通;與客協作,共同創造(co-creation),類似於今天提到的反向定製或者小米的米粉參與研發等等。這些客戶關係之間存在一定的交集,企業應該根據當下需求選擇不同的客戶關係服務。
5.核心資源。描述為保證商業模式正常運轉所需的關鍵性的資源。比如常見的人力資源、知識性資源(發明專利技術、許可證、專營權等)、金融資源(現金、授信、融資成本、股票期權池等)、實物資源(各類固定資產)。沒有核心資源是否會導致我們不能啟動一個商業模式呢?個人的見解是可以,等所有都準備好了就沒你啥事兒了,創業者都是邊走邊修正邊完善的,只是想清楚會讓路走得稍微不那麼艱難。
6.關鍵業務。描述為保證商業模式正常運轉企業所做的最重要的事務。一般來講,企業的關鍵業務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生產。主要是製造型企業,提供實體產品的。如格力、海爾等等;2.解決方案。主要是提供服務的公司,如諮詢公司(麥肯錫等)、醫院、金融公司等等;3.平臺/網絡。常見的是中間商,網際網路大廠(谷歌、微軟、阿里巴巴、騰訊)。這些業務類型同樣存在交集,如大多數生產商也可以說自己是XXX解決方案提供商,平臺型公司會長出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甚至推出實體產品。不可一概而論,或者說我們應當關注主營業務或者是起步業務來定義一個公司的關鍵業務比較好。
7.重要合作。描述商業模式運營過程中的一些重要的合作關係。如供應商,戰略合作夥伴等等。書中將重要合作分為以下四種類型:非競爭者之間的戰略聯盟;合作:競爭者之間的戰略合作;微信業務建立合資公司;為保證可靠的供應而建立的供應商和採購商的關係。建立這些重要合作有什麼作用呢?首先,我們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和實現規模效應,如優衣庫、蘋果通過整合全球供應鏈實現規模效應;其次,降低我們自身承擔的風險,如開發新業務時與專業公司合資,整合雙方優勢;最後,我們也可以合作分利拿到一些特殊的資源或活動,如大地產公司進入一些地方會選擇與當地公司建合資公司。
8.成本結構。描述運營一個商業模式所需的所有成本。成本戰略一般分為成本導向或者價值導向。成本控制是每一個公司都避不開的話題,畢竟把單件產品的成本做到最低,單件利潤也就做到了最大。再小的利,做出了上億的量,也是大利;再小的量,單件利潤夠,也是好生意。終究還是業務模式決定了我們的成本結構。
9.收入來源。描述企業從每一個客戶群體中獲得的總現金收益。如果把客戶比作公司的心臟,那麼收入則是公司的血液。一般我們常見的收入來源有一次性的(銷售收入、服務費、佣金/中介費、廣告費),持續性的(租賃費、會員費、專利使用費)等等。收入來源是公司的活力來源,所有不談賺錢的生意都是耍流氓!一般選定客戶群體,選定價值主張時基本決定了我們的收入來源,也有邊做邊摸索的。同時,收入來源並非一成不變,可能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增加或者減少。
打字不易,如果你看到了這裡,覺得不錯,請點個讚再走;如果您覺得其中有需要探討或修正的地方,歡迎評論指出;如果您覺得對其他人或許有幫助,歡迎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