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洋蔥式穿衣法」,就是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的穿衣服,內層可以穿排汗功能好的衣物,中層選擇保暖效果好的衣物,最外層則是具有防水防風效果的衣物,這些衣服都可隨時穿脫,方便應對各種天氣變化。
就拿最近幾天來說,天氣越來越冷,北方都開始供暖了,但是早中晚以及室內外的溫差非常大,上學的孩子衣服穿多穿少不太好掌握,一不小心就會受涼感冒。這時,家長可以使用「洋蔥式穿衣法」給孩子穿衣服了:先給孩子穿三件衣服,一件內衣,一件加厚的衛衣或者毛衣,一件羽絨服,然後再在學校放一件棉背心。
上學放學的路上,也是最冷的時候,孩子可以穿上羽絨衣,暖暖的,一點也不懼怕外面寒冷的環境,如果還是太冷的話,還可以把放在學校的馬甲套在最外面;到了學校以後,教室裡都有暖氣,羽絨服可以脫下來了,穿著毛衣就可以了;上午以及下午室外活動的時候,可以套上棉馬甲,既可以保暖,又不會限制孩子的活動。
具體大家可以根據各地的溫度,以及孩子穿衣喜好選擇,千萬不要把孩子捂得太多,熱不熱先不說,捂得太多限制孩子的活動,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情。
怎麼判斷孩子衣服是否合適既然知道了衣服的穿法,那麼怎麼才能判斷孩子衣服穿得是否合適呢?很多家長喜歡摸摸孩子的小臉或者小手小腳,感覺涼了就以為孩子冷了,趕緊加衣服。這種方式是錯誤的,就拿小手小腳來說,孩子的四肢護理心臟最遠,而且孩子的心臟功比大人弱一些,四肢的血液會少一些,所以小手小腳有點涼是正常的。
最靠譜的方式就是摸孩子的後頸溫度。孩子還沒有活動的時候,把手放到孩子後頸的位置,如果感覺溫乎乎的,說明衣服穿得比較合適;如果感覺涼颼颼的,說明衣服穿得有些少,趕緊加件吧;如果感覺有很多汗,說明衣服穿多了,注意適量的減少衣物。
叮麻寄語:天氣轉冷,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穿著,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熱,千萬不要給孩子穿的特別多,太過笨重,否則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日常活動,讓孩子不開心,還會降低孩子的耐寒能力,增加生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