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書院的留守者

2020-12-27 光明數字報

    進入文禮書院後,他們的學習從早上4時開始,行早拜聖禮,之後早讀、晨練、上課,黃昏時行夕拜聖禮,然後練功、晚飯、晚自習,21時就寢——「成大才」目標在前,他們日復一日。

 

    「越多的人反對,我越堅定。」一位母親說。「我們一心讀經,外面說什麼,完全不知道。」另一位母親說。

 

    9月28日,今年新入文禮書院的17名新生家長,與「先生」王財貴有個見面會。兩位家長發出如上感言。

 

    這個秋天,同在浙江溫州泰順縣竹裡村的文禮師範學院首度正式招生。第一批,100名學生。學制5年,意在培養合格的讀經老師,改變全國多家讀經學堂「阿貓阿狗當老師」的現狀。

 

    相似的「優等生」

 

    文禮書院西方哲學史課,學生輪流朗讀和翻譯前蘇格拉底時期的西方哲學論述。難度接近於研究生英語水平,還包含大量哲學專業詞彙。課末,國際部楊嵋老師鼓勵學生:「希望你們以後也可以被稱為真正的知識分子。」

 

    這是9月28日下午,受颱風「鯰魚」影響,竹裡村大雨。13時30分,學生們準時到文禮書院二樓教室。

 

    他們中的每一位都稱得上是「優等生」,是純讀經家長們用來勉勵孩子的榜樣。

 

    所謂純讀經,要求學生「老實大量讀經,包本背誦(一字不差背誦整部)」,以包本30萬字進入文禮書院為最高目標。30萬字,指20萬字的中文典籍和10萬詞的英文典籍;「老實大量」,則是在「老師不講解,自己不理解」的情況下儘量多遍純讀。待入文禮書院,再統一「解經」,是為純派的「十年讀經,十年解經」。

 

    坐在記者身旁的臺灣學生,是2014年12月入學的。當天課程對於17歲的他,稍許吃力。不認識的單詞,他迅速用電子詞典查詢。但他這個年紀,在33名文禮書院同學中屬於中等,最小的僅13歲。

 

    19歲的歐陽瀟逸已從英國高中畢業,在讀大學前有1年的間隔年,她申請到文禮書院學習。2010年,母親引薦下,近13歲的她在一次讀經的體驗後,主動要求從重點中學退學。

 

    13歲是讀經的關鍵年齡。按照王財貴的理念,「13歲後就沒救了」。意思是13歲後記憶力下降;為人處世的教導,吸收得也不如早開始的學生。

 

    學堂4年,歐陽瀟逸背誦了《學庸論語》等約20萬字中文經典及《英文聖經選》等。後來母親獲得在牛津大學訪學機會,她隨母親到英國讀高中,參加牛津大學有關古典文化的論文比賽,成為全英7位獲獎者之一。同時,她在鋼琴、數學等的表現也很拔尖。母親和她,都將之歸功於讀經。

 

    相對於那些陸續離開的學生,留守者大多深信其作用;也因為相信,願意踐行。進入文禮書院後,他們的學習從早上4時開始,行早拜聖禮,之後早讀、晨練、上課,黃昏時行夕拜聖禮,然後練功、晚飯、晚自習,21時就寢——「成大才」目標在前,他們日復一日。

 

    甚至,彼此間的神態、言辭都有幾分相似。他們都會說竹子理論(前4年只長3釐米,第5年開始瘋長),都推崇顏回的品格(一簞食,一瓢飲,安貧樂道),也都覺得體制內學生的追求既功利又膚淺……

 

    不被理解的家長

 

    9月28日晚上,王財貴在辦公室接受採訪,一名學生叩門請教,詢問次日典禮中某個儀式的專有名詞。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學生到文禮書院「解經」,主要也靠自學。王財貴推薦一些古今較推崇的註解版本,學生通過讀書理解。有不解之處,可問學長和同學;無法得出定論,再向先生請教。

 

    既然是自學,豈不是在家也能完成?學生李懿貞回答:「這裡有氛圍,有同修間的切磋。」

 

    在文禮書院開學典禮上,作為老生代表發言的李懿貞,已在此學習3年。她和歐陽瀟逸同齡,父母是生意人,讀經之路是始於母親的主張。

 

