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22日,市全民閱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婦聯啟動全市「陪伴閱讀共成長 十萬家庭讀好書」親子閱讀活動,向全市廣大家庭發出作品徵集以來,收到了全市眾多家庭的海量投稿。這些家庭親子閱讀作品向我們傳遞了親子共讀風尚、優良家教家風。快來隨我的腳步,先來欣賞部分作品吧!
(排名不分先後哦~)
NO.1
Spring Comes
母親:朱文娟
女兒:郭璟亦
成長只有一次,我願陪你一起......
丹陽小學 朱文娟
我很喜歡龍應臺在《目送》中說:「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孩子和父母其實就是一種無法選擇的緣分,我很珍惜這份愛的緣分。所以我會很用心的去陪伴孩子,而最美好的陪伴就是閱讀。
女兒現在八歲了,讓我感到很欣慰的是,她每天睡前必會讀幾頁書,才肯安然入睡,仿佛這與關掉電燈睡覺一樣,成為了一種很自然的事情。
很多人會問我,為什麼你們家孩子肯閱讀,而讓我們家孩子愛上閱讀這麼難啊!其實我想說的是,這個「難」確實難,難就是難在父母,難在父母的堅持。
記得女兒在兩歲多的時候,怎麼也不肯讓大家叫她熟悉的小名——垚垚。而是定要人們改口喊她小海豚,她才肯答應。作為家長的我們百思不得其解,還是細心的爸爸問她,才得知原來我無意中跟她講過一個繪有海豚圖畫的故事,我告訴她海豚很聰明,兩歲的她居然記住了。從那時候我就很堅信不要認為孩子小不懂就不去嘗試。我嘗試了每天晚上給她講一本繪本故事,我最開始跟她講的是《瑪蒂娜故事系列叢書》這一套書,配有生動有趣的畫面。她就看著畫面,我就慢慢的跟她讀,每次讀她都聽得很認真,聽完後她才肯去睡覺,有時候我感到很疲憊,不想讀了,但是看到她渴望的小眼神,我還是會讓她在最想聽的兩三個故事中選一個故事為她讀 .......有時候晚上很晚了,孩子也不提要我讀故事的要求,我心裡還會暗暗竊喜,今天終於可以輕鬆一下了,但是內心裡的一個聲音告訴我,要堅持。這一堅持就是四年,這四年裡雖然不能保證每天晚上都會讀故事,但是睡前讀故事已經成了習慣。
女兒上二年級了,已經不需要我再為她讀故事,因為她能自己讀。現在的她不僅愛讀故事,還特別喜歡為三歲的弟弟讀故事,就像我當年為她讀故事那樣,她靜靜地讀給弟弟聽,慢慢地,慢慢地,睡前只要她在讀故事,弟弟就會跑到她身邊,學著她拿書的模樣,聽著姐姐讀故事.......而此時的我看到這種畫面,我便知道了,這就是我陪孩子成長的方式!
NO.2
Spring Comes
母親:梅 青
女兒:周羽翎
在書的花園裡收穫幸福
顧家店鎮馬蹄壋村 梅青
不知何時,你開始顯露出對繪本故事的濃厚興趣,每次一捧起書本,就看得捨不得放下。由於今年的假期時間比較寬裕,為了響應村裡美麗庭院建設號召,同時讓你在閱讀看書時有一個更愜意的環境,我們全家總動員,一起邊畫草圖邊實施,終於趕在夏天來臨之前,在家門口開闢出了一小片花園,作為大家平時讀書聚會的場所。每天的清晨與黃昏,我們都會不約而同的走向小花園,挑選出各自喜歡的繪本故事,在小鳥清脆婉轉的叫聲與沁人心脾的花香中,開啟我們的讀書之旅·····
這天,你讀的是我們的世界系列之《上班去啦!》,當你打開書本,看到一名正在指揮交通的警察叔叔時,你立馬回想起了前段時間在進出村卡口,參加疫情防控執勤的那位叔叔,你一臉嚴肅的說道到:「做這些工作的叔叔他們自己也有可能會遇到危險啊,但是他們還是選擇在那裡執勤,保護其他人的安全,他們可真了不起!」聽到這裡,我陷入了思索。原來,一直在我心裡還是個小寶寶的你,在走過這段特殊的日子後,已經逐漸長大了,通過接收各類新聞知識,以及這段時間裡她的切身體驗,當在閱讀到類似的畫面時,你已經能將自己的經歷與感受代入到一個個小故事中去了,與此同時,你也能通過自己閱讀這些小故事慢慢積累,初步形成你自己的社會觀、價值觀,開始對這個世界有一些自己的思考與看法了......感謝這段前所未有親子陪伴經歷,感謝這段因閱讀而充裕的日子。願你未來的成長路上,與書結友多收穫,與我相伴少煩惱!
