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能力靠天賦?父母別再這麼想,三個步驟開啟孩子「科學之路」

2020-08-27 媛媛寶媽說

文\定春

編輯\媛媛


在每個人的小時候都有過一個固定的理想就是長大成為科學家,但長大之後能成為科學家的孩子少之又少,我們憧憬著每天擺弄著精細儀器,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或者發明一些有益或還沒探索過的知識。

在我們開始長大以後,科學家卻成為了一個難如登天的夢想,或許科學知識並不是那麼好掌握的,但科學家真的都是天選之人嗎?

小學生也可以成為小小科學家

最近新聞開始頻頻出現小學生研究獲獎的新聞,讓人大吃一驚,在我們還擺弄著手上的玩具時,人家孩子已經在研究抗癌了。

近期武漢市的兩個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得國家大獎,先不提兩個孩子怎麼這麼有想法,在兒童最多動的時期,兩個小學生就可以因為自己的科學夢想在實驗室裡專心研究,一次次地進行實驗。

事後網友們了解到,這兩個小女孩的父親本身就是武漢大學教授,而且也是昆蟲研究的研究人員,網友不禁感嘆:原來是天賦遺傳呀!

但這真的只是天賦遺傳這麼簡單嗎?我覺得父親是研究人員這一點給孩子更多帶來的是對科學研究的熱愛與好奇。科學的最核心所在一直是觀察、發現和探究,這是每個孩子小時候都具備的能力。

只是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開始慢慢忽略周圍,在學校的學習變成了固定學習方向,我們不再抱有小時候的強烈好奇心,接著我們的科學能力也就越來越低下。科學對於孩子的各方面發展其實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所以現在的課堂上也會出現科學課。

為什麼學校要開設科學課?

說到科學課,我們就要提到STEAM教育。

STEAM代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數學(Mathematics)。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於一體的綜合教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34;。

科學課其實是STEAM教育的延伸,這門課程主要就是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因此學習科學是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大幫助的。

1、可以鍛鍊孩子的觀察力

學習科學首先就是要對事物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孩子需要去認真觀察事物的變化或發現不同的狀況才能有自己的判斷。好的觀察力可以讓孩子在遇到問題時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的源頭,這樣會使孩子更好地去解決,甚至根據原因而得出不同的解決方式,從而找出更好的方法;好的觀察力也可以讓孩子在社交方面有所成就,人都覺得知音難尋,而觀察力好的人會在一開始就了解到別人的心情波動,這樣孩子就能判斷出自己要用什麼情緒才能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在別人看到有人這麼了解自己時,就很容易與那人交朋友,孩子的社交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2、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科學是一件需要嚴禁做事態度的事情,而認真地對待研究,思考研究的各個可能性並付出行動,這是很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的。而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在學習上也是出類拔萃的,他們在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對待知識的分析,學習的方法都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案。邏輯思維強的孩子一般也比較冷靜不會衝動,因為他們會把一件事的前因後果都想清楚之後才做出決定。

3、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在科學研究中,實驗操作也是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這是證明理論正確的唯一方法,所以孩子親自動手做實驗,對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會有很大的提升。孩子動手操作能力強也表現了孩子的思維靈活,對待事情的處理方式也有自己的想法,手指是大腦的精神末梢,手指靈活的人也不會笨到哪裡去。

我們思想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常常來源於好奇心。——愛因斯坦

我們因好奇而去觀察所以產生疑問,我們又因疑問去思考問題的答案和分析各種的可能性,而最後我們又因思考的答案而去實驗驗證,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是由無數前人去發現去解決,從而慢慢演變而來的。

科學能力不是單指一種學習能力,它更多地是把所有的能力結合在一起,來提升孩子的各方面,所以父母別再把科學能力當做是一件很難學習的事情,為了孩子的成長,早早地對孩子進行科學啟蒙是很重要的。

