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應酬下的職場霸凌

2020-12-20 小震職場

應酬是一個在職場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大部分上班族都深受其困擾。為了得到領導賞識,為了可以更好的在職場中生存,為了能獲得一份養家餬口的工資使得我們不得不去。而正是這種不得不去使得應酬在這個場景下職場霸凌顯得那麼的順理成章。

你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在大四的時候找了一份實習工作。滿懷欣喜去上班的他第一天就倒在了酒桌上,回到宿舍吐的不省人事。第二天,我們得知他的領導以迎新為由勸了他很多酒。

之後的日子裡,每周上4天班的他,有3天是吐著回來的。他也只是跟我們說:"不喝不行啊,領導非讓你喝,你不喝就是不給他面子,之後這工作你也別想幹了。"

勸酒行為的背後,更多的是領導對員工心理上的壓制。一杯酒裡,確立了領導者的地位,喝了這杯酒,說明你是我的人,同時也向在場的人顯示了領導對於員工的控制力。通過這一行為領導的內心可以得到極大的滿足。

然而勸酒也只是應酬霸凌中的一部分,酒過三巡,領導可能覺得單憑喝酒還不足以表現他地位的尊崇,這時就會發展成表演節目,甚至性騷擾。

這一切的行為,其實已經形成了職場霸凌甚至是違法行為。

職場霸凌通常有著以下幾個特點:

(1)重複性,例如勸酒這一行為,並不是只出現一次,而是多次重複的進行。

(2)持續性,霸凌行為是一個系列行為的集合,從時間上是持續的。

(3)敵對性,霸凌行為發生時,霸凌者通常極富攻擊性,如果被霸凌者反抗,霸凌者不會放棄霸凌行為,而是選擇進一步升級直至被霸凌者屈服。

(4)隱蔽性,霸凌行為通常會導致被霸凌者心理遭受創傷。由於大部分霸凌行為並沒有肢體接觸,而使得這一行為更具隱蔽性。

(5)霸凌者會享受霸凌的過程,並從中獲得快感。

通過以上幾個特性,我們可以分辨出在我們的工作中,哪些行為屬於霸凌。

霸凌陰影下的上班族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忍"的思想貫穿始終,忍不僅代表一種情緒控制策略, 也是我們行為的基本模式。"退一步海闊天空","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這些想法使得被霸凌者感覺可能所有人都在經歷這些,也許上班就是這個樣的。

作為霸凌的旁觀者,有些選擇沉默,有些選擇附和霸凌者從而變成霸凌行為的一部分。作為應酬的局外人,我們甚至可以寫出"在酒桌上喝酒應酬,切記這10條規矩"這種文章,來告訴被霸凌者,你不能比領導喝的少以及怎麼討領導歡心,而不是如何在應酬中如何保護自己。

而最終,那些被霸凌者去哪裡了呢?

其中有些人,在應酬中如魚得水,並沒有覺得這種行為會有什麼影響。升職之後又把這種行為傳承下去,在酒桌上前赴後繼,曾經為領導喝了多少酒變成了炫耀的資本,變成了霸凌下一代的理由。

有些人,拿出勇氣,對這種行為說了"不"。但在之後的工作中,敵不過領導的苛責,同事的冷落,無疾而終。

還有些人,可能會因此在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導致在之後的工作生活中愈發焦慮,對上班有了恐懼。

因為霸凌,我們在職場上不得發展,變得不喜歡上班,逃避上班,變成了別人眼裡的失敗者,找別人傾訴的時候也只能得到一個"你要是真有本事,怎麼都能成功"的答案。

面對霸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1.心理調節

如果你不幸成為被霸凌者,請不要忽視你自己的感受。切勿掉入自我厭惡的情緒陷阱中,"也許大家都是這樣","也許這是我應得的",對被霸凌者灌輸這種想法是霸凌者的慣用伎倆。

