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金:紅託竹蓀撐起「致富傘」

2020-12-22 多彩貴州網

  柔軟的松針縫隙間冒出許多白白嫩嫩的竹蓀,村民謝琴左手小心地握住菌柄,右手拿著小刀,在粉紅色的蛋形菌託底部輕輕一划,一棵完好的竹蓀便被採摘下來。

  日前,記者在織金縣茶店鄉桂花竹蓀種植基地的大棚裡看到,短短幾分鐘,謝琴就採了滿滿一籃子竹蓀。「基地建起來後,我幾乎天天在這裡務工,每天工資80元,一年下來掙2萬元不得問題。而且,在家門口上班既能照顧孩子,又能照顧老人,還能學到技術。」

  「基地佔地500畝,現已進入丰采期,每天需要上百名工人才能應付得過來。」織金縣芳洲紅託竹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段家芳說,基地用工,貧困戶優先。

  在織金,像芳洲紅託竹蓀發展有限公司這樣帶領貧困戶增收致富的竹蓀制種、種植公司和合作社有16家。

  織金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德山介紹,為群眾撐起「致富傘」的紅託竹蓀原產地是織金,1986年經過人工馴化栽培成功,是世界上最珍貴的食用菌之一,因優美體姿、清香氣味和豐富營養而被譽為「真菌皇后」「真菌之花」,一直深受海內外消費者好評。

  緊緊抓住特色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織金縣堅持「政府指導、企業主導、市場引導、科技支撐、農戶參與」的產業發展思路,把竹蓀產業作為推動農業結構調整、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促進群眾增收的精準扶貧產業,狠抓統籌推進力度、產業發展廣度、品牌創建高度、群眾致富寬度,不斷壯大竹蓀產業集群。

  科技是支撐紅託竹蓀發展的關鍵。30多年來,織金縣的「土專家」「田秀才」一直致力於紅託竹蓀制種和栽培技術的改進和研發。「新研發的織金紅託竹蓀發酵料熟料菌棒脫袋覆土栽培技術成功讓竹蓀產業畝產值新增4萬元以上,並獲國家專利。」楊德山自豪地說。

  同時,織金縣加大人才培訓力度。截至目前,共舉辦各種竹蓀種植技術培訓班1000餘期,共培訓農民技術人員、種植農戶20萬餘人次,逐漸形成了一張「科技人員+科技二傳手+種植大戶+貧困戶」的技術推廣網絡,全縣40%以上的農戶已掌握竹蓀栽培技術。

  該縣還注重品牌創建,全面加大生產標準的推廣應用力度,打造健康、生態、綠色、有機的織金竹蓀。截至目前,織金紅託竹蓀先後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認證等品牌榮譽。

  技術跟進,人才保障,品質保證,銷售不愁。在織金王氏竹蓀銷售公司,工人正在忙著包裝竹蓀產品。公司負責人王敬明介紹,目前,織金紅託竹蓀主要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東南亞國家,產品供不應求。在織金,像王氏竹蓀銷售公司這樣專門從事竹蓀銷售的公司有10餘家。

  如今,織金紅託竹蓀已經成為該縣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數據統計,2018年,織金縣培育竹蓀菌種1.2(3000萬棒)億瓶,種植竹蓀2萬畝,產量達2000噸,產業總產值達11.96億元,覆蓋貧困人口46800人,直接帶動16000餘人脫貧致富。2019年,該縣計劃培育竹蓀菌種1.4億瓶,新增種植竹蓀2萬畝,預計產量達2000噸,產業總產值達12億元以上。

  「為了更好地推動紅託竹蓀產業發展,織金縣專門成立了竹蓀產業發展公司。」楊德山說,目前,公司正在引進博士、碩士,與本地「土專家」「田秀才」一起組建專業的科研團隊,開展竹蓀品種的選育培育、病蟲害防治和土壤改良等研究。同時,通過公司整合各種資源,建好大棚、水、交通等基礎設施,以墊付的方式租給貧困戶種植。由公司提供技術指導,保底回收,有收益了再扣除成本,有效地解決因為投入高、風險大導致貧困戶無法參與發展的問題。(來源:貴州日報 記者:謝朝政)

