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客觀唯心哲學家黑格爾:絕對的光明,如同絕對的黑暗

2020-12-11 視覺中國圖話歷史

18世紀末19世紀初,德國,穿著毛皮大衣的德國哲學家格奧爾格·威廉·弗裡德裡希·黑格爾。黑格爾的思想,標誌著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後世哲學流派,如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圖片來源:Bettmann/Bettmann Archive/視覺中國

1778年,德國哲學家奧爾格·威廉·弗裡德裡希·黑格爾。由於黑格爾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兩者之要義,因此,對於那些因看到自由主義在承認個人需求、體現人的基本價值方面的無能為力,而覺得自由主義正面臨挑戰的人來說,他的哲學無疑是為自由主義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 圖片來源:PHAS/UIG via 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18世紀,德國哲學家奧爾格·威廉·弗裡德裡希·黑格爾。他在1807的巨著《精神現象》(The Phenomenology of Spiri)中提到了主從辯證關係。在這本書中,黑格爾指出擁有奴隸的主人最終會失去人性。 圖片來源:UniversalImagesGroup/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18世紀末19世紀初,德國哲學家奧爾格·威廉·弗裡德裡希·黑格爾。黑格爾建立起令人嘆為觀止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主要講述絕對精神自我發展的三個階段: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 圖片來源:DEA PICTURE LIBRARY/De Agostini/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18世紀,德國哲學家奧爾格·威廉·弗裡德裡希·黑格爾。黑格爾的著作以哲學的高度幾乎涉獵了人類知識的全部領域:歷史、自然、法學、倫理.....他那廣博的知識與深邃的思考,至今讀來依舊散發著無窮的魅力。 圖片來源:Bettmann/Bettmann Archive/視覺中國