與校園霸凌不同的是,職場霸凌通常會選擇能威脅到自己事業的員工進行霸凌行為。可能你只是比他優秀,以至於他們覺得需要挫挫你的銳氣,你大可把這當做一種被扭曲的讚美。

2.對霸凌者說不

如果是工作中,可以簡短的說明我不喜歡你現在的語言或行為,比如"請停止你的行為,讓我好好工作。",如果是在應酬中我最常用的可能是"我吃頭孢了,不能喝酒。"。

最好不要主動升級霸凌事件,用大喊大叫或肢體接觸回擊,可能會使你惹上更大的麻煩,或是使事情變得更糟糕。哪怕你面對的人如同瘋狗一樣攻擊你,也要用冷靜鎮定的語調告訴他停下他的行為。

3.收集證據

霸凌行為不同於平時因為工作失誤被領導責罵。記下霸凌你的人與行為,記錄有明確的日期,時間,以及可以證明這一行為的證人。在一段時間後可以向更高的管理層郵件匯報此事。

如果霸凌者對某一群體實施霸凌,也要記得找到其他受害者,在面對上級時他們也會是你堅強的後盾。

目前,我國還沒有將職場霸凌寫進勞動法,無法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應酬文化在職場又根深蒂固,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摒棄。但作為旁觀者,在霸凌發生時應該站出來對這種行為說不,不僅在酒桌上,也在工作中。

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已經很大了,如果不用面對職場霸凌至少可以讓他們輕鬆一些。