NO.3
Spring Comes
母親:李 漫
女兒:楊琳欣
生命因閱讀而寧靜
丹陽小學 李漫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往日寧靜的生活,仿佛被按下「暫停鍵」。每天翻看微博、朋友圈裡大量的疫情信息,越看越焦慮、越搜越恐慌、越恐慌越暴躁。宅在家裡的孩子也變得敏感、焦慮,愛耍小脾氣,每天家裡吼聲不斷、雞飛狗跳。
突然有一天,我意識到必須結束焦慮的生活,回歸正常,「讀書靜心」是我最好的選擇。
讀什麼呢?家裡有滿滿一書櫃的書,孩子喜歡的《米小圈》《馬小跳》已經看過很多遍了,那麼就從她不願意的《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開始吧。
每天晚餐後,我們頭挨著頭,窩在一起津津有味地探討:他到哪裡去尋找食物呢?有誰會給他房子住呢?有誰會為他鋪床疊被呢?有誰來讓他在火爐旁邊取暖呢?又有誰來保護他不受野獸傷害呢?帶著問題,我們跟著這個名叫「大拇指」的小人兒,隨著雁群,騎在鵝脖子上,飛過平原和高山,飛過森林和海洋,遨遊天下……
本書的結尾,尼爾斯重新變成了人,同時也失去了與動物交流的能力。他站在海灘上,目送著雁群飛向南方,慢慢地消失在天際。讀完這本書,孩子的情緒有點低落,看得出來她很傷感。我想,書中的意義,不用我去告訴孩子,她已經理解的很透徹。
接下來,我們一起讀《老人與海》,討論老人收穫的是什麼;我們一起讀《海的女兒》,探討什麼才值得付出生命;我們一起讀《洋蔥頭歷險記》,討論每個人物的特點。讀到高興處,我會加上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她更是激動不已,在床上高興得又蹦又跳;讀到傷心處,我忍不住哽咽地說不出話來,她則傷心地嚎啕大哭;讀到氣憤處,我們會狠狠地詛咒著卑鄙的人的名字,恨不得站在他的面前,毫不掩飾對他的憤恨。驚喜、傷心、歡愉、絕望........生活中的種種情緒,都在書中闡釋的如此到位。
不知不覺,家中烏雲密布的日子消失了,我們消失的安全感又回來了,宅在家的日子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疫情中,我特別喜歡的一句話: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因為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生活就像是一條河流,河流湍急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能慌,當然暫時的慌亂也不要緊,因為還有書籍陪伴我們,可以獲得心靈的寧靜。我們從書中獲得的對愛的感受,將伴隨我們一生。
NO.4
Spring Comes
母親:郭祥姿
女兒:陳妙可
我是生態小公民
百裡洲鎮中心幼兒園 郭祥姿
閱讀,給人帶來樂趣,是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一種學習方法,閱讀習慣是人生最有價值的習慣。
對於5歲多的女兒來說,「保護生態環境、工業汙染、瀕臨滅絕」、「保家衛國、美麗鄉村」等這此詞語她是陌生而又難以理解的。在役情特殊期間,我陪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幫助她從繪本故事的閱讀中找到答案。
我陪孩子閱讀了很多故事書,特別是《鱘鱘回家了》,她很感興趣,也吸引了她。她不僅了解故事內容,能按自己的理解講出故事內容,找到了答案,說出了一些然我很感動的話:「我想我住的地方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沒有黑黑的氣味難聞的煙,我不想離開家,也不希望小魚都死了,我們要幫幫鱘鱘吧!」說的時候,孩子眼角溢著淚光,很是情真意切。
有次我和孩子到江邊散步,女兒主動提出撿乾淨江邊的垃圾,用雙手美化母親河的行動來實踐,積極爭做保護環境的生態小公民。
教育孩子是很多方法的,只是也需要我們每個家長花點心思,時間和精力,我的女兒在親子閱讀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了,養成了好的傾聽習慣,初步有了價值觀意識,增強了自信,學會做人的道理,鍛鍊了良好的個性品質。我會陪著女兒堅持閱讀,養成一個良好的,能夠受益終生的閱讀習慣!