    讀經教育意味著選擇「體制外」。因此,所謂孩子與讀經的緣分,其實主要是家長的堅持。李懿貞7歲讀完一年級時,母親決定讓她退學,開始全日制讀經。她先後上過4個私塾,有以唱戲、彈琴等為主的,有以教弟子規為主的,也有研習佛經的。最後,她進入山東萊州趙升君的純讀經學堂。在那裡,包本背誦給了她明確的目標感。「從頭連到尾的背誦很有成就感,每完成一本都很喜悅。」至於含義,她「模糊知道」。

 

    母親的選擇並沒有獲得周圍人認同,包括李懿貞的父親。他一開始強烈反對,後來無奈接受。「父親從沒來學校看過我,但假期回家時他能看出我是個好孩子,時間久了也就放心了。」親友更是為她發愁,但她認定自己「是在用人生最寶貴的10年學習有價值的東西」。在這點上,她和母親的立場驚人一致。

 

    每一個讀經家庭都至少有一位堅定的家長。

 

    兩個世界

 

    一個外界匪夷所思的細節是,無論公開典禮還是私下聊天,不少老師和家長一張口,還未說話,便哽咽啜泣,夾雜著激動、感恩。他們用幾乎一樣的話語概括——「純讀經教育是全世界最高明的教育」,「先生的演講解開了我所有的疑惑」。

 

    「先生」是純讀經體系內各學堂堂主、老師、家長、學生對王財貴的敬稱。很多家長以見到先生、和先生合影而驕傲,這樣的合影上傳到朋友圈,會引來其他家長的羨慕。

 

    是偶像式崇拜?家長們不喜歡這個說法,他們強調「認同的是先生的教育理念」。

 

    由於颱風「鯰魚」來襲,9月27日部分山路封路,有當地人稱留在山村可能被困七八天。幾乎所有家長都選擇留下,為了參加典禮(「九二八」孔子誕辰紀念典禮及文禮書院開學典禮),也為了見到前幾天到溫州市講學即將歸來的先生。

 

    王財貴本來的打算是風雨無阻辦典禮,但當晚縣裡下了通知,28日禁止戶外活動。陸續有泥石流和山石塌方的消息傳來,家長們選擇繼續等。29日風雨勢頭未減,路上積水潺潺,但因為禁令解除,清晨5時就開始了歷時3小時的開學典禮。

 

    典禮照片很快流出。照片上溼透的學生又引來批評。「掀起讀經教育大討論」的同濟大學哲學系教授柯小剛說:「儒家傳統禮法,應因時損益、因地制宜。文禮書院讓孩子淋這麼大雨,不仁。」

 

    而在文禮的師生和觀摩的家長看來,這是他們決心堅定、克服困難的表現。

 

    (《解放日報》10.24 謝飛君 張嘉瑜)

 