三步驟開啟孩子科學路

在孩子小時候是培養科學能力最好的時候,所以父母儘早開始訓練孩子。

第一步:提升科學能力就要提升知識庫存

孩子會去觀察也是因為自己的好奇心,而當孩子已經對周圍都了解熟知了之後,我們就需要讓孩子開始對書本裡的知識開始產生好奇,其實讀書也是一件保持自己好奇心的好方法,我們不斷在書籍上看到新知識,而去分析了解,然後吸收轉化為自己的能力。並且孩子懂得更多的知識,對自己想要理解的事物也會提供更多的分析角度。閱讀一直是在為平時做準備的行為。

第二步:父母可以和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實驗

其實科學實驗沒有父母想的那麼的難,一些平常的東西就能做出一些小實驗,比如用裝滿水的玻璃杯放在一張畫了箭頭的紙前面,因為水杯會像凸透鏡一樣,所以箭頭會通過水杯形成的畫面會變成反的。像這種小實驗就能讓孩子產生興趣,引發他們的思考,從而去了解分析箭頭反過來的原因。這種好奇就能使孩子對於科學開始有了最初的印象。

第三步:引導孩子提問

開口提問永遠比回答獲得更多,因為孩子在提問的時候就是已經在思考問題的答案,為了答案,他們會去認真分析,思考原理,判斷對錯。這會讓他們對問題更加有印象,對之後的答案就會更銘記於心。

所以當孩子向家長提問時,我們不要直接給答案,應該側面引導,給出大範圍答案,然後再向孩子提問,讓他們再思考一遍,儘量把每一個小問題連接起來的答案就是孩子最初問題的答案。

