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夫妻之前對中醫食療養生一點都不懂,生活習慣都是由著自己的喜好。其中一點就是夏天離不開空調,愛喝冷飲,愛吃涼菜,冰鎮啤酒和各種冷藏西瓜、飲料放滿了冰箱。冬天愛吃火鍋,最愛涮肉,中醫認為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溼。她和她老公都是體型微胖的,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他們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肯定會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小腿肚子還發酸、發沉,感覺全身很浮腫。貪睡、心中空虛。其實,這都是體內有溼氣的體現。
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溼?
1、頭髮愛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覺留口水(溼氣飽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衝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
6.耳內溼(耳禪溼)
7、陰部潮溼
8、小腿腫脹。
對!幾乎全中。去拔罐,嚇死人了,那師傅說是體內溼氣太重了。兩個多月後,再去拔罐,完全正常了,一點溼氣也沒有了。體重也減掉了足足8斤,但是真懷疑減掉的不是肉,而是體內的水汽溼氣。那麼這兩夫妻到底是吃了什麼靈丹妙藥安全有效地祛溼從而保持健康的呢?
食療怎麼去除溼氣
紅豆薏米
1、紅豆、薏米、燕麥、蕎麥和赤小豆洗淨後,放入鍋中用清水浸泡4小時以上。
2、泡好後就開火煮,先大火煮至水燒開,然後轉小火煮。
3、在煮好前20分鐘放入冰糖繼續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關火。
詳細介紹
湯當水喝,穀物當主食或配菜吃。這分量是一個人一天能吃完的量。
紅豆薏米粥有個好處,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薏米和其他五穀粉雜糧,上面是淡紅色的湯,而紅豆、薏米的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湯裡。熬粥的時候,水放得多一些,這些湯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
如果再加上一點有高纖維低脂肪的特點的燕麥,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對下身浮腫的肥胖有作用、降血壓、降血脂、去水腫、調解血糖、解毒抗癌的作用。薏米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謎脾去溼、舒筋除痺、凊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溼盛。既要祛溼,又要補心,還要養脾胃,非紅豆、薏米和燕麥莫屬。熬成粥,可以讓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經典配方】
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貪睡、心中空虛:薏米紅豆加桂圓
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痞:薏米紅豆加百合、蓮子
胃中寒痛、食慾不佳、怕冷:薏米紅豆加生薑
腎虛:薏米紅豆加黑豆
腳氣:薏米紅豆加黃豆
咳嗽:薏米紅豆加梨
食欲不振、身體贏瘦:薏米紅豆加山藥
洩瀉、腹痛、糖尿病:薏米紅豆加南瓜
體虛、早洩、遺精、夜尿過多:薏米紅豆加芡實
孕婦:減薏米,加少量黃芪、黨參
產婦:減薏米,加大棗、小米
祛溼,我們還有好方法——中藥艾條施灸。
在傳統三年陳艾的基礎上,加入山甲,當歸,川穹,丹參,益母草,乳香,牛膝,紅花,等二十種草藥 。艾條味足,功效區別於其他艾條:熱量足,滲透力強,藥效足! 了解購買點擊 文章下方「閱讀原文」 即可。
艾灸祛溼:推薦養生穴位
艾灸有開鬱、祛溼、補陽氣的作用,特別適合春養生,經常艾灸可以讓您輕鬆避免夏季常見疾病,度過睏乏的夏天。
1、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如下圖: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如下圖:
2、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如下圖: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如下圖:
3、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如下圖: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症狀。如下圖:
4、足三裡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如下圖: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如下圖:
5、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溼較好的穴位。如下圖:
每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溼。如下圖:
6、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如下圖:
每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溼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
👇閱讀原文,好用的艾條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