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更新簡歷就被單位約談,不能讓求職者信息「裸奔」

2020-12-16 光明時評

  作者:朱昌俊

  「我確實想跳槽,但還沒考慮清楚,只是更新了簡歷,現在老闆都知道了,我真是『騎虎難下』,不知道該怎麼辦了。」近日,在北京一家語言培訓學校工作的李先生無奈道。採訪中,記者發現,更新簡歷卻被「告密」,李先生的遭遇不是個例。那麼,是誰在「告密」?原來,一些公司可以通過第三方平臺提供的「人才流失預警機制」功能掌握了員工的動向。第三方平臺利用技術手段獲取其員工數據後,藉助數據分析為該公司生成員工流失報告,公司只需支付一定費用就能享有這項服務。

  這邊剛更新了求職簡歷,那邊消息就傳到了公司,這樣的遭遇想想都讓人糟心。而公司如此「神通」,居然是藉助了一些第三方平臺明碼標價的業務,就更令人詫異了。

  企業及時了解員工的動向和想法,是人力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但這主要還得靠平時的主動關心,而不是建立在「偷瞄」員工簡歷的基礎上。而對第三方求職平臺來說,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將用戶的求職信息一對一賣給相應的公司,也涉嫌對於用戶信息和隱私的濫用與侵犯。這樣的生意美其名曰是「人才流失預警」,實質上就是對於用戶隱私信息的變現。

  置於公司的角度,本應主動關心員工的需求和異動情況,卻變成了私底下花錢買員工的簡歷動態信息,毫無疑問是念錯了經。試想,當員工隨時都處於一種被「監視」的狀態,這樣的公司何以真正留住人?與其說這是「人才流失預警」,不若說是「趕人」。任何有底線、對員工權益有起碼尊重的公司,恐怕都不會依賴這樣的業務來加強公司的人力資源建設。

  當然,這一現象的主要責任,仍在於第三方平臺。平臺的海量用戶基礎為通過用戶信息生成大數據提供了便利,但當大數據分析細化到個人的動態,並被作為商品謀利時,就無疑是對合理應用邊界的突破。退一步講,一個人修改了自己的簡歷信息都能夠被大數據及時捕捉,是不是意味著只要有市場需求,個人信息就完全可以被予取予奪?這裡面所涉及的仍是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在網際網路平臺興起的今天,大量平臺所擁有用戶信息,到底歸屬於誰?

  在另一個層面來看,用戶的求職信息可以隨意被第三方平臺監控、調取、轉賣,實質也是個人求職信息洩露的一種更惡劣的表現形式。今年初就有媒體報導,「超過2億中國求職者簡歷信息洩露,相關數據『裸奔』將近一周」。這顯然為求職者信息保護敲響了警鐘。過去幾年,第三方求職平臺迅速發展,也的確契合了市場需求,但從「人才流失預警」這樣的產品來看,一些平臺不僅疏於對求職者信息的保護,更主動對求職者信息進行不當的「開發」,涉嫌對用戶信息的非法買賣。

  無論如何,不能讓求職者信息處於「裸奔」狀態。不僅相關平臺和公司應該意識到,利用求職者信息進行牟利或者是希望藉此掌握員工的動向,都屬於把技術和成本用錯了地方,並有違法之嫌;相關個人信息保護的制度和法律建設,也應該充分將這一情況納入其中,對個人信息的歸屬和使用邊界作出更權威的界定。(朱昌俊)

[ 責編:王營 ]