NO.5
Spring Comes
父親:胡嶽峰
兒子:胡永健
快樂閱讀 溫情陪伴 共同成長
南崗路小學 胡嶽峰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謂增智廣才、勵志修德、怡情養性,這些應該就是書籍給我們最基本、最深層次的精神財富。歲月有詩篇,代代有傳人,親子閱讀無疑是一種帶有教育性、傳承性、指引性的一種閱讀方式,更能讓我們從書籍中汲取到更多的「溫情」。
不記得從孩子幾歲開始,我習慣了每天睡前為孩子讀書,只記得從去年寒假開始,從最初的童話故事慢慢轉換為給孩子讀四大名著,到今年新冠病毒封城結束前,終於為孩子讀完了一本《西遊記》,共歷時兩個半月。讀完之後又給他放映兒童版《西遊記》動畫片,於是西遊記神奇而有趣的情節便在孩子心裡扎了根,尤其是其中的孫悟空,更是令孩子最為佩服!因為他本事最大、法術最強,不僅能斬妖除魔,而且還忠心不二,總是能在危急時刻歷盡艱辛打敗妖魔鬼怪,救出師父,他對師父的忠心耿耿,讓兒子深為折服。
「能到竹林下,自有春水中。」親子閱讀讓我們「細品平凡」,但卻感受到「實乃非凡」。親子閱讀帶給我們「禪境」一般的心境,那是從書本中得到一種靜默的觀照,我們也可以認為這是一種生命的飛躍。因為「陪伴」、因為「踏實」,所以我們可以享受這片刻的溫情,可以讓靈魂感受到一股安穩的力量。這些點點滴滴的進程,這種陪伴的溫情,會讓我們的心近於佛門的透達,明白一些境界的蘊意。讓我們穿越漫長的歷史,共同去陪伴去聆聽人類文明歷史的積澱,你會發現,這種方式或許會來得更直接一些。不管是何種方式,我始終認為,親子閱讀是一種以文為背景的更為貼近我們生活的一種閱讀方式。
文化之精華,乃中華之大美。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們去傳承!以親子閱讀去領悟溫情之陪伴,實乃幸福之家。就讓書籍去增添我們生活的維度,給我們的生活增添非凡的意義吧。
NO.6
Spring Comes
母親:王珍麗
女兒:吳玥潼
親子閱讀的美與樂
南崗路小學 王珍麗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而最好的陪伴是閱讀。」不要因為孩子小就拒絕閱讀,孩子也是有閱讀需求的。
記得有一位美術老師告訴我:「每個人的眼睛總在尋找著東西來看,不要讓畫面太單調。」嬰兒也一樣,即使他不會翻身,不會爬行,他的眼睛也一直在轉來轉去,想看點什麼。這個時候給寶寶書籍,反而滿足了他們探索的欲望。從寶貝吳玥潼4個月大開始,我就買了各種低幼卡片、圖書,我會抱著潼潼翻翻那些書,只要她不抗拒,就當作刺激視力發育。我家帶娃比較簡單,不看電視,不玩手機,潼潼在家就是玩玩具、讀繪本。對於閱讀時間沒限制,喜歡就多讀幾本,不喜歡,一天讀一本也可以。只是每天都會閱讀,不管多少。
親子閱讀這件事,前期看到的效果很微弱,基本就是你自己一個人在講,寶寶呆呆地看著聽著。但只要時間夠長,你足夠堅持,是肯定能看到成果的。堅持閱讀這個過程一點都不苦。每天孩子扯著我的手,說:「媽媽,我要看書。」然後,我會讓她挑選自己喜歡的繪本,躺在我懷裡聽我講,這種親密的時光,被需要的感覺,讓我很享受,巴不得每天早點下班,回家陪孩子看書。
親子閱讀,是會上癮的。一開始帶著潼潼讀書,沒想太多。後來因為親子閱讀而帶來的語言能力提升,理解能力加強,表達能力不錯,是我意料之外的。
吉姆·崔利斯的《朗讀手冊》裡有一句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願我們成為孩子最大的財富,一起享受親子閱讀的美妙與樂趣。
NO.7
Spring Comes
母親:劉 娜
女兒:趙梓燁
和孩子一起慢慢「長大」
實驗小學 劉娜
書是甜甜的,愛是濃濃的,每天與女兒一起讀書的時光總是愉悅而又心滿意足。
小的時候沒有精美的圖書,只能從語文課文中讀到生動的故事,直到現在栩栩如生的形象還深深印在我的心裡。上班後整天忙,要抽出時間讀書還真是難,加上電子設備的增加,靜心下來讀書的時間就更少了。眼看女兒快上一年級了,為了培養她的閱讀習慣,現在的閒暇時間都陪她讀讀幼兒書籍,一是為了培養閱讀的好習慣;二是為了讓她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許多道理,懂得世間的真、善、美。
現在她還小,我經常鼓勵她把自己熟悉的故事講給我聽,我時不時給予表揚肯定,她就越發有動力了。她會學著小演講家的口吻給我講,有時會插進很多她自己的想像,到最後把整個故事都能背下來。一個不到六歲的孩子《魯濱遜漂流記》都能熟練的講給我聽了,還能準確描述出主人翁的心理變化。陪著她閱讀,我還能讀到好多小時候沒有聽過的故事,感覺是給我童年的補償,我想真正的陪伴就是和孩子一起慢慢的「長大」。
