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聲喚醒百年書院

2020-12-27 騰訊網

雲山書院。朱華 攝

  本報訊 (記者 朱華)每日清晨途經雲山書院,寧鄉縣橫市鎮雲山村的村民們都可聽到孩子們琅琅的誦讀經書聲,半年來,這種有韻律的讀書聲成了村民們最享受的「音樂」。就在去年,這座百年書院因種種原因差點荒廢,如今這裡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更在農村孩子中間掀起了國學熱。

  百年書院差點關門

  「我們剛來的時候,這裡已經維持不下去了。」如今的雲山學校負責人易祥富告訴記者,因年久失修,當時書院看上去破舊不堪,一些窗戶都不能打開,院子裡的草都齊到胸口了。經投資數百萬元整修,如今的雲山書院煥發了新顏,紅色的大柱子、紅色的木窗……更特別的是,新的雲山書院在國家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了經典教育。

  「老師,我孩子想轉學過來,可以不?」談話間,一位村民牽著孩子過來諮詢,然而學校已經完全招滿了,只能等待一年後的擴班。易祥富表示,學校重新開辦後,學生由最初的不到40人壯大到如今的近200人,「村民們都想讓孩子接受傳統文化薰陶」。

  跨省求學只為《弟子規》

  新的雲山書院還吸引了20餘名雲山村以外的學生來就讀,他們來自瀋陽、河南、嶽陽、邵陽、長沙等地。

  「我喜歡這裡,希望在這裡讀完所有經典再回去。」7歲的羅嘉俊來自廣東順德,他的外婆甚至專門在這裡陪著他讀國學經典。正巧,記者遇到剛從順德趕來看望他的媽媽梁惠清,「聽朋友們說孩子讀國學好,我們就特地尋找能教《弟子規》等經典的學校。」她表示,很多家庭條件好,但是孩子很任性也不懂得孝順不講禮貌,「國學經典能教孩子做人,要先學做人,後做事。」 如今小嘉俊已經讀了一個學期,他給記者背誦了好幾段經典。再次見到孩子的梁惠清表示,「孩子變乖了,懂事了。」她說,只要孩子喜歡,在這裡讀完小學都可以。

  兩個月通背《論語》

  據悉,學校每天為孩子們設置了1個半小時的經典詩文誦讀時間,其中包括了《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等。此外,還有經典英文誦讀,在誦讀中融入了經典舞蹈、經典書法與經典美術等,孩子們還可以在這裡學習中華武術、太極拳等傳統體育課程。

  「五一」假期開始的經典班裡共招收了13人,指導老師董玉娟說,兩個月來,13個人中有7個人可以通背16000字的《論語》。她說,7個孩子中,最小的6歲,其中5個是雲山村的普通孩子。假期,學校還將開辦為期40天的讀經夏令營,雖然要收1200元費用,但報名相當火爆,目前已經達到80多人。董老師說:「一個暑假通背《論語》,每個中小學生都能做到!」

  盼18所湖湘書院全復興

  「讓孩子從小學習經典,可以塑造健康人格,培養孩子們好的行為習慣,更可以培養孩子的愛心、感恩心、誠實守信等美德。」董玉娟和其他老師一樣,都是本科畢業,她放棄了繁華都市的生活來到鄉村教經典,卻深深迷上了這份工作,「我班上的孩子,最小的才六歲,一年前,他們還什麼都不懂,如今上課注意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識字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這難道不是《論語》的影響嗎?」

  雲山學校校長、省中華文化學院常務副院長劉孝聽表示,新中國成立前湖南共有鄉村書院95所,經摸底調查,目前保存完好的僅有18所,而且多半處於閒置或荒廢狀態。「我們希望修復18所書院,全部進行經典國學傳播,將文化教學與文物保護,義務教育與經典教育有機融合起來。」

  連結

雲山書院由來

  1864年,時任陝西巡撫的劉典回鄉探親,為村內捐建了鄉學一所,便是雲山書院。自辛亥革命改名為雲山學校後,此地一直是農村學校。何叔衡、姜夢周、謝覺哉、王凌波曾在此任教。青年毛澤東也曾到此進行農村社會調查考察活動。(長沙晚報)