相關焦點

  • 不要讓求職者為簡歷販賣而焦慮
    據新華社「全民拍」線索,不少畢業生在招聘網站上投遞求職簡歷後個人信息遭洩露,頻頻接到騷擾電話。記者調查發現,簡歷販賣已形成產業鏈,不法中介通過招聘網站的管理漏洞獲取求職者信息,並以每條2元至8元的價格出售。主要的簡歷買家是刷單、微商、博彩、無證網貸等灰色和黑色行業。
  • 招聘網站低價「批發」求職簡歷 求職者信息洩露
    有些大公司會要求求職者把簡歷發送到公司人事部門,但為了增加命中率,更多的學生選擇到招聘網站去投簡歷。「就業形勢這麼嚴峻,求職的學生只能被人挑,我們恨不得簡歷漫天撒,讓用人單位多看兩眼。」王芳說。  一些招聘網站上的簡歷模版要求應聘者不僅填寫個人電話,還要寫清楚家庭電話,家庭成員,甚至婚姻狀況等。
  • 倒賣簡歷猖獗警示求職者保護個人信息
    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12月7日《新京報》)<br/><br/>  求助者滿懷期望,在招聘平臺上投出個人簡歷,沒等來招聘單位電話,卻遭遇「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騷擾電話與簡訊「轟炸」,怎能不令人惱火。
  • 1元即可購買一條簡歷 誰在售賣網絡求職者「簡歷」?
    現實中,不少年輕求職者也和郭鈺一樣掉進了信息洩露「陷阱」。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網上簡歷售賣市場十分活躍,已形成「一條龍」產業。不法分子通過各種形式以正規企業身份入駐網絡求職平臺獲得求職者簡歷,賣家出售的商品從簡歷獲取的軟體與帳號、再到簡歷,一應俱全。
  • 為什麼求職者帶的有簡歷,用人單位還要求重新填寫?
    很多求職者在面試的時間,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明明帶的有簡歷,公司也下載了我的簡歷,為什麼還要重新填寫呢,有這個必要嗎?今天,我就拋磚引玉,發表一下自己的拙見。用人單位之所以讓求職者重新填寫求職登記表,無外乎有3個原因。獲取求職者的完整信息。求職者投遞的簡歷,可以用五花八門來形容。五花八門,既是說求職者的簡歷模板,也指簡歷的信息。
  • 剛投了簡歷領導馬上知道,怎麼回事?
    然而,關於簡歷大數據公司爬蟲「偷」簡歷、「打小報告」、推送垃圾廣告等被曝光後,也讓包括應聘者在內的所有人都不得不擔心個人信息安全問題。 《法制日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簡歷大數據公司拼命發掘求職者簡歷上所有的秘密,讓HR看到簡歷上所有修改歷史。
  • 秋冬招聘季,當心簡歷信息被販賣!求職者投遞簡歷幾小時後,被拉進刷...
    比如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可很多求職者都發現他們的簡歷被販賣了。記者手機裡的這份文檔,包含兩百人的個人信息,求職者可樂就是其中的一個。今年5月,浙江女孩可樂在某招聘網站發布求職簡歷,等來的並不是投遞企業的回覆,在她投遞簡歷不過幾小時後,一個未知號碼打了進來,對方讓她添加微信,並表示要幫她找工作。
  • 求職者們的個人信息被洩露:誰動了我的簡歷?
    招聘平臺客服人員均建議,應聘者可將倒賣簡歷信息的QQ群及倒賣者信息等,通過郵箱提交給平臺,他們會把這一情況反饋給法務、技術等部門處理,處理時間為1至3個工作日。投遞簡歷後等來騷擾電話與簡訊「轟炸」李樂(化名)今年剛大學畢業。因為疫情,學校的校招沒有如期舉行,她編輯了一份簡歷,通過招聘網站應聘兩家公司的銷售崗位。
  • 央視曝光求職者簡歷資料被洩露販賣!個人信息資料岌岌可危
    最近很多關於信息洩露的新聞,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900萬的高校畢業生。原本應是用於求職者求職和招聘企業招聘人才的招聘平臺,忽然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信息販賣產業鏈由此而來。有信息販賣者稱:一天能掙幾千塊。
  • 面試官總結:簡歷造假的3種主要形態,求職者勿觸
    3.前工作單位信息造假出於求職動機的不同,求職者對崗位的判斷不同,很可能出現求職者想要轉行的情況。職場中想要轉行是很困難的事,因為企業都需要求職者具備一定的行業工作經驗。如果求職者以前沒有相應的行業工作經驗,想要通過求職轉行,就勢必在簡歷中造假,最簡捷的方式就是在前工作單位信息上造假,以求獲得通過。比如,某個求職者以前一直幹銷售工作,現在他想轉行幹行政工作,為了求職成功,求職者最可能的做法就是在前工作單位中把崗位都寫成行政工作。
