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儘管申城近兩日暖意十足,突然有了一夜回到夏末秋初的感覺。俗語有「春捂秋凍」一說,近日不冷不熱的天氣,確實也讓不少人堅定了「秋凍」的原則。但是,實際上,申城的深秋已悄然而至,「立冬」節氣裡北方的冷空氣越來越活躍,氣溫也在步步走低,尤其是晝夜溫差較大。在這樣的天氣背景下,「秋凍」看似簡單,如何「凍」得合理、「凍」得適度、「凍」得健康變得大有學問。
氣象專家說,科學的「秋凍」應該在暑熱未消的初秋執行,彼時晝夜溫差變化不是很大,不著急加衣、適當「凍一凍」能讓機體進行「防寒鍛鍊」,從而順利從夏熱地過渡到秋涼。這能逐漸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和抗寒能力,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的發生起到積極的預防作用。但是,到了日夜溫差變化較大的深秋,一味強求「秋凍」就對健康無益了,反而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那麼,到了早晚溫差大、氣溫逐漸轉寒的深秋,怎樣的穿衣法才最適合呢?無論是成人還是孩童,「洋蔥穿衣法」是最適合深秋的穿衣法則。比如,上幼兒園的孩子可以穿上三層衣物,最裡層穿的是透氣排汗的貼身衣物;中層穿的是保暖效果好的衣物,比如,衛衣、針織衫等;而最外層則可以從防風薄外套逐漸過渡到輕薄羽絨服。「洋蔥穿衣法」可以讓一層層衣服間的空氣更好地流通,也方便在天氣變化時候及時增減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