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領導、專家上午好,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穿漳段工程的起點,這是進口,連接渠道,長93.14米,為高填方。往前走,大家看到的這一座建築物是降壓站……」
日前,河南安陽水利工程師周朋飛變身網絡主播,通過視頻會議軟體在南水北調中線一期穿漳工程法人驗收會上亮相。跟隨他的鏡頭和專業細緻的講解,身在9地的34位參會人員了解著工程細節。
據介紹,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驗收是水利部的重點督辦任務,水利部專門成立了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驗收領導小組,中線幹線工程總計77個設計單元工程需要完成完工驗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按計劃完成驗收,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決定嘗試通過視頻會議進行驗收。
會議當天,周朋飛站在預定位置,打開視頻共享模式開始直播。清粼粼的渠水、藍湛湛的天空、乾淨整潔的渠道、雄偉的建築物、一塵不染的機電設備……隨著鏡頭的移動,一幅幅畫面展示在驗收組成員眼前。現場直播中,周朋飛按照預定路線,把穿漳工程進口渠道、降壓站、退水排冰閘、進口檢修閘,一一詳細介紹。
其實,周朋飛只是當天視頻會議的四位網絡主播之一。他們分布在工程的不同點位,根據會議需要為大家進行現場直播。而在平日裡,他們則是負責中控室調度、工程安全、水質監測、綜合事務的水利工程師,在不同崗位保障著一渠清水北送。
「每個設計單元工程完工驗收項目法人驗收,都是一場不小的戰役。」驗收組成員、中線建管局工程維護中心主任傅又群介紹,以往,工程驗收會會期在三天左右,應邀專家和各參建單位代表要集中報到、現場查看、成立驗收工作組、聽取相關單位匯報,還要查閱各類資料、討論並形成驗收工作報告,「驗收會議要提前籌備,安排會議日程,準備各種材料,過程十分繁瑣,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與工程現場驗收相比,此次「線上」驗收,程序不少,標準不降,進度不減,效率更高。而「線上」工程驗收最大的好處是不受地點、時間限制,利用網絡、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隨時辦公。一塊小小的屏幕,把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完成驗收工作。
安陽管理處(穿漳管理處)參會人員談到,「線上」驗收的好處有三,首先節約成本,減少了會務費、住宿費、差旅費等費用;其次,確保了安全,大家居家辦公,網上視頻,減少了人員聚集,降低了乘坐公共運輸帶來的安全風險;再就是程序不變,嚴格按照驗收流程,程序不減。
雖然好處不少,但真要辦好重大工程的「線上」驗收,其實並不容易。
安陽管理處(穿漳管理處)的周彥軍主要負責本次會議準備工作。他說,驗收共需準備13份報告,每一份報告完成後,要發給河南分局和各位專家及相關單位參會代表審核,收到反饋意見再修改完善。驗收會議採用PPT講解,要把幾十頁的建管報告和運管報告濃縮在10分鐘的匯報裡,大家多次討論,集思廣益。還收集了穿漳工程10餘年的影像資料製作成專題片,也需反覆修改。一個個細節,體現著廣大水利人的嚴謹務實和精益求精。
據了解,此次會議是全線第一次利用視頻會議系統召開驗收會議,參會人員分布在全國各地。據統計,此次參會人員共34人,分布在北京、武漢、鄭州、西安、新鄉、鞏義、聊城、安陽、滎陽等9個地方。雖然來自天南海北,但在同一時間進入同一間「會議室」,進行工程驗收,這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驗收歷史上還是頭一次。
經過兩天的視頻會議,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乾渠穿漳河交叉建築物工程順利通過設計單元工程完工驗收項目法人驗收,這是在疫情防控期間,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通過「線上」完成的第一個設計單元工程完工驗收項目法人驗收,比原定計劃提前了19天。
據透露,此次成功嘗試,為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後續其他設計單元工程完工驗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3月24日至31日,磁縣段項目等5個項目也將採取視頻會議方式進行驗收。屆時,將有更多的水利工程師變身網絡主播,為參會人帶來來自工程一線的現場直播。
(文章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