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什麼錯,為什麼不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

2020-10-04 悅讀小站


01

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捧在手心都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怎麼會剝奪孩子的生命呢?江蘇連雲港一對夫婦就剝奪了孩子的生命。兩人因生活壓力大,不堪重負,喝下農藥自殺,連帶兩個孩子一起窒息死亡。

一家四口其樂融融的場面,頓時變得支離破碎,但是人們並沒有怎麼同情他們,反而一陣罵聲。孩子何其無辜,他們有什麼權利剝奪孩子的生命。

有人為他們辯解說:「他們肯定是害怕孩子留在世上受苦,才做此決定。」既然害怕孩子受苦,為什麼不給孩子幸福的生活呢?生而不養,也是一種罪過。

這是一種非常自私的做法,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孩子的想法,從來沒有顧忌過孩子。他們真不配當父母。

連雲港案件並不是個例,最近不少地方都有這樣的報導。父母不想活了,害怕孩子受苦,就帶孩子一起共赴黃泉。

02

上半年,宜昌一位抗疫醫生,在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之際,卻帶6歲兒子一起跳樓了。他沒有被病毒打敗,卻敗在了家庭矛盾上面。他對家庭生活絕望,所以才選擇自殺。但是,他的孩子是無辜的,沒有任何錯誤,卻也失去了生命。


他作為一名醫生,勇敢地在一線抗戰,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英雄。但是他自殺帶上兒子,就是大大的不對。孩子是有生命的,不是玩具,任何人也不能決定他們的生死。這是在犯罪。

去年,福州也有一位律師母親帶兩個孩子自殺。這是多麼鮮活的生命,還沒真正感受到世界的美麗,還沒有感受到世界的精彩,就遺憾地離開了。

他們是多麼的自私啊!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孩子根本不想死,而是想要好好地活下去,感受一下這精彩的世界。

03

社會是繁雜的,人類的承受能力有限,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這幾起帶孩子自殺的事件給我們重重地敲了警鐘。他們的行為不僅僅表現在自殺上面,更多表現在平常生活之中。