相關焦點

  • 讀經聲喚醒百年書院
    百年書院差點關門  「我們剛來的時候,這裡已經維持不下去了。」如今的雲山學校負責人易祥富告訴記者,因年久失修,當時書院看上去破舊不堪,一些窗戶都不能打開,院子裡的草都齊到胸口了。經投資數百萬元整修,如今的雲山書院煥發了新顏,紅色的大柱子、紅色的木窗……更特別的是,新的雲山書院在國家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了經典教育。
  • 從讀經推廣到文禮書院——杜保瑞教授專訪季謙先生
    我在二十幾年前推廣讀經,是希望能夠打下一個文化傳承的基礎。我認為文化要傳承,首先必須讀經,然後是解經,博覽,成學。既然兒童讀經的風氣漸漸展開來了,這些讀經的孩子長大了,到了青年階段,雖然紮下了文化傳承的基礎,但說到「講學論道」的能力還很不夠,必須有地方進行第二度的培養。這個中間階段,就是文禮書院所要承擔的責任。
  • 文禮書院國際讀經教育中心《65文集》導讀課程第一期公告(7次講座...
    按:為協助各界師友對讀經教育以及如何契入經典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國際讀經教育中心(文禮書院旗下機構)特開設65文集網課,並將在文禮平疇直播與回放。本次網課我們請來了文禮書院理念精深的強大師資,希望幫助大家真正切入讀經教育的精髓。
  • 讀經教育二十年:爭議聲中,王財貴欲斥資12億建萬人書院
    20年前,文禮書院院長、讀經運動的發起人王財貴開始宣導一種「通向聖賢」的教育——兒童讀經教育。他認為兒童記憶力強,理解力弱,應當趁13歲前儘量多地閱讀四書五經等經典。只要打下了經典的基礎,孩子的理解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自然加強,其他知識一學就會,數理化根本不用教 。
  • 歡送劉佩琦同學上文禮書院,兼佩琦入讀文禮書院申請書
    母親在2010年聽聞了讀經教育,其後又漸漸深入了解,並逐漸看淡了我的學習成績,轉而更加注重我的人格培養。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現今之人多有直接放棄天爵,不以正道謀取私利,結果痛苦一生,困惑一生,最終自取滅亡。
  • 18位入讀文禮書院的明德堂學子申請書 ​
    晚輩陳世浩自幼入學即是讀經,且愛讀經,每每誦讀,喜悅不已,是以早早立志一心以入文禮書院為要。自幼頑皮,幸有慈母,帶我走上讀經之路!才使我有幸於讀經第五年完成書院入學最低標準三十萬。        鄙生於學堂,經歷風雨數矣!幸程堂主、馬老師毫不動搖,使吾讀經之信心更是堅定。數年,吾固然吃苦無數,於後悟了,實為老師對吾之關心與幫助!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 【歌樂國學·讀經考研】2021春季讀經學子考研班
    「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歌樂書院以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標。基於「沉潛衡慮,徵色發聲,安社稷,心繫天下,上下求索,濟蒼生」的精神,駐西南,立巴渝,博古通今,賡續文明;是國內專業針對讀經學子考研的培訓教育書院,以培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學人才為目的。現【歌樂國學】依託【南陽文禮經典學校】優美環境成立【歌樂國學南陽分院】。
  • 讀經少年歸來
    ▲今年6月,無錫國學專修館的學生在東林書院裡舉行公開講學、表演話劇《屈原》。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蔣芳攝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記者蔣芳)7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讀經少年歸來》的報導。(小標題)從文禮書院退學的少年文禮書院,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竹裡鄉,以包本背誦三十萬字中西文化經典(簡稱「包本」)為基本招生條件,是讀經圈嚮往的最高學府。徐子生,來自臺灣地區,9歲讀經,7年「包本」,16歲進入文禮書院,18歲退學。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必勝客攜手經心書院 打造溫馨親子閱讀空間
    來源:長江商報9月19日,必勝客攜手湖北經心書院,共同打造的兩家「悅讀食光」主題餐廳正式落成於武漢兩鎮:漢口循禮門餐廳和武昌中南路餐廳。此次必勝客「悅讀食光」主題餐廳與湖北經心書院合作,經心書院是清代張之洞任湖北學政時所設,作為一家具有悠久歷史的書院,此次合作經心書院從弘揚傳統文化的本心出發,不斷努力打造公益服務平臺。西式休閒餐飲品牌和傳承文化的書院碰撞,中西合璧,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
  • 體罰、監禁學生,為啥「豫章書院」如此肆無忌憚?家長才是助力者
