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物理教育差在哪兒?|CUSPEA的啟示

2021-03-01 知識分子

圖片來自Pexels

撰文 | 黃慶橋(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員)

責編 | 葉水送

● ● ●

從1979年到1988年,由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倡導、中國政府舉辦的「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以下簡稱「CUSPEA」),是改革開放初期的一項重大決策,在中國科技和教育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特別是對中國大學物理教育的影響,持續至今。

除英語筆試之外,CUSPEA只考物理課程,包括經典物理、近代物理、普通物理,試題水平與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的難度相當,有些考題的深度相當於美國研究生為取得攻讀博士學位資格必須通過的資格考試的水平。CUSPEA考試主要暴露出我國大學物理教育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在物理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上,中國課堂重視數學推演,而對原始的物理問題不夠重視。CUSPEA考試物理試卷批改組負責人、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趙凱華教授就此談到:「美國教授感覺到相當難的題,我們的學生答的相當不錯,美國教授感覺到比較容易的題呢,我們的學生答的很糟,或比較糟,正好反過來。因為在這裡頭出的一些題目是我們傳統的教學裡邊非常欠缺的一部分,一個是我們比較重數學推演,而這個推演的過程裡邊,整個的物理圖像不是太清楚,所以有一些學生在答題的時候,明明這個題目根據物理的圖像可以很簡單地給出答案來,可是他卻用了長篇的數學推導。」趙凱華的話一針見血,戳中了我國大學物理「教」與「學」兩方面的問題。

在為《我國赴美物理研究生考試歷屆試題集解》所寫的序裡,趙凱華更為明確地從「教」和「學」兩個角度指出:「我國學生往往有個習慣,喜歡用系統的理論工具去處理問題,儘管有的問題本可以通過簡單的物理思考就能得出結論。這是否與我們平時教學中的訓練方法有關?」 「在我們的教學中,同一問題,既可以把原始的物理問題提給學生,也可以由教師把物理問題分解或抽象成一定的數學模型後再提交給學生。習慣於解後一類問題的學生,在遇到前一類問題時,往往不知所措。」

第二,在物理教育教學的內容上,中國課堂缺乏聯繫物理學的最新進展,對物理學發展前沿的關注很不夠。從CUSPEA考題來看,美國教授出題有個特點,就是每年考題都有若干那一年或前幾年物理學進展的前沿問題。從答題來看,「我們的學生最大的困難就是這個題目的背景不知道。這一兩年國際上的物理前沿上面究竟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情,幾乎不知道,所以在解這些題目的時候就發生很大的困難。」原因在哪裡呢?主要還是出在教學上,「我們的學生從課堂上或課後念書本就沒聽到沒見到過,因為老師從來不講,好像跟我們本科的課程沒有什麼關係。」教育教學上的這個問題,就造成「我們的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窄,除了課本上,或者我們課程大綱所要求的那些內容之外,幾乎其他方面有聯繫的,或者是有直接或者間接聯繫的內容幾乎不知道。」

第三,在物理教育教學思想、課程設計與整體安排上,中國課堂重視理論教學而輕視物理實驗。從參加CUSPEA考試的學生反映和答題情況來看,中國學生最怕實驗題目。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實驗的訓練是比較弱的,因此對國際上、歷史上非常重大的,包括得諾貝爾獎的重大的物理實驗,知識就很少。哪個實驗怎麼做的,哪個實驗裡邊有很好的思想,都不太知道,也不注意這些事情。」 不僅如此,我國學生「對一些重要的常見實驗也不恨熟悉。」究其原因,「這裡有教學上需要加強的地方,也有一些學生甚至教師存在著重理論輕實驗的傾向,需要認真克服。」 

大學物理教育教學上的這些問題,還反映在通過CUSPEA考試正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的適應性和後勁上。據復旦大學教授周沒我在美國的實地調研,CUSPEA學生普遍認為,我國研究生與美國研究生相比,考試分數往往我國研究生高,但若要在科研上有較大的成績,有所創造發明,我國研究生還有不少方面不如美國的研究生。「第一,學術交流、學術活動能力差,有的人不善於甚至不喜歡與人交往,常常埋頭讀書,這樣學術思想就不易活躍,長遠來講,是會影響出成果的;第二,遇到困難,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不夠,缺少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太適應競爭環境,這樣也會影響出成果;第三,寫學術論文、做學術報告、答辯等方面的能力不夠。有時實驗工作很出色,但總結、分析、歸納、答辯等能力欠佳。」

