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追蹤
昨日的一則提案,在成都教育圈中激起了不小的浪花。民進四川省委向四川省政協提交了一份《治理「家長作業」 促進義務教育健康發展的建議》的集體提案,建議釐清家校職責邊界,禁止學校和老師安排家長檢查批改學生家庭作業。
對此,省政協委員中的教育專家怎麼看?昨日下午,記者在小組會議現場,採訪了多名委員,其中不少委員點讚了上述提案,省政協委員司馬向林、楊勝寬同時提出了恢復「家訪」制度的建議,希望打通家校溝通渠道,讓家校共育真正落到實處。
委員熱議
不提倡「家長作業」,並不意味著家長要脫離學生教育。學生的成長需要學校家長的互動,家長可根據家庭能力和自身對教育的理解,自行安排教育。
家庭作業應該由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量則應由學科老師自行控制,如何布置合理的作業是考察教師能力的「一門藝術」。
家庭作業目前確實出現了超負荷的情況,因此提高教師隊伍的職業素質迫在眉睫。
建議恢復「家訪」制度,讓教師和家長能夠進行一對一深度交流,明確了解每位學生的情況。
省政協委員、省教育廳廳長朱世宏
不提倡作業由家長負責
學生成長 需家校良好互動
民進四川省委提交的集體提案中,引用了四川一個城市的調查數據,稱84%的受訪家長因陪孩子寫作業而頭疼。上述家庭作業的範圍,除了聽默寫課本內容,家長們還需要負責孩子的作業批改、問題解答等。「這種情況,我們是絕不提倡的。」對於作業由家長負責的情況,省政協委員、省教育廳廳長朱世宏表示,布置作業對學生來說是必須的,但就作業強度來說,應在中小學延長在校時間的情況下,儘量要求學生在校完成作業,「回家後原則上不再布置作業」。
朱世宏委員介紹,四川省堅決反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小學階段不能有過重負擔,按照教學計劃規定完成就可以了,除非有個人潛質、特長,可根據學生自身發展顯現的特點,給予引導。
不過,朱世宏委員也提出,對於學生的不同情況,也應該分情況討論,「不能把個別問題普遍化」。其中,普遍情況是教師不能給家長造成負擔,例如讓家長籤字、檢查作業等。而個別問題則是指學生在某方面確有需求,那麼教師對學生進行適量的額外教育也能夠理解。例如如果學生缺乏學習能力、未能在校有效進行學習,那麼留至家庭的「作業」,也不能再被稱之為「家庭作業」,家長需要檢查的個別行為,也不能被普遍化。
不提倡「家長作業」,並不意味著家長要脫離學生教育。朱世宏委員指出,學生成長需學校家長互動,家長可根據家庭能力和對教育的理解,自行安排教育。「例如成都一些學校,就有很多家長成為志願者,自願參與課後的『三點半課堂』,義務為學生進行輔導,帶學生參與遊戲、實驗等活動,從而實現良好的家校互動。」
省政協委員、樹德中學校長陳東永
如何布置合理的作業
是考察教師能力 的「一門藝術」
對於「家長作業」 ,省政協委員、成都市樹德中學校長陳東永則表示「不理解」,並點讚了上述提案。
在他看來,家庭作業應該由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量則應由學科老師自行控制,如何布置合理的作業是考察教師能力的「一門藝術」。
「家庭作業應該是在教師具體安排下由學生獨立完成,這個責任不能延伸到家長。」在陳東永委員看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本身處於成長期,出現不自覺的情況是人之常情,學校和家長需要做的是培養和塑造,而絕非由家長承擔和臨時修正這個問題,這樣既不能培養學生獨立學習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同時也讓家校的教育生態出現不和諧的情況。
什麼是合理的作業?教師應該如何來布置?在陳東永委員看來,上述提案的想法很合理,教師在布置之前就應該提前考慮到作業的預計完成時間和知識點。「如果需要家長花大量時間在家完成聽寫等練習,那麼就說明作業的布置可能存在機械重複的情況。」
省政協委員、富順二中校長陳剛
家庭作業如何「定量」:
作業有多少 老師批改多少
省政協委員、自貢市富順二中校長陳剛坦言,「家長作業」這類問題確實存在。作為一個有著28年教齡的教師,他告訴記者,「家長作業」並非個例,而是整個教育生態圈出現的一種不良習慣,這一做法對於家長來說「很不公平」。
陳剛委員所說的不公平,首先體現在家長與學校的關係上。他提出,教育學生是教師的本職工作,但一些教師卻將這項責任部分轉移到了家長身上,而家長因顧慮無法直言,因此才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對於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家長作業」為家長帶來的不公平則更加明顯。陳剛委員表示,一些留守兒童的家長外出打工,因此教育責任多在爺爺奶奶身上,但這一代人可能存在不識字、文化程度不高的情況,老師提出的諸多要求「顯然是不合理的」。
接下來,應該如何解決「家長作業」的存在,以及作業的定量問題?對此,陳剛委員提出了對策,「一方面,我們要堅決杜絕教師為家長留作業的情況,同時我們正在針對教師試行一個新制度,學生要做多少作業,老師就必須親自批改多少,讓教師在設置題目時能提前考慮師生雙方的工作量和完成效率。」
省政協委員、樂山師範學院黨委書記楊勝寬
家庭作業超負荷
提高教師隊伍 職業素質迫在眉睫
在不少委員看來,要想改變「家長作業」的狀況,首先應該從改變教師思維做起。對此,省政協委員、樂山師範學院黨委書記楊勝寬表示,家庭作業目前確實出現了超負荷的情況,因此提高教師隊伍的職業素質迫在眉睫。
提出這一觀點,源於楊勝寬委員的自身經歷,他也是一名家長,在孩子讀中學期間,老師曾多次要求家長擔負批改作業,以及監督聽寫、背誦等工作,這讓本就工作繁忙的他不堪重負。他還清楚地記得,孩子凌晨才完成作業的情況不在少數,而第二天依舊需要早起到學校。
作為培養未來教師團隊的師範學院,楊勝寬指出,提高教師隊伍的職業素質迫在眉睫,一方面,師範院校的教師應該為學生作出示範,提醒他們未來在崗位上如何做好一名教師。「另一方面,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進入學校完成實習的過程中,也應該多學多悟,把握好家校關係的尺度,和家長共同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教育。」
省政協委員、省經濟法律研究會會長司馬向林
建議恢復家訪制度
讓教師和家長 一對一深度交流
「這個提案我在會上就有注意到,真的值得點讚!」省政協委員、省經濟法律研究會會長司馬向林表示,作為一位父親,他確實感受到「家長作業」給家長帶來的困擾。
「我認為現在有部分教師對於自己的教育職責並沒有負起責任,『家長作業』只是一方面的表現。」司馬向林委員表示,家校關係的首要問題,是要解決如何釐清職責問題,確定各方應該為學生的什麼方面負責。
「但是,家校關係不應該在職責釐清的情況下被割裂。」司馬向林委員提出,建議恢復「家訪」制度,讓教師和家長能夠進行一對一深度交流,明確了解每位學生的情況。
司馬向林委員還特別提到了「家校共育」。在他看來,學校和家庭都應該為學生的教育負起責來。對於學生的學習問題,學校應該承擔起應有責任,教會學生「可以做什麼」;而對於學生思想品德等情商方面的教育,家庭則負有更多責任,要教會學生「不可以做什麼」。
成都商報記者 鄒悅 實習生 陳星宇