    2019年10月5日,網絡上又一篇文章將豫章書院再次翻出,講述了由於曝光此次事件志願者們受到了各種報復,將豫章書院推上風口浪尖。2020年7月7日,江西南昌,「豫章書院」非法拘禁案一審宣判。在無法把孩子騙進去的情況下,家長只要自付高額路費,就可以讓書院裡的人把人「抓」來。家長這樣做,一是因為根本不懂如何教育孩子的正確渠道和方法,二是因為書院打著「國學」的名號對外界偽裝欺騙家長。在這裡,家長不僅是受害者,也是施暴者。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必勝客攜手經心書院 打造溫馨親子閱讀空間
    9月19日,必勝客攜手湖北經心書院,共同打造的兩家「悅讀食光」主題餐廳正式落成於武漢兩鎮:漢口循禮門餐廳和武昌中南路餐廳。為響應「全民閱讀」的號召,必勝客依託遍布全國的門店資源,在多個城市打造了「悅讀食光」主題餐廳。
  • 儒家學者論讀經:極端「純讀經」私塾荼毒兒童身心健康
    學院之外,他還創辦了道裡書院,舉辦公益性質的網絡讀書會,閱讀經典,堅持十年。近年獲基金資助,與同道合辦公益性質的同濟復興古典書院,書院終於落地。作為一名深度參與者,柯小剛對當代社會的儒學教育擁有豐富的經驗和體味,並對當前的國學熱和讀經運動頗多反思。2016年6月,一位讀經少年的來信令他深受震動,信中描述的極端讀經方式讓柯小剛痛心不已。
  • 「讀經教主」王財貴背後的產業鏈條
    他們選擇了一條獨立於應試教育的「成才之路」——讀經。  近二十年來,臺灣教授王財貴在大陸建立起一套名為「老實大量讀經」的理論體系,以培養聖賢為目的,以全日制讀經為手段。  這套理論被全國近百家讀經學堂執行,招收大量生源,未來能流利背完30萬字中外經典的學生,有機會進入位於浙江溫州的「讀經界」最高學府「文禮書院」。
  • 弘毅書院2021年計劃
    二.定期開展各種成人讀經理論學習和中英文經典教學實務培訓活動,宣導整全理性的教育理念和中正平和符合人性的教學方法,為讀經教育的健康發展做好服務工作!六五文集學習具體安排如下: 3月1-10日:一場演講 百年震撼3月11-20日:新版讀經教育說明手冊3月22-31日:立於不敗的志與業 4月1-10日讀經教育的全程規劃 (4月3-5日 三天集中讀經教育理論學習/教學實踐和《大學》假期讀經營)4月11-20 新版讀經教育說明手冊4月21-30
  • 讀經少年聖賢夢碎:背了十年書 識字卻成了問題
    文禮書院的「教室」。8月中旬學生放假,一位教師留守。面目模糊的「最高學府」浙江、福建兩省交界處的溫州市竹裡鄉,「文禮書院」就藏在一片山谷中,山澗深邃,翡翠色的河流,兩岸是稠綠的樹林。在讀經界,文禮書院是公認的最高學府,相當於體制教育裡的清華北大。如果把讀經比作一個流派,那書院創始人王財貴,就是「讀經派」的教主。他提倡「老實大量讀經」已經多年。
  • 放棄「數理化」 全日制「讀經班」仍在京隱蔽辦學
    位於通州的「讀經」書院,孩子們每天要「讀經」9至10個小時位於通州的「讀經」書院沒有門牌,設置在民宅中位於通州的「讀經」書院的學生宿舍「思遠堂」負責人稱任教教師無資質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對小、初、高今年的招生提出一系列要求。
  • 現代讀經班,史上最荒唐
    現在,這些讀了十年經的孩子困惑、厭學、悔恨,英語和科學都得從頭學起,甚至連作文都寫不好。文章一出,就引發了新一輪關於讀經的討論。讀經,為什麼能撕裂中國社會,引發萬人追捧、萬人唾罵?推廣讀經20年的臺灣人王財貴到底是迂闊的聖人,還是故意的騙子?今天,我們就來仔細看看。這一輪讀經運動,始於上世紀90年代,臺灣人王財貴是主要推動者。
  • 全球讀經私塾/學堂匯總 山東省(隨時更新)
    為了方便全球讀經教育學堂、私塾、書院、家長相互之間的聯繫、溝通、交流和讀經學生的就近入學,在此,北京王財貴讀經教育推廣中心(北京季謙教育諮詢中心)官網把讀經界同仁收集到的全球讀經教育私塾學堂通訊信息向讀經教育界公布。同時也非常的希望還沒有收集到此通訊錄的讀經學堂、私塾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把您提供的通訊信息與大家分享。感恩您為讀經教育推廣做貢獻!
  • 文禮書院:只有成功,沒有失敗!
    「大人才」固然有天份在,但《中庸》言:「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即如孔子之大才,尚且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無論天份多,還是天份少,經由最好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均有望成為大才。怎能說「大人才,不是某種方法能夠培養出來的」?大人才,決不是憑空而來,大人才必定要接受教育始得成就。
  • 被異化、退學等 最早一批「讀經少年」如今怎麼樣了?
    20世紀90年代以來,來自臺灣地區的學者王財貴,建立了一套名為「老實大量讀經」的「理論體系」,在大陸宣揚通過全日制讀經來培養聖賢。當時,國學熱逐漸興起,「讀經運動」很受歡迎。▲今年6月,無錫國學專修館的學生在東林書院裡舉行公開講學、表演話劇《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