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臺灣彰化線西肉粽角,一畝海的小旅行
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
彰化的沿海鄉鎮大家對於芳苑鄉的王功或許比較熟悉,其實從彰化沿海南段的大城的一路往北來到芳苑,穿過線西到了伸港,這一條海岸帶都是彰化最美麗的風景地帶。
線西是彰化典型的農漁村鄉鎮,人口不多,卻有著濃鬱的海口氣息。近年來彰化沿海工業區興起,許多海岸線風貌已經與以前不大相同,如肉粽角這個景點,就是因為用了很多水泥消波塊堆起而形成的一處人工景點。
因為地處偏遠,環境荒涼,成了許多攝影人的最愛,猶如臺中高美溼地一般,肉粽角就是彰化版的高美溼地,是許多攝影人熱愛的地方。
撇除攝影,其實肉粽角前方的沙灘更是線西漁民的生活的舞臺,在潮水之間,他們把滄海耕出了一畝桑田,養殖了許多蚵仔和蛤蠣,這次參加了彰化返鄉青年所固定舉辦的一畝海的小旅行,來探索這片潮間帶上潮起潮落的大小故事。
一畝海的小旅行每梯的行程時段都是不同的,主要是看潮汐情況而定的行程,總不能在漲潮的時候下海去挖蛤蠣吧。在肉粽角集合後,今天由線西返鄉的在地青年阿嘉帶我們認識線西鄉肉粽角這片潮間帶。
我們換上了舒適的拖鞋,走進鬆軟的潮間帶上,成群的招潮蟹就在沙灘上與我們招手,遠遠的還看得到寄居蟹、彈塗魚等等在潮間帶上嬉戲的模樣。
我們穿過了沙洲,來到第一站,阿嘉要我們做一個比賽,看誰堆的沙丘堆得高,在三分鐘之內得分出勝負。小朋友們對於玩沙這件事情本來就非常熱衷,聽到要比賽幾乎是卯足了全力,開始堆積起沙丘,最後四組中第一組獲勝。
比賽完畢後,我們繼續沿著潮水之道前進,來到了蚵田迷宮。臺灣各地雖然都有養殖牡蠣,但因為海水成分不同,潮間養殖的不同,所養殖出來的牡蠣大小與口感也都截然不同。
這個迷宮是專門牡蠣養殖的區塊,漁民們將竹竿插入海底,接著用線牽引起來,形成了排隊般的圍閘,就像是迷宮般。阿嘉接著請我們在這些圍閘中找出一種專門吃牡蠣的害蟲蚵螺。這些蚵螺雖然對於蚵農來說是害蟲,但其實他也是生物鏈的其中一環,更有些漁民們會專門撿這些蚵螺回家料理。
漁民利用特殊的機具噴出高壓水柱,將埋在沙底下的蛤蠣都衝了出來,省去了長時間彎腰慢慢挖掘的辛苦。離開了蚵田迷宮,我們終於來到了挖掘蛤蜊的現場。
眼前這一塊是線西漁民專門放養蛤蠣的區塊,線西的漁民也很熱情,也紛紛跑來教我們如何挖掘。因為阿嘉有與當地的蛤農有協商共識,這些不小心從養殖區外流的蛤蠣都是開放給遊客挖掘帶回家的,有時候蛤蠣田收完之後還是會有些漏網之魚。
阿嘉就會與蛤農協商,用少少的入場費開放給遊客進去蛤蠣養殖區去挖掘這些漏網之魚,遊客也是非常開心,因為挖掘的成果總是會很豐碩,也是漁村裡面一種互惠互助概念。
小朋友對於要挖出埋在土裡的蛤蠣都拿出全力、用心挖掘。大人小孩都一頭栽下去挖掘,也是增進親子感情與生態教育的方式。挖掘不到一分鐘就可以有這麼多收穫,現場每個人都驚呼連連,好有成就感。
現在許多住在城市、來自於城市的小朋友吃過蛤蠣,大多卻都沒有看過蛤蠣養殖的環境與潮間帶的風貌,參加這樣的一小旅行,帶領小朋友從潮間帶認識線西,讓小朋友跳脫課本,直接從體驗感受中帶回潮間帶生物、漁村生態的知識概念,從餐桌上到大地,體驗不同的風景。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旅遊資訊,大家還喜歡嗎?最後小編在這裡祝大家擁有一段美妙的旅程,謝謝大家。如果有什麼想說的話,可以在我們的留言區裡和我們互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