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菜不能吃了,蔬菜批發市場娃娃菜為防腐竟蘸了甲醛再出售。」近日,一條網帖在朋友圈中刷屏。帖子還附有視頻:「在山東一個蔬菜批發市場裡,堆放著大量準備打包的娃娃菜。工人們腳下放著一個裝有不明液體的小罐子,工人們每裝一棵娃娃菜都在罐子裡先蘸一下菜根。」蔬菜批發老闆稱,這樣處理過的娃娃菜,保鮮4天沒問題。
消息傳開後,有廣州市民表示不敢再吃娃娃菜了。
廣州市場上的娃娃菜有沒有被甲醛浸泡過?為了弄清楚真相,羊城晚報記者在市場上購買了四個樣本送到專業機構進行了檢測。
檢測項目
檢測目的
通過「液相色譜法」對樣品是否含有甲醛進行檢測
送檢時間
4月6日—4月21日
送檢地點
國際第三方檢測機構「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
檢測樣本
四份娃娃菜
樣本來源
一份來自大型連鎖超市「沃爾瑪」,一份來自蔬菜連鎖超市「錢大媽」,另兩份分別來自大型農貿市場「棠下農貿市場」和「東圃農貿市場」
記者觀察
常溫條件下,放置兩天後,娃娃菜基本保持新鮮狀態,根部沒有出現發黃跡象
第三天,菜身沒有明顯變化
五天後,菜葉普遍出現發黃打蔫跡象
放置一周後,菜根部依然白淨新鮮
檢測結果:
四個樣本全部顯示「甲醛未檢出」
追訪
廣州規定:大型農貿市場需配檢測室
為了進一步了解情況,記者再次走訪市場。不少檔主表示,娃娃菜本身就是一種可以放置很久的菜。「北方冬天買大白菜,一放就是一冬天。」棠下菜市場一位檔主解釋稱,娃娃菜根部很白很乾淨,除菜本身不易腐爛外,檔主也會主動把發黃的根部削掉。「一發黃就削掉,這樣菜才靚,才能賣出好價錢。」
員村附近的一家農貿市場負責人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現在很難見到甲醛娃娃菜了。「幾年前廣州就已出臺相關規定,要求大型農貿市場需配有農殘檢測室,對入場銷售的蔬菜等農產品進行快速檢測,檢測結果還要公示在公告欄目上。」這位負責人稱,這項工作每天都要做,每天都要公布結果。要檢測的項目主要包括蔬菜農藥殘留、豬肉瘦肉精殘留、水產品添加甲醛等。「消費者關注的熱點問題,我們也會檢測。娃娃菜甲醛問題,我們也測過。」負責該農貿市場檢測室檢測工作的小李表示,之前他曾用甲醛檢測盒測過娃娃菜。「我當時是平均取樣,從頂部、中部、根部各取一些測試,沒有發現使用甲醛的情況。」記者翻看檢測記錄,也沒有查到「甲醛娃娃菜」的記錄。
「幾年前山東發生過甲醛大白菜事件,新聞曝光後沒人敢再這樣做了。」小李說,他們經常跟蔬菜批發商打交道,發現大家對食品安全的法律意識也在不斷提高,都明白這樣做是違法的。
我國《食品安全法》規定,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除最高可處以30倍罰款外,情節嚴重將觸犯刑法。
誤食甲醛菜機率不大
公眾號「丁香醫生」上的專業醫生對甲醛娃娃菜危害做出評估,認為食物中的甲醛,安全風險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大。「食物要達到防腐效果,0.1%左右的甲醛溶液就可以做到。短時間內吃下大量甲醛可能導致急性中毒。但是,除非是失誤口服,普通人通常是不會達到急性中毒的劑量的。」
這位醫生解釋稱,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示,一般人主要是透過呼吸道吸入甲醛。「通常鼻子會幫助我們預警,在達到健康損害的濃度前就能分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