18世紀,德國哲學家奧爾格·威廉·弗裡德裡希·黑格爾 圖片來源:Time Life Pictures/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德國唯心論哲學大師黑格爾
    黑格爾(1770—1831年)黑格爾(1770 -1831年),全名格奧爾格·威廉·弗裡德裡希·黑格爾,德國19世紀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傑出代表、政治哲學家。黑格爾畫像出身官吏家庭的黑格爾自幼聰明好學,10歲起就讀於斯圖加特文科中學,18歲進入圖賓根神學院學習,主修神學和哲學。
  • 黑格爾哲學的「絕對精神」和辯證法
    而這本《精神現象學》就是在第三個階段「精神哲學」,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又分為三個階段:主觀精神、客觀精神和絕對精神;其中,主觀精神又包括:意識、自我意識和理性三個部分,所以,鄧曉芒老師也把精神現象學分為五個部分:意識、自我意識、理性、客觀精神、絕對精神。為什麼這本書叫「精神現象學」呢?而不是直接叫「精神哲學」呢?
  • 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必然陷入唯心論
    黑格爾格奧爾格·威廉·弗裡德裡希·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國哲學家,出生於今天德國西南部符騰堡州首府斯圖加特
  • 絕對光明與絕對黑暗的可能
    真理絕對光明的可能。貫穿始終,成就完美。只有真理創造的,沒有創造真理的。我在真理成就的完美之中,生、死、善、惡,或者我的界限中其它所有,都不能讓我脫離真理成就的完美。但是,真理在我,我不是真理。我的界限,就是世界。我在世界,世界不能完全認識真理。世界中,永遠有真理絕對黑暗的可能。
  • 大哲學家黑格爾十句名言,揭示理想與真理,句句經典,值得牢記
    自黑格爾以後,世界哲學史上從此失去無所不包的哲學體系。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黑格爾的哲學世界,感悟他筆下那些至理名言,絕對受用。
  • 劉創馥:黑格爾的絕對知識與歷史理性
    【內容提要】 黑格爾哲學聲稱把握絕對知識,但又承認哲學不外是以思想把握時代,哲學家也不能超越所處身的獨特歷史條件。為了嘗試疏解這個表面衝突,可將作為黑格爾的系統基礎的《邏輯學》視為一套龐大的範疇體系;分析康德的範疇論及其理論預設,則有助於顯示黑格爾理論的獨特之處。
  • 鄧曉芒:黑格爾哲學的特點
    至於歐洲大陸學術界,他們在哲學史的領域內對黑格爾歷來都很重視,大學裡的康德、黑格爾哲學作為傳統經典課程,是每學期都要開的。黑格爾是公認的西方思想兩千年發展中少數的幾位偉大哲學家之一,他把康德創立的德國古典唯心論哲學發展到了最高點。
  • 黑格爾:一個家庭教師是怎樣變成大哲學家的?
    黑格爾的哲學體系曾被人們捧作絕對真理,不久又被當成一個笑話,他本人也從哲學之神的地位跌落下來,成了一條「死狗」。這兩種極端的做法都是非辯證的,許多人連一本黑格爾的書都沒讀過,就妄下定論,更是非客觀的。由於黑格爾的哲學過於晦澀,對普通人來說顯得不夠友好,因此我們主要介紹他的生平,這樣多少會使本文有些趣味。
  • 黑格爾55句經典語錄,唯心世界有著不一樣的啟迪,值得收藏
    01 黑格爾概述黑格爾,生於斯圖加特,德國哲學家,德國19世紀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時代略晚於康德。許多人認為,黑格爾的思想,標誌著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後世哲學流派,如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關於黑格爾,在他之後的思想家對他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欣賞他的人,將黑格爾看作是先知一般的人物,他們雖然認為黑格爾的思想體系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同樣對黑格爾有著極其崇高的評價。
  • 漫談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
  • 黑格爾美學思想精髓
    >三:黑格爾美學思想的意義一:黑格爾美學思想的哲學基礎黑格爾的美學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與辯證法的基礎之上的,所以,要更清晰的理解其美學思想,首先應了解其哲學體系。這種邏輯推演的過程即是人的思想的發展過程,同時反映了客觀世界的發展過程,通過這個觀點,黑格爾進一步得出真實的世界的演變即是思想的演變、哲學的演變。從這兩個觀點可以窺探黑格爾是如何走向客觀唯心主義的,正是在於其認識現實世界的產生及演變的過程中,過分的拔高了範疇的作用,從而產生了他所說的「理念」。
  • 鄧曉芒|黑格爾是最後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
    至於在大陸學術界,他們對黑格爾歷來都是重視的,大學裡的康德黑格爾哲學是作為傳統經典課開的。 黑格爾是我們公認的西方2000年的發展中少數的幾位偉大哲學家之一。他把康德創立的德國古典哲學、唯心論哲學發展到了最高點。 德國經典哲學在西方哲學界的經典意義是指它有一種定型的模式,其思路、傳承都是主流的,所以它達到頂峰以後必然走向衰弱。
  • 為什麼說「唯心」和「唯物」的說法,早已經過時了?
    很多人喜歡用唯心、唯物區分哲學家。如把柏拉圖稱為唯心主義者,亞裡斯多德是唯物主義者;黑格爾是唯心主義者,馬克思是唯物主義者;古代王陽明是唯心主義,東漢王充是唯物主義。唯心和唯物好像成了萬金油,哪裡都好用,隨時都有用。
  • 黑格爾的面具
    黑格爾反對按照自然科學的方式,將真理僅僅理解為主觀符合客觀的思想理論,真理不僅是認知意義上的真理,而且還是負載著普遍的實踐價值的真理。黑格爾相信,理性是世界的主宰,因而能夠確保具備普遍實踐價值的真理支配歷史的現實,對於歷史而言,「凡是現實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現實的。」黑格爾的這個論斷很容易讓人覺得是在為現存秩序的合理性進行辯護。
  • 黑格爾:經久不衰的5句話;「存在即合理」
    格奧爾格·威廉·弗裡德裡希·黑格爾(1770—1831),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其主要作品為:《小邏輯》、《美學》、《法哲學原理》、《精神現象學》、《歷史哲學》等。德國是一個擅長出哲學家的地方,無論是黑格爾,還是尼採,或者是我們所熟悉的馬克思,他們都是德國人。黑格爾的哲學思想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這無關緊要。但是,無論是唯心還是唯物,黑格爾的哲學對於我們的人生來說都有一定的參看意義。
  • 「德國學派」?——康德、黑格爾和克勞塞維茨
    在國際關係研究領域,就如同在哲學研究領域一樣,德國思想家厥功至偉,如在領土國家形成初期萊布尼茨對主權觀念進行了系統論述,普芬道夫對絕對主義時期的國際體系研究做出了極具創新性的貢獻。在德國思想家中,伊曼努爾·康德、格奧爾格·黑格爾和卡爾·克勞塞維茨對國際關係研究的貢獻更引人注目。
  • 黑格爾的文論簡析
    黑格爾(Ceorg Wh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是德國古典哲學和德國古典美學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著作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法哲學原理》、《歷史哲學》、《哲學史講演錄》、《美學講演錄》等。
  • 黑格爾哲學思想體系 | 西方哲學史筆記
    二、黑格爾哲學體系的特點(一)黑格爾哲學是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哲學,是從康德開始的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和結束階段。黑格爾完成了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一方面是他繼承了康德、費希特、謝林從思維引出存在的唯心主義原則,並把它發展到了盡頭;另一方面是他繼承了他們哲學中的唯心辯證法的因素,把它系統化了。但是,黑格爾又是在批判康德等人的哲學中形成和發展自己的體系的。
  • 世界歷史:古希臘最著名的唯心論哲學家和思想家柏拉圖
    柏拉圖(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臘最著名的唯心論哲學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使唯心論哲學體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對後世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柏拉圖出身於雅典一個大貴族家庭。柏拉圖認為:世間有許多類的事物,當你判斷它是否為美時,心中必然已有了一個美的原型,這心目中美的原型又來源理念世界中存在的那個絕對的美。任何美的事物都無法與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過是對後者的一種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萬,而美的原型或理念的美卻只有一個。
  • 從黑格爾到馬克思,唯物論和唯心論只差了一丟丟
    今天我們只說三個人,從黑格爾到費爾巴哈,再到馬克思,我們現在所奉為真理的辯證唯物論,和唯心論曾經就只差了一丟丟。 在說起那些晦澀的哲學觀點之前,我們用最簡單的話說明白什麼是唯物論和唯心論。其實,唯物論和唯心論之間並不存在著你死我活的對立,這兩個理論完全是解讀物理世界的不同標準。唯物論認為物質是世界的第一性,精神緊隨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