1980年代,正值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各領域改革熱情迸發,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就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列。就物理教育而言,面對CUSPEA考試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各高校尤其是重點大學,紛紛加大物理教育教學改革力度,提高教學水平。

在CUSPEA考試中,中國科技大學表現最為突出,可謂一枝獨秀,把北大、清華都甩在後面。中科大「每年約有20-30餘位學生被錄取,而且前十名中總要佔有五到六個席位」,中科大的學生一路領先。究其原因,就在於中科大對CUSPEA的高度重視與有效投入上。「中國科技大學把CUSPEA看作是立足國內,走向世界的渠道之一,是總結自己經驗,吸取外國長處,提高物理教學水平,培養有國際競爭能力的高水平大學生的一個契機。」具體的措施,就是組織舉辦了「科大物理輔導班」,其實就是CUSPEA輔導班。

中科大CUSPEA輔導班的生源由物理學科高年級學生組成,目的是通過強化訓練,使學生的物理水平在短期內得到顯著提高。在中科大的高度重視下,CUSPEA輔導班有嚴密的組織管理,由有豐富教學經驗和較高科研水平的教師擔任主講,他們改進教學方法,改革教材內容,廣泛吸收國內外一流大學的先進經驗,總結出了理科高年級物理強化教學的一整套經驗,對於科大的發展,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首先,中科大CUSPEA輔導班大大提高了科大的物理教學水平,並促進了其他學科的教學改革。「參加物理輔導班的教師把輔導班裡積累的教學方法、內容等帶回各個物理課堂,大大提高了學校的正常物理教學水平。而其他學科也從CUSPEA中得到刺激和啟發,促進了改革。一石激起千層浪,CUSPEA促進了科大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其次,通過CUSPEA輔導班的探索,積累了如何強化理科大學高年級物理教學的整套經驗。此外,培養一大批傑出的物理人才當然是最為顯著的成績。目前,CUSPEA中科大畢業生在國際物理學界發揮著重要影響。

中科大CUSPEA輔導班的經驗還擴散到全國,許多高校都紛紛慕名而來,到中科大考察調研,向中科大學習,搞CUSPEA輔導班,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比如,北京大學負責CUSPEA培訓班的老師就曾到中科大做調研,學習中科大的經驗。正因為中科大CUSPEA輔導班的成功及其帶動效應,「科大CUSPEA輔導班」獲得了安徽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蘭州大學是另一所借CUSPEA推動物理教育教學改革並取得顯著成效的重點高校。在1980年首屆CUSPEA考試中,蘭州大學物理系學生胡青的物理科目考試總分位列全國第一,引起了國內外普遍關注,「蘭州大學也因此名聲大震」 。蘭州大學學生之所以在CUSPEA考試中能有優異的表現,與該校的重視以及大學物理教學名師錢伯初教授密切相關。

與中科大一樣,蘭州大學也成立了專門的CUSPEA輔導班,以講授量子力學而聞名蘭大的錢伯初教授是輔導班主講教師之一。據介紹,「在指導期間,錢伯初曾先後於1980年、1981年兩年擔任班主任並對考生講課400多學時。他廣泛地收集到了包括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內的多所國外大學的習題,經過『加工』讓它變成適合國內學生自己的東西。正是錢伯初的這一創舉,讓蘭州大學在考試中獲得很大的成功。」蘭大的CUSPEA經驗,特別是錢伯初在輔導班獨創的量子力學課程講座隨後也傳播到了全國各大重點高校。據錢伯初回憶,「在CUSPEA的帶動下,國內許多重點大學邀請筆者去做量子力學方面的短期講學(一般是一個月左右)。從吉林大學到武漢大學、廈門大學,講學旅程幾乎遍及全國,蘭大的量子力學課程建設經驗,筆者的許多教學研究成果,許多獨創性的講法,迅速交流到兄弟院校,為提高我國的量子力學教學水平做出了貢獻。」在應邀赴全國講課的同時,錢伯初還與北大的曾謹言教授合作編寫了《量子力學習題精選與剖析》一書,1988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後,在全國備受歡迎。蘭州大學以CUSPEA為突破口,推動物理教學改革並取得顯著成效,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門的充分認可,錢伯初領銜的「量子力學教學研究及教材建設」獲得1989年首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1980年代初,我國大學物理教材的發展比較滯後,不僅教材內容大大滯後於物理科學的發展,而且在教材結構與風格、教育教學法等諸多方面都打有很深的蘇聯教材模式的烙印,大學物理教材亟需改革突破。在此背景下,CUSPEA考試成為中國大學物理教材改革的觸發點和突破口。