他們我行我素,從來不考慮他人感受。國外奉行利己主義,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所以,他們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就處處碰壁,與同事相處不來,與父母相處不來,與丈夫(妻子)相處不來。他們心情越來越差,對生活絕望,然後產生厭世的想法。如果他們正好有了孩子,就會毫不猶豫地帶孩子去自殺。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需要相關部門重點關注,把這些問題在萌芽狀態就解決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很多孩子總不考慮大人的感受?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很多孩子都不會考慮家長的感受?」有一個回答,獲得了1.3萬個點讚,是這樣說的: 「孩:今天太陽大,出門帶帽防曬。 爸:這還用你瞎操心,我不懂啊? 爸:今天有雨,出門帶傘沒有?
  • 幸福課棧:為什麼中國很多孩子都不會去考慮家長的感受?
    現在生活條件已經不像以前這麼艱苦,以前孩子在家要承擔的多一些,所以會理解家長的辛苦。但即便是這樣還是有些不理解的問題存在。你若以你一個成年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來理解你來考慮你的感受你不覺得有點強人所難?但是你有沒有考慮過你把玩具交到你孩子手上的時候這個玩具就已經是你孩子的私有物品了,你又以什麼身份把玩具送人那?十三四歲時孩子與人爭吵,你不分青紅皂白把所有的錯都包攬在自家孩子身上說回家教育他,雖然你最後也並沒有把孩子怎麼樣,你覺得你說這話就是給別人聽的。但是孩子的內心是敏感的脆弱的,當你在別人面前說他的時候,就意味著你已經給他貼上「錯了」的標籤,就已經否定了孩子。
  •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不會去考慮家長的感受?
    「為什麼很多孩子都不會去考慮家長的感受?」家長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但或許,孩子也會有同樣的問題問家長:「你們為什麼從來不考慮我們的感受?」是的,當我們家長都沒有真正去在乎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也不會學著去考慮自己的感受,更不會去考慮別人的感受。所以,在學習中跟別的同學發生衝突、打架的孩子,他往往都沒有感受到,打了同學後,同學是會痛、會難過的。因為他在家裡被父母打罵時,他的情感是被忽略的,沒有人去理解過他的感受。
  • 為什麼很多孩子不會考慮父母的感受?中國式父母的悲哀
    最近一直在關注一個話題,那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很多孩子不會考慮父母的感受?說實話,我以為這個話題下面會有很多教育專家出來說一大通大道理,類似於:怎樣教育孩子不自私、怎樣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我沒想到的是,大部分回答都是孩子在控訴自己的父母,描述自己小時候不被尊重的經歷。
  • 為什麼中國很多孩子,都不會去考慮家長的感受?
    為什麼中國很多孩子,都不會去考慮家長的感受?這個問題我分3點來回答。1:父母的溺愛。大家應該都知道咱們中國的父母和西方父母不一樣,嚴重得疼愛孩子,含在嘴裡怕化了,放在手裡怕壞了,嚴重的溺愛讓孩子成為了溫室的花朵。久而久之很多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做的都是應該的,都是理所當然的,不和父母打架,吵架都是謝天謝地,還奢侈得考慮父母的感覺?
  • 為什麼50%的孩子,都不會考慮父母的感受,看看你家孩子中招沒?
    其實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和我們做爸媽的有很大關係,主要體現在以下五點:一、咱們多數爸媽,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過多的關注孩子、保護孩子,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會做,就算當他自己想做事,也認為他還小,讓他去玩去作為理由,不捨得讓他幫忙,長時間積累下來,孩子就形成了一種意識,他會覺得媽媽什麼都能做,不需要自己幫忙。
  •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會考慮家長的感受?是他們太自私嗎
    孩子對於父母的感受根本不著邊際。既沒有家長一樣的親身經歷。 又沒有間接了解這些經歷的機會和可能。讓少不經事的小屁孩兒去考慮家長的感受。這對孩子是不是要求的有點高了?父母之於孩子,不能光養。重點在教。如果父母多給孩子一些陪伴。多向孩子講一些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多與他們共同參與一些社會活動和勞動鍛鍊。讓他們多懂一些人事兒和維持家庭生活,教育子女的艱辛。讓他們從小品嘗並理解生活起來並不容易的滋味兒。
  • 孩子為何不考慮父母感受?家長的這3種行為,使親子關係漸行漸遠
    很多父母都感覺孩子不考慮他們的感受,好心好意地給孩子買東西,非但不喜歡,還埋怨自己。感覺自己一片心意付之東流,其實孩子不考慮父母感受的大部分原因來自父母對孩子的不尊重。小晴的媽媽是一個獨立專行的人,生活中的大多數事情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特別是遇到小晴的事情,從來都是她說了算。
  • 教育孩子有方法,父母要以身作則,考慮孩子感受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教育孩子有方法,父母要以身作則,考慮孩子感受的父母才是好父母最近在社交平臺上有一則很火的視頻,視頻內容是一個小孩在地上哭,而他的媽媽則是站在旁邊一直看著他,據路人說,起初是那個小孩跟媽媽撒嬌,但是他的媽媽沒有答應他,他就開始哭,並且越哭越起勁。
