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來源:知乎、高頓AICPA 等,文章著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僅作分享
「華為工資年薪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大佬們,都是在華為的研發崗位。但是菊廠16w員工,不可能人人研發崗吧?其他崗位的工資真的如傳說中的那麼光鮮亮麗嗎?市場部門?服務部門呢?」正好回答其他人問題的時候剛截的圖...已經離開很久了,就給你個參考:這是本科畢業生在華為6年後的工資。發小的真實信息,入職華為無線十年,非管理層、非管理層、非管理層!不是PL,不是LM,不是PM!就是開發人員,兼管點版本事務,算技術骨幹吧。
工資3.5萬/月,股票20萬股,年終獎40萬,年收入稅前百萬。
加班說可以接受,家人也習慣了。雙休或過節三天他們家喜歡周邊遊玩,我們兩家人有時一起,兄弟說要多陪家人。每年只有十一春節才有時間和家人出國玩,雖然貴,不過只有這時有比較長的假,而且這種貴和他收入比也就…
華為前員工回答一波:我是降薪去華為的,本來在上海月薪1萬6,去了華為月薪1萬2,為什麼降薪還去?第一漲漲見識,第二華為收入不看月薪。拿我們做項目的來說,作為新人,收入有幾部分,月薪+出差補貼+項目獎,剛剛說了月薪1萬2,如果是艱苦的五類國家,日補貼100美元,一個月就是2萬,項目獎每月平均1萬,扣稅下來到手月薪有3萬,這是最好的情況,如果你去的是發達國家,那麼最多每月2萬。但是如果你是火車頭,年終獎10到20萬沒問題,再加上幹滿三年有股票分紅,一年拿個五十萬不成問題。
那麼我為什麼離開華為?因為我覺得拿命去換年薪五十萬划不來,真的划不來!(順便提一下這裡的12k是6年前的工資…)前華為商務經理來答題:第一次面試是電話面試,第二次是我趕到濟南中心參與的視頻會議面試,重點就在第二次面試:主管問我現在工資多少,我那時候小城市剛畢業,說現在工資3萬,主管說你這個要求不低呀。最後才鬧明白,我當時報的是一年3萬多,主管理解的是一個月3萬。入職第一天老員工就告訴我,在華為,工資只是零花錢,我們的收入靠的是年終獎。我外派海外的那些年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大體講講我的工資構成:1, 固定收入:月工資+海外補貼1萬左右+1個月離家補助(一般國家,歐美沒這麼高)+每周生活補助。比如:月工資2萬+1萬離家補助+其它補貼,每月就奔著4萬,年入40萬去了。2,浮動收入:年工資範圍 :年終獎+股票分紅+項目獎(包括各種及時激勵)+4張家屬往返免費機票。這部分新員工可能浮動收入小於固定收入,但老員工連同分紅一般要高於上面40W的固定收入。後來理解到華為的工作是:一個人拿兩個人的工資幹三個人的活。今天前同事們都發起了燈塔照片,等待孟晚舟回家(當時還有和公主的合照,哎)。祝福華為,祝國家昌盛,吾輩且自強。當然在「人均年薪百萬的知乎」,這些你可能覺得……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那我們來看看其他華為人的薪水情況。2020屆秋招季華為曾刷爆全網。有學生曾表示「在華為沒來學校招聘前,我拿再多的offer也不會籤」,甚至還有機構專為應聘華為的應屆生舉辦培訓班,為什麼華為能夠成為眾多畢業生的嚮往單位?華為高級副總裁陳黎芳透露的答案,在去年華為的秋季校招中曾公開表示,「我們從14萬到17萬起薪,最高到年薪35萬人民幣每年,工資就是零花錢。」為什麼華為的薪酬策略能支撐華為如此快速的發展,以至於世界都在恐慌時,華為還能持續漲工資,頻頻爆出高薪招聘人才的新聞。華為高級顧問吳春波曾說,華為的人力資源變革就是三個字:減(人)、增(效)、長(工資),為的是實現任正非「 五個人的活、由三個人幹、發四個人的工資 」的夢想,也就是典型的「345薪酬策略」:其邏輯就是用高於市場的薪酬水平吸引到高於市場水平的人才,提供高於市場水平的產品和服務,為企業創造高於市場水平的利潤。任何一套薪酬體系設計的重點都是薪酬水平策略、結構策略和分配策略這三大策略的戰略考量。區別於一般薪酬設計,345薪酬在這三大策略上有非常不同的考量,其內在邏輯和優勢特點是:1.高於市場的薪酬水平就是領先型策略,一般薪酬水平定位在75/90分位而非25/50分位1.薪酬資源需要差異化分配並向價值創造者傾斜《華為基本法》中明確的價值評估四要素為:崗位價值評估、能力評估、績效評估和勞動態度評估