相關焦點

  • 江蘇泰州:朵朵香菇撐起「致富傘」
    2020年以來,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白米鎮和平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採取「黨支部+基地+農戶」的模式,引導村民發展香菇等特色種植項目,帶動農民脫貧增收致富。目前正值寒冬季節,20多個香菇大棚已進入採收季,一朵朵香菇撐起「致富傘」,「香菇經濟」已成為基層黨組織脫貧增收的亮點。
  • 貴州省三穗縣良上鎮小小食用菌 撐起致富傘
    貴州省三穗縣良上鎮小小食用菌 撐起致富傘發布時間:2020-12-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近日,貴州省黔東南州三穗縣良上鎮下寨村食用菌生產基地裡,菌棒整齊擺在木架上,農戶們正忙著搬運、篩選、挑揀、上架。
  • 河南淮濱:小小秀珍菇撐起「致富傘」
    該合作社負責人黃嘉賓自豪地說:「現在秀珍菇市場價是9元一斤,我們總出菇量在100多萬斤左右,就這在市場上供不應求,下一步,我打算在跟村裡協商擴大生產,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奔小康。」  通過這幾年的試種和推廣,秀珍菇在該村的種植技術也已成熟,目前,正處在穩健、盈利階段。來基地務工的貧困戶20多位,每人每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 冬閒地種出「金娃娃」撐起「致富傘」
    細看之下,一朵朵大球蓋菇有著潔白的菌柄,頂著圓潤肥厚的紅色傘蓋,或大或小,有單個的、也有並蒂的……長勢頗為喜人。「還是第一次種大球蓋菇,沒想到就成功了。」今年,邵興榮種的80餘畝小香薯迎來豐收。閒不住的他,在農技專家菇薯高效生態栽培模式技術研究示範項目的帶動下,從番薯收割後的地裡試種了16畝左右的「新玩意」。
  • 半月談|小小菌菇,撐起了一把「致富傘」
    小小菌菇,撐起了一把「致富傘」半月談 交口縣位於呂梁山脈中段,曾是山西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尚家溝村位於交口縣最南端,是深度貧困的典型代表,貧困發生率曾高達60%多。在這裡,一個小小的菌菇,撐起了一把「致富傘」。2017年,尚家溝村組建食用菌種植合作社,然而,由於技術不成熟,一場高溫天氣讓全村70多萬菌棒損失過半,直接經濟損失達140多萬元。投資商突然撤資,菌菇基地爛尾,貧困戶分紅遭受損失,面臨如此困境,在外經商的張建斌被村民「請」了回來。「村民都選他,就覺得他有能力把這個撐起來。
  • 一把傘撐起的溫暖!
    連日的陰雨綿綿 讓整個城市籠罩在寒意中 可有一段17秒的視頻 記錄下了 一把傘撐起的溫暖
  • 撐起法律的「大傘」,守護「少年的你」!
    撐起法律的「大傘」,守護「少年的你」!2020年12月14日,長青街團工委聯合合興裡社區團支部、新建大隊團支部、東西湖區社區教育學院等多個部門走進東西湖職業技術學校和武漢中原通航技工學校,以「撐起法律的『大傘』,守護『少年的你』」為主題,邀請北京德和衡(武漢)律師事務所餘曉華律師和優秀青年團幹,為師生們送上精彩的普法宣講進校園活動。
  • 即墨:小小蒲公英 撐起致富傘
    在青島藍谷高新區,隨著蒲公英種植和深加工的發展,成功開闢了一條村民致富新途徑。記者在青島藍谷高新區東橋頭村的蒲公英基地看到,負責人杜世斌正帶領村民在蒲公英花海中採集種子,整個基地一片忙碌景象。小小蒲公英,搖身變成了「致富草」。青島藍谷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仁建告訴記者:「現在我們已經輻射帶動周邊村莊的農戶進行了試種。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流轉土地,擴大蒲公英種植規模,同時還將繼續打造蒲公英基地與周邊的藍莓基地、蓮藕基地、大棗基地融合為一體,打造農業產業園,發展農業觀光旅遊,帶動周邊村莊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 撐起一條「傘路」,學子們,加油!
    中考第一天,考試結束時下起了大雨,接孩子的父母們撐起來一條傘路,學子們,加油!
  • 復古蕾絲傘撐起的頭紗,仙氣飄飄,給你貴族般的婚禮