  • 網絡求職簡歷頻遭倒賣,誰來保護求職者信息安全?
    近段時間,多家媒體先後報導了與網際網路就業平臺有關的亂象,其中諸如個人簡歷買賣、推介詐騙平臺、情色招聘等,給求職者帶來了諸多困擾。據《新京報》報導,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 投遞求職簡歷後個人信息遭洩露?大學生簡歷被公開出售
    據新華社「全民拍」線索,不少畢業生在招聘網站上投遞求職簡歷後個人信息遭洩露,頻頻接到騷擾電話。記者調查發現,簡歷販賣已形成產業鏈,不法中介通過招聘網站的管理漏洞獲取求職者信息,並以每條2元至8元的價格出售。主要的簡歷買家是刷單、微商、博彩、無證網貸等灰色和黑色行業。
  • 資深HR告訴你:謊報信息的求職者到底能不能用
    企業需要招聘外貿文員一枚,也許是這個時候「青黃不接」,郵箱裡簡歷空空,都不給你挑選的機會,好不容易在簡歷搜索中查詢幾份,打電話溝通,也沒有約到合適的人選,最後一招,查詢過去的簡歷,翻來翻去,找到一份湊合的簡歷(平時根本不會選擇的簡歷)發給用人部門,和用人部門溝通後,越來面試看看。
  • 是誰在倒賣你的求職簡歷?什麼人在購買簡歷信息?
    58同城簡歷是以文本的形式出售,每一條包含一位求職者的姓名、年齡、電話等信息,如果購買量大的話,每條1.2-1.5元。如果要購買智聯招聘上用戶的簡歷,則需要進入一個特殊的郵箱下載,每份需要2.5元。  「我手裡的簡歷資源是實時更新的,求職者發布簡歷2-4小時左右我就能拿到信息。
  • 簡歷造假屢見不鮮 催生職場「偵探」對求職者摸底細
    求職者簡歷造假催生出背景調查這一新的行業,也由此明顯加大了造假者需要承擔的風險。但此種調查會否「明著來」又讓人們存疑——【焦點】職場「偵探」來了,行業底線準備好了嗎?求職者使盡渾身解數對簡歷進行包裝甚至造假的現象屢見不鮮,許多企業不得不委託第三方調查機構,用類似「偵探」的方式摸清求職者的底細,也滋生了背景調查行業的興起。職場調查,邊界何在?有人「花式」造假,有人嚴密調查不同行業、不同工種、不同情況都會涉及簡歷造假,造假的方式也是花樣百出。
  • 找工作也能洩露個人信息?求職者個人信息不需填寫太詳細
    求職者韓靜蕾猜測,估計是她在網上「海投」簡歷的時候,個人信息被其他招聘單位或網站洩露了。 應屆畢業生蘇愛娟也表示,自從她上個月參加了一次網上招聘會投了幾份簡歷出去之後,最近就老收到一些垃圾簡訊還有騷擾電話,就連許久未使用的郵箱在登錄之後也收到了大量的垃圾郵件。
  • 求職者明明帶著簡歷,為什麼還會被要求填寫應聘登記表呢?
    在招聘過程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應聘者帶著紙質簡歷,面試官手裡也有從招聘網站後臺列印出來的求職者簡歷,但面試官還是會給一張表格讓應聘者填寫。有人會疑惑:信息都有,這不是多此一舉嗎?其實不然,仔細分析,填寫應聘登記表除了要做檔案備份之外,其實有更深層的用途。
  • 看了那麼多簡歷,終於明白:其實好多求職者都敗在簡歷坎上
    如今,好多新興公司都在崛起,企業用人需求按理來說應該是越來越大,怎麼會造成企業一邊缺著人,求職者一邊卻找不到工作的矛盾局面?最近,在看了N多份求職簡歷之後,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好多企業寧願保持職位空缺也招不上來人了。
  • 簡歷信息被販賣,你的個人信息被洩露過嗎?
    央視曝光,不少人在招聘平臺投遞簡歷後,被「刷單、貸款、賣車、賣房」等電話騷擾,有人詢問「來電方」後得知,自己的信息被人從招聘網站下載後變賣了。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九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有一大批求職者勢必會通過招聘平臺尋找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又可能有新一批的信息被洩露。
  • 獵聘推出「簡歷顧問」產品:求職者可付費制定個人簡歷
    DoNews 3月7日消息(記者 向密) 中高端人才職業發展平臺獵聘發布「簡歷顧問」產品。據介紹,「簡歷顧問」是獵聘推出的一項基於簡歷修改的付費服務,用戶可以請獵聘平臺上的資深HR和獵頭,根據求職者的特徵來制定更適合自己的個人簡歷。每年的3、4月份都是企業招賢納士的黃金時期,而對於求職者而言,都希望自己在求職路上「開門紅」,避免出現「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慘澹場面,如何包裝自己就成為了求職路上一門很深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