相關焦點

  • 向「中國式應酬」說不
    觥籌交錯、敬酒拼酒、不醉不歸……在中國,無酒不成席,無論在親朋好友的聚會中,還是在官場、商場等諸多應酬中,張揚地喝酒、拼命地喝酒,是搞活氣氛、達成目標的必殺技。事實上,「喝一大杯換10萬元業務」之類的橋段在一些商務應酬中屢見不鮮。前不久和一位地方銀行的負責人聊天,方知酒量是其業務工作人員一項不可多得的技能,甚至在面試環節,只要說酒量過硬,直接就能脫穎而出。
  • 學習時報:向「中國式應酬」說不
    觥籌交錯、敬酒拼酒、不醉不歸……在中國,無酒不成席,無論在親朋好友的聚會中,還是在官場、商場等諸多應酬中,張揚地喝酒、拼命地喝酒,是搞活氣氛、達成目標的必殺技。事實上,「喝一大杯換10萬元業務」之類的橋段在一些商務應酬中屢見不鮮。前不久和一位地方銀行的負責人聊天,方知酒量是其業務工作人員一項不可多得的技能,甚至在面試環節,只要說酒量過硬,直接就能脫穎而出。
  • 中國式應酬:飯局上,一開口就說錯話,得罪人?看你中了哪幾點
    尤其是在中國的飯局上,吃飯事小,設局事大。一頓飯局中,菜不一定非要是滿漢全席,但一定要吃一個明確的主題。一場飯局中,既能是親朋好友與故交之間的人際往來,也是生意對手之間的談判交鋒。我們常說的人脈、圈子、資源、生意,在最終都通通繞不開飯局。但是,有飯局的地方,就一定有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這時候,說什麼話?怎麼說話?對誰說?
  • 讓人又愛又恨的中國式應酬,如果躲不過,就請學會這門技術活
    從古至今,中國都是一個人情社會,能不能混得開,很大程度上不是看你能力強不強,而是看你懂不懂為人處世,懂不懂應酬之道。可以說在中國,不管是職場、官場、生意場,只有是有人的地方,都離不開中國式應酬。當然,現在很多人,其實對中國式應酬很反感,覺得虛偽做作。面對需要應酬的場合,能躲就躲,能逃就逃。但我們處在一個現實的社會,除了純技術人員之外,大多數工作都免不了人情禮往,如果想讓自己更多一點上升的機會,就必須懂一些人情世故。其實,也不要把人情世故想得那麼庸俗。人是群居動物,關係總是在這種你來我往的拉扯中,變得更加密切。
  • 方法:如何應對職場霸凌
    很多人都聽說過校園霸凌。校園霸凌是指發生在孩子之間的欺凌和壓迫行為,包括肢體和言語的攻擊,嚴重的時候會讓受害的學生都不想去上學。關於校園霸凌的新聞也不時會被報導出來。但是,職場霸凌行為討論的卻比較少。職場霸凌行為可能是由性格暴躁的極品老闆帶來的,也有可能是同事之間的。
  • 被逼向領導下跪,磕頭認錯,你如何看待職場霸凌?
    11月16日,網傳易到高管呂藝炮轟易到CEO 功振兵,稱其在飯局被迫向CEO磕頭認錯,並拍下視頻在易到高管群裡散發,易到官方闢謠並稱已報警,事件仍在調查中。報導指出,受害者稱述平時經常遭到社長的職場霸凌,情緒逼近崩潰邊緣,不排除提起刑事訴訟的可能。而社長在受訪時卻是輕描淡寫,表示只是惡作劇而已。所有遭受職場霸凌的員工在施暴者眼裡只是一個玩物,而更可恨的是,施暴者認為所有的施暴行為只是普通、平常的惡作劇而已。在中國,叫開玩笑。
  • ⑦條中國式應酬
    第七:為什麼人際關係決定著人生成敗,因為一個人的優秀程度決定了他的社會階層,或者說,取決於他的人際關係網,不要羨慕別人的成功,要去拆解他們成功背後的人際關係,任何成功者的機會和平臺都不是自己創造的,而且別人給的,所有人情世故,有大半都在應酬裡,所以,要懂的中國式的應酬方法,要懂得說話,要說話要學會聽話,知道懂得你說話的對象是誰?
  • 遇到職場霸凌是離職還是忍辱負重?維權為何難
    職場霸凌的形式多種多樣。《報告》提到,包括「安排不合理工作內容」「不停地打擊否定你」「與同事進行比較」「被他人搶佔功勞」等。對比自身,陳潔感覺自己像個箭靶子,以上多種形式的職場霸凌,她都中招了。不斷的否定和批評儘管自己的工作處境「很壓抑」,陳潔更同情部門裡的職場新人。剛入社會,就得學著應對「每天不斷的否定和批評」。
  • 青聽|你遇到過職場霸凌嗎?
    當眾侮辱、惡意中傷、性騷擾、上級利用職權對屬下員工進行報復性的調崗(跨地區),以及降職降薪、懲罰性罰款、扣發工資獎金、打壓施壓勸退等行為,都可以被認作職場霸凌行為。「跟直接損害勞動權益的行為相比,這類因職場文化引發的霸凌行為看起來並不嚴重,但長遠來看,對這類行為的漠視,不但會讓員工長期處於精神疲憊的亞健康狀態,更有可能讓施暴者變本加厲。」律師提醒,職場霸凌藉由權力濫用與不公平的處罰,極易使員工感到受挫、被威脅、羞辱、被孤立。