2.人才盤點是企業實現薪酬差異化分配的重要工具
在財會圈,大家對「華為財經」一定不陌生。如此龐大的商業帝國能夠正常運轉,其中一個重要的秘密武器就是它強大的財務系統。這個系統有多牛?咱們看一組數據:
「 3天出月度財務報告出初稿,5天出月度財務報告出終稿,11天出年度財務報告出初稿。」
團隊成員中,數百名畢業於牛津、劍橋、哈佛、耶魯等著名大學;僅合同,全球共1500名項目財務跟進;年平均約120萬單的員工費用報銷,員工在自助報銷的同時,機器根據既定規則直接生成會計憑證;98個國家和746個帳戶實現互聯互通,支付指令可以在2分鐘內傳遞至全球任一開戶銀行,付款準確率水平高於銀行100倍以上。
華為財務系統,通過交易核算自動化、ERP優化、數據調度優化、數據質量監控以及提升數據分析平臺的性能,實現全球核算實時可視,過程可跟蹤、可管理。讓財務數據得以準確、完整的呈現。
華為除了擁有酷炫的財務管理系統,還有超高的待遇和福利。2019年,一封任正非親自籤發的郵件顯示,華為向8位應屆畢業生開出了89.6萬到201萬的年薪待遇。而在招聘網站上,一線城市華為財經專員的工資待遇,也都基本開價1萬5以上。財務主管以上級別就更不用說……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華為財經實在太完美了。但很可惜,世界上所有事務都有缺點,華為財經的缺點就在於它太大了。你可能會好奇,這有什麼不好,公司越大,實力越雄厚。沒錯,從公司層面這確實不是問題,但對員工而言,尤其是剛畢業的學生,企業太大就是把雙刃劍了。
比如一名應屆生進入華為財經的應付帳款部門,經過自身努力,從一名專員升到了部門部長,管理一兩百號人員。這期間他真正用到的專業知識可能就只有書本上關於負債的幾段話。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走內部流程、操作內部系統、完成內部業務上。
龐大的華為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統流程,而這些在外面其他企業裡並不適用。在華為財經的這幾年,大部分時間積攢的經驗在外面無法完全沿用,而過去掌握的專業知識又沒有得到足夠的提升。如果你一直呆在華為還好,一旦跳槽,處境會略微有些尷尬。
另外,華為高薪確實沒錯,一個經理年薪50萬不是什麼稀奇事。可是這個價格放到市場上,能接住的企業卻並沒有多少家,有些經理為了跳槽,自降身價的事情並不少見。
我2017年以前在建築施工行業,2016年做西安華為項目的時候,遇到在華為幹了19年的老職工,閒聊的時候說到「我卡裡現在有1000萬」,當時就被震到了。我大概算了一下,1000萬現金,固定資產估算500萬,一輩子賺1500萬,非常厲害了,現在很多人算一下,你到退休能有多少存款?
在華為,只要你優秀,真是「豪車豪宅不是夢」。關鍵任正非理念好「華為人,沒有人才,錢給的多了,都是人才」,聽到這句話,你羨慕不,哪個老闆有這種理念。《易經》繫辭有一句話「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我們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了,想賺錢你的有任義,想聚人你得先掏錢。
一群支持無償加班的精神資本家指責華為有償加班違反勞動法。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