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人文教育是「授人以漁」的教育——Blog

2021-03-01 財新網

博主:徐賁
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

大學教育應該以提高學生的智識,而不只是增添一些專門知識為主要目標,在美國大學裡,人文教育提供主要的智識教育課程(說理寫作和經典閱讀)。智識又稱「智性」(Nous),是從希臘語的νοῦς來的,經常被作為智能(intellect)和智力(intelligence)是同義詞。它被認為是人類心智中所具備的一種能分辨對與錯的直覺能力,所以特別與價值判斷有關。

在柏拉圖那裡,智識(nous)常指「見識」(good sense)或「明智」(awareness),是人的「心智」(mind)的特殊能力,也是智慧的一種體現。在《克拉底魯篇》(Cratylus )篇裡,柏拉圖說,智慧女神的名字(Atheonóa)指的是「神」(theos)的心靈(nous)。在《斐多篇》(Phaedo)裡,蘇格拉底在臨死前說,他從雅典的哲學家阿那克薩哥拉(Anaxagora)那裡了解到宇宙的智識安排萬物秩序,是他思想的一大轉折。亞里斯多德把智識看成是只有人類才具有的一種與「理智」(reason)相聯繫的能力。他在《倫理學》第四部分裡把智識視為一種把握基本原則和事物本質定義的能力,智識是人隨著經驗的增長而加強的能力,這與年齡、閱歷能增長智慧是一致的。

人文教育課堂上智識雖然與這類古老的智識觀不無關聯,但強調的卻是另外一些與一般學習或知識學習有關的人的普遍能力,其中最為基礎的便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在知識變得越來越「容易」的網際網路時代,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的重要性變得更加突出了。

在線的「維基百科」創始人之一、在線的「公民彙編」(又稱「公民紀要」,Citizendium)百科全書的創始人拉裡·桑格(Larry Sanger)在《網際網路如何改變我們(以為我們)所知道的》一文中說,「好的搜尋引擎就像是(佔卜)的神諭(oracle),不管你詢問什麼,都會有回答。有的回答正是你所尋找的。但是,有的回答,對不起,只不過是神諭——它很難理解,而且可能是錯的。……知識與信息是不同的。你很容易從網上獲取信息,但知識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同樣,學生們很容易在課堂裡獲得專業知識,但是,要增進能獨立思考和判斷的智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網際網路上容易獲得的巨量信息造成了拉裡·桑格所憂慮的「知識貶值」現象。他說,「全世界網際網路服務積累的信息越多,信息越是容易獲得,比較而言的知識就越不稀奇,越無吸引力。我擔心網際網路已經大大削弱了人們對知識獨特性和知識為何值得追求的感受。」許多以前被視為難能可貴的知識在網際網路上唾手可得,就專業知識的積累而言,年輕學人超過以前那些皓首窮經的積學之士已經不再是什麼難事。然而,他們的智識卻未必有同等程度的增長。知識不等於智識,並非在網際網路時代才如此,但卻在網際網路時代變得更加突出。

分辨知識的真偽需要的不僅是知識,而且更是智識,智識是更不容易獲得的知識。桑格指出,信息的「超級豐富(superabundance)其實讓獲得知識變得更困難了」,當然,他所指的經過思考和判斷而可靠的真正知識。真正的知識是一種「信念」,它必須是經過檢驗的。在知識的紙媒傳播時代,讀者可以在相當程度上依賴於有經驗,有眼光的編輯們的幫助和他們對知識的檢驗。

今天,這樣的檢驗任務往往落在了讀者自己身上,關鍵在於要能辨認出真實,並將它與虛假區別開來。我們運用理智或證據來作出決定。桑格說,「為知識信念提供檢驗是非常不易的。這要求我們有好的信息來源、批判性思考,有時還需要知曉統計和數學,並且在理解文本時要非常關注細節。這些都是花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別人可以給你一些幫助,但這些是你自己必須去做的事情」。人文教育不只是讓學生接受現成的知識,而是讓他們學習如何檢驗知識,並對可靠的知識建立起信念,這是人文教育對學生求知素質和能力的要求。它與一般知識教育的區別在於,它不是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

在我任教的大學裡,授人以漁的人文教育教學大綱有著比桑格的建議更為具體、系統、全面的規定。人文教育包括兩個相互聯繫但有所區分的部分。第一是課堂討論(集體知識活動),第二是寫作(個人獨立的知識行為),這二者都以閱讀為基礎,包括對文本提問、分析、理解和釋意、評價和批判等等。人文教育高度重視經典閱讀與寫作這兩門課的緊密結合,這兩門課都不屬於「專題知識課程」(subject courses),都是以授人以漁為目標的。這體現為具體的教學目標要求。例如,這兩種課共同的學生寫作要求分為「批判思考學習要求」(Critical Thinking Learning Goals)和「交流能力學習要求」 (Communication Learning Goals)。學校的教學綱要對此有具體說明。