  • 為什麼中國很多孩子都不會去考慮家長的感受?
    為什麼中國很多孩子都不會去考慮家長的感受?這是我最近聽到最多的問題。「孩子根本不關心我,對我態度很冷漠。」我母親的看法一律是這些孩子的心理素質太差。她不在高校求學,沒有經歷過導師霸凌和壓榨、教授的性侵,也沒有經歷過同在學校階級巨大,翟仝之流輕鬆獲取文憑而貧困子弟為一張紙彈盡竭慮的情況。她滿腦子的是什麼?
  • 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都不會考慮家長的感受?
    我們說,孩子通過交流想要實現的最主要意圖,和每一個成年人在與人交流中想要滿足的需要完全一致,就是找到一個願意聽我說話,並且可以懂我內心感受的陪伴者,而不是整天急著指導我該怎麼辦的好老師。幾乎在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有一個不可避免的矛盾存在於孩子與家長之間——孩子眼中的自己,常常比他們實際的狀態要大得多,成熟得多,他們經常相信自己可以處理好超越他們實際能力的很多問題。
  • 智慧家教策略——阻礙親子關係融洽的因素,是家長不考慮孩子感受
    而家長不考慮孩子的感受是影響和破壞親子關係最嚴重的行為。正因為家長不尊重孩子的人權、尊嚴和人格,才導致家長從不考慮孩子的感受的不良行為的發生與長久存續。所以我們的「智慧教育創新理論」的教育觀點認為,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維護好親子關係。
  • 為什麼有的孩子做題能觸類旁通,有的孩子越做越錯?
    ,題目都是有答案的,如果算不出來,就是自己不行,跟一道題死磕到底,從來不去質疑是不是題目錯了。他不需要考慮,為什麼擰這個螺絲,也不用考慮這個螺絲擰完了以後,會成什麼樣?就只需要不停的擰螺絲。時間久了之後,卓別林走到馬路上見人的鼻子要擰一下,見人的眼鏡也要擰一下,見到什麼都要擰一下。
  • 「為啥孩子從不考慮我的感受?」一大波大孩子自曝原因,細思極恐
    曾在知乎上看到這樣的一個話題:中國孩子為什麼不考慮家長的感受?出乎意料,下面的回答驚人的相似:父母從不考慮孩子的感受,憑什麼指望孩子學會體諒家長? 她氣得牙痒痒,恨不得衝到媽媽面前,晃著她的肩膀說:我有密集恐懼症,我不喜歡。我說了那麼多遍,為什麼從小到大都要違背我的意志?哪怕是一個包我都沒有權利選擇,你喜歡為什麼我就要喜歡?有人說她太不懂禮貌,辜負了媽媽的一番好意。但別人不知道,22年來諸如此類的好意太沉重,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 為了孩子不離婚有錯嗎?
    為了孩子不離婚沒有錯,無論男女都應該勇於承擔自己犯下的錯誤。說實在的,婚姻可不是兒戲,隨隨便便的婚姻卻像兒戲一樣,但是再怎麼兒戲,在一起了組成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這已經是從兒戲演變成必須負起的責任。沒有一點家庭責任感的人才會把家庭、孩子不當回事,有責任感的人就是委屈了自己也不能委屈了自己的孩子,犧牲了自己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受苦受罪。為了孩子不離婚的人不但沒有錯,反而跟那些為了自己的私慾拋家棄子的人比起,為了孩子不離婚的人是最難能可貴的,是令人敬佩的。如果沒有孩子,那個兩個人的事情,只要兩個人商定好,怎麼離都可以。
  • 與孩子好像天生相剋?為什麼我們總會下意識的否定孩子的感受?
    ,執行著陌生的一日流程,在吃飯或午睡停歇的某一刻,想媽媽、想家,有錯嗎?」我初中開始住宿,最開始還因為種種不習慣,半夜偷偷躲在被窩裡哭呢。可為什麼我們下意識的,就會否定孩子的感受呢?而且,還不遺餘力的,把這件事一路從小做到大。2歲的時候孩子跟你說:媽媽我吃飽了。你回答:你才吃多點就飽了,把碗裡的吃完了為什麼啊?他明明都告訴你吃飽了?
  • 為了孩子不離婚有錯嗎?覺得自我犧牲了很偉大?問過孩子的想法沒
    他難道感受不到嗎?哪怕是個小嬰孩,他也有自己的感知,誰對她好,誰不喜歡他,都能感受到,冰窟一樣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就是好事嗎?我的客戶李群,今年已經44歲,不幸的婚姻熬了十三年,孩子剛接到了錄取通知書,與母親做了一次詳談,這也是18歲的大小夥第一次這樣直視母親誠懇的對她說出自己想說了很久的話。
  • 家長急了:孩子拼音發音不標準,該怎麼辦?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
    簡單做了測試後,所有已學聲母和複韻母,男孩能流利地認讀,但是發音幾乎都是錯的。這學期已經過了大半,家長才發現孩子的拼音學習存在很大的問題嗎?接下來的了解讓我震驚,一年級的語文學習,拼音的重要性,這位家長根本沒有重視。遇到孩子拼音發音不標準,該怎麼辦呢?
  • 為什麼你說話孩子不愛聽?因為你一開口就錯了:正確開頭是關鍵
    只有先保證溝通可以順暢,才有了解孩子,發現並幫孩子解決問題。如果孩子聽都不願意聽你說,那教育更無從談起。這個方法是什麼呢?就是馬歇爾盧森堡博士 (Dr.Marshall Rosenberg)提出的特別溝通法,叫「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又稱NVC。
  • 為了孩子不離婚有錯嗎?這些道理希望你能懂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婚姻的文章,有讀者在評論區留言說:很多人說為了孩子不離婚是錯誤的選擇,可是誰又知道別人隱忍背後的苦呢?是的,其實很多時候,沒有站在那個人的角度上,真的沒辦法切身體會她的感受,也沒辦法理解她的選擇。所以,沒有人可以幫助別人去做決定,畢竟,我們誰也無法幫別人承擔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