在CUSPEA考試的十年裡,在教材改革與建設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取得的成就最大。中科大CUSPEA輔導班的教師先後編寫了三套系列教材,最先形成《美國物理試題與解答》(七卷),然後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高等物理精編》(五卷),最後是將這些成果應用於大學物理教學形成《普通物理》、《理論物理》。

以尹鴻鈞教授為代表的CUSPEA輔導班教學組,從一開始就系統地搜集了大量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大學物理教育教學方面的材料,研究了他們的教學計劃、教學方法、課程設置、教材教學法、試題安排等,並在此基礎上重點分析研究了美國主要院校的研究生入學試題,匯集成冊,從1986年起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了七卷本的《美國物理試題與解答》。這套叢書不僅成為當時報考CUSPEA學生的必讀書,而且在之後我國大學物理教育教學中都有較大影響,成為我國大學物理教材建設的重要素材來源。

在上述紮實工作的基礎上,中科大物理學科進一步開展了大學本科物理教材的改革,重新編寫教材。他們的做法是,先集中鑽研了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流行教材,結合自己的實際,編寫了新的講義。新講義並不首先在正常課堂上使用,而是「首先在輔導班中使用,通過對使用結果的分析,又促進教材的更新修定,一位教師寫了新教材,其他教師加以補充、發展,就這樣,一屆CUSPEA輔導班促進一次教材的更新和完善,十屆CUSPEA輔導班,培育出一整套新型物理教材,它就是尹鴻鈞教授主編的《高等物理精編》叢書」。該叢書一經出版,就受到我國物理教育界的高度評價,被譽為是「大學物理教材改革的成功之作」,為我國大學物理教育的改革發展,做出了特殊貢獻。

作為1980年代我國大學物理教材改革建設的重要成果,中科大《美國物理試題與解答》與《高等物理精編》廣受歡迎,講授大學物理的一線教師認為,這兩套叢書「所體現的美國大學物理學的風格是重視物理、重視新穎、重視綜合,這和蘇聯大學物理教學重視基礎、重視基本功的訓練、重視演繹的風格頗不相同。我們認為,這兩套叢書中的許多材料是值得吸收進普通物理教材中去的。」

北京大學的趙凱華教授也因為受CUSPEA考題的啟發而編寫《定性與半定量物理學》,並在國內大學物理教學界產生了很大影響。CUSPEA每年的考題,都有一些所謂的定性的或者半定量的問題,需要做一些數量級的估計,而我國考生碰到這樣的題目往往束手無策,因為從來沒有見過。趙凱華敏銳地發現了這一問題,並有針對性地去加以研究解決。據他回憶,「當時我在北大在1986年到1989年開了一個選修課,叫做『定性與半定量物理學』,也就是CUSPEA這一方面的考題,以及我自己再搜集一下這一類的問題,給學生做一個選修課。」趙凱華還將這門選修課的內容在《大學物理》雜誌上連載發表,從1988年10月起到1990年12月,共刊出27期,非常受歡迎。隨後又結集成書,定名為《定性與半定量物理學》,於1991年出版。這部教材「對我國的教學改革功不可沒,使我國物理教學改變了比較單一而古板的模式,逐漸融入當代國際的先進教學模式中」。

有了《定性與半定量物理學》的成功基礎和經驗,趙凱華還決定向普通大學物理教材延伸,編寫《新概念物理教程》。趙凱華說,《定性與半定量物理學》實際上是 「後來編寫《新概念物理教程》的思想和素材的基礎。當時我編這本書只是為了給一些學生做選修課,後來覺得是不是我們有很多問題,不僅僅是開一個選修課的問題,應該在我們正規的課程裡邊,應該把這樣的一些精神容納到我們的教材裡邊,所以需要編一套新的教材,思想應該是《定性與半定量物理學》以及當時有關的一些感觸而引起的。」《新概念物理教程》(5卷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從1995年到2004年,歷時十年出齊,被全國諸多高校廣泛採用,至今仍是我國大學物理教學的主力教材之一。

CUSPEA是改革開放之初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為推動我國科技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CUSPEA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契合了我國大學物理亟待改革的強烈現實需求,使我國大學物理教學有機會與國際先進水平直接對話,暴露了我國大學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了我國大學物理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與行動,加快了我國大學物理教育教學的改革步伐。就此而論,CUSPEA不僅在中國大學物理教育發展史上具有特殊價值,至今仍具有強烈的啟發意義。