批判思考要求指的是,「理解和獲取知識所必要的批判思考,包括分析、綜合、評估。為此,學生要學會如何辨認、形成和追問自己和他人想法中有意義的問題,如何在展開說理的過程中結合邏輯、細緻的觀察、反思和經驗。兩門寫作課的順序幫助學生們在面對多種不同觀點時逐漸提高可靠的判斷力,並為他們提供一個論壇,讓他們能夠對說理論證的不同部分有批判性的思考」。具體要求有三條:一、對論點和主張尋找、辨認正反雙方的證據;二、對論題提出有意義的問題;發現、評估論證中沒有道明的假設,並對此有所應對。

交流能力要求指的是「增強學生的寫作交流能力。只有當一個人能夠與他人有效交流他的知識時,他的頭腦才是真正自由的。學生們要發展交流技能,認識到語言形成思想和經驗的力量,學會邏輯、清晰、獨創地寫作和說話」。具體要求有四條:一、能辨認和寫作通暢易懂的文章,其特徵是清楚細緻的組織、連貫的段落和正確的句子;二、有效書面交流要考慮誰是讀者和交流情境;三、言之有據的說理,論述清楚有力,論題集中有序;四、在寫作過程中提高智識和增強對複雜想法的分析理解能力。

最後一條也就是說,寫作本身就是一個思考和釐清問題的過程,有效的寫作有賴於清楚有效的思考。正如喬治·歐威爾說的,「假若思想能敗壞語言,那麼語言也能敗壞思想」。學習寫作,從根本上說是學習以理性文明的,有教養的方式與他人交流,也就是民主生活方式和公民社會所必不可少的公共說理。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為這樣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秩序培養有效的成員。