NO.8
Spring Comes
母親:張小青
女兒:羅予寧
親子閱讀有感
市委辦 張小青
作為職場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很有限,但只要在家我就會堅持陪孩子看繪本,我想,用閱讀滋養的人生總是不會錯的。
從出生到現在,女兒看過的書已經堆滿了書架,從黑白卡、布書,到翻翻書、洞洞書、貼紙書、繪本等,少說也有100本了。堅持總是會有回報的,女兒1歲4個月的時候開始進入語言爆發期,而且講話發音非常清晰。我便抓住這個機會,開始帶著她閱讀英文繪本,進行英語啟蒙。現在,小傢伙已經會許多單詞和英文兒歌了。
看!我們正在讀一本非常精彩的書,書名叫《Frozen》,翻譯成中文就是《冰雪奇緣》。它是一本3D立體書,講述的是擁有神奇魔法的艾莎公主和她的妹妹安娜一起守護王國的故事。這本書不同於普通低齡繪本,即使是一個成年人要完全讀懂也不簡單,但美麗、善良、勇敢的艾莎公主大概會是每個小女孩的最愛,所以我在工作之餘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查單詞、記筆記,弄懂故事情節。最後,呈現在小傢伙的面前。講到精彩之處,我還會配上電影片段給她加深印象。感謝我的女兒給了我學習的動力,親子閱讀對家長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成長和享受!
NO.9
Spring Comes
母親:劉 薇
兒子:胡梓煜
親子閱讀有感
馬家店街道熊家窯社區 劉薇
我是從孩子兩歲開始每天晚上堅持跟他一起看圖書的。剛開始,他對讀書很不感興趣。因為他還不知道什麼是書,覺得什麼都不懂,拿著書本就撕了下來。起初不得不讓他撕,我覺得只要他把書拿到手裡就是成功的開始。兩歲半的時候,我們就從卡片入手,我和他一起講講看看卡片會有很多顏色,還有他愛吃的水果,慢慢的,兒子對書中的圖畫開始產生興趣,我把繪本故事書開始融入到了裡面,跟他講述繪本故事裡到底有些什麼。通過簡單的文字講述,讓他慢慢知道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覺得地球是美麗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漸漸兒子對書越來越有興趣了。現在兒子3歲了,每次看書的時候他就會開始詢問這個圖是什麼意思,那個圖的人物又在做什麼等問題。因為他比較喜歡車類的書籍,我就有的放矢多買些這類的書籍。常言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在我們明天晚上會堅持讀兩本繪本故事。經過鍛鍊,兒子對其他的繪本故事也開始感興趣了,我會經過其他的故事慢慢地教他怎麼面對生活,怎麼讓自己去成長!
通過親子閱讀,讓孩子通過書中的故事,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可以讓他學到很多的知識。我堅持我快樂,只要我們每天堅持閱讀,相信你以後會成長得很快!
NO.10
Spring Comes
母親:李 敏
兒子:王文江、王文山
親子閱讀感想
顧家店鎮巖子河村 李敏
有一對活潑可愛的雙胞胎兒子,總有人說我是幸運且幸福的,事實也的確如此。孩子們的教育問題也是我們一家人的頭等大事。人們常說男孩子調皮,不愛讀書。或許是作為媽媽的「威懾力」,兒子們很活潑好動,喜歡到處玩耍,但每次我拿起給他們買的圖書,他們總是爭先恐後的圍到我的身邊,用稚嫩的語言,為我讀一個個小故事。
從上幼兒園開始,兒子們就會一起分享閱讀圖書,《幼兒兒歌集》《睡前故事會》《三字經》等等,這些兒歌短小精煉,讀起來琅琅上口,孩子們也容易記住。同時也他們明白了一些道理,享受到讀書的快樂。現在孩子們上一年級了,讀書就更為重要了。為了能積累和豐富詞彙,讓兩個孩子們掌握更多的知識,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每天閱讀至少30分鐘成為了習慣。而我也會靜靜地陪在他們身邊,有時跟他們一起討論故事的情節,分析匹洛曹、神筆馬良等人物性格,探索故事中的道理。通過親子共讀,孩子們認識了很多的字,開闊了視野,擴大了知識面,增加了他們的自信心,同時也能更好的配合老師的課堂教學。
打開一扇親子閱讀之門
開啟一生幸福的旅程
趕緊後臺留言,說出 你的親子閱讀感想 吧!
原標題:《【親子閱讀】書香家庭,相伴共讀——家庭閱讀小故事來啦!(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