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酬是一個在職場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大部分上班族都深受其困擾。為了得到領導賞識,為了可以更好的在職場中生存,為了能獲得一份養家餬口的工資使得我們不得不去。而正是這種不得不去使得應酬在這個場景下職場霸凌顯得那麼的順理成章。
你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在大四的時候找了一份實習工作。滿懷欣喜去上班的他第一天就倒在了酒桌上,回到宿舍吐的不省人事。第二天,我們得知他的領導以迎新為由勸了他很多酒。
之後的日子裡,每周上4天班的他,有3天是吐著回來的。他也只是跟我們說:"不喝不行啊,領導非讓你喝,你不喝就是不給他面子,之後這工作你也別想幹了。"
勸酒行為的背後,更多的是領導對員工心理上的壓制。一杯酒裡,確立了領導者的地位,喝了這杯酒,說明你是我的人,同時也向在場的人顯示了領導對於員工的控制力。通過這一行為領導的內心可以得到極大的滿足。
然而勸酒也只是應酬霸凌中的一部分,酒過三巡,領導可能覺得單憑喝酒還不足以表現他地位的尊崇,這時就會發展成表演節目,甚至性騷擾。
這一切的行為,其實已經形成了職場霸凌甚至是違法行為。
職場霸凌通常有著以下幾個特點:
(1)重複性,例如勸酒這一行為,並不是只出現一次,而是多次重複的進行。
(2)持續性,霸凌行為是一個系列行為的集合,從時間上是持續的。
(3)敵對性,霸凌行為發生時,霸凌者通常極富攻擊性,如果被霸凌者反抗,霸凌者不會放棄霸凌行為,而是選擇進一步升級直至被霸凌者屈服。
(4)隱蔽性,霸凌行為通常會導致被霸凌者心理遭受創傷。由於大部分霸凌行為並沒有肢體接觸,而使得這一行為更具隱蔽性。
(5)霸凌者會享受霸凌的過程,並從中獲得快感。
通過以上幾個特性,我們可以分辨出在我們的工作中,哪些行為屬於霸凌。
霸凌陰影下的上班族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忍"的思想貫穿始終,忍不僅代表一種情緒控制策略, 也是我們行為的基本模式。"退一步海闊天空","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這些想法使得被霸凌者感覺可能所有人都在經歷這些,也許上班就是這個樣的。
作為霸凌的旁觀者,有些選擇沉默,有些選擇附和霸凌者從而變成霸凌行為的一部分。作為應酬的局外人,我們甚至可以寫出"在酒桌上喝酒應酬,切記這10條規矩"這種文章,來告訴被霸凌者,你不能比領導喝的少以及怎麼討領導歡心,而不是如何在應酬中如何保護自己。
而最終,那些被霸凌者去哪裡了呢?
其中有些人,在應酬中如魚得水,並沒有覺得這種行為會有什麼影響。升職之後又把這種行為傳承下去,在酒桌上前赴後繼,曾經為領導喝了多少酒變成了炫耀的資本,變成了霸凌下一代的理由。
有些人,拿出勇氣,對這種行為說了"不"。但在之後的工作中,敵不過領導的苛責,同事的冷落,無疾而終。
還有些人,可能會因此在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導致在之後的工作生活中愈發焦慮,對上班有了恐懼。
因為霸凌,我們在職場上不得發展,變得不喜歡上班,逃避上班,變成了別人眼裡的失敗者,找別人傾訴的時候也只能得到一個"你要是真有本事,怎麼都能成功"的答案。
面對霸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1.心理調節
如果你不幸成為被霸凌者,請不要忽視你自己的感受。切勿掉入自我厭惡的情緒陷阱中,"也許大家都是這樣","也許這是我應得的",對被霸凌者灌輸這種想法是霸凌者的慣用伎倆。
與校園霸凌不同的是,職場霸凌通常會選擇能威脅到自己事業的員工進行霸凌行為。可能你只是比他優秀,以至於他們覺得需要挫挫你的銳氣,你大可把這當做一種被扭曲的讚美。
2.對霸凌者說不
如果是工作中,可以簡短的說明我不喜歡你現在的語言或行為,比如"請停止你的行為,讓我好好工作。",如果是在應酬中我最常用的可能是"我吃頭孢了,不能喝酒。"。
最好不要主動升級霸凌事件,用大喊大叫或肢體接觸回擊,可能會使你惹上更大的麻煩,或是使事情變得更糟糕。哪怕你面對的人如同瘋狗一樣攻擊你,也要用冷靜鎮定的語調告訴他停下他的行為。
3.收集證據
霸凌行為不同於平時因為工作失誤被領導責罵。記下霸凌你的人與行為,記錄有明確的日期,時間,以及可以證明這一行為的證人。在一段時間後可以向更高的管理層郵件匯報此事。
如果霸凌者對某一群體實施霸凌,也要記得找到其他受害者,在面對上級時他們也會是你堅強的後盾。
目前,我國還沒有將職場霸凌寫進勞動法,無法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應酬文化在職場又根深蒂固,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摒棄。但作為旁觀者,在霸凌發生時應該站出來對這種行為說不,不僅在酒桌上,也在工作中。
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已經很大了,如果不用面對職場霸凌至少可以讓他們輕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