相關焦點

  • 北大博雅計劃全面取消,人文教育再升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我們之前的文章裡有提過,北大清華還有中大等多所國內名校都已經對人文教育愈發重視,甚至開設了博雅計劃、領軍計劃和博雅學院等。博雅計劃和領軍計劃給了更多優秀考生通往名校的一條多元化的路,在去年幾乎有1900人初步入選,最終錄取502人,佔去年總錄取人數的1/6,可以說是相當火爆。
  • 「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 土山灣教育揭秘
    >>《「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土山灣教育揭秘主講人:張偉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兼職教授。這本書用上海話撰寫,編纂人是一個混血神父,翻譯人是一個上海人修士。 書中用的上海話和我們現在說的上海話不同,如果你能夠用上海話把它讀出來並理解意思,那你就是一個比較正宗的上海人。
  • 教育復興:從「授人以漁」到「有教無類」「教育」這個好東西,我們...
    「復興」要「復」其原有,對今天又極具價值的文化基因;「興」是通過這些文化元素去誘發「核裂變」,去發現人的價值與尊嚴,復元教育的本質。教育復興以發掘教育遺產中的素質教育雛形為引子,以借鑑世界先進的教育成果為根本,生發嶄新的教育觀念,建立與現代社會接軌的教育機制。
  • 潭州教育用實際行動證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放在潭州教育可謂非常合適,潭州教育固然是通過線上傳授知識的平臺,但是如何正確高效地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也是潭州教育的工作之一。
  • 米樂英語:教育公益事業十年,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
    政府企業民間聯動 促進教育資源最大化利用在吳錦良看來,政府是公益鋪路者與掌舵人;民間公益機構是公益踐行者與划槳人,而企業是公益支持者與加油人。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民間財力的壯大,我國教育公益資源日益豐富,但還很分散、有待不斷挖掘和有效整合。
  • 澳門「科技達人」內地觀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澳門「科技達人」內地觀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2019-11-13 16:30:09 作者:朱延靜 責任編輯:朱延靜   中新社太原11月13日電 題:澳門「科技達人」內地觀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 「授漁計劃 青年成長」項目在山東啟動
    來源:中國網中國網財經8月16日訊 日前,「授漁計劃•青年成長」項目在山東濟南正式啟動。首期授漁計劃由美年大健康產業(山東)有限公司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濰坊醫學院試點運行。項目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攜手美年大健康省級公司,通過愛心捐款形式,點對點資助醫學專業優秀大學生。首期經過遴選,57名2019屆大學貧困生成為首批受自助對象。
  • 「授漁計劃·平安成長」幼兒教師人才培養計劃啟動
    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11日電(記者 劉尚君) 4月9日,「授漁計劃·平安成長」幼兒教師人才培養計劃在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啟動。授漁計劃供圖  這是「授漁計劃·平安成長」項目首次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開展的助學行動,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授漁計劃聯合河北省婦聯、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共同開展,2018年計劃資助400名河北籍困境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
  • 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財富是每個人想要的,但是如何得到財富,如何能把財富留下,古代有一句老話:「家有黃金用鬥量,不如養兒送堂。」從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即使有家財萬貫,也不如讓孩子學會知識文化。所以在子女教育上,都是教騎射,而少有注重文化教育。當滿清入關後,馬背上得了江山,但是文化教育沒有跟上,造成了子孫一代不如一代,等到大清亡國時,八旗子弟也就只能成天打茶圍、玩票、賭博、鬥蟋蟀、遛鳥、玩樂器,坐茶館,一天到晚盡幹吃喝玩樂的事情。女的也各有各的閒混過日的法門。
  • 宿遷職業技術學院一位老師的感悟:教育的本質應該是「授人以漁」
    這個月我所帶的教學班也即將迎來月考,在兩年的教育工作中,讓我充分感覺到了成長的力量,如今,我更是理解到了給學生樹立知識很簡單,學習很快樂,方法多得很的學習理念才是我們做到「授人以漁」的根本。如果課堂讓人乏味,那我們教育就成了一味填鴨。學習之所以能快樂是因為學生有目標感和學習能力。目標的推動力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持久,學習能力推動著我們的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那麼快樂也就因此而來。
  • 郴州尹堂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給一個人一碗麵條,能餵飽他一天;教一個人如何做麵條,能餵飽他一輩子。尹松堂就在完美詮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尹松堂是桂陽縣審計局副局長,他一直走在扶貧的最前線,深入貧困戶的內心,了解其真正需要什麼,找到最根本的問題。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的後半句,你可能沒有聽說過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給人一條魚,不如教會人打漁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打漁的技能,在任何江河湖海都能捕魚為生。現實生活中,從魚推演到萬般事物,如賺錢的方法,學習提升的方法等等,不一而足。在家裡,家長幫孩子解決生活中問題,不如教育灌輸,讓孩子早日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在職場上,管理人員幫下屬解決難題,不如指點路徑,讓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在諸多場合,老師、家長、教練實踐著培養育人,傳授知識、技能、經驗的角色。
  • 季平:中非合作「授人予漁」的三層豐富含義
    季平指出,「授人以漁」常用於形容中非合作,但在引用這一個典故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忽視其隱含著的三層豐富含義。我們對非洲國家的援助既要有物質形態的「魚」,也要有技術層面的「漁」。 「授人以漁」首先是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是不需要回報的。去年,習近平主席在訪問非洲時,提出了「真、實、親、誠」的四字方針。
  • 「授漁計劃·雙師課堂」項目落戶我縣
    來源:漣水日報■ 融媒體記者 朱 雲8月20日,公安部裝備財務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王強,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授漁計劃秘書長高繼輝等來漣,對即將在我縣開展的「雙師課堂」建設工作進行調研。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周達清,縣領導洪然、朱國海、馬榮陪同調研。
  • [脫貧故事]宜秀區大龍山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一次「扶貧夜校」的課堂上,其妻子向社區的幹部們說出了家裡的困境以及自己的心聲,「我家4口人,丈夫患有癲癇慢性病需要長期吃藥,兩個孩子都在讀書,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家裡的糧油,調味品店想擴大經營,但缺資金。」她滿臉無奈的說道。
  • 「親歷者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講述者:王臨安【親歷者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07:18來自中國科協【旁白】: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以知識,不如傳授給人以學習知識的方法。可是他們說:「挖野菜,讓上面的人看看,沒糧了,再給多發些。」 【講述者】:一陣愕然之後,我們一時間無言以對。這件事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但這終究是「授人以魚」的弊病。【旁白】:王臨安也遇到過幾件「授人以漁」的高興事。
  •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授漁計劃」啟動千人助學行動
    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記者 黃小希)作為一個旨在幫助貧困學生實現可持續成長成才的公益項目,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授漁計劃」5日啟動千人助學行動,計劃今年募集1000萬元善款用於資助1000名適齡孤兒、貧困家庭學生在初中畢業後有計劃地完成中等職業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 修益升參加「授漁計劃 平安成長」千萬學子捐贈公益在行動
    本次活動由公安部扶貧辦、團中央「青年之聲」綜合服務辦公室、民政部社會救助司、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新華網、中國青年網、授漁計劃公益促進中心攜手百傢伙伴企業共同開展,活動由修益升益生菌品牌特別贊助。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精銳學習力助力學子決勝中考
    事實上,不僅對於中考意義重大,擅於主動學習可以說是貫穿一個人一生的核心競爭力,而一個人絕大部分學習的方法及習慣都成型於其中小學階段,因為這是一個人學習能力最強的時期。2011年,深度聚焦K12中小學學生群體的國內教培行業頭部企業精銳教育創新性地提出了「學習力」概念,涵蓋學習動力、學習能力與學習毅力,並倡導秉承「科技賦能教育,學習力成就未來
  • 融創鄉村振興方法論: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
    結對幫扶龍塘村兩年多以來,融創通過文旅切入、產業帶動、文化激活、教育幫扶等方式,對龍塘開展綜合立體、深入長期的幫扶。融創依託自身產業優勢,以文旅切入,用標杆民宿帶動特色旅遊發展,以網紅民宿龍塘山房及兩棟傳統吊腳樓改造的示範民宿為代表,為整體旅遊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硬體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