  • 容易被霸凌的個性及特徵是?解析日本職場霸凌的原因及應對方法!
    大家聽到霸凌一詞的時候,會先聯想到什麼呢?雖然似乎有很多人都覺得霸凌是在小學或中學的小孩之間才會發生的事情,但其實出社會後也很有可能會在職場或家長的人際圈中發生。在日本的案例之中,也存在著即使改變環境還是會被當成目標的「容易被霸凌的人」,這樣的人們究竟有什麼樣的共同點呢?容易被霸凌的原因是?
  • 職場女性必修課,學會如何應酬社交飯局
    時代的發展下,女人已經不再只是在家相夫教子為人妻,與此同時也要有自己的事業在職場打拼,然而打拼過程中免不了有些社交應酬,但如何交際應對則是藝術更是技術,這幾點則是每個職場女性的必修課。01不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酒量或者會喝酒飯桌應酬免不了就是推杯換盞,不論這是公司內部的聚餐,還是與客戶又或者上司間的應酬
  • 隨筆雜談丨向職場霸凌說不
    此事在網上曝光後,引發不少網民共鳴,認為這種「職場霸凌」現象並不少見,就以近期來說,就有幾起傳出。8月31日,長沙一家商貿司的5 名男性職工在3C廣場裸奔,據發起人陳某供述,由於業績不如另一小組,便按約只得裸奔。7月,成都某公司業務部7名員工因業績不佳,接受了吃「死神」辣條的懲罰,結果兩名女員工吃進了醫院。
  • 職場中的男人為什麼總是應酬?女人們了解一下
    生意場或是職場上的男人有些應酬是難免的,進出酒局、飯局,歸家晚點更是司空見慣。男人的應酬是一種生存需要時下,一個好男人是不可能沒有應酬的。因為一些必要的應酬,是適應社會需要的基本要求。那些成功的男人,有幾個沒有過應酬呢。
  • 謾罵、打壓勸退算職場霸凌?律師:應立法予以界定
    有律師介紹,當眾侮辱、惡意中傷、無端謾罵、打壓勸退等行為,都可以被認作職場霸凌行為。我國暫無相關法律明確界定職場霸凌行為,律師建議,應在立法層面對職場霸凌行為予以界定,並規定處罰措施。  工人日報9月10日消息,近來,勞動者權益被侵犯事件不時發生。
  • 中國式飯局,職場人做好了升職,做不好走人,聰明人都會這樣做
    尤其是工作上的飯局,裡面大有學問,也是職場人必修課。有些人飯局得到提拔並提高了工資,而另一些人則從此失業了! 中國式飯局能體現一個人的交際能力和情商 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在工作中的酒局應酬從未像普通吃飯一樣簡單,而且其中蘊含著更為深刻的真理。這裡的知識更加不可思議。有時,一場飯局可以解決長時間一來遺留的難題。 聽說,馬雲選擇用人時,首先要請他們一起吃飯喝酒。
  • 每一個職場人都疲於應酬,但為何總是「樂此不疲」?
    這些人明明自己也不喜歡應酬,偏偏還樂此不疲,也不知道是真喜歡,還是假喜歡。他的這個問題,也是我的疑問,多少人是真心喜歡應酬的?01應酬,是職場的生存法則嗎?想要被一個群體接納,就是需要有和這個群體相似的東西連接才行。
  • 職場應酬害人不淺
    站在丈夫的角度來看,他肯定也有自己的理由,發脾氣即使因為妻子晚歸,更是因為擔心妻子遭遇不測,以至於急火攻心氣昏了頭,才會下這麼重的手。這件事看似偶然,實則卻是當下很普遍的一個職場現象,一個詞,就是「職場應酬」。
  • 一篇文章帶你了解什麼叫「職場霸凌」:起因、影響和預防
    孩子在學校可能會被欺負(校園霸凌),年輕人在網絡上可能會被辱罵(網絡凌辱),甚至在工作中你也可能會遭遇脅迫(職場欺凌)。最近發表在《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雜誌上的這篇論文關注的就是職場霸凌。
  • 職場應酬害人不淺
    丈夫默默在門外站了半小時,期間老婆微信不回,電話不接,這下他徹底發怒了。衝進去對著自己老婆的臉蛋就是狠狠一巴掌,直接拍暈在椅子上!接著抄起酒瓶對另外兩男人就是一頓打,邊打邊喊:這是我媳婦兒!事後得知,吃飯的三個人是同事關係,兩名男子貌似是公司領導。
  • 【以案說法】逼喝酒、打耳光、吃「死神辣條」……對職場霸凌說「不」!
    很多網友表示,這就是職場霸凌,為這名員工的勇氣點讚。共青團中央也表揚該年輕人敢於說「不」!職場霸凌現象屢見不鮮什麼是職場霸凌?即員工受到職位高者無端指責謾罵、同事的排擠與孤立、言語上的威脅、當眾侮辱、惡意中傷、性騷擾、上級利用職權對屬下員工進行報復性的調崗(跨地區)、降職降薪、懲罰性罰款、扣發工資獎金、打壓施壓勸退、不公平對打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