相關焦點

  • 讀經書院的留守者
    13時30分,學生們準時到文禮書院二樓教室。     他們中的每一位都稱得上是「優等生」,是純讀經家長們用來勉勵孩子的榜樣。     所謂純讀經,要求學生「老實大量讀經,包本背誦(一字不差背誦整部)」,以包本30萬字進入文禮書院為最高目標。
  • 從讀經推廣到文禮書院——杜保瑞教授專訪季謙先生
    但是,中華文化經過這一百年的摧殘,所謂能講學論道的人,越來越少了,而且有學問的人,大多有自己的工作,想聚在一起,很難。我在二十幾年前推廣讀經,是希望能夠打下一個文化傳承的基礎。我認為文化要傳承,首先必須讀經,然後是解經,博覽,成學。既然兒童讀經的風氣漸漸展開來了,這些讀經的孩子長大了,到了青年階段,雖然紮下了文化傳承的基礎,但說到「講學論道」的能力還很不夠,必須有地方進行第二度的培養。
  • 讀經教育二十年:爭議聲中,王財貴欲斥資12億建萬人書院
    在那場讀經界無人不知的演講《一場演講,百年震撼》中,王財貴呼籲要讓兒童13歲前「完全在我們的老師、家長優良的帶領之下」,吸收經典,令他們滿腹經綸,成為「大才」的苗子。文禮書院位於深山之中,與世隔絕。三年前成立的文禮書院就是他心中培養「大才」的聖地。
  • 文禮書院院長寄語(院長、學生與千年書院的願景)
    季謙先生以對人性通透的洞察,經過長期的實踐驗證,構建嚴謹且圓融的兒童讀經教育理論,直指教育之本源。       1994年,季謙先生正式向社會倡導兒童讀經,之後又鼓勵全民讀經,以振聾發聵之聲起百年沉痾。先生二十年傳道誨人不倦,二十年心憂天下奔走呼號,自臺灣一隅延至全國及世界,各地演講兩千餘場,上億人因之而受益。
  • 默謙師資|合肥市第四屆讀經教育「六小篇」師資研習會圓滿結束!
    三天的學習,有感動和歡樂,從疑惑到豁然開朗,史老師通過五個專題由淺入深的為大家梳理了讀經教育的理論:研習會專題一:「磨刀不誤砍柴工」讀經與學校功課成績關係深究研習會專題三:性善論是打開讀經教育理論的一把金鑰匙在史老師熱情洋溢、用生命喚醒生命的講課中,同學們深受震撼,感動於王教授為了中華文化復興所做的努力與付出!
  • 正音書院傳書聲 潤物無聲化今人 泉州首個復建書院投用
    位於泉州府文廟的泉州正音書院5月30日正式揭牌落成,這也是泉州啟動復建書院工作以來投用的首個書院。書院揭幕活動由泉州古城辦、泉州文旅集團主辦,泉州正音書院承辦。據介紹,正音書院,典自清初朝廷設立的語音訓練班。復建正音書院,正是為了傳承沿襲正音書院的文化功效,依託古城千年文脈,延展尚學文風,結合「潤物無聲·古城悅讀」公益活動推廣計劃,營造千年古城、萬人悅讀的全民閱讀氛圍。
  • 百年前日本名士筆下的石鼓書院
    原標題:百年前日本名士筆下的石鼓書院百年前日本名士筆下的石鼓書院( 2020-12-11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不動聲色但凡關注漢傳佛教及古建築者,都不可能不知道常盤大定,一方面緣於其宏富淵博的著述,更緣於其涉足中國南北各地的屐痕。據說他生前來華七八次,到底都做了什麼呢?
  • 文禮書院國際讀經教育中心《65文集》導讀課程第一期公告(7次講座...
    按:為協助各界師友對讀經教育以及如何契入經典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國際讀經教育中心(文禮書院旗下機構)特開設65文集網課,並將在文禮平疇直播與回放。本次網課我們請來了文禮書院理念精深的強大師資,希望幫助大家真正切入讀經教育的精髓。
  • 讀經是「萬靈丹」嗎?
    我說如果他不讀經,以後可能真的不會了;但讀經了,就不同了。   有人說我的孩子不愛閱讀,以後不愛看書怎麼辦?我說如果他不讀經,以後可能真的不愛看書了;但讀經了,就不同了。   有人說我的孩子不會作文,怎麼辦?我說如果你的孩子不讀經,不會寫作文,是要想想辦法了;但讀經了,就不用擔心了!
  • 王財貴:讀經就是為了喚醒我們自己的智慧
    我現在提倡「讀經」的教育。什麼是讀經,就是研讀經典,什麼是經典,就是有德者流傳下來的智慧之書。經典本身雖然已經從智慧轉成是文字,但會讀書的人,可以從文字裡讀出原來的智慧。
  • 北京讀經教育「六小篇」研習會暨王財貴教授講學網絡直播公告
    【第一期】道中書院讀經宣導講師崔娜娜讀經教育六小篇研習會講師:崔娜娜(道中書院宣導講師)內容:讀經教育六小篇研習時間:2018年6月8日—6月10日(三天三夜,早6點上課,晚8點半下課)報到時間:2018年6月7日16:30—18:00報名截止時間:2018年6月7日(或額滿為止)
  • 現代讀經班,史上最荒唐
    ▲ 梧桐山的讀經學堂而幾乎就在同時,王財貴在北京成立了文禮書院,標榜其為讀經界最高學府,並「升級」了他的讀經理念,提出了「十年讀經、十年解經」的新玩法。按照文禮書院的教育規劃,最後幾年要學牟宗三全集。可以說,他們的意見兼具了權威性、前沿性及代表性,這讓當時這場討論不但規模巨大,水平也是百年來關於「中小學生是否應該讀經」的所有討論中最高的一次。
