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我看到的全都是生活。年輕的時候,誰沒有過理想,誰沒有大聲地說出過自己的理想。那時候我們都很偏激,認為理想就是理想,生活就是生活,有理想,就不能向生活妥協。後來過了好多年,「理想」仍是理想的。而生活只會越來越現實。所謂成長,就是一個學會現實的過程。
等我們喪失了童真,喪失了單純,喪失了快樂,喪失了好奇,喪失了青春,喪失了理想以後,我們就開始緬懷。其實理想就像內褲一樣,我們必須有,但是不能逢人就證明我們有,亦不能因為沒有人看得到,就乾脆不穿。我們都是平凡的人,我們都要忙著應對自己的生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能在心中保留一些美好的東西。
電影中的Glen和Marketa也都很平凡,他們各有各的瑣碎,各有各的寂寞。他,那麼才華橫溢,依然會失態地唱"she'sfucking fucked up!",依然要在白天唱眾人喜歡的流行歌曲,依然要用那雙彈琴的手修理吸塵器,依然會隨口許不當回事的承諾。依然會要求年輕漂亮的女子留下過夜。
她,有一位自殺了的小提琴家父親,一個無法溝通遠在他國的丈夫,需要她養活的女兒和母親;一份或者幾份收入低微的工作。她在偶遇了一位才華讓她傾倒的歌手以後,第一件拜託他做的,只是幫忙修壞掉的吸塵器。因為生活太強大,我們又都必須生活。這些,是每一個平凡而又完整的人,都多少具備的東西。
=
可這些全都不能阻擋,兩個人在合奏的時候,綻放出的光芒。所以一定要說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就是他明知道沒有人會聽,還是在夜裡的街道上一個人彈唱自己的歌; 就是她穿著睡衣拖鞋拿著自己女兒儲蓄罐裡的硬幣去買cd機的電池,然後旁若無人的唱。
那樣的一些瞬間,強大的生活在熱愛面前黯然失色。整個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Glen勸Marketa跟他一起去倫敦的時候說的那些對話。回歸生活,我們大家,終究都要回歸生活。也許某些時候我們需要一個肩膀,需要一個懷抱,需要一句鼓勵或者關心的話。
但這些,只不過是為了給我們氣力,讓我們繼續生活。或者說,給我們力氣,讓我在生活中還能堅持一些別的什麼東西。片中的男女主角,甚至從頭到尾沒有自己的名字。也許,類似的故事,可以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影片有一個相對的happy ending,Glen給Marketa買了一臺鋼琴。
那是一種毫無代價的浪漫,不用交代前因後果。也只有在那一瞬間,影片拋開了「生活」。就算在一起錄製了全世界最好的唱片,生活依然會繼續下去。也許Glen仍是會背著吉他一個人走,但是淡出視線的,是他微笑的嘴角;也許Marketa仍是會在擁擠的街道上賣花。
但是當她坐在家裡,坐在有著她母親,丈夫,女兒的家中沉醉與彈奏的時候,她會時不時地望著窗外發呆,這些就是曾經的光芒在他們生活中留下的東西。我想起了片頭,四個不字母從不同的方向出現,拼到了一起,組成了once。曾經啊。
影片的最後一幕是Marketa望向窗外的一個眼神,我按下暫停,盯著屏幕很久很久。其實我不懂。但也許,那個眼神,就代表了曾經。理想也好,激情也好,熱愛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