重視國際交流、善於在國際比較中促進我國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尤其是理工科教育教學改革,是CUSPEA留下的一條基本經驗。只有在國際交流與比較中,才能更加清晰地看到我們的優勢在哪裡、存在的問題有多少、差距有多大,進而才能對自我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和定位,結合我國實際積極借鑑吸收國際先進理念、經驗和做法,教育教學改革才會更有針對性並取得實效。

系統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是在CUSPEA實施的十年中,我國教育工作者摸索總結出來的另外一條基本經驗。教育教學是一項系統工作,既涉及學生,又涉及教師;既涉及教材,又涉及教法;既涉及教育教學過程,又涉及結果的評價;既涉及基本制度安排,又涉及時代的進一步發展;既涉及國際一般趨勢,又涉及我國特殊國情。這些若干方面,忽略其中的任何一個,教育教學都會有缺憾,效果都會打折扣。因此,教育教學改革需要頂層設計、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深入實施、注重反饋,唯有如此,才會達到更為理想的效果。

製版編輯:葉水送丨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SARS記憶|VX|引進諾獎得主|五音不全|抗癌藥 

新年獻詞|最受歡迎 |西湖|農場|學術辯|日本獎

屠呦呦|王曉東|白巖松|何江|張鋒|楊振寧|李佩

盧煜明|王小凡|霾|女性成就|張純如|數學教皇

授權: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點擊「閱讀原文」,牽手科學隊長!