  • 【必看視頻】一場演講百年震撼+讀經教育全程規劃+千年之約
    歷任小學、中學、大學教師,鵝湖月刊社主編、社長,臺中師範學院語教系教授、華山書院院長、臺灣漢學教育協會理事長。著有《讀經二十年》(中華書局2014年版)。   書院規劃建於一處群山環抱的緩坡之上,環繞視野可及十數公裡。此地坐北朝南,可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氣象不凡。這方土地,仿佛為文禮書院的理想靜靜守候了一千年。   今日山林荒野,他日學府巍峨。
  • 老實大量讀經,讀得口沫橫飛,津津有味,聲似洪鐘,口吐蓮花
    同學們個個歸心似箭,我想起了100天前來道中書院學習時,大家個個都是衝破各種障礙,排除萬難,懷著興奮激動的心情來到這裡學習,可謂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不學完課程誓不罷休。然而三個月緊張的學習完了大家都想回家放鬆一下,從緊張高效率的學習中放鬆心情,我卻是在中階班讀孟子讀了一百遍,還感覺意猶未盡,讀得不夠啊,還想讀一下。
  • 西安記憶:風雨百年書院門,講明清西北第一學府關中書院的興衰史
    穿過永寧門,步行一百餘米,便可見一紅色牌樓寫著「書院門」三個大字。左有一個古塔,名為寶慶寺塔,踏上古樸的青石板路,兩邊有賣湖筆端硯、名人字畫、剪紙皮影等小店,一路上墨香瀰漫。今天就說一說西安百年歷史的書院門和明清全國四大書院之一、西北地區第一學府關中書院。
  • 讀經少年歸來
    ▲今年6月,無錫國學專修館的學生在東林書院裡舉行公開講學、表演話劇《屈原》。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蔣芳攝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記者蔣芳)7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讀經少年歸來》的報導。(小標題)從文禮書院退學的少年文禮書院,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竹裡鄉,以包本背誦三十萬字中西文化經典(簡稱「包本」)為基本招生條件,是讀經圈嚮往的最高學府。徐子生,來自臺灣地區,9歲讀經,7年「包本」,16歲進入文禮書院,18歲退學。
  • 放棄「數理化」 全日制「讀經班」仍在京隱蔽辦學
    位於通州的「讀經」書院,孩子們每天要「讀經」9至10個小時位於通州的「讀經」書院沒有門牌,設置在民宅中位於通州的「讀經」書院的學生宿舍「思遠堂」負責人稱任教教師無資質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對小、初、高今年的招生提出一系列要求。
  • 讀經運動是一場智慧重尋之旅
    1994年,臺中師範大學語教系王財貴教授在臺灣發起青少年讀經運動,倡導教育從讀經開始,主張利用13歲以前人生記憶的黃金時期,讀誦中國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經典,提升文化修養,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於社會。「「讀經」,又稱「經典誦讀」。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必勝客攜手經心書院 打造溫馨親子閱讀空間
    來源:長江商報9月19日,必勝客攜手湖北經心書院,共同打造的兩家「悅讀食光」主題餐廳正式落成於武漢兩鎮:漢口循禮門餐廳和武昌中南路餐廳。此次必勝客「悅讀食光」主題餐廳與湖北經心書院合作,經心書院是清代張之洞任湖北學政時所設,作為一家具有悠久歷史的書院,此次合作經心書院從弘揚傳統文化的本心出發,不斷努力打造公益服務平臺。西式休閒餐飲品牌和傳承文化的書院碰撞,中西合璧,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
  • 歡送劉佩琦同學上文禮書院,兼佩琦入讀文禮書院申請書
    至2013年,母親赴陝西西安聽了先生的演講,回來後便讓我開始在家利用課餘時間讀經,當時的我尚懵懂無知,不知為何要讀。雖口中在讀,心卻早已鴻飛冥冥。我五年級的時候,我逐漸產生了厭學的情緒,作業經常敷衍了事,有時甚至沒有做,因此經常被老師批評,我也非常苦惱,母親並未多加責備,只是循循善誘,並逐漸引導我更深入認識讀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