科學能力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是解決問題的思考辦法和處事步驟,面對問題不是退縮不是放棄,而是靜靜地觀察,找出他的源頭,給他最有力的一擊,最後吸取經驗為下一次做好準備。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科學家,父母不用覺得自己孩子沒有這種天賦,而不去關心孩子的好奇心,家長的用心培養總會讓孩子真的想去實現科學夢,就算孩子不想成為科學家,那麼提高孩子的科學能力也會給孩子在實現自己夢想的道路上提供動力。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別讓孩子的天賦被埋沒!如何科學地發現孩子的興趣天賦?
    人民日報推出的一份《孩子潛能自查表》,是很值得父母們一看,別讓孩子的天賦被父母的粗心埋沒。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明白,天賦也並非就是上天賦予的,最終也要歸於人力賦予的。那麼,天賦是怎樣得來的呢?第一,來自於祖先、父母的遺傳基因。據說偉大的音樂家莫扎特三歲時就能作曲。而他本身就出生在一個三代都從事音樂事業的家庭中,遺傳因素對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 巧虎科學早教 開啟寶寶成長之路
    關於早教,不少家長都有個疑問,為什麼我家孩子小時候能夠背出很多詩歌,可真正到了上學的時候反而背不出來了呢?其實,寶寶3歲前靠記憶力學到的知識,很容易隨時間慢慢忘記,實際上很難積累下來。想做好寶寶的早教,其實還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問題。·早教需順應孩子發展規律早教需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進行相關教育。
  • 尋找孩子的天賦不能靠幾張測試表,九成父母都做錯了
    是否有想改變的意願和動力呢?俗話說「人定勝天」,我想很多父母不會認命,也不會屈服,想著法的也要提高孩子的智商。 去搜索一下「孩子天賦潛能」,會有1億多相關內容。各種標題都在撩動為人父母的心弦,「發現孩子天賦潛能,讓孩子少走90%的彎路」、「你家孩子有什麼天賦潛能?
  • 普通父母如何給孩子做「科學啟蒙」?別擔心,科學啟蒙繪本能幫忙
    神奇的科學,如果沒有這些偉大的科學家,我想,我們現在的生活不會那麼便利和安逸,在如今科學進步越來越發達的今天,我們也要跟得上科學的步伐,對於孩子的科學啟蒙,一刻都不能怠慢!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科學?這麼遙不可及的事情我們做不到,我們還是科學盲呢,這麼教孩子接觸科學啟蒙?
  • 寶寶的「頭旋」方向決定智商天賦?原來是這樣,父母別不知道
    而「頭旋」其實還包含了很多的信息,民間有種說法,認為有一個頭旋的孩子精明,有2個頭旋的寶寶愛發愣,三個頭旋的孩子打架不要命。甚至有些人認為,頭旋的方向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智商和天賦,但這是真的嗎?寶寶的「頭旋」方向決定智商天賦?
  • 3個兒童科學實驗,父母快陪孩子做,科學啟蒙就是這樣簡單
    說到科學啊,不只是高深莫測的專業知識,它不分領域、不分年齡,只要耐心觀察,生活的一切皆是科學。對於孩子來說,科學啟蒙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成長環節,而實驗往往更容易受到孩子的青睞。光說不練假把式,3個兒童科學實驗,快陪孩子做起來,科學啟蒙玩兒出來!
  • 3個培養孩子科學啟蒙的方法,能夠激發孩子的「科學腦」
    答案是3歲,有專家證明:孩子在3歲的時候大腦就已經開啟了對科學的認知了。所以培養孩子科學啟蒙應該從3歲開始。3個能夠激發孩子「科學腦」的方法1、先提升孩子的眼界首先我們要先提升孩子的眼界,讓孩子的視覺先對科學啟蒙有個認知,其次在深入去探究科學。有的家長就問了為什麼先給孩子提升眼界呢?有什麼科學依據能讓人信服嗎?這個青青自然是腦子裡帶著依據來講的。
  • 提高孩子的科學素養——如何傳授並幫助孩子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
    是否從小閱讀的差距,會在以後的知識層面,認知能力以及寫作水平上表現出來。上面講了這麼多,都是講解父母的榜樣作用對於孩子的重要意義,所以為了讓孩子學習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家長要起到帶頭作用首先前期我們可以陪同孩子看一些科學讀物激發孩子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做一些小實驗把孩子的興趣往實驗的原理上去引導,接下來比較系統的知識建議去報個班來學習,不建議家長自己輔導,效率低不說效果也不好。報班學習並不是意味著家長就可以放鬆了,學習分成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後複習,對於科學實驗課而言,市面上的課程基本沒有課前預習這項,所以課後複習就要抓緊抓牢。
  • 提高孩子的科學素養——如何鍛鍊孩子的能力與掌握科學探究方法
    當青少年科學素養提高了則國家科學素養就真的提高了。本文講講如何鍛鍊孩子的能力和掌握科學探究方法。首先我們先了解在科學的學習中可以鍛鍊孩子哪些能力,這些能力又該如何培養。2、製造矛盾,設疑問難,培養思維能力總是從問題產生開始的。根據這一特點,家長要根據孩子已有的認知結構和思維層次,有意識地製造矛盾,設疑問難,強化孩子的思維,以利解決問題。要製造矛盾,就必須要設計好問題。首先要注意設計的問題必須合乎孩子的實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否則,矛盾不但解決不了,還會使孩子的積極性受到挫傷。