    看著這一排美麗的新娘撐著復古蕾絲傘,還掛著如瀑布般的輕紗,你有想法了嗎?蕾絲傘是歐洲舊時貴族的象徵飾品,只有身份高貴的女性才能在外出的時候撐一把美麗的小小蕾絲傘,能否遮陽光不重要,重要的是傘得精緻,越精緻代表撐傘的人越高貴。
  • 濟寧突降大雨 海達行知學校組成愛心「傘廊」撐起「傘下晴空」
    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排好隊伍,一個一個走過「傘廊」,老師們一邊撐傘,一邊沿途叮囑。有的老師將傘具儘量往前撐,只留一小部分給自己,頭髮和後背都被淋溼,也顧不上,只顧著組織學生有序離開。「沒有想到雨會下的這麼大,為了保證學生不被雨水淋到,學校老師有組織的組成了傘廊,讓學生安全到達教學樓。」
  • 一頂破土而出的「小傘」,撐起了梅江區這些村的致富夢…
    本報從今日起開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專欄,刊登記者深入一線採訪報導,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鼓與呼。敬請垂注!  ●本報記者 江嬋  春耕備耕忙不停,脫貧攻堅不停歇。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梅江區西陽鎮的10個省定貧困村搶抓農時,有序推進扶貧新產業落地。
  • 空降兵加速培養航空救生人才為飛行員撐起安全傘
    近年來,空降兵某訓練大隊著眼未來戰場,先後培養了數千名高素質專業救生裝具員,為飛行員撐起了安全傘。   航空救生對完成作戰、訓練任務,保證飛行員跳傘救生安全,保存戰鬥力具有重要作用。救生裝具員負責飛行員跳傘訓練、救生裝具的保管維護、執行救生勤務等任務。
  • 德江:小菌菇大產業 撐起群眾「致富傘」
    「這可是我們社區的致富寶貝。」一旁的管理人員蔡連江笑著說,「依託食用菌基地,大家的生活越來越甜蜜。」蔡連江是新場社區村民,他的家就在離園區不到500米的地方。在他小時候,竹蓀、黑木耳、羊肚菌等菌菇可是社區的稀罕物。今年50歲的蔡連江,原本在德江縣城發展生意,因一些變故便放棄了經商回到老家。
  • 「超硬核爺爺」火了,遛娃途中遭遇大雨,不慌不忙撐起2米高大傘
    我們往下看:「超硬核爺爺」火了,遛娃途中遭遇大雨,隨手撐起「豪華大傘」對於嬰兒車的小寶寶來說,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被人推著出門逛街了,這天,抵不住孫子哀嚎式的懇求,這位爺爺放下手機,推著小車就出了門。只見這位「硬核爺爺」不慌不忙地將2米高的大傘撐在小推車的上方,然後步履輕鬆地向雨中走去
  • 兵團第六師軍戶農場:小蘑菇撐起農戶「致富傘」
    「連隊閑置的牛舍特別多,這邊主要是種植小麥、玉米和養牛,產業結構比較單一,我們就想著能把這些閑置的牛舍利用起來,把閑散的勞動力給利用起來,再加上我們有科技項目的支持,有農科所食用菌種植的技術團隊,通過食用菌來拓寬農戶增收致富的渠道。」師市駐軍戶農場九連「訪惠聚」工作隊隊長董玉霞說。
  • 藍田縣藍橋鎮:小香菇撐起秦嶺深山群眾「致富傘」
    9月4日10時許,走進藍橋鎮獅峰村食用菌種植基地(藍田窄峪種養專業合作社),呈現一片忙碌的景象,女工們正將剛剛採摘的新鮮鮮菇進行分揀,身後的大棚架子上密密麻麻的白色菌棒袋層層分立,開柄展傘。一根根菌棒上一簇簇、一叢叢的「致富傘」長勢喜人。見到辛群良時,他正在跟村民一起給前來拉貨的客商裝車,分類好的一框框香菇在道路兩旁堆放有序。在他忙碌的間隙,記者和一旁同樣是等待辛群良的客商「閒聊」了起來。
  • 不要讓孩子的人生被遊戲毀掉 守護童年撐起網絡保護傘
    強大的時間管理功能,時刻為孩子的網絡撐起安全傘。可設置網絡禁止上網的時間段,到點自動斷網,教孩子養成的時間觀念,從一開始就拒絕當遊戲奴。
  • 樓子村:小蘑菇撐起致富傘
  • 紅松菌產業撐起「致富傘」 80後小夥打開「致富門」
    放眼望去,一朵朵拔地而起、貌似熊掌的蘑菇如花一樣綻放,猶如一把把撐開的「小傘」,模樣甚是可愛喜人。這裡每天都有幾十個工人忙著種植或採摘紅松菌。幾年前,黎執乾通過在外打拼、努力,在廣東成立了廣東容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018年,他懷揣著回鄉創業的夢想,在東山鎮蘭家村流轉土地348畝,種植紅松菌,並創辦了華容縣潤鼎紅松菌農民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