相關焦點

  • 中美基礎物理教育差在哪?
    本文具體以美國俄亥俄州為例分3個部分比較中美兩國中、小學物理課程的設置和課程標準,即中小學基礎教育背景、課程標準比較以及此類比較研究帶給我們的啟示。1 美國俄亥俄州中小學教育背景介紹[1,2]美國是一個文化多元、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基礎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 中國大學物理教育MOOC聯盟成立會議在京召開
    「全國慕課教育創新大會暨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聯席會年會」,並於17日召開由清華大學物理系主辦的「中國大學物理教育MOOC聯盟成立會議暨第一次工作會議」。MOOC聯盟作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直接指導的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聯席會成員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慕課教育創新大會暨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聯席會年會」,並於17日召開由清華大學物理系主辦的「中國大學物理教育MOOC聯盟成立會議暨第一次工作會議」。
  • 中國學子到底差在哪兒?!
    中國學子到底差在哪兒?!英語教育雖然從小學乃至幼兒園就開始普及,無論是學校考試還是求職招聘、升職加薪等,都越來越需要這項基本語言能力!全世界75%的電視節目使用英語,3/4的郵件用英語書寫,數不清的外企、國際類活動,它們的交流方式都是英語。
  • 中美基礎物理實驗教科書的對比與啟示
    1 中美教材基本情況為了促進實驗教學全面改革與發展,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隨著國家級、省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的全面開展,作為示範中心建設目標之一的實驗教材建設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批體現實驗教學改革成果、涵蓋新技術、新方法,各具特色而自成體系的基礎物理實驗教材陸續出版,本文選擇的中國教材樣本是由北京大學呂斯驊、段家忯、張朝暉主編的《新編基礎物理實驗(2版)》和復旦大學沈元華
  • 博學雅正方能行穩致遠——中國海洋大學通識教育改革的實踐與啟示
    博學雅正方能行穩致遠——中國海洋大學通識教育改革的實踐與啟示2018年11月29日,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從中國海洋大學校長於志剛手中接過聘書,正式成為該校首位「名師工程」通識教育講座教授。  「名師工程」只是中國海洋大學在通識教育改革中打造優質師資的關鍵一環,回溯該校15年來在通識教育領域的探索與創新,有太多故事值得挖掘,有太多精彩值得記錄,有太多啟示值得思考。
  • 美國大學新生教育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經過長期的探索、研究與實踐,南卡羅來納大學已構建起目標清晰、內容科學、運行規範、多元協同的新生教育工作模式,對我國大學改進與優化新生教育工作具有啟示與借鑑意義。本文在對USC「大學101項目」的發展歷程、理念目標、核心內容、組織運行體系等方面進行梳理分析的基礎上,探索研究其對於國內大學新生教育工作的啟示與借鑑意義。
  • 陳敏華丨阿倫斯物理課程思想對我國物理課程改革的啟示
    作者說明:本文發表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6年第12期,並作為封面導讀文章;後又被全文轉載在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
  • 中國教育與國外教育的區別在哪兒?
    這樣的現象很普遍,許多著名的大學傳說都有自殺樓,在很大程度上講,這就是變態的基礎教育造成的。有人問:「外國的教育與我們有何不同呢?」中國教育和國外教育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我們強調贏在起點,往往卻輸在終點;國外教育輸在起點,卻往往贏在終點。這和中國學校、教師和家長的短視有關。
  • 《長安十二時辰》火在哪兒?帶來了哪些啟示?
    《長安十二時辰》火在哪兒?帶來了哪些啟示? 原標題:   網劇《長安十二時辰》  百度圖片  主持人:苗 春  對話嘉賓:黃典林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副教授
  • MOOCs的靈魂、啟示與對策
    關注MOOCs的出現和發展的人,不管是歡呼者還是懷疑者都必須首先回答和弄清楚的問題是:MOOCs究竟是什麼?MOOCs的技術應用有多先進?MOOCs的形式是創新嗎?MOOCs究竟神奇在哪兒?MOOCs有無靈魂,靈魂是什麼?MOOCs帶給我們的啟示究竟有哪些?回答這些問題並非易事,必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中國第二大都市,與美國洛杉磯相比差在哪兒呢?有一點我們完勝!
    中國第二大都市,與美國洛杉磯相比差在哪兒呢?有一點我們完勝!我們有時會對世界上有名的大型城市進行比較,以此來衡量城市發展的差距和文化差異。我們國際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城市進程化非常快。今天我們將美國和中國各自第二大的城市的情況進行一個小對比。首先要明確的就是各自的第二大城市是哪一座。美國的第二大城市是洛杉磯,咱們中國的就是北京市了。雖然作為首都,但是經濟的發展和金融業的昌盛,乃至世界的地位,北京和上海相比都是略遜一籌的。那我們就從各個方面將這兩個城市做一點比較吧。
  • 牛津大學教育理念及其啟示
    牛津大學在先進和獨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在保持大學精神、文化和氣質相對穩定的同時,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革,接受了各個歷史時期時代潮流的衝刷和洗禮,其成功的經驗對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有著有益的啟示。
  • 劍橋大學教育理念及啟示
    劍橋大學是一所傳統的大學,但它能審時度勢,根據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創新。與劍橋大學相比,我國現代大學是年輕的,不論是其傳統還是創新,劍橋大學的發展對於我國大學教育都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 香港中文大學創業教育的實踐創新與啟示
    香港地區具有中西文化薈萃的獨特背景,高校的創業教育也受到了這一獨特文化背景的深刻影響,充分體現了自由、自主、多元的文化特點和「全人教育」的本土化特徵。經過多年的發展,香港中文大學的創業教育實踐從舉辦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等創業競賽活動開始,前後延伸,逐步形成了融教育項目、顧問服務、連接地區資源及投資機會於一體的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值得內地高校參考和借鑑。
  • 你能把「水經注」譯成英文嗎 70年前大學考題不無啟示
    原標題:你能把「水經注」譯成英文嗎 70年前大學考題不無啟示   中國江蘇網1月27日訊你知道什麼叫「苞桑」「耳食」嗎?能把「水經注」翻譯成英文嗎?昨天,南京大學記者團團長「侯印國老溼」在其微信公眾帳號上,曬出國立中央大學、金陵大學等校當年的入學試題,一時間引起網友競相轉發和熱烈討論。
  • 2020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分數線排名、位次、線差
    數據表格包含控制線、各專業錄取線差及分數對應的省排名,並按專業錄取分高低排序好。大家可以參考往年數據,朝著目標前進!希望小夥伴們持續關注查分數線 ,並分享給身邊的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年錄取分數線排行榜(含錄取位次)點擊底部閱讀原文可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方招生網查詢2021年招生計劃,招生章程,歷年錄取分數線,高考諮詢,校園風光,高考錄取查詢,入學須知等。
  • 美國醫學人文教育的發展及啟示
    3對我國醫學人文教育發展的啟示經歷近百年發展的美國醫學人文教育,受新的醫學模式及《全科醫師職業教育計劃報告》等影響,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改革與探索,呈現出一定的比較優勢,為未來我國醫學人文教育發展帶來了一些啟示。
  • 七十年教育改革發展的啟示
    七十年教育改革發展的啟示 2019-09-12 來源:《光明日報》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教育在黨和政府領導下,經過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全國人民共同努力,構建起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現代教育體系
  • 中國名城特色大學匯總 上大學去哪兒都不愁!
    上大學去哪兒?現為你盤點中國N個地理位置超好城市的特色高校,北京、上海、杭州、南京、重慶、廈門、武漢、昆明、桂林、蘭州、海口、福州、長沙、太原、南昌、濟南、長春、天津、蘇州、大連等,上大學去哪兒都不愁!
  • 英國「高考」的啟示
    英國「高考」的啟示 作者:中國教育財政 發布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