  • 學不好科學是天賦問題?科學啟蒙這樣教,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看似平常卻很難回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我們的回答會給孩子帶來莫大的影響,別想著孩子還小敷衍一下就行,在孩子求知慾如此旺盛的階段,我們更要盡最大可能給孩子輸送完整的答案。
  • 孩子「很難帶」,只因家長沒做對,三個方法教你科學育兒
    但是如今我們這一代,在孩子方面都是花費很長的時間,沒事就想一想、看一看孩子,甚至還要和別的孩子比一比。第二個原因是現在我們比我們父母那一代擁有更多的財富了,也就是說更有錢更有消費能力了。這就直接導致了孩子「孩子想要什麼就迅速給買什麼」,然後次數到了就發現,「孩子怎麼需要這麼多東西呢」?比如說輔食。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根據我媽的我奶奶的講述,我小的時候因為經濟條件原因,從來沒買過輔食,都是家裡做什麼我就吃什麼,反而還很少生病,身體很健康。但是如今,各式各樣的輔食都能買到,問題就出來了。
  • 科學的力量:這孩子為什麼有三個父母
    >剛看到標題我還在想,這有啥稀奇的,代孕媽媽不是都™快成邊緣產業鏈了麼不過往下仔細讀完,我立刻換了表情:這是真的有三個父母,全是親生的科學家們極為有力的向保守派們打出了會心一擊如果按照遺傳物質(DNA)分布來算的話,其實是三部分:細胞核中來自父親的一半DNA,來自母親的一半DNA,和細胞質中線粒體包含的來自母親一整套DNA也就是說,你的細胞中DNA不是嚴格按照父母一半一半給的
  • 這份《孩子潛能自查表》,家長趕緊收好,別再對娃的天賦視而不見
    ,有時候彬彬有一些奇思妙想時,沈女士還會幫孩子買些材料回來,和孩子一起做設計,彬彬上小學後就成了學校有名的「小小發明家」了,好幾件優秀的小發明還去省裡拿過獎。一、「霸道」的孩子王有的孩子在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時,像個孩子王一樣喜歡發號施令,而小朋友們也喜歡跟在「孩子王」後面跑來跑去玩耍。
  • 學霸5歲已有端倪,對照孩子是否具備五個天賦,三個特性
    :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性等方面的優勢。孩子在五歲時基本可以看出孩子的智力水平例如背詩句,記憶力好的一會就背下來,間隔一周兩周,不經意問孩子,他還可以背下來。數學需要等三年級左右,或者嘗試下奧數就基本可以測試出孩子智力水平了。牛蛙成績一般會一直挺好的。
  • 兒童學英語最好的語言環境是家庭,喚醒兒童語言天賦的3個步驟
    (天賦是一種擅長某種活動的自然能力。)這是兒童的與生俱來的語言天賦,通過後天父母的訓練,激活了孩子的語言天賦。孩子對父母的聲音最為敏感,這也是《父母的語言》(Thirty Million Words)一書的作者反覆強調的內容:三歲前的3000萬詞彙差距、父母的語言為什麼會對孩子影響深遠?
  • 5個趣味科學實驗培養孩子科學思維,邊玩邊學增進親子感情
    生活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辨別能力不可或缺。哪些知識對你有價值,哪些是謠言,能一眼就識破對於孩子們來說將是生存的基本能力,否則就有可能交智商稅。如何提高孩子的科學思維呢?不如帶娃做做小實驗吧!從簡單的實驗中激發孩子好奇心,啟發孩子科學思維。
  • 從倒數前三名到保送北大,他靠三個法寶開啟逆襲之路,人人可做到
    這麼典型的學霸,在大多數人眼裡會被認為是天賦異稟,從小就學習刻苦並且有超強學習能力的人。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黃河清高中之前的成績特別差,經常徘徊在班級裡的倒數前三名,坐在教室最不起眼的角落。和大多數人類似的是,黃河清也曾努力過,不斷的去嘗試一些學習方法,但成績依然是年級下遊,怎麼也提不上去。
  • 常被父母當壞習慣的10種探索行為,別再粗暴幹預,要會科學引導
    那父母們到底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孩子會吃手呢?是的,很多時候,父母的過度幹涉反而對寶寶有害,好心辦壞事了。01父母好好分辨,寶寶的這些行為不是「壞習慣」以下寶寶成長的這10種探索行為,常被父母當做壞習慣,了解後需要你別再粗暴幹預了,科學引導最重要。
  • 人民日報推薦:批評孩子的8個科學方法和懲罰孩子的十個科學方法
    孩子犯錯,需要及時批評教育,並接受適當的懲罰,才能防止他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對孩子的懲罰變成了傷害。那麼,什麼樣的批評與懲罰,才是真正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呢?為大家介紹人民日報最新推薦的批評孩子的8個科學方法和懲罰孩子的10個科學方法,需要的家長可以收藏,參考和學習。
  • 104個趣味實驗,一套科學實驗書讓孩子愛上科學!
    今天小豬媽媽想給家長們推薦的,是一套適合3~12歲孩子玩的科學實驗書——《家庭實驗室》如果你不知道陪孩子的時候,該做些什麼,那買這套書就對了!實際上,4-8歲正是孩子思維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帶孩子接觸科學實驗,不僅能提高動手能力,在各種科學實驗中,還能幫助孩子進行科學啟蒙,梳理思維,促進邏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