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一個名叫慕課(全稱「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在線教育模式誕生。緊接著,「出身名門」的edX、Coursera和Udacity三大平臺迅速崛起,一時間它們成為慕課的象徵。2013年,在中國的頂級名校清華大學,也誕生了一個慕課平臺,名叫「學堂在線」,它立志打破名校圍牆,與全民共享優質課程。
五年後,慕課發展成效顯著,學堂在線平臺上已累計上線1500+門優質課程,擁有註冊用戶超過1200萬,躋身成為全球第三大慕課平臺。與此同時,學堂在線卻「變了」。
用國際視野,推動在線教育資源全球共享
「學堂在線與其他慕課平臺有一個不同點,就是它既專注國內教育也擁有國際化視野。」在學堂在線總裁李超看來,學堂在線的國際視野與生俱來,首先清華大學在前沿技術等領域擁有領先的學術研究成果與教育資源,這為「根基於學校,服務社會」的理念提供基礎,同時學堂在線是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的實踐平臺,「走出去」擁有天然條件。
幾天前,國際工程教育學會聯盟主席Michael Auer在「2018年第二屆在線工程教育國際論壇上」表示,「在科學技術與數位化快速發展時代,工程教育正面臨著各種挑戰,我們需要將數位技術與主動學習相結合,提供靈活的、多樣性的學習模式。」
學堂在線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搭建工程教育全球共享平臺,為中國高校的優質課程進行國內、國際推廣,並探索國際工程教育課程質量標準體系、推動工程教育培養模式創新,打造學歷學位項目等方面進行一系列創新引領工作。
助力高校,構建「中央廚房式」的服務體系
如今,學堂在線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面向大眾的慕課平臺了。經過幾年的發展,學堂在線總裁李超意識到,如果我們只是把教學資源按照統一標準提供給數以萬計的學習者,就會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可能缺乏學習動力,二是學習毅力難持久,這樣將導致學習效果就不能保障。
「我們的終極目標還是希望學生能夠利用起這些優質課程,並學以致用。」李超說,」後來我們仔細思考後,認為應該把這些課程按照組件化、標準化的結構,提供給高校,這樣或許會產生更大的價值。」面對全國2600多所高校,學堂在線構建出了一個「中央廚房式」的課程服務體系,這裡有前沿學科的精品課程,有學科所需的企業實踐資源,學校可以根據需要挑選、組合,以完成符合自身發展的教學方案。
此外,學堂在線還提出了「輔修專業打包」的解決方案,學生可以通過先修等方式更高效率的完成學業。
賦能未來,實現學堂在線的蛻變
未來教育,將會是一種怎樣的形態呢?李超認為,「未來教育一定是線下和線上的結合。線上模式更多的是賦能。未來可能就不會分線上線下教育,兩者是融為一體的。」循著這個思路,學堂在線提出了「慕課+」的概念。
除了慕課傳統的線上平臺模式之外,慕課還可以做的更「輕」,比如用「課件+語音」等形式。慕課也可以做的更加多元,比如「慕課+實踐訓練」、「慕課+認證證書項目」、「慕課+輔修專業」、「慕課+學歷學位」……實際上,是圍繞「高質量的共享本質」滿足不同學生的更多需求。
歸根結底,每條賽道、每個教育機構都有不同的使命,但教育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兒。在李超看來,「無論如何變化,學堂在線讓優質資源共享的發展核心始終不更改,只是當我們在拓展更多方向時